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暴雨强度公式)一降雨历时t一重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i(或q)现期P三者的关系数学表达式。小一一《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必须具有10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按降雨历时5、10、15、20、30、45、60、90、120min,每年每个历时选6一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
10.1.2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 i(或q)- 降雨历时 t - 重 现期 P 三者的关系数学表达式。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必须具有10 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 按降雨历时 5、10、15、20、30、45、60、90、120 min, 每年每个历时选 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 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 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 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 料
我国常用暴雨强度公式167 A,(1 + clg P)q=(t + b)n式中设计暴雨强度(L/s·ha);qP设计重现期(a);X降雨历时(min):A、c、b、n一一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收录了我国若于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我国常用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 q —— 设计暴雨强度(L/s·ha); P —— 设计重现期(a); t —— 降雨历时(min); A1、c、b、n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 确定。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 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 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 公式。 ( ) ( ) q A c P t b n = + + 167 1 1 lg
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序号城市名资料年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数称cA1bn北京14010.6627.8570.6798.842上海24117.81214.66810.4720.7963天津151.01249.58639.84625.334南京44016.96211.91413.2280.7.75杭州51510.6007.7366.4030.686广州61011.1636.6465.0330.6257成都20.15418.7680.7841713.3718昆明1610.2470.6498.9186.1339西安1937.60350.12430.1771.077哈尔滨341017.93217.03611.7700.880
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
10.1.3汇水面积(1)降雨面积一一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2)汇水面积一一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用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km2)。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 min到120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
10.1.3 汇水面积 (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 (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用 F表 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km2)。 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 一般小于100 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 超过60 min到120 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 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 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
10.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10.2.1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为地面径流。2)径流系数:径流量<1P-降雨量降雨量<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降雨量>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
10.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10.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为地面径 流。 2)径流系数: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 雨水被地面吸收; 降雨量 > 地面渗水量, 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开始积水, 产生地面径流。 = 1 径流量 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