山西古县、离石区、高县八校2017届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解析版) 本卷分第Ⅰ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何为经典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 “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 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 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 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 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 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 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 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 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 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 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 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 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 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 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 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 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 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 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 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
山西古县、离石区、高县八校 2017 届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解析版) 本卷分第 I 和第 II 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 I 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 题。 何为经典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 “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 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 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 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 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 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 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 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 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 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 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 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 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 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 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 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 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 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 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 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
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 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 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 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 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 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著 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 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 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 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 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 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 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 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 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2.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依据第1段第1.2句 判断。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 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 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 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 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
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 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 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 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 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 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 著 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 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 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 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 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 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 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 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 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1.A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曲解文意。依据第 1 段第 1.2 句 判断。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 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 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 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 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
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A想“中国经典一般意 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属于曲解文意。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 治身”。B项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项以偏概全,“其中有的 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 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 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 如本题A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 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A项“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表述错误。B项“我 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答 题时,一定要以原文为依据,不要任意扩展。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 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 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 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 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 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 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 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 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 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 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 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 “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 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 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
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 A 想“中国经典一般意 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属于曲解文意。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 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 治身”。B 项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 项以偏概全,“其中有的 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 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 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 如本题 A 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 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A 项“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表述错误。B 项“我 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文无据。D 项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答 题时,一定要以原文为依据,不要任意扩展。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资*源%库ziyuanku.com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 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 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 “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 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 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 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 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 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 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 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 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 “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 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 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
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 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 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 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 集:成功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B.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C.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D.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 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 奖 C.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D.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 的错误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4.B 5.C 6.D 7.(1)译文: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 解皇上的心思。(重点翻译“元”-首、“胁从”-被胁迫相从者、“罔治”一不要再追究等词 各1分,大意2分) (2)译文: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重 点翻译“闻命”接受皇上的命令、“负”-背着、“斧薪自炊”-砍柴自己做饭等词:各 分,大意2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 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B项,病:疲惫不堪。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 的断开,然后再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或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名词或 人名或官职作主语或宾语的“果亲王”“九卿”“俟王”“公”“王”:还有表时间的 “时”:文言虚词“辄
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 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 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 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 集:成功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B.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C.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D.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 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 奖。 C.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D.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 的错误。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4.B 5.C 6.D 7.(1)译文: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 解皇上的心思。(重点翻译“元”-首、“胁从”-被胁迫相从者、“罔治”-不要再追究等词; 各 1 分,大意 2 分) (2)译文: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 (重 点翻译“闻命”接受皇上的命令、“负”-背着、“斧薪自炊”-砍柴自己做饭等词;各 1 分,大意 2 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 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B 项,病:疲惫不堪。所以选 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 的断开,然后再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或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名词或 人名或官职作主语或宾语的“果亲王”“九卿”“俟王”“公”“王”;还有表时间的 “时”;文言虚词“辄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没有具体指出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 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 惯译出。例如本题关键字:“元”一首、“胁从”-被胁迫相从者、“罔治”-不要再追究等 词:“闻命”-接受皇上的命令、“负”-背着、“斧薪自炊”-砍柴自己做饭等词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富察公名讳傅鼐,字阁峰。祖先世代居住在长白山,号富察氏。祖父额色泰,跟从皇太极出 兵,立有大功。有四个儿子,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佐康煕皇帝平定天下,生下富察公。 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高亢,精于骑马射箭,读书一目数行。十六岁时,被选入右 卫,在雍邸侍奉雍正。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不离。雍正元年,补任兵部右侍郎。年羹尧 因为大逆之罪被诛杀,要穷究他的党众,傅鼐对朝廷大臣说:“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 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解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冤 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王公大臣因为傅鼐的话,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岳兴阿 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儿子。隆科多被重用而掌握大权的时候,对傅鼐以礼相待,傅鼐不与之 交往。等到隆科多败落,傅鼐向皇上禀明岳兴阿无罪。皇上怀疑傅鼐与隆科多有私交,贬谪 他戍守黑龙江。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 在这之前,傅鼐在皇上面前曾经谈论准噶尔部的情况,皇上不以为然。用兵几年后,傅鼐所 说的都得到验证,于是征召傅鼐回来,授予他侍郎的官衔,让他担任军前参赞。还未出发, 命令他仍然入宫侍奉皇上起居。皇上生病,所有治疗的事情都由他掌管。十二年春,皇上命 令他到鄂尔多斯部落察看军情。半路上,发现几万敌人,快速向西行进。傅鼐当即奔赴拜达 理,向大将军马尔塞请求说:“敌人自寻死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我远道 而来,虽然兵力疲惫,还能一战。只是马的力量稍显衰退,希望大将军能给我几千骑兵助我 出战。事情成功,功劳归于将军:事情失败,我领受罪责。”马尔塞默不作声,傅鼐再三请 求,马尔塞不答应。傅鼐愤怒而激动,亲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兵,与敌人作战,大败敌军, 缴获作战物资、牛畜数以万计。最终因为马力疲惫,不能连续追击。皇上听说之后,非常高 兴,赐给他孔雀翎,调任佐平郡王军谋,斩杀大将军马尔赛在军队中示众。恰逢敌人有求降 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判讲和结束战争,皇上询问傅鼐,傅鼐叩头说:“这是 国家的福气。”皇上的心意于是确定下来。皇上就命令他和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前往。 傅鼐领命后快马赶到策凌部落。策凌集合十四鄂托、十四宰桑一起接见傅鼐,说:“议和不 成,你回不去!”鄂托、宰桑,是中国语言十四路的头目之意。傅鼐叱责说:“走出嘉峪关 又想回去的,是愚夫!我想着回去,我就不来了。今日议和之事,事情成功,万世和好:不 成功,三军横尸露骨。一句话就可决断。”各族首领面面相觑而退去。第二天,策凌按照约 定写好奏章,请求傅鼐转奏皇帝,并遣宰桑同来,献上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傅鼐在场的时候,果亲王说话,傅鼐还未 听完,就迎面抗拒说:“你错了!”果亲王不能忍受,雍正帝责备他说:“你知道果亲王说 什么就说他错了?”傅鼐也不能回答。 雍正帝驾崩,当今皇帝登基,傅鼐升任刑部尚书。因为错误推举参领明山、疏于督察家人两 件事被免职。入狱,生病,刑部尚书孙嘉淦奏请皇上让他回到家中求医治病,皇上答应。死 于家中。六十二岁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 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 项,没有具体指出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 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 惯译出。例如本题关键字:“元”-首、“胁从”-被胁迫相从者、“罔治”-不要再追究等 词;“闻命”-接受皇上的命令、“负”-背着、“斧薪自炊”-砍柴自己做饭等词。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富察公名讳傅鼐,字阁峰。祖先世代居住在长白山,号富察氏。祖父额色泰,跟从皇太极出 兵,立有大功。有四个儿子,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佐康熙皇帝平定天下,生下富察公。 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声音高亢,精于骑马射箭,读书一目数行。十六岁时,被选入右 卫,在雍邸侍奉雍正。担任护卫贴身跟随,片刻不离。雍正元年,补任兵部右侍郎。年羹尧 因为大逆之罪被诛杀,要穷究他的党众,傅鼐对朝廷大臣说:“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 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解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冤 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王公大臣因为傅鼐的话,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岳兴阿 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儿子。隆科多被重用而掌握大权的时候,对傅鼐以礼相待,傅鼐不与之 交往。等到隆科多败落,傅鼐向皇上禀明岳兴阿无罪。皇上怀疑傅鼐与隆科多有私交,贬谪 他戍守黑龙江。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 在这之前,傅鼐在皇上面前曾经谈论准噶尔部的情况,皇上不以为然。用兵几年后,傅鼐所 说的都得到验证,于是征召傅鼐回来,授予他侍郎的官衔,让他担任军前参赞。还未出发, 命令他仍然入宫侍奉皇上起居。皇上生病,所有治疗的事情都由他掌管。十二年春,皇上命 令他到鄂尔多斯部落察看军情。半路上,发现几万敌人,快速向西行进。傅鼐当即奔赴拜达 理,向大将军马尔塞请求说:“敌人自寻死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我远道 而来,虽然兵力疲惫,还能一战。只是马的力量稍显衰退,希望大将军能给我几千骑兵助我 出战。事情成功,功劳归于将军;事情失败,我领受罪责。”马尔塞默不作声,傅鼐再三请 求,马尔塞不答应。傅鼐愤怒而激动,亲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兵,与敌人作战,大败敌军, 缴获作战物资、牛畜数以万计。最终因为马力疲惫,不能连续追击。皇上听说之后,非常高 兴,赐给他孔雀翎,调任佐平郡王军谋,斩杀大将军马尔赛在军队中示众。恰逢敌人有求降 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判讲和结束战争,皇上询问傅鼐,傅鼐叩头说:“这是 国家的福气。”皇上的心意于是确定下来。皇上就命令他和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前往。 傅鼐领命后快马赶到策凌部落。策凌集合十四鄂托、十四宰桑一起接见傅鼐,说:“议和不 成,你回不去!”鄂托、宰桑,是中国语言十四路的头目之意。傅鼐叱责说:“走出嘉峪关 又想回去的,是愚夫!我想着回去,我就不来了。今日议和之事,事情成功,万世和好;不 成功,三军横尸露骨。一句话就可决断。”各族首领面面相觑而退去。第二天,策凌按照约 定写好奏章,请求傅鼐转奏皇帝,并遣宰桑同来,献上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傅鼐在场的时候,果亲王说话,傅鼐还未 听完,就迎面抗拒说:“你错了!”果亲王不能忍受,雍正帝责备他说:“你知道果亲王说 什么就说他错了?”傅鼐也不能回答。 雍正帝驾崩,当今皇帝登基,傅鼐升任刑部尚书。因为错误推举参领明山、疏于督察家人两 件事被免职。入狱,生病,刑部尚书孙嘉淦奏请皇上让他回到家中求医治病,皇上答应。死 于家中。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