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秋时期贵族解易者看易学之变迁 伏俊琏张艳芳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暨南大学文学院) 摘要:春秋时期是王官之学到诸子学说转变的关键时期。《左传》《国语》记 载春秋期贵族阶层解易者凡8人,他们上承卜史官学,从德礼思想的层面阐释传 统易学,使之由占筮之术渐次上升到哲学层面,下开孔子时代德易的先河。 关键词:春秋:贵族解易;德性;学术变迁 今年是著名易学宗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1986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 应先师郭晋稀教授邀请,黄寿祺教授和北京大学的袁行霈教授、谢冕教授、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江枫研究员等到西北师范学院讲学。当时黄先生讲的是《周易》和 《楚辞》。先生对易学典籍非常熟悉,他不拿讲稿,尾尾道来。带有闽北腔的普 通话很难懂,再加上我们对《易》学知之甚少,更是听得茫然。好在他讲的时候, 郭先生替他写黑板,黑板上大多是书名和一些古文句子。什么“周易乾凿度”“温 公易说”“周易口义”“易象意言”“周易本义”“黄裳元吉”“女子贞不字 十年乃字”等一大堆。要不是郭先生写黑板,恐怕能听懂的学生不多。我真佩服 郭先生把这么多听得不大清楚的书名写得那么准确。郭先生还不时插话翻译一 下,其实郭先生的湖南方言很重,而那天他又没有戴假牙,说话漏风,所以和黄 先生话一样难懂。郭先生小黄先生四岁,都是钟泰先生的学生。年过古稀的教授 位讲得陶醉,一位写得专心,一遍又一遍地擦黑板,不一会儿,郭先生全身已 被粉笔灰覆盖,黄先生也在白灰笼罩中神情飞扬,真可谓讲坛佳话。记得1980 年,先师彭铎教授请来张舜徽教授讲古文字学,也是张先生讲一个字,彭先生便 在黑板上写这个字的小篆、金文、甲文等字形。配合之默契,令人叹为观止。 讲学结束,我又陪黄先生和诸位先生去敦煌游览观光。当时黄先生已75岁 高龄,其他几位先生都是壮盛之年。我们从兰州乘一辆小面包车出发,沿着丝绸 古道,经武威、张掖、酒泉,最后到了敦煌。这正是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四郡。临 走前,中文系交给我600元人民币,这是我们7位同行者10天全部生活费。我 们边看边走,住得简单,吃得更简单,大多数情况下一人一碗面。而黄先生有前 列腺炎,晚上频繁起夜,但每天晚上要写日记,校对书稿(他当时正带着他和张 善文教授合著的《周易注译》)。记得在敦煌到柳园的沙漠上,当时夜幕刚刚降临, 天空湛蓝湛蓝的,星光特别明亮,我们停下车,在这戈壁瀚海休息聊天。江枫先 生朗诵起了他最近才翻译的拜伦的诗,童心浓重的谢冕先生则朗诵起了他当年在
1 由春秋时期贵族解易者看易学之变迁 伏俊琏 张艳芳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文学院) 摘要:春秋时期是王官之学到诸子学说转变的关键时期。《左传》《国语》记 载春秋期贵族阶层解易者凡 8 人,他们上承卜史官学,从德礼思想的层面阐释传 统易学,使之由占筮之术渐次上升到哲学层面,下开孔子时代德易的先河。 关键词:春秋;贵族解易;德性;学术变迁 今年是著名易学宗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1986 年 9 月下旬到 10 月中旬, 应先师郭晋稀教授邀请,黄寿祺教授和北京大学的袁行霈教授、谢冕教授、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江枫研究员等到西北师范学院讲学。当时黄先生讲的是《周易》和 《楚辞》。先生对易学典籍非常熟悉,他不拿讲稿,尾尾道来。带有闽北腔的普 通话很难懂,再加上我们对《易》学知之甚少,更是听得茫然。好在他讲的时候, 郭先生替他写黑板,黑板上大多是书名和一些古文句子。什么“周易乾凿度”“温 公易说”“周易口义”“易象意言”“周易本义”“黄裳元吉” “女子贞不字, 十年乃字”等一大堆。要不是郭先生写黑板,恐怕能听懂的学生不多。我真佩服 郭先生把这么多听得不大清楚的书名写得那么准确。郭先生还不时插话翻译一 下,其实郭先生的湖南方言很重,而那天他又没有戴假牙,说话漏风,所以和黄 先生话一样难懂。郭先生小黄先生四岁,都是钟泰先生的学生。年过古稀的教授 一位讲得陶醉,一位写得专心,一遍又一遍地擦黑板,不一会儿,郭先生全身已 被粉笔灰覆盖,黄先生也在白灰笼罩中神情飞扬,真可谓讲坛佳话。记得 1980 年,先师彭铎教授请来张舜徽教授讲古文字学,也是张先生讲一个字,彭先生便 在黑板上写这个字的小篆、金文、甲文等字形。配合之默契,令人叹为观止。 讲学结束,我又陪黄先生和诸位先生去敦煌游览观光。当时黄先生已 75 岁 高龄,其他几位先生都是壮盛之年。我们从兰州乘一辆小面包车出发,沿着丝绸 古道,经武威、张掖、酒泉,最后到了敦煌。这正是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四郡。临 走前,中文系交给我 600 元人民币,这是我们 7 位同行者 10 天全部生活费。我 们边看边走,住得简单,吃得更简单,大多数情况下一人一碗面。而黄先生有前 列腺炎,晚上频繁起夜,但每天晚上要写日记,校对书稿(他当时正带着他和张 善文教授合著的《周易注译》)。记得在敦煌到柳园的沙漠上,当时夜幕刚刚降临, 天空湛蓝湛蓝的,星光特别明亮,我们停下车,在这戈壁瀚海休息聊天。江枫先 生朗诵起了他最近才翻译的拜伦的诗,童心浓重的谢冕先生则朗诵起了他当年在
北大女生宿舍楼下追求陈素琰女士时的爱情诗。而同行的谢师母陈素琰老师说, 有一段时间,谢冕先生第天早上都要在她们楼下朗诵诗。一阵激情澎湃之后,在 江枫先生的请求下,黄先生又给我们讲起了二十八宿和天象图,野旷天低,月暗 星明,黄先生指着天空,徐徐讲来,中秋的风已经有些寒意……此情此景,已过 二十五年了。 回到兰州,黄先生为我题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俊琏同志嘱书以作纪 念。六庵老人黄寿祺时客兰州年七十五,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一日。”是啊,学问 和道德,永远是学人应当记取的。1996年末,先生的哲嗣黄高宪教授作客北京 大学,我去拜访了他。高宪教授温文尔雅,谈吐之中,对学界时贤无不充满敬意, 总能发现他们的学术专长,在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六庵先生的遗风。我们 直谈到凌辰。早上六点多,他又送我上车。元旦前夕的北京,滴水成冰,看着他 衣服单薄,站在寒风凛冽之中,有些瑟瑟发抖,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前些日子,我在一本书的自序中曾写道:“面对现实,我最大的困惑是,传 统文化的研究,却很难帮助人的道德品质的完善。一个人学术识见的高低,却和 他的道德修养关系不大。学不能养德,也不能润身,甚至有的人书读得不少,著 作也丰硕,但缺乏礼义廉耻,而代之以自私贪婪,为了名利,可以不择手段。有 些先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拯救国人道德的下滑,这其实是很幼稚的想法。再 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不结合现代化的制度,它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孟子重‘仁 荀子重‘礼’,荀子认为‘仁’如果没有礼法的制约,则最终流于虚伪。荀子是 对的,可惜历史选择了孔孟,而不是孔荀。”道德的回归,是当前学术界最迫切 需要的。 黄先生是易学大师,精研易之象数和义理。他告诉我,他也曾替人卜卦,但 占断不能仅仅依靠卦爻辞或大传,要揆之以情,晓之以德;因为生生之谓易,易 讲的是变化无穷的道理,任何人是难洞晓其底细的。通过占卦,要引导被占卦者 懂得人生之大要,今后努力的方向,充满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元亨利贞。我后 来读《周易》,读《左传》,慢慢体悟先生的话,才懂得先生是以“德”治易呀! 这是真正的君子之易,孔门之易的精髓正在此。在孔子之前,《左传》《国语》记 载春秋期贵族阶层解易者凡8人,他们上承卜史官学,从德礼思想的层面阐释传 统易学,使之由占筮之术渐次上升到哲学层面,下开孔子时代德易的先河。于是 我们把这些材料汇集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写成了这篇短文,作为敬献给黄寿祺先 生百年纪念的小小礼品。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出著名的“诸子出于王官”说,虽有机械对应
2 北大女生宿舍楼下追求陈素琰女士时的爱情诗。而同行的谢师母陈素琰老师说, 有一段时间,谢冕先生第天早上都要在她们楼下朗诵诗。一阵激情澎湃之后,在 江枫先生的请求下,黄先生又给我们讲起了二十八宿和天象图,野旷天低,月暗 星明,黄先生指着天空,徐徐讲来,中秋的风已经有些寒意……此情此景,已过 二十五年了。 回到兰州,黄先生为我题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俊琏同志嘱书以作纪 念。六庵老人黄寿祺 时客兰州年七十五,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一日。”是啊,学问 和道德,永远是学人应当记取的。1996 年末,先生的哲嗣黄高宪教授作客北京 大学,我去拜访了他。高宪教授温文尔雅,谈吐之中,对学界时贤无不充满敬意, 总能发现他们的学术专长,在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六庵先生的遗风。我们一 直谈到凌辰。早上六点多,他又送我上车。元旦前夕的北京,滴水成冰,看着他 衣服单薄,站在寒风凛冽之中,有些瑟瑟发抖,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前些日子,我在一本书的自序中曾写道:“面对现实,我最大的困惑是,传 统文化的研究,却很难帮助人的道德品质的完善。一个人学术识见的高低,却和 他的道德修养关系不大。学不能养德,也不能润身,甚至有的人书读得不少,著 作也丰硕,但缺乏礼义廉耻,而代之以自私贪婪,为了名利,可以不择手段。有 些先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拯救国人道德的下滑,这其实是很幼稚的想法。再 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不结合现代化的制度,它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孟子重‘仁’, 荀子重‘礼’,荀子认为‘仁’如果没有礼法的制约,则最终流于虚伪。荀子是 对的,可惜历史选择了孔孟,而不是孔荀。”道德的回归,是当前学术界最迫切 需要的。 黄先生是易学大师,精研易之象数和义理。他告诉我,他也曾替人卜卦,但 占断不能仅仅依靠卦爻辞或大传,要揆之以情,晓之以德;因为生生之谓易,易 讲的是变化无穷的道理,任何人是难洞晓其底细的。通过占卦,要引导被占卦者 懂得人生之大要,今后努力的方向,充满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元亨利贞。我后 来读《周易》,读《左传》,慢慢体悟先生的话,才懂得先生是以“德”治易呀! 这是真正的君子之易,孔门之易的精髓正在此。在孔子之前,《左传》《国语》记 载春秋期贵族阶层解易者凡 8 人,他们上承卜史官学,从德礼思想的层面阐释传 统易学,使之由占筮之术渐次上升到哲学层面,下开孔子时代德易的先河。于是 我们把这些材料汇集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写成了这篇短文,作为敬献给黄寿祺先 生百年纪念的小小礼品。 ★ ★ ★ ★ ★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出著名的“诸子出于王官”说,虽有机械对应
之嫌,但大致梳理出西周到战国学术的发展主线,因此得到历代学者的肯定。春 秋时期,是由两周王官之学到战国诸子学术的转变关键,期间必然有种种线索可 供探寻。本文拟从这一时期说易人物入手,探讨其学术变迁。《左传》、《国语》 记载春秋史事最为集中,所以讨论这一问题以这两种史书为中心。《左》、《国》 中的说易人物共有25人,我们将说易人物按身份进行分类:一类是具有世袭传 承特点的专职说易人物,另一类是接受了易学教育的贵族阶层的说易者;即卜史 系统的说易人物与贵族系统的说易人物。由王官到春秋贵族,再到战国诸子的易 学,这一易学发展的承递关系,正是先秦政治阶层变动、文化不断下移的必然结 果,春秋贵族的易学在易学史上应该占一席之地。 《左传》《国语》说易人物表 序号国别 姓名 官职 散见篇章 阙名 史官 庄公二十二年(前672) 周 辛廖 大夫 234 闵公元年(前661) 鲁|卜楚丘之父 卜人 闵公二年(前660) 秦 卜徒父 卜人 僖公十五年(前645) 5 史苏 卜筮之史 僖公十五年(前645) 韩简 大夫 僖公十五年(前645) 卜偃 掌卜大夫 僖公二十五年(前635) 8鲁史/穆姜史官/某某夫人襄公九年(前564) 齐史/陈文 史官/大夫 襄公二十五年(前548) 卜楚丘 卜人 昭公五年(前537) 史朝 史官 昭公七年(前5 12 惠伯 大夫 昭公十二年(前530) 13 阳虎 家臣 哀公九年(前486) 以下为仅引用《周易》卦爻辞预测成败吉凶而不筮占的例子。 13 阙名 卜人 僖公四年(前656) 14 晋郑晋晋郑秦 郑王子伯廖 大夫 宣公六年(前603) 知庄子 执政 宣公十二年(前597) 阙名 成公十六年(前575) 子大叔 执政 襄公二十八年(前545) 医和 昭公元年(前541) ①刘师培认为,“古代之时仅有巫官,医、卜诸官成为巫官所兼摄”。医、卜等官本同源易 流,《左传》中医和以《易》道论病症的思路也说明了此点。《论语》谓“人而无恒,不可以 作巫医。”将巫、医并称,所以我们也将“医”归入卜筮类考索。刘师培《古学出于官守论》
3 之嫌,但大致梳理出西周到战国学术的发展主线,因此得到历代学者的肯定。春 秋时期,是由两周王官之学到战国诸子学术的转变关键,期间必然有种种线索可 供探寻。本文拟从这一时期说易人物入手,探讨其学术变迁。《左传》、《国语》 记载春秋史事最为集中,所以讨论这一问题以这两种史书为中心。《左》、《国》 中的说易人物共有 25 人,我们将说易人物按身份进行分类:一类是具有世袭传 承特点的专职说易人物,另一类是接受了易学教育的贵族阶层的说易者;即卜史 系统的说易人物与贵族系统的说易人物。由王官到春秋贵族,再到战国诸子的易 学,这一易学发展的承递关系,正是先秦政治阶层变动、文化不断下移的必然结 果,春秋贵族的易学在易学史上应该占一席之地。 《左传》《国语》说易人物表 序号 国别 姓名 官职 散见篇章 1 周 阙名 史官 庄公二十二年(前 672) 2 周 辛廖 大夫 闵公元年(前 661) 3 鲁 卜楚丘之父 卜人 闵公二年(前 660) 4 秦 卜徒父 卜人 僖公十五年(前 645) 5 晋 史苏 卜筮之史 僖公十五年(前 645) 6 晋 韩简 大夫 僖公十五年(前 645) 7 晋 卜偃 掌卜大夫 僖公二十五年(前 635) 8 鲁 史/穆姜 史官/某某夫人 襄公九年(前 564) 9 齐 史/陈文子 史官/大夫 襄公二十五年(前 548) 10 鲁 卜楚丘 卜人 昭公五年(前 537) 11 卫 史朝 史官 昭公七年(前 535) 12 鲁 惠伯 大夫 昭公十二年(前 530) 13 鲁 阳虎 家臣 哀公九年(前 486) 以下为仅引用《周易》卦爻辞预测成败吉凶而不筮占的例子。 13 晋 阙名 卜人 僖公四年(前 656) 14 郑 王子伯廖 大夫 宣公六年(前 603) 15 晋 知庄子 执政 宣公十二年(前 597) 16 晋 阙名 史 成公十六年(前 575) 17 郑 子大叔 执政 襄公二十八年(前 545) 18 秦 医和① 御医 昭公元年(前 541) ① 刘师培认为,“古代之时仅有巫官,医、卜诸官成为巫官所兼摄”。医、卜等官本同源易 流,《左传》中医和以《易》道论病症的思路也说明了此点。《论语》谓“人而无恒, 不可以 作巫医。”将巫、医并称,所以我们也将“医”归入卜筮类考索。刘师培《古学出于官守论》
晋晋卫 蔡墨 史官 昭公二十九年(前513) 史墨 史官 昭公三十二年(前510 21 胥弥赦 卜人 哀公十七年(前478) 《国语》中的例子 晋史/司空季子筮史/大夫晋语四 晋 董因 史官晋语四 其中人名中有“史、卜、筮史、卜筮”职官标志的共13人(蔡墨即史墨), 又:辛廖和董因同属辛氏家族之后,从商朝至周朝,辛氏家族一直世袭史官之职。 胥弥赦,杜预注:“卫筮史”。《周礼·春官·大卜》中龟人和卜人下属有“胥”, 可见胥弥赦属于地位不高的筮史。总计属于专职卜筮系统的共17人。其它人物 基本上为各国执政、卿大夫甚至总理公室政事的家臣等。《周易》是当时各国贵 族的教材,他们运用《周易》占断、言事、说理,与他们赋诗言志、借诗说理的 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他们的文化修养与识断能力,我们将这类人物称作 贵族系统的说易人物。这类说易者共8人 从人数上看,贵族系统的说易者还不是春秋易学发展的主流,但从他们对官 守系统的挑战,及本身所代表的易学趋向看,他们的地位十分重要。贵族系统的 易学思想本来脱胎于卜史之官守文化,而其所属社会阶层在权力博弈中的漩涡位 置,又使得他们摆脱了卜筮之道的神性信仰,而更具有时代理性特征,正是他们 瓦解了官守文化的传统。 春秋时期贵族说易者的事迹与文化特点。 贵族说易者共8人,在《左传》中他们的地位都属于上层贵族。简略梳理他 们的各项事迹及家族地位,以见他们的文化特点。 1、韩简 《史记·韩世家索隐》引《世本》云:“韩万,曲沃桓叔之子,万生赇伯 赇伯生定伯简,简生舆,舆生献子厥。”韩万受韩原为大夫,后有韩献子、韩宣 子、韩简子等为晋卿。春秋末期,韩、赵、魏三族在晋公卿的权力斗争中占据上 风,韩简子也是斗争的参与者。鲁定公十三年,“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魏襄 子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梁婴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 代之。”遂演为三家分晋的政局,一变而为战国。 韩简的言行记载主要集中在鲁僖公十五年,秦穆公与晋惠公的韩原之战中, 韩简预测了晋国失败的结局。韩简认为晋国必定输于道义,“(晋国)出因其资, 载《刘申叔先生遗书·左盦外集》卷8,1484页上栏 ①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卜辞中卜、史、祝三者权分尚混合,而卜史预测风雨休 咎,又为王占梦,其事皆巫事而皆掌之于史。”所以,我们将卜、筮、史合为一类来考察。 载《燕京学报》第20期,1937年
4 19 晋 蔡墨 史官 昭公二十九年(前 513) 20 晋 史墨 史官 昭公三十二年(前 510) 21 卫 胥弥赦 卜人 哀公十七年(前 478) 《国语》中的例子 22 晋 史/司空季子 筮史/大夫 晋语四 23 晋 董因 史官 晋语四 其中人名中有“史、卜、筮史、卜筮”①职官标志的共 13 人(蔡墨即史墨), 又:辛廖和董因同属辛氏家族之后,从商朝至周朝,辛氏家族一直世袭史官之职。 胥弥赦,杜预注:“卫筮史”。《周礼·春官·大卜》中龟人和卜人下属有“胥”, 可见胥弥赦属于地位不高的筮史。总计属于专职卜筮系统的共 17 人。其它人物 基本上为各国执政、卿大夫甚至总理公室政事的家臣等。《周易》是当时各国贵 族的教材,他们运用《周易》占断、言事、说理,与他们赋诗言志、借诗说理的 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他们的文化修养与识断能力,我们将这类人物称作 贵族系统的说易人物。这类说易者共 8 人。 从人数上看,贵族系统的说易者还不是春秋易学发展的主流,但从他们对官 守系统的挑战,及本身所代表的易学趋向看,他们的地位十分重要。贵族系统的 易学思想本来脱胎于卜史之官守文化,而其所属社会阶层在权力博弈中的漩涡位 置,又使得他们摆脱了卜筮之道的神性信仰,而更具有时代理性特征,正是他们 瓦解了官守文化的传统。 一、 春秋时期贵族说易者的事迹与文化特点。 贵族说易者共 8 人,在《左传》中他们的地位都属于上层贵族。简略梳理他 们的各项事迹及家族地位,以见他们的文化特点。 1、韩简 《史记·韩世家索隐》引《世本》云:“韩万,曲沃桓叔之子,万生赇伯, 赇伯生定伯简,简生舆,舆生献子厥。”韩万受韩原为大夫,后有韩献子、韩宣 子、韩简子等为晋卿。春秋末期,韩、赵、魏三族在晋公卿的权力斗争中占据上 风,韩简子也是斗争的参与者。鲁定公十三年,“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魏襄 子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梁婴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 代之。”遂演为三家分晋的政局,一变而为战国。 韩简的言行记载主要集中在鲁僖公十五年,秦穆公与晋惠公的韩原之战中, 韩简预测了晋国失败的结局。韩简认为晋国必定输于道义,“(晋国)出因其资, 载《刘申叔先生遗书·左盦外集》卷 8,1484 页上栏。 ① 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卜辞中卜、史、祝三者权分尚混合, 而卜史预测风雨休 咎, 又为王占梦, 其事皆巫事而皆掌之于史。”所以,我们将卜、筮、史合为一类来考察。 载《燕京学报》第 20 期,1937 年
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 也。”后惠公被秦俘虏,惠公忆起先君献公不从史苏之占,以至今日被俘。韩简 认为先君败德非筮数可以预见。此处完全用理性思想与德性内涵对卜筮之术作出 德性的规定。 2、子服惠伯 梁玉绳《古今人表考》:惠伯是“孟献子之孙”,“仲孙它之子”,“它,字子 服”,“故为子服氏”。孟献子是鲁国公室之一,惠伯作为其后,深谙当时的礼仪 制度和政治形势,在鲁国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记载:宋、鲁、郑、楚四国国君为宋之盟,往楚,未至而楚康王卒,子服惠伯主 张因时生变,不临会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服惠伯预言滕国国君 “将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已甚,兆于死所矣。”《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关于 鲁君是否赴楚的问题,惠伯主张:“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 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惠伯通过外交 手段使得晋国送归季孙,鲁君在诸侯朝会中也获得了相应的地位。由此可见,子 服惠伯是鲁襄公、昭公两朝的外交重臣。惠伯的说易事迹记载在《左传·昭公十 二年》南蒯枚筮,筮得《坤》之《比》,《坤》卦六五爻辞为“黄裳元吉”,但惠 伯认为:“吾常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以举事动机的不纯否定了 辞的大吉。 3、阳虎 梁玉绳《古今人表考》,阳虎即阳货。“阳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 以国为氏,晋有阳处父,鲁有阳氏”。后来阳虎成为鲁三族之一季氏的家臣, 专季氏之政,欲去三桓,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而乱鲁国。后奔齐,再归晋国的 赵氏,得到重用。《左传·哀公九年》记载,阳虎筮得《归妹》六五爻辞,以爻 辞所含历史故事“帝乙归妹”的姻亲关系,比附现实国家间的亲疏利害关系,“宋 郑,甥舅也”,伐宋不吉。 4、穆姜 穆姜是鲁成公的母亲,鲁襄公的祖母,《左传·文九年》记载她出房赋《绿 衣》之卒章以答拜季文子“致女”之劳,可见她的文化修养不亚于当时的卿大夫。 《左传·襄九年》记载她以《周易·随》卦卦辞“元亨利贞”为己占筮,认为自 己无此四德必自遗其咎。她接受并认同了当时社会的主流道德评价标准,并且能 够运用这类标准对自身命运进行预测,和当时史官对《周易》的解释模式有一致 之处,但也体现了贵族系统对易学的新变。“今我妇人,而与乱政。固在下位 ①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见王利器《汉书古今人表疏证》,齐鲁书社1988年,413页 ②梁玉绳:《古今人表考》,828页
5 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 也。”后惠公被秦俘虏,惠公忆起先君献公不从史苏之占,以至今日被俘。韩简 认为先君败德非筮数可以预见。此处完全用理性思想与德性内涵对卜筮之术作出 德性的规定。 2、子服惠伯 梁玉绳《古今人表考》:惠伯是“孟献子之孙”,“仲孙它之子”,“它,字子 服”,“故为子服氏”。①孟献子是鲁国公室之一,惠伯作为其后,深谙当时的礼仪 制度和政治形势,在鲁国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记载:宋、鲁、郑、楚四国国君为宋之盟,往楚,未至而楚康王卒,子服惠伯主 张因时生变,不临会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子服惠伯预言滕国国君 “将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已甚,兆于死所矣。”《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关于 鲁君是否赴楚的问题,惠伯主张:“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 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惠伯通过外交 手段使得晋国送归季孙,鲁君在诸侯朝会中也获得了相应的地位。由此可见,子 服惠伯是鲁襄公、昭公两朝的外交重臣。惠伯的说易事迹记载在《左传·昭公十 二年》南蒯枚筮,筮得《坤》之《比》,《坤》卦六五爻辞为“黄裳元吉”,但惠 伯认为:“吾常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以举事动机的不纯否定了占 辞的大吉。 3、阳虎 梁玉绳《古今人表考》,阳虎即阳货。“阳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 以国为氏,晋有阳处父,鲁有阳氏”②。后来阳虎成为鲁三族之一季氏的家臣, 专季氏之政,欲去三桓,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而乱鲁国。后奔齐,再归晋国的 赵氏,得到重用。《左传·哀公九年》记载,阳虎筮得《归妹》六五爻辞,以爻 辞所含历史故事“帝乙归妹”的姻亲关系,比附现实国家间的亲疏利害关系,“宋 郑,甥舅也”,伐宋不吉。 4、穆姜 穆姜是鲁成公的母亲,鲁襄公的祖母,《左传·文九年》记载她出房赋《绿 衣》之卒章以答拜季文子“致女”之劳,可见她的文化修养不亚于当时的卿大夫。 《左传·襄九年》记载她以《周易·随》卦卦辞“元亨利贞”为己占筮,认为自 己无此四德必自遗其咎。她接受并认同了当时社会的主流道德评价标准,并且能 够运用这类标准对自身命运进行预测,和当时史官对《周易》的解释模式有一致 之处,但也体现了贵族系统对易学的新变。“今我妇人,而与乱政。固在下位, ①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见王利器《汉书古今人表疏证》,齐鲁书社 1988 年,413 页。 ② 梁玉绳:《古今人表考》,8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