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黄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 创建现代易学文化 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 2011.9.13 纪念黄寿祺先生诞辰100周年的重要意义在于继承黄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 创建现代易学文化 黄寿祺(1912-1990) 黄高宪先生对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作了精准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四点 1从古注入手。黄寿祺认为:“不从古注入手者,是为迷不知本源。”(见《论 易学之门庭》) 2从源及流。首先熟读经传本文,理解春秋内外传诸古筮,其次观汉魏古注, 再次察六朝隋唐诸家义疏,最後参照宋元以来各家之经学 3强干弱枝。《周易》源本象数,发为义理,所以应当以象数、义理为主干; 其余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炉火,禅家妙谛,乃 至西方科学技术皆为枝叶。黄寿祺认为:“不由主干而寻枝附者,是为浑不辨主 客。”(见《论易学之门庭》) 4精研象理,不废术数。(見《易学群书平议》)他通过《汉易举要》等篇总结前 人的《易》学条例,他认为,明确这些易学条例,才能更好地研究、阐述《周易》 的哲理 我非常赞同高宪先生的概括。可是看看现在众多的号称“易经大师”们有多 少寿祺先生的治易精神?他们不知本源,老子天下第一;不懂流派,俨然以易经 的唯一代表自居,抬高自己,包治百病;强枝弱干,动不动就破解、破译宇宙密 码满天飞;易理不精、术数不懂,鄙视易理,盲目反对术数,在易经的生存环境 不佳的情况下,易学队伍不能团结一致,为了追逐各自的生存空间,各自为政, 乱象丛生。在这种状况下重温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好像是鞭挞时弊,很有针对 性,很有现实意义。 冯友兰先生的治学思想是“照着说”和“接着说”。我的理解,“照着说”是 全面、正确掌握易学源和流的基本理论,“接着说”是易理联系实际,用易解决 当代的问题。实际上历代易学家都是这么做的
1 继承黄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 创建现代易学文化 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 2011.9.13 纪念黄寿祺先生诞辰 100 周年的重要意义在于继承黄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 创建现代易学文化。 黄寿祺(1912-1990) 黄高宪先生对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作了精准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从古注入手。黄寿祺认为:“不从古注入手者,是为迷不知本源。”(见《论 易学之门庭》) 2 从源及流。首先熟读经传本文,理解春秋内外传诸古筮,其次观汉魏古注, 再次察六朝隋唐诸家义疏,最後参照宋元以来各家之经学。 3 强干弱枝。《周易》源本象数,发为义理,所以应当以象数、义理为主干; 其余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炉火,禅家妙谛,乃 至西方科学技术皆为枝叶。黄寿祺认为:“不由主干而寻枝附者,是为浑不辨主 客。”(见《论易学之门庭》)。 4 精研象理,不废术数。(见《易学群书平议》)他通过《汉易举要》等篇总结前 人的《易》学条例,他认为,明确这些易学条例,才能更好地研究、阐述《周易》 的哲理。 我非常赞同高宪先生的概括。可是看看现在众多的号称“易经大师”们有多 少寿祺先生的治易精神?他们不知本源,老子天下第一;不懂流派,俨然以易经 的唯一代表自居,抬高自己,包治百病;强枝弱干,动不动就破解、破译宇宙密 码满天飞;易理不精、术数不懂,鄙视易理,盲目反对术数,在易经的生存环境 不佳的情况下,易学队伍不能团结一致,为了追逐各自的生存空间,各自为政, 乱象丛生。在这种状况下重温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好像是鞭挞时弊,很有针对 性,很有现实意义。 冯友兰先生的治学思想是“照着说”和“接着说”。我的理解,“照着说”是 全面、正确掌握易学源和流的基本理论,“接着说”是易理联系实际,用易解决 当代的问题。实际上历代易学家都是这么做的
寿祺先生所处的学术环境,显然只能照着说,不可能接着说,所以,他的治 易思想主要是“照着说”的一套治易方法。这个方法是很严密而行之有效的,值 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尤其在学术浮躁的今天。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也需要我们 “接着说”了。因此,我想借黃壽祺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暨中國易學思想硏討會的 机会,和大家探讨继承黄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和研究周易的现代意义问题 易道是古老而年轻的学问 周易实在太古老,以至于语言文字都很难懂:社会变迁太大,从渔猎社会到 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从蒙昧时代到原始文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 明,直到信息文明,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现代社会的人很难从现 代科学的视野理解易卦和易经,甚至简单地把易道笼统地冠之“迷信”和“伪科 学”的标签加以否定。即使有一些社会上层人士看看风水、在人生道路上排忧解 难,也要秘密进行,免伤大雅。其中的缘由是,现代的易学家不能对易道做出现 代的、有科学道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科学代替巫术,理性破除愚昧乃 历史的必然,必须用现代的人文理念和科学的精神研究易道,把古老的易道变成 年轻的现代易学,完成易道的现代化进程。 周易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几千年来都是与时偕行的,易道的现代化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从夏易《连山》、商易《归藏》、周代《易经》和《易传》、秦汉以 降历代思想家、政治家、事业家、发明家、学问家无不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和条 件开展易学经典的研究,创建了诸如汉代易学、晋唐易学、宋明易学、清代易学 等。历代易学与各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哲学有密切的联系,是历代易学家对易 卦和经传的阐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现代易学文化是当代易学家的文化 理念,也是当代易学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体现了周易文化的现代意义 现代易学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文化 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兴起。易学研究进入转轨时 期,人文易学、科学易学等现代易学就脱颖而出 易学家们受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开始用实证哲学和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早在上个世纪初唐海宗《医易通说》(1910) 继承发展明代医学家张介宾的医易思想,把易学和中国医学结合起来研究。用近 代西方哲学观点研究《周易》的,首推冯友兰及其《中国哲学史》(1930-1933), 他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把易学哲学引进高等学府课堂,他的弟子 朱伯崑更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周易,在80年代末出版《易学哲学史》的巨 著,被翻译成日文和韩文,在东亚广泛传播,奠定了现代易学文化的基础。著名 的数学家莱布尼兹、物理学家玻尔、普利高津等,从科学的视野研究《周易》, 引起我国科学家的关注,开始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并且以易学思 想解读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沈仲涛《易卦与代数之定律》)(1924)、《易卦与科 学》(1934),成为科学易的拓荒之作。他认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代数几何 中的公式,在物理学、天文学中都有妙用。薜学潜《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1937)、 《易经数理科学新解》,将易学原理归结为易卦方阵演变定律。认为爱因斯坦相 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以及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同易方阵定律契合。 他主张:“吾愿今之学者治《易》求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诸八卦。”此后杭辛 斋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二集,《读易条识》、《易楔》《易数偶得》等七种
2 寿祺先生所处的学术环境,显然只能照着说,不可能接着说,所以,他的治 易思想主要是“照着说”的一套治易方法。这个方法是很严密而行之有效的,值 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尤其在学术浮躁的今天。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也需要我们 “接着说”了。因此,我想借黃壽祺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暨中國易學思想研討會的 机会,和大家探讨继承黄寿祺先生的治易思想和研究周易的现代意义问题。 易道是古老而年轻的学问 周易实在太古老,以至于语言文字都很难懂;社会变迁太大,从渔猎社会到 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从蒙昧时代到原始文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 明,直到信息文明,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现代社会的人很难从现 代科学的视野理解易卦和易经,甚至简单地把易道笼统地冠之“迷信”和“伪科 学”的标签加以否定。即使有一些社会上层人士看看风水、在人生道路上排忧解 难,也要秘密进行,免伤大雅。其中的缘由是,现代的易学家不能对易道做出现 代的、有科学道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科学代替巫术,理性破除愚昧乃 历史的必然,必须用现代的人文理念和科学的精神研究易道,把古老的易道变成 年轻的现代易学,完成易道的现代化进程。 周易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几千年来都是与时偕行的,易道的现代化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从夏易《连山》、商易《归藏》、周代《易经》和《易传》、秦汉以 降历代思想家、政治家、事业家、发明家、学问家无不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和条 件开展易学经典的研究,创建了诸如汉代易学、晋唐易学、宋明易学、清代易学 等。历代易学与各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哲学有密切的联系,是历代易学家对易 卦和经传的阐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现代易学文化是当代易学家的文化 理念,也是当代易学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体现了周易文化的现代意义。 现代易学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文化 运动中受到严厉批判,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兴起。易学研究进入转轨时 期,人文易学、科学易学等现代易学就脱颖而出。 易学家们受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开始用实证哲学和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早在上个世纪初唐海宗《医易通说》(1910) 继承发展明代医学家张介宾的医易思想,把易学和中国医学结合起来研究。用近 代西方哲学观点研究《周易》的,首推冯友兰及其《中国哲学史》(1930-1933), 他以实证主义方法分析《周易》哲学,把易学哲学引进高等学府课堂,他的弟子 朱伯崑更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周易,在 80 年代末出版《易学哲学史》的巨 著,被翻译成日文和韩文,在东亚广泛传播,奠定了现代易学文化的基础。著名 的数学家莱布尼兹、物理学家玻尔、普利高津等,从科学的视野研究《周易》, 引起我国科学家的关注,开始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并且以易学思 想解读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沈仲涛《易卦与代数之定律》)(1924)、《易卦与科 学》(1934),成为科学易的拓荒之作。他认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代数几何 中的公式,在物理学、天文学中都有妙用。薜学潜《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1937)、 《易经数理科学新解》,将易学原理归结为易卦方阵演变定律。认为爱因斯坦相 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以及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同易方阵定律契合。 他主张:“吾愿今之学者治《易》求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诸八卦。”此后杭辛 斋撰写了《学易笔谈》初集、二集,《读易条识》、《易楔》、《易数偶得》等七种
著作,广泛引用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 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卦气、纳甲、爻辰、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融 会象数、义理,开拓新的象数易学理论。董光璧在80年代出版《周易的数学结 构》,90年代出版《易学科学史》(获得国际易学伯崑奖)以及杨庆中的《二十 世纪易学史》,林忠军的“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评述”,唐明邦的“20世纪中国 易学回眸”都有系统的梳理 百年易学研究,首先逐步学会西方近学术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 进,易学面貌不断发生变化,易学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彰显。呈现的多学科、多 视野、多层次、交叉综合研究的格局。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管理易、养生 易、书画易等等,齐头并进的现状,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现实的需要促成的。这 种易学发展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同易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定将不断 涌现。唐明邦先生认为,《周易》与现代化这一现实课题,当长期重视,力求古 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现代精神文明: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对漫长 的易学发展史,众多的易学人物,浩如烟海的易学著作,进行系统科学研究,宏 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清除笼罩易学的迷信色彩,剔除其神秘主 义成分,使易学研究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前进,以自己的辉煌成果,促进21世纪 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唐明邦:20世纪中国易学回眸,2009年 现代易学就是现代人研究的易学。东方国际易学硏究院朱伯崑等鉴于科学革 命和社会革命是二十世纪两大时代特征,在九十年代初赋予现代易学以“用科学 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研究易学经典”的内涵。朱伯崑认为,现代硏究易学 的目的是从经学史角度,总结《周易》典籍传播的历史过程,目的在于揭示从汉 朝开始,历代经学家如何通过《周易》经传文句的解释,在学术史上逐渐形成 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哲学史角度,总结历代易学在诠释《周易》经传中呈现的 逻辑思维的进程,揭示其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其形上学,宇宙论和本体论或存在 论发展的影响;从理论思维角度,总结《周易》系统晢学核心问题-一关于事物 变易规律的学说,即“阴阳变易”观取得的成果,为研究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其特 色提供新的思路。(朱伯崑《易学哲学史》韩文版序) 21世纪初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等发起成立国际易学联合会,根据东方国际 易学研究院十年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把“用现代人文理念和科学精神研究易学经 典”作为宗旨写进会章,旨在建设现代易学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背景文化、即母文化 周易的内容和本质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和中国特色的灵 魂。产生于人类文明初期的古代文化,其外壳和形式带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科学技术繁荣和发达的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的理 念加以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古代文 化的继承和创新,必然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文化为母体,吸收马克思 主义文化的精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才能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先进的文化系统,并且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古老的周易文化居然在中国以至东亚和世界传 播至今几千年不曾中断。这个历史现象,按照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逻辑, 透过现象看本质,古老的周易的符号系统、决疑系统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
3 著作,广泛引用当时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 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卦气、纳甲、爻辰、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融 会象数、义理,开拓新的象数易学理论。董光璧在 80 年代出版《周易的数学结 构》,90 年代出版《易学科学史》(获得国际易学伯崑奖)以及杨庆中的《二十 世纪易学史》,林忠军的“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评述”,唐明邦的“20 世纪中国 易学回眸”都有系统的梳理。 百年易学研究,首先逐步学会西方近学术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 进,易学面貌不断发生变化,易学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彰显。呈现的多学科、多 视野、多层次、交叉综合研究的格局。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管理易、养生 易、书画易等等,齐头并进的现状,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现实的需要促成的。这 种易学发展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同易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定将不断 涌现。唐明邦先生认为,《周易》与现代化这一现实课题,当长期重视,力求古 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现代精神文明;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对漫长 的易学发展史,众多的易学人物,浩如烟海的易学著作,进行系统科学研究,宏 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清除笼罩易学的迷信色彩,剔除其神秘主 义成分,使易学研究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前进,以自己的辉煌成果,促进 21 世纪 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唐明邦:20 世纪中国易学回眸,2009 年) 现代易学就是现代人研究的易学。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朱伯崑等鉴于科学革 命和社会革命是二十世纪两大时代特征,在九十年代初赋予现代易学以“用科学 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研究易学经典”的内涵。朱伯崑认为,现代研究易学 的目的是从经学史角度,总结《周易》典籍传播的历史过程,目的在于揭示从汉 朝开始,历代经学家如何通过《周易》经传文句的解释,在学术史上逐渐形成一 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哲学史角度,总结历代易学在诠释《周易》经传中呈现的 逻辑思维的进程,揭示其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其形上学,宇宙论和本体论或存在 论发展的影响;从理论思维角度,总结《周易》系统哲学核心问题——关于事物 变易规律的学说,即“阴阳变易”观取得的成果,为研究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其特 色提供新的思路。(朱伯崑《易学哲学史》韩文版序) 21 世纪初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等发起成立国际易学联合会,根据东方国际 易学研究院十年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把“用现代人文理念和科学精神研究易学经 典”作为宗旨写进会章,旨在建设现代易学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背景文化、即母文化。 周易的内容和本质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和中国特色的灵 魂。产生于人类文明初期的古代文化,其外壳和形式带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科学技术繁荣和发达的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的理 念加以梳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古代文 化的继承和创新,必然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学文化为母体,吸收马克思 主义文化的精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才能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先进的文化系统,并且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古老的周易文化居然在中国以至东亚和世界传 播至今几千年不曾中断。这个历史现象,按照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逻辑, 透过现象看本质,古老的周易的符号系统、决疑系统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
提高现代社会的软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作为最古老的符号系统的现代意义。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 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考的,符号是思维 的主体。阴阳八卦作为人类最早的一种符号系统,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用这套 符号系统来表达思想和阴阳变化的深层含义的。随着符号向语言文字的演变,其 后的易经、易传是对阴阳八卦符号系统的文字说明,历代易学又对经、传不断地 阐发,有继承和创新。每一次创新虽然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有遗漏和曲 解,形成几千年易学演化的历程。 阴阳八卦符号和22个天干地支符号组合起来思考问题,在古代没有计算机 的条件下,要把这些符号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是何等不容易啊!如此复杂的符 号系统非常值得现代学者应用计算机系统加以科学的研究,绝对不要简单地以为 古代用它作为占卜的工具,就以为是迷信而加以否定,实际上占卜的奥妙也是否 定不了的。 关于符号在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和工业、 农业、医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没有加减乘除的符号就没有四则运算,没有 物理、化学的符号就没有简单明了的物理公式和化学反应式,没有符号连机 器都无法操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符号就没有科学、技术和工程可言 而现代符号学则是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提出来的。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 Signifier)和意指( Signified)两个 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解释学、语义 学、现象学、文化学、认知学、结构主义等广泛领域([法]罗兰·巴尔特著,王东 亮等译:《符号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 现代符号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符号和符 号系统的起源却要追溯到阴阳八卦的原始符号。原始易学符号不仅是现代符号和 符号学的滥觞,也是现代易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应该根据原始符号对连山易、 归藏易和周易做出原原本本的阐述,强调卦象的动态的感性的特征,领悟天人合 、时空统一的六合结构。 周易作为古代的决疑系统的现代意义 《易经》本来就是一本占卜的书。“占”为观察,“卜者择也”(《周礼》)。 占卜有筮法、龟卜等多种方法。龟卜是以火灼龟壳,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 预测吉凶福祸。《史记》记载自古帝王将相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据 卜筮以求吉福。由于占卜过程中的或然性出现的概率,致使人们对占卜结果 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利益和价值观作出解释、评价和选择,成为历 代君王的决策模式(丘亮辉:筒评《周易》与占术,《国际易学研究》第3辑华夏出版社,1997)。 《易经》的六十四卦是古人将纷繁的人生现象归纳为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 卦象代表一种典型化的人生状态,所以,《易经》也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通 过占卜,作出人生的选择,义理寓于占卜之中,表现了一种文化。因此,研究周 易不能抛开占卜,而要在占卜的形式下,找到理性的内涵。所以,占卜是以神启 观念为基础的一种选择或者决策。古代的君王大事占,小事不占,不疑不占,但 也不是每占必从。《左传》记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 筮之吉。公曰:‘从筮。’”(《左传》昭公四年)。武王伐纣,蓍卜龟卜皆凶
4 提高现代社会的软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作为最古老的符号系统的现代意义。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 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考的,符号是思维 的主体。阴阳八卦作为人类最早的一种符号系统,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用这套 符号系统来表达思想和阴阳变化的深层含义的。随着符号向语言文字的演变,其 后的易经、易传是对阴阳八卦符号系统的文字说明,历代易学又对经、传不断地 阐发,有继承和创新。每一次创新虽然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有遗漏和曲 解,形成几千年易学演化的历程。 阴阳八卦符号和 22 个天干地支符号组合起来思考问题,在古代没有计算机 的条件下,要把这些符号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是何等不容易啊!如此复杂的符 号系统非常值得现代学者应用计算机系统加以科学的研究,绝对不要简单地以为 古代用它作为占卜的工具,就以为是迷信而加以否定,实际上占卜的奥妙也是否 定不了的。 关于符号在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和工业、 农业、医学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没有加减乘除的符号就没有四则运算,没有 物理、化学的符号就没有简单明了的物理公式和化学反应式,没有符号连机 器都无法操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符号就没有科学、技术和工程可言。 而现代符号学则是 20 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提出来的。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两个 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解释学、语义 学、现象学、文化学、认知学、结构主义等广泛领域([法] 罗兰·巴尔特著,王东 亮等译:《符号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现代符号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符号和符 号系统的起源却要追溯到阴阳八卦的原始符号。原始易学符号不仅是现代符号和 符号学的滥觞,也是现代易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应该根据原始符号对连山易、 归藏易和周易做出原原本本的阐述,强调卦象的动态的感性的特征,领悟天人合 一、时空统一的六合结构。 周易作为古代的决疑系统的现代意义 《易经》本来就是一本占卜的书。“占”为观察,“卜者择也”(《周礼》)。 占卜有筮法、龟卜等多种方法。龟卜是以火灼龟壳,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 预测吉凶福祸。《史记》记载自古帝王将相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据 卜筮以求吉福。由于占卜过程中的或然性出现的概率,致使人们对占卜结果 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利益和价值观作出解释、评价和选择,成为历 代君王的决策模式(丘亮辉:简评《周易》与占术,《国际易学研究》第 3 辑,华夏出版社,1997)。 《易经》的六十四卦是古人将纷繁的人生现象归纳为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 卦象代表一种典型化的人生状态,所以,《易经》也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通 过占卜,作出人生的选择,义理寓于占卜之中,表现了一种文化。因此,研究周 易不能抛开占卜,而要在占卜的形式下,找到理性的内涵。所以,占卜是以神启 观念为基础的一种选择或者决策。古代的君王大事占,小事不占,不疑不占,但 也不是每占必从。《左传》记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 筮之吉。公曰:‘从筮。’”(《左传》昭公四年)。武王伐纣,蓍卜龟卜皆凶
姜太公“丟草踏龟”说:死草枯骨,何知吉凶!(史记》卷四《周本纪》)可见,占卜 是古代一种选择,一种博弈和决疑(现代称为决策)。在古代,占卜的实质是通 过占卜的方式,开启自由讨论的先河,达到集思广益、正确决策的一种手段和方 法而已。正如于光远先生所说,占卜是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特殊的决策方 式(于光远:《我对周易的看法》191)。中国古代占卜的传统几千年得以延续下来, 很可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承传不断的制度因素之一。 周易决疑系统和占卜的准确度值得研究。首先,任何占卜都把占卜的结果确 定为吉凶、祸福、成败等两种结果。无论说吉还是凶,都有50%的概率。其次 任何吉凶都是相对的概念,涵盖面非常广泛,任何事项都很容易和吉、凶概念相 联系,甚至同一件事既有吉也有凶,况且逢凶化吉或者乐极生悲也是常有的事。 其三,吉凶的概念还受地点、时间、条件的限制,任何经验的判断都能自圆其说 按照以上方法来占卜,加上占卜者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求解者的心理因素,决疑的 准确度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八、九十是很容易的。由于古代决疑系统有准确 度,又有需要,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占卜就能够在历史上长期流行, 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是不能完全用科学来衡量的,也有科学尚不能解释 的方面。占卜作为一种思维体操,大家猜一猜,算一算,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方 法,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用它来骗取钱财就可恶了(丘亮辉“安身立命的思维方式”,《算 命透视》科普出版社1997年)。 总之,古老的易卦决疑系统的研究,要了解周易筮法决疑的基本方法及其历 史演变,把筮法与科学的预测原理和逻辑进行比较,使传统筮法科学化为一种易 卦决策系统,才能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周易作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的现代意义 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形式、框架、模式或类型,是思维结构和思维功 能的统一。思维方式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民族或特定群体 在思考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 程序、思维定势等构成的思维运行模式的总和 科学技术的革命引起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同时,思维方式的变革也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认识自然界的现象,到认 识其必然性规律,再到或然性规律,甚至到非线性规律。由此,人们的思维方式 也跟着发展变化,从直观和思辨的思维方式,变到实证和逻辑的思维方式,再变 到概率和统计的思维方式,然后变到开放性和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思辨和直观的思维方式研究现象世界,产生古代经验科学;实证和逻辑的 思维方式揭示因果世界的本质规律,产生近代实验科学。概率和统计的思维方 式认识或然世界,产生量子力学等现代理论自然科学。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去认 识混沌世界,产生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等未来科学(丘亮辉“人 类基本的思维方式”,《自然辨证法研究》1991年增刊)。 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注重研究成分、结构和 性能,作出经验的判断、因果的判断、概率的判断和非线性的判断,原子、基本 粒子等最小的质点就是思维的逻辑起点,这就是西方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此相反 周易思维方式的特征在于取象思维。首先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思考一切问题,都是从卦象开始。卦象是思维的逻辑起点。各种各样 的卦象,代表各种各样的理念,比如乾卦就代表阳刚的理念。卦象变化,代表事 物性质、特点的变化,东西方思维的逻辑起点是如此的不同,而且各有特色、相
5 姜太公“丢草踏龟”说:死草枯骨,何知吉凶!(《史记》卷四《周本纪》)可见,占卜 是古代一种选择,一种博弈和决疑(现代称为决策)。在古代,占卜的实质是通 过占卜的方式,开启自由讨论的先河,达到集思广益、正确决策的一种手段和方 法而已。正如于光远先生所说,占卜是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特殊的决策方 式(于光远:《我对周易的看法》1991)。中国古代占卜的传统几千年得以延续下来, 很可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承传不断的制度因素之一。 周易决疑系统和占卜的准确度值得研究。首先,任何占卜都把占卜的结果确 定为吉凶、祸福、成败等两种结果。无论说吉还是凶,都有 50%的概率。其次, 任何吉凶都是相对的概念,涵盖面非常广泛,任何事项都很容易和吉、凶概念相 联系,甚至同一件事既有吉也有凶,况且逢凶化吉或者乐极生悲也是常有的事。 其三,吉凶的概念还受地点、时间、条件的限制,任何经验的判断都能自圆其说。 按照以上方法来占卜,加上占卜者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求解者的心理因素,决疑的 准确度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八、九十是很容易的。由于古代决疑系统有准确 度,又有需要,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占卜就能够在历史上长期流行, 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是不能完全用科学来衡量的,也有科学尚不能解释 的方面。占卜作为一种思维体操,大家猜一猜,算一算,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方 法,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用它来骗取钱财就可恶了(丘亮辉“安身立命的思维方式”,《算 命透视》 科普出版社 1997 年)。 总之,古老的易卦决疑系统的研究,要了解周易筮法决疑的基本方法及其历 史演变,把筮法与科学的预测原理和逻辑进行比较,使传统筮法科学化为一种易 卦决策系统,才能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周易作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的现代意义 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形式、框架、模式或类型,是思维结构和思维功 能的统一。思维方式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民族或特定群体 在思考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 程序、思维定势等构成的思维运行模式的总和。 科学技术的革命引起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同时,思维方式的变革也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认识自然界的现象,到认 识其必然性规律,再到或然性规律,甚至到非线性规律。由此,人们的思维方式 也跟着发展变化,从直观和思辨的思维方式,变到实证和逻辑的思维方式,再变 到概率和统计的思维方式,然后变到开放性和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思辨和直观的思维方式研究现象世界,产生古代经验科学;实证和逻辑的 思维方式揭示因果世界的本质规律,产生近代实验科学。概率和统计的思维方 式认识或然世界,产生量子力学等现代理论自然科学。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去认 识混沌世界,产生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等未来科学(丘亮辉“人 类基本的思维方式”,《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增刊)。 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注重研究成分、结构和 性能,作出经验的判断、因果的判断、概率的判断和非线性的判断,原子、基本 粒子等最小的质点就是思维的逻辑起点,这就是西方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此相反, 周易思维方式的特征在于取象思维。首先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思考一切问题,都是从卦象开始。卦象是思维的逻辑起点。各种各样 的卦象,代表各种各样的理念,比如乾卦就代表阳刚的理念。卦象变化,代表事 物性质、特点的变化,东西方思维的逻辑起点是如此的不同,而且各有特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