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路点课差O强碱滴过强能的薄常渠差公式Cpe (% H)。-(oH-) 10%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4S[10H-]-8×100%TE (%)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H-x100%TE (%) 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第五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1学时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溶质在溶剂SH中的表观酸(碱)常数:Kw=KAKg,Kg=KS.K
11 终点误差: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酸的滴定误差公式: 一元弱碱的滴定误差公式: 第五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 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 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 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 溶质在溶剂 SH 中的表观酸(碱)常数: 1 学时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一年级不授课对象药学院各专业本科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教师何丹职称讲师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3学时授课题目第五章配位滴定法教材名称、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主编版次「第六版主编:李发美教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单一离子滴定的酸度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目熟悉配位滴定的方法及主要应用。的要求学酸效应的计算及终点误差的计算难点教学原理及酸度的影响(条件稳定性常数)重铬黑 Teriochrome black T,EBT共存离子效应the effect of coexisting metal ions金属指示剂metal外语ion indicator配合物chelate compound配位滴定法complex-formation titration要求配位效应the coordination effect酸效应the pH effect条件稳定常数conditionalformationconstan稳定常数formation constant乙二胺四乙酸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教学方法CAI课件,flash动画、相关参考文献手段习题、3、12、16、17作业复习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资料 3.方禹之主编,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课后教学小结12
12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授课 年级 大学一年级本 科 授课对象 药学院各专业本科 授课教师 何丹 职称 讲师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学时 3 学时 授课题目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教材名称、 主编 《分析化学》 主编:李发美 出版社 版次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单一离子滴定的酸度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熟悉配位滴定的方法及主要应用。 教 学 难 点 酸效应的计算及终点误差的计算 教 学 重 点 原理及酸度的影响(条件稳定性常数) 外语 要求 铬黑 T eriochrome black T,EBT 共存离子效应 the effect of coexisting metal ions 金属指示剂 metal ion indicator 配合物 chelate compound 配位滴定法 complex-formation titration 配位效应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酸效应 the pH effect 条件稳定常数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稳定常数 formation constant 乙二胺四乙酸 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教学 方法 手段 CAI 课件,flash 动画、相关参考文献 习题 作业 2、3、12、16、17 复习 参考 资料 1.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发美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方禹之主编. 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课后 教学 小结
时间 教学进程分配第一节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2学时1配位滴定法: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此类配合物不仅稳定性高,且反应速度快,一般情况下,其配位比为1:1,配合物多为无色。所以目前常用的配位滴定法就是EDTA滴定,常被用于金属离子的定量分析。2 准确滴定的条件:在配位滴定中,若化学计量点和指示剂的变色点ApM=±0.2,将1gCKmy≥6 或CKMV≥10°作为能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此时的终点误差在0.1%左右。3酸度的控制:在配位滴定中,由于酸度对金属离子、EDTA和指示剂都可能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需要考虑的有:满足条件稳定常数38时的最高酸度;金属离子水解最低酸度;指示剂所处的最佳酸度等。条件稳定常数:Igkmy=lgKmy-lgam-lgay+Igay滴定曲线上的pM:VICy-VMCM.KM +1) [M ]-K mr[M P +(-.CM=0VM+VYVM+VY化学计量点的pM:pM=0.5×(pCMsp+1gkKmy)第二节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1学时最高酸度:在配位滴定的条件下,溶液酸度的最高限度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的酸度。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过量的EDTA不能将其从MIn中夺取出来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的现象。1选择滴定的条件:当有干扰离子N共存时,应满足AIgCK=lgCMKMY-lgCNKMY≥5(TE%=0.3,混合离子选择滴定允许的误差可稍大)。可采用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等手段来实现选择性滴定的目的2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3配位滴定法能直接或间接测定大多数的金属离子,所采用的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只要配位反应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应尽量采用直接滴定法。若无法满足直接滴定的要求或存在封闭现象等可灵活应用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13 教 学 进 程 时间 分配 第一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 配位滴定法:EDTA 与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此类配合物不仅稳定性高,且反应 速度快,一般情况下,其配位比为 1:1,配合物多为无色。所以目前常用的配位滴定法就是 EDTA 滴定,常被用于金属离子的定量分析。 2 准确滴定的条件:在配位滴定中,若化学计量点和指示剂的变色点 ΔpM'=±0.2,将 lgC×KMY'≥6 或 C×KMY'≥106 作为能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此时的终点误差在 0.1%左右。 3 酸度的控制:在配位滴定中,由于酸度对金属离子、EDTA 和指示剂都可能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控 制溶液的酸度,需要考虑的有:满足条件稳定常数 38 时的最高酸度;金属离子水解最低酸度;指示 剂所处的最佳酸度等。 条件稳定常数:lgKMY'=lgKMY-lgαM - lgαY + lgαMY 滴定曲线上的 pM': 化学计量点的 pM':pM'=0.5×(pCMSP + lgKMY') 第二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最高酸度:在配位滴定的条件下,溶液酸度的最高限度。 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的酸度。 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过量的 EDTA 不能将其从 MIn 中夺取出来, 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的现象。 1 选择滴定的条件:当有干扰离子 N 共存时,应满足 ΔlgCK'=lgCMKMY'-lgCNKMY'≥5(TE%=0.3, 混合离子选择滴定允许的误差可稍大)。可采用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等手段来实现选择性滴定的目 的。 2 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 3 配位滴定法能直接或间接测定大多数的金属离子,所采用的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 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只要配位反应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应尽量采用直接滴定法。若无法满足直 接滴定的要求或存在封闭现象等可灵活应用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2 学时 1 学时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羟孩大*一年级本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药学院各专业本科授课教师何丹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职称讲师学时6学时授课题目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教材名称、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出版社主编版次第六版主编:李发美目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铈量法及重铬酸钾法;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滴的要定曲线、溴酸钾法、溴量法及亚硝酸钠法求教学各种计算难点教学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量法、重铬酸钾法(包括基本原理、指示剂、重点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碘量法,iodimetrymethod高锰酸钾法,potassiumpermanganatemethod硫酸铈法,cerium外语sulfate method内指示剂,inside indicator,internal indicator特殊指示剂,specific要求indicator条件电位,conditionalpotential外指示剂,outside indicator,externalindicator自身指示剂,self indicator教学方法CAI课件,flash动画、相关参考文献手段习题2、4、10、11、14、15作业1.李发美。分析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复习2.武汉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3.张广强、分析化学(第三版)上册:化学分析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资料4.周同惠:英汉汉英分析化学词汇(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课后烤14
14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授课 年级 大学一年 级本 科 授课对象 药学院各专业本科 授课教师 何丹 职称 讲师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学时 6 学时 授课题目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材名称、 主编 《分析化学》 主编:李发美 出版社 版次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铈量法及重铬酸钾法;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滴 定曲线、溴酸钾法、溴量法及亚硝酸钠法。 教学 难点 各种计算 教学 重点 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铈量法、重铬酸钾法(包括基本原理、指示剂、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外语 要求 碘量法,iodimetry method 高锰酸钾法,potassium permanganate method 硫酸铈法,cerium sulfate method 内指示剂,inside indicator,internal indicator 特殊指示剂,specific indicator 条件电位,conditional potential 外指示剂,outside indicator,external indicator 自身指示剂,self indicator 教学 方法 手段 CAI 课件,flash 动画、相关参考文献 习题 作业 2、4、10、11、14、15 复习 参考 资料 1. 李发美. 分析化学(第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武汉大学.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分析化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广强. 分析化学 (第三版) 上册:化学分析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 周同惠. 英汉汉英分析化学词汇 (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课后 教学 小结
时间善学进程分配二节氧化还原反应1学时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反应的程度和反应的速度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盐效应,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酸效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K'越大,反应向右进行得越完全。满足1gK≥3(ni+n)或△oz0.059×3(ni+m2)/nin2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用于滴定分析。一般来说,只需△g大于0.3V~0.4V,均可满足滴定分析的要求。1学时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指示剂及样品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曲线计算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前一般用被测物电对计算;化学计量点辰利用输是激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电位值计算公式:+瘦牢突质围2影响因素:00越天(v实联范围较大。氧化还原滴定电位突跃范围由下式计算:第三节碘量法2学时基本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Ia+2e-21 p*-0.5345V直接碘量法以12为标准溶液,在酸性、中性、弱碱性溶液中测定还原性物质,滴定前加入淀粉指示剂,以蓝色出现为终点。间接碘量法以NazS2O:为标准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滴定I2,滴定反应为:I2+2S20,2-=21+S4O,其中1是由氧化剂与1反应定量置换而来,称置换碘量法;若I2是还原性物质与定量过量12 标准溶液反应后剩余的,则称剩余碘量法或回滴法。间接碘量法应在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以蓝色褪去为终点。该法应特别注意L的挥发及I的氧化。掌握I2及Na2S2O: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及相关计算。第四节高锰酸钾法1学时基本原理、自身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MnO++8H+*+5e=Mn2++4H20KMnO.为标准溶液,自身指示剂,宜在1mol/L~2mol/L的H2SO.酸性中测还原性物质。掌握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KMnO4标准溶液的反应、条件和注意事项。第五节 亚硝酸钠法基本原理、指示终点的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ArNH2+NaNO2+2HCI-[Ar-N+=NJCI+NaCI+2H20NaNO,为标准溶液,在1mol/L的HCI 酸性溶液中,用快速滴定法测芳伯胺类化合物,外指示剂(KI-淀粉)法或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1学时第六节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了解溴酸钾法、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高碘酸钾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和测定对象
15 教 学 进 程 时间 分配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反应的程度和反应的速度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盐效应,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酸效应。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K′越大,反应向右进行得越完全。满足 lgK′≥3(n1+n2)或 △φ θ '≥0.059×3(n1+n2)/n1n2 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用于滴定分析。一般来说,只需△φ θ '大于 0.3V~0.4V, 均可满足滴定分析的要求。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指示剂及样品的预处理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计算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前一般用被测物电对计算;化学计 量点后利用滴定液电对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电位值计算公式: 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因素:△φ θ '越大,突跃范围较大。氧化还原滴定电位突跃范围由下式计算: 第三节 碘量法 基本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I2+2e=2I- φ θ=0.5345V 直接碘量法以 I2 为标准溶液,在酸性、中性、弱碱性溶液中测定还原性物质,滴定前加入淀粉 指示剂,以蓝色出现为终点。 间接碘量法以 Na2S2O3 为标准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滴定 I2 ,滴定反应为: I2+2S2O3 2-=2I-+S4O6 2-,其中 I -是由氧化剂与 I -反应定量置换而来,称置换碘量法;若 I2 是还原性物质 与定量过量 I2 标准溶液反应后剩余的,则称剩余碘量法或回滴法。间接碘量法应在近终点时加入淀 粉指示剂,以蓝色褪去为终点。该法应特别注意 I2 的挥发及 I -的氧化。 掌握 I2 及 Na2S2O3 标准溶液配制、标定及相关计算。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基本原理、自身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MnO4 -+8H++5e=Mn2++4H2O KMnO4 为标准溶液,自身指示剂,宜在 1mol/L~2mol/L 的 H2SO4 酸性中测还原性物质。掌握用 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 KMnO4 标准溶液的反应、条件和注意事项。 第五节 亚硝酸钠法 基本原理、指示终点的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ArNH2+NaNO2+2HCl=[Ar-N+≡N]Cl-+NaCl+2H2O NaNO2 为标准溶液,在 1mol/L 的 HCl 酸性溶液中,用快速滴定法测芳伯胺类化合物,外指示剂 (KI-淀粉)法或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第六节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了解溴酸钾法、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高碘酸钾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和测定对象。 1 学时 1 学时 2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