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及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侵心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病变中的病理产物:主要 病理变化为疾病耗气伤阴:要警惕心阳暴脱。 3.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 (1)风热犯心:清热解毒。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 (4)心阳虚弱:温振心阳。 (5)痰瘀阻络:豁痰通络,活血化瘀。 5,急重症处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抢救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多动症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 2.熟悉小儿多动症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的定义及发病情况。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产伤、外伤及情志护养不当、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不足。 3.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2)心脾两虚: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3)痰火内扰:清热泻火,化痰宁心。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节多发性抽动症 【目的要求】 1.熟悉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要点。 2.掌握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治疗法则及其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概述:多发性抽动症的定义及发病情况。 ·124·
·124· 2.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及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侵心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病变中的病理产物;主要 病理变化为疾病耗气伤阴;要警惕心阳暴脱。 3.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 (1)风热犯心:清热解毒。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 (4)心阳虚弱;温振心阳。 (5)痰瘀阻络:豁痰通络,活血化瘀。 5.急重症处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抢救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多动症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 2.熟悉小儿多动症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的定义及发病情况。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产伤、外伤及情志护养不当、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不足。 3.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2)心脾两虚: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3)痰火内扰:清热泻火,化痰宁心。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节 多发性抽动症 【目的要求】 1.熟悉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要点。 2.掌握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治疗法则及其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概述:多发性抽动症的定义及发病情况
2.病因病机: (1)气郁化火。 (2)脾虚痰聚。 (3)阴虚风动。 3.多发性抽动症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 (1)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2)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5.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六节惊风 【目的要求】 1.熟悉惊风的概念及其“四证”、“八候”。 2.掌握急慢惊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3.掌握小儿惊厥的鉴别诊断及抢救原则与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急慢惊风的概念、命名以及古代对本病的认识和历史沿革,并说明惊风是由 多种原因引起的证候。 急惊风: 1.病因病机: 急惊风多见于外感热病,病因多为外感时邪,如冬春之风邪、夏秋暑湿之邪、以及天 行疫疠之邪:病位在心肝二经:急惊风起病急骤,属阳属实。 2.辨证论治: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慢惊风: 1.病因病机: 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称慢惊风: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 风。病位在肝、脾、肾三经。 2.辨证论治: ·125·
·125· 2.病因病机: (1)气郁化火。 (2)脾虚痰聚。 (3)阴虚风动。 3.多发性抽动症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 (1)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2)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5.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六节 惊风 【目的要求】 1.熟悉惊风的概念及其“四证”、“八候”。 2.掌握急慢惊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3.掌握小儿惊厥的鉴别诊断及抢救原则与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急慢惊风的概念、命名以及古代对本病的认识和历史沿革,并说明惊风是由 多种原因引起的证候。 急惊风: 1.病因病机: 急惊风多见于外感热病,病因多为外感时邪,如冬春之风邪、夏秋暑湿之邪、以及天 行疫疠之邪;病位在心肝二经;急惊风起病急骤,属阳属实。 2.辨证论治: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慢惊风: 1.病因病机: 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称慢惊风;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 风。病位在肝、脾、肾三经。 2.辨证论治:
(1)土虚木亢:补土抑木,缓肝理脾。 (2)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3)阴虚风动:滋水涵木,育阴潜阳。 3.急重症处理:小儿惊厥的鉴别诊断及抢救原则与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节旗痫 【目的要求】 1.熟悉癫痫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2.掌握癫痫的证治法则。 【教学内容】 1.概述:癫痫的概念及其临床的主要特征。 2.病因病机: 病因有顽痰阻窍、暴受惊恐、惊风频发、外伤血瘀:病理则以痰之聚散、风之动静, 与藏痫的发作和休止有密切的关系。 3.癫痫的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 (1)惊痫:镇惊安神。 (2)痰痫:豁痰开窍。 (3)风痫:熄风止痉。 (4)瘀血痫:化瘀通窍。 (5)脾虚痰盛:健脾化痰。 (6)脾肾两虚:补益脾肾。 5.急重症处理: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章肾系病证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肾炎病因病机。 2.熟悉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循环充血状态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要点。 3.掌握急性肾炎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分述定义,发病相关因素,历史沿革。 ·126·
·126· (1)土虚木亢:补土抑木,缓肝理脾。 (2)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3)阴虚风动:滋水涵木,育阴潜阳。 3.急重症处理:小儿惊厥的鉴别诊断及抢救原则与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节 癫痫 【目的要求】 1.熟悉癫痫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2.掌握癫痫的证治法则。 【教学内容】 1.概述:癫痫的概念及其临床的主要特征。 2.病因病机: 病因有顽痰阻窍、暴受惊恐、惊风频发、外伤血瘀;病理则以痰之聚散、风之动静, 与癫痫的发作和休止有密切的关系。 3.癫痫的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 (1)惊痫:镇惊安神。 (2)痰痫:豁痰开窍。 (3)风痫:熄风止痉。 (4)瘀血痫:化瘀通窍。 (5)脾虚痰盛:健脾化痰。 (6)脾肾两虚:补益脾肾。 5.急重症处理: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肾炎病因病机。 2.熟悉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循环充血状态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要点。 3.掌握急性肾炎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分述定义,发病相关因素,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外因为感受风邪、湿邪和热毒之邪,内因为肺、脾、肾三脏 水液代谢功能失调,病证大多属阳水。 3.急性肾炎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 (1)急性期: 常证: A: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B: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变证: A: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B: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C:水毒内闭:通腑泄浊,解毒利尿 (2)恢复期: A: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 B: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兼化湿浊 5.急性肾炎并发症治疗要点。 【教学方式】 案例式教学。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含义及产生机理。 2.掌握肾病综合征辨证论治。 3.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长程疗法。 【教学内容】 1.概述:分述肾病定义、分类、中医阴水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 聚、湿瘀络伤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病属阴水,本虚标实,缠绵难愈。 3.诊断要点: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继发性肾病。 4.辨证论治: 本证: (1)肺脾气虚:补益肺脾,通阳利水。 (2)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水化湿。 (3)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4)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 ·127·
·127· 2.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外因为感受风邪、湿邪和热毒之邪,内因为肺、脾、肾三脏 水液代谢功能失调,病证大多属阳水。 3.急性肾炎诊断要点。 4.辨证论治: (1)急性期: 常证: A: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B: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变证: A: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B: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C:水毒内闭:通腑泄浊,解毒利尿 (2)恢复期: A: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 B: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兼化湿浊 5.急性肾炎并发症治疗要点。 【教学方式】 案例式教学。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熟悉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含义及产生机理。 2.掌握肾病综合征辨证论治。 3.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长程疗法。 【教学内容】 1.概述:分述肾病定义、分类、中医阴水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 聚、湿瘀络伤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病属阴水,本虚标实,缠绵难愈。 3.诊断要点: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先天性肾病;继发性肾病。 4.辨证论治: 本证: (1)肺脾气虚:补益肺脾,通阳利水。 (2)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水化湿。 (3)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4)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
标证: (1)外感风邪:宣肺祛风解表。 (2)水湿:补气利水消肿。 (3)湿热:清热解毒利湿。 (4)血瘀:活血化瘀。 (5)湿浊:利湿降浊。 5.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长程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结合病例介绍。 第三节尿频 【目的要求】 1.熟悉尿频的病因病机。 2.掌握尿频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尿频的定义及常见的致病原因。 2.病因病机:本病外因责之于湿热,内因责之于脾肾亏虚。 3.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2)脾肾气虚: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3)阴虚内热:滋阴补肾,清热降火。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四节遗尿 【目的要求】 熟悉遗尿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遗尿的定义及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 遗尿的发病大多由肾气不足、脾肺气虚所致,亦可由于肝经郁热、湿热下注所致。 3.辨证论治: (1)肾气不固:温补肾阳,固涩止遗。 (2)脾肺气虚:益气健脾,固涩止遗。 (3)肝经郁热:清热疏肝,固涩止遗。 (4)心肾失交:清心滋肾,固摄止遗。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128·
·128· 标证: (1)外感风邪:宣肺祛风解表。 (2)水湿:补气利水消肿。 (3)湿热:清热解毒利湿。 (4)血瘀:活血化瘀。 (5)湿浊:利湿降浊。 5.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长程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结合病例介绍。 第三节 尿频 【目的要求】 1.熟悉尿频的病因病机。 2.掌握尿频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尿频的定义及常见的致病原因。 2.病因病机:本病外因责之于湿热,内因责之于脾肾亏虚。 3.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2)脾肾气虚: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3)阴虚内热:滋阴补肾,清热降火。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四节 遗尿 【目的要求】 熟悉遗尿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遗尿的定义及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 遗尿的发病大多由肾气不足、脾肺气虚所致,亦可由于肝经郁热、湿热下注所致。 3.辨证论治: (1)肾气不固:温补肾阳,固涩止遗。 (2)脾肺气虚:益气健脾,固涩止遗。 (3)肝经郁热:清热疏肝,固涩止遗。 (4)心肾失交:清心滋肾,固摄止遗。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