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灰东 胎黄 **¥
胎 黃
教學要求 瞭解胎黃的病因病機 掌握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掌握胎黃的治療原則 掌握胎黄的辨證論治 共米
教學要求: ⚫ 瞭解胎黃的病因病機 ⚫ 掌握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 掌握胎黃的治療原則 ⚫ 掌握胎黃的辨證論治
概述 胎黃是與胎稟因素有關的病症,以嬰兒出生後皮膚 面目出現黄疸為特徵的病症,故稱“胎黃”或“胎 疸” 西醫學稱胎黃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定 義為因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 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 5~7mgd(成人超過2mg/d)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 疸。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症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 核黃疸)直接威脅嬰兒生命,或造成神經後遺症,必 須特別警惕。必須同時給予防止膽紅素腦病的措施, 具有重大的意義。 要新先是生程先出德辣机质辨袋的奔 細胞性黃疸、敗血症等
一、概述 胎黃是與胎稟因素有關的病症,以嬰兒出生後皮膚 面目出現黃疸為特徵的病症,故稱“胎黃”或“胎 疸” 。 西醫學稱胎黃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定 義為因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 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 5~7mg/dl(成人超過2mg/dl)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 疸。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症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核黃疸)直接威脅嬰兒生命,或造成神經後遺症,必 須特別警惕。必須同時給予防止膽紅素腦病的措施, 具有重大的意義。 包括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血清膽紅素增高的一系 列疾病,如溶血性黃疸、膽道畸形、膽汁瘀阻、肝 細胞性黃疸、敗血症等
1。發病情况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黄疸兩大 類。 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由於新生兒瞻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 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黄疸,其特點為 ①一般情沉良好: ②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黄疸,45天達高峰, 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 早產兒黄疸多於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 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μmo1/L(5mg/d1): 足月兒生理性黄疸期的血清一般均低於205 μmol/L(12mg/d1),早產兒則不超過256 μmo1/L(15mg/d1)
1。發病情況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 類。 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 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其特點為 : ①一般情況良好; ②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 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 早產兒黃疸多於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 ,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 85μmol/L(5mg/dl); 足 月 兒 生 理 性 黃 疸 期 的 血 清 一 般 均 低 於 205 μmol/L(12mg/dl), 早 產 兒 則 不 超 過 256 μmol/L(15mg/dl)
既往規定血清膽紅素上限值,足月兒為 205μmol/L(12mg/d),但國内外的研究均表明此 值偏低。國外將血清膽紅素足月兒 <222μmol/L(13mg/d)和早產兒<257μmol/L(15 mg/d)定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但有資料表明: 亞洲足月兒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值高於西 方足月兒,母乳餵養兒也高於此值。也有小早產 兒血清膽紅素<171umol/L(10mgdl)發生膽紅素 腦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的報道
既 往 規 定 血 清 膽 紅 素 上 限 值 , 足 月 兒 為 205μmol/L(12 mg/dl),但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此 值偏低 。 國 外 將 血 清 膽 紅 素 足 月 兒 <222μmol/L(13 mg/dl)和早產兒<257μmol/L(15 mg/dl)定為生理性黃疸的界限。但有資料表明: 亞洲足月兒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值高於西 方足月兒;母乳餵養兒也高於此值。也有小早產 兒血清膽紅素<171μmol/L(10 mg/dl)發生膽紅素 腦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