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气体吸收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的内容 相组成的表示法及换算: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平衡的应用:分子扩散、菲克定律及其在等分子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的应用:对流传质概 念:双膜理论要点:吸收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图示方法:最小液气比概念及吸收剂用 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传质单元数 的计算(平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2、熟悉的内容 各种形式的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传质推动力的对应关系:各种传质系数间的关系: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塔的操作型分析:解吸的特点及计算 3、了解的内容 分子扩散系数及影响因素:塔高计算基本方程的推导。 5.1概述 5.1.1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利用物系中不同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造成一个两相物 系,使其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一过程称为传质 分离过程。 以传质分离过程为特征的基本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很多,如: (1)气体吸收选择一定的溶剂(外界引入第二相)造成两相,以分离气体混合物。如用 水作溶剂来吸收混合在空气中的氨,它是利用氨和空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2)液体蒸馏对于液体混合物,通过改变状态,如加热气化,使混合物造成两相,它是 利用不同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3)固体干燥对含一定湿分(水或其它溶剂)的固体提供一定的热量,使溶剂汽化,利 用湿分压差,使湿分从固体表面或内部转移到气相,从而使含湿固体物料得以干燥
1 5 气体吸收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的内容 相组成的表示法及换算;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平衡的应用;分子扩散、菲克定律及其在等分子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的应用;对流传质概 念;双膜理论要点;吸收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图示方法;最小液气比概念及吸收剂用 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传质单元数 的计算(平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2、熟悉的内容 各种形式的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和传质推动力的对应关系;各种传质系数间的关系;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塔的操作型分析;解吸的特点及计算。 3、了解的内容 分子扩散系数及影响因素;塔高计算基本方程的推导。 5.1 概述 5.1.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利用物系中不同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造成一个两相物 系,使其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一过程称为传质 分离过程。 以传质分离过程为特征的基本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很多,如: (1)气体吸收 选择一定的溶剂(外界引入第二相)造成两相,以分离气体混合物。如用 水作溶剂来吸收混合在空气中的氨,它是利用氨和空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2)液体蒸馏 对于液体混合物,通过改变状态,如加热气化,使混合物造成两相,它是 利用不同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3)固体干燥 对含一定湿分(水或其它溶剂)的固体提供一定的热量,使溶剂汽化,利 用湿分压差,使湿分从固体表面或内部转移到气相,从而使含湿固体物料得以干燥
(4)液-液萃取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剂,利用液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分离液体混合物,在其分离过程中,溶质由一液相转移到另一液相。 (5)结晶对混合物(蒸汽、溶液或熔融物)采用降温或浓缩的方法使其达到过饱和状态。 析出溶质,得到固体产品。 (6)吸附利用多孔固体颗粒选择性地吸附混合物(液体或气体)中的一个组分或几个组 分,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其逆过程为脱附过程。 (7)膜分离利用固体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性渗透从而分离各个组分 5.1.2相组成表示法 1.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 质量分率:质量分率是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对于混合物 中的A组分有 兴 (5-1) 式中WA一一组分A的质量分率: m一—混合物中组分A的质量,kg: m一一混合物总质量,kg。 wa+wa+..Wy=1 (5-2) 摩尔分率:摩尔分率是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占混合物总摩尔数n的分率。 对于混合物中的A组分有 气相:人=四 (5-3) 流相:女一分 (54) 式中yA、x一一分别为组分A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nA一一液相或气相中组分A的摩尔数 n一一液相或气相的总摩尔数
2 (4)液-液萃取 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剂,利用液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分离液体混合物,在其分离过程中,溶质由一液相转移到另一液相。 (5)结晶 对混合物(蒸汽、溶液或熔融物)采用降温或浓缩的方法使其达到过饱和状态, 析出溶质,得到固体产品。 (6)吸附 利用多孔固体颗粒选择性地吸附混合物(液体或气体)中的一个组分或几个组 分,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其逆过程为脱附过程。 (7)膜分离 利用固体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性渗透从而分离各个组分。 5.1.2 相组成表示法 1.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 质量分率:质量分率是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分率。对于混合物 中的 A 组分有 m m w A A = (5-1) 式中 wA——组分 A 的质量分率; mA ——混合物中组分 A 的质量,kg; m——混合物总质量,kg。 wA + wB + wN =1 (5-2) 摩尔分率:摩尔分率是指在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nA 占混合物总摩尔数 n 的分率。 对于混合物中的 A 组分有 气相: n n y A A = (5-3) 液相: n n x A A = (5-4) 式中 A y 、 A x ——分别为组分 A 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An ——液相或气相中组分 A 的摩尔数, n——液相或气相的总摩尔数
A++.=1 (5-5) XA++=1 (5-6) 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的关系为: W/M XA=W IM+Wa/Ma+.Wx/Mx (5-7) 式中M、M。一一分别为组分A、B的分子量 2.质量比与摩尔比 质量比是指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与惰性组分B(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其定义式为 A=A (5-8) ms 摩尔比是指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B(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摩尔数 之比,其定义式为 (5-9) X品 (5-10) 式中YA、XA一一分别为组分A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摩尔比: 质量分率与质量比的关系为 w21+a (5-11) an=1-Wa W. (5-12) 摩尔分奉与摩尔比的关系为 X x二1+X (5-13) y=1+了 (5-14 5-15)
3 yA + yB + yN =1 (5-5) xA + xB + xN =1 (5-6) 质量分率与摩尔分率的关系为: A A B B N N A A x w /M w /M w /M w /M A + + = (5-7) 式中 MA、MB——分别为组分 A、B 的分子量。 2.质量比与摩尔比 质量比是指混合物中某组分 A 的质量与惰性组分 B(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质量之比, 其定义式为 B A m m a A = (5-8) 摩尔比是指混合物中某组分 A 的摩尔数与惰性组分 B(不参加传质的组分)的摩尔数 之比,其定义式为 B A A n n Y = (5-9) B A A n n X = (5-10) 式中 YA 、 X A——分别为组分 A 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摩尔比; 质量分率与质量比的关系为 A A A 1 a a w + = (5-11) A A A 1- w w a = (5-12) 摩尔分率与摩尔比的关系为 X X x + = 1 (5-13) Y Y y + = 1 (5-14) -x x X 1 = (5-15)
(5.16)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0 (5-17) 式中Ga一组分A的质量浓度,kgm3: V一混合物的体积,m: mA一混合物中组分A的质量,kg。 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e号 式中cA一组分A的摩尔浓度,kmolm3: nA一混合物中组分A的摩尔数,kol 质量浓度与质量分率的关系为 GA=WAP 5-18 摩尔浓度与摩尔分率的关系为 CA=XAC (5-19 式中c一混合物在液相中的总摩尔浓度,kmom3: p一混合物液相的密度,kgm3。 4,气体的总压与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的分压 总压与某组分的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PA PY 摩尔比与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Y= 卫A P-Px 摩尔浓度与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4 -y y Y 1 = (5-16)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A A V m G = (5-17) 式中 GA —组分 A 的质量浓度, 3 kg/m ; V —混合物的体积,m3; mA —混合物中组分 A 的质量,kg。 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摩尔数。 A A V n c = 式中 A c —组分 A 的摩尔浓度, 3 kmol/m ; An —混合物中组分 A 的摩尔数, kmol 。 质量浓度与质量分率的关系为 GA = wA (5-18) 摩尔浓度与摩尔分率的关系为 c x c A = A (5-19) 式中 c—混合物在液相中的总摩尔浓度, 3 kmol/m ; —混合物液相的密度, 3 kg/m 。 4.气体的总压与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的分压 总压与某组分的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pA = pyA 摩尔比与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A A A p p p Y − = 摩尔浓度与分压之间的关系为
6告 【例5-1】在一常压、298K的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S02。己知混合气体中含 S02的体积百分比为20%,其余组分可看作惰性气体,出塔气体中含S0,体积百分比为2% 试分别用摩尔分率、摩尔比和摩尔浓度表示出塔气体中$02的组成。 解: 混合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以下标2表示出塔气体的状态 2=0.02 4-流0020m PA2=p%2=101.3×0.02=2.026kPa =-38-801810km 2.026 5.1,3气体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液中溶解度差异而使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牛 元操作称为吸收过程。 吸收操作的依据: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 的差异。 溶质:混合气体中,能够显著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 情性组分: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情性组分(惰气)或载体: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吸收液:吸收操作中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溶液,其成分为溶质A和溶剂S: 吸收尾气:吸收操作中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要成分是惰性气体B及残余的 溶质A。 现以煤气脱苯为例介绍吸收操作流程
5 RT p V n c A A A = = 【例 5-1】 在一常压、298K 的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合气中的 SO2。已知混合气体中含 SO2 的体积百分比为 20%,其余组分可看作惰性气体,出塔气体中含 SO2 体积百分比为 2%, 试分别用摩尔分率、摩尔比和摩尔浓度表示出塔气体中 SO2 的组成。 解: 混合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以下标 2 表示出塔气体的状态。 y2 = 0.02 0.02 1 0.02 0.02 1 2 2 2 − = = -y y Y 101.3 0.02 2.026kPa pA 2 = py2 = = A2 A2 4 3 A2 8.018 10 kmol/m 8.314 298 2.026 = = = = RT p V n c 5.1.3 气体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液中溶解度差异而使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单 元操作称为吸收过程。 吸收操作的依据: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 的差异。 溶质:混合气体中,能够显著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 惰性组分: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惰气)或载体;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吸收液:吸收操作中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溶液,其成分为溶质 A 和溶剂 S; 吸收尾气:吸收操作中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其主要成分是惰性气体 B 及残余的 溶质 A。 现以煤气脱苯为例介绍吸收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