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十五、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 15 的变化 目标1-4 16 十六、运动技能学习 2 目标1-4 合计 54 10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系统讲授人体生理、运动生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2.实验法。采用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教学片,了解实验全过程。 3.比较与分析。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生长发有、运动规律和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使之利 用规律和特点,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 4.运用媒体法。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媒体教学。 5.作业反馈法。通过布置适当作业,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体育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 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学会解决运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增强实践,学习技术、技 能的基本方法与分析评价能力,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试卷) 成绩评定 1、凡缺课13及以上者,不得参加该科考试。一般情况下,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地点。 2、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成绩构成 考勤20%+实验报告30%+期末考试50% 八、推荐教村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9,ISBN: 978-7-04-026724-2 主要参考资料 《运动生理学》,王瑞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实用运动生理学》,杨锡让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 《运动生理学教程》,吴纪饶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实用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高教出版社,2003.8 《运动生理学》,吕新颖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吕新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李欣 审核人:陈茂林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张象 2018年9月30日 22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 15 十五、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 的变化 6 目标 1-4 16 十六、运动技能学习 2 目标 1-4 合 计 54 10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系统讲授人体生理、运动生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2.实验法。采用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教学片,了解实验全过程。 3.比较与分析。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生长发育、运动规律和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使之利 用规律和特点,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 4.运用媒体法。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媒体教学。 5.作业反馈法。通过布置适当作业,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体育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 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学会解决运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增强实践,学习技术、技 能的基本方法与分析评价能力,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试卷) 成绩评定 1、凡缺课 1/3 及以上者,不得参加该科考试。一般情况下,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地点。 2、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成绩构成 考勤 20%+实验报告 30%+期末考试 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ISBN: 978-7-04-026724-2 主要参考资料 《运动生理学》,王瑞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 《实用运动生理学》,杨锡让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5 《运动生理学教程》,吴纪饶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实用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高教出版社,2003.8 《运动生理学》,吕新颖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吕新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李欣 审核人:陈茂林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张象 2018 年 9 月 30 日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3424070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64)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心理学》《教有学》《体育史》等课程。 适用专业(方向):体育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学校体育学》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于课程,《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和揭示学校体 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为培养各 级体育师资,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各项工作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学校体育学》中独立出来,标志担负起传授体育教学原理、理论,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重 任。先修《人体解剖》《人体生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后续《体育教学论》《体育科研方法》《体 育统计学》等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有的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的地位、目标;明 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等理论和实践知识,能胜任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掌握学校课外 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具 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 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尚的师德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及体育事业的精神。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 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力与技能目标 掌握体育教师必备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以及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善于 根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开创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3.态度与情感目标 排除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多组织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课堂, 激发学生牢固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 23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 3、《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3424070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课程学分:4 学分 课程学时:64 学时(理论学时:64)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史》等课程。 适用专业(方向):体育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学校体育学》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和揭示学校体 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为培养各 级体育师资,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各项工作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学校体育学》中独立出来,标志担负起传授体育教学原理、理论,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重 任。先修《人体解剖》《人体生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后续《体育教学论》《体育科研方法》《体 育统计学》等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的地位、目标;明 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等理论和实践知识,能胜任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掌握学校课外 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具 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 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尚的师德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及体育事业的精神。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 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力与技能目标 掌握体育教师必备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以及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善于 根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开创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3.态度与情感目标 排除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多组织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课堂, 激发学生牢固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①主要学习掌握教育、心理、人文、生命和学校体育 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②受到教育技术、运动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③具备能够胜任体育 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管理等基本素质;④具备实践能力强的“多能一专”型人才。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1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 想和方法。 1.2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 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 本技能。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掌握教育、心理、人文、生命和专业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表达、并通 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管理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体育科研,运用科技进行资料查找学习。 够设计针对复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体育教学 系统、单元或教学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 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3:3.1实践教学:教有见习,教学工作见习。教育调查。 32教育实习: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 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 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教育、教学、训练以及 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践行师德,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 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 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 老师 8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11学会发展: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 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有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 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3.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千个知识点的传授 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通过学校体育学理论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 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体育教育水平的体育教育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 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一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 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 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根据学校体育学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 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型,并用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训练方法进 24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①主要学习掌握教育、心理、人文、生命和学校体育 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②受到教育技术、运动技术的基本技能训练;③具备能够胜任体育 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管理等基本素质;④具备实践能力强的“多能一专”型人才。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1 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 想和方法。 1.2 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 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 本技能。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掌握教育、心理、人文、生命和专业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表达、并通 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管理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体育科研,运用科技进行资料查找学习。 够设计针对复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体育教学 系统、单元或教学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 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 3:3.1 实践教学:教育见习,教学工作见习。教育调查。 3.2 教育实习: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 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 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毕业要求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教育、教学、训练以及 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践行师德,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 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 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 老师.8.2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 11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1.1 学会发展: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 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 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3.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传授 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学校体育学理论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 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体育教育水平的体育教育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 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 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 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 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校体育学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 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型,并用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训练方法进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行实践,运用所学的学校体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任课教师:余启政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 1.1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的地位、目 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 标明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思想和方法。 的相关知识;掌握体有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 1.2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 学方法、体育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等理论和 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 实践知识,能胜任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学校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了 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 解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及与另外形式的体育关系, 备教学基本技能。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筒史,理解并掌握现间 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 考试。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 掌握教育、心理、人文、生命和专业基本 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 原理,能够运用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 务素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尚的 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管理问题,以获得 师德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及体育事业的精神。 有效结论。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 2.1体育科研,运用科技进行资料查找学 施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 习。 与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学校体 够设计针对复杂体育教有、教学、训练以 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及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体育 达成途径: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规律,原则, 教学系统、单元或教学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 阐述体育教育学方法的概念和构成因素。着重对 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体育教育学中的三大主要教学方法:指导法,联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系法和教有法的概念、形式、适用的条件及运用 的方法和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和考试。 毕业要求8: 教学目标:2.能力与技能目标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 掌握体育教师必备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 够在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管理实践中理解并 展课余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以及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 8.1践行师德,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 系实际,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善于 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 根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开创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 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的教有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 达成途径:阐述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 作用,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职责,做一名合格 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体育教师的选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修和提高。 25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5 行实践,运用所学的学校体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任课教师:余启政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 思想和方法。 1.2 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 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 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 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 备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学校体育的地位、目 标明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的相关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 学方法、体育教学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等理论和 实践知识,能胜任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学校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了 解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及与另外形式的体育关系,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简史,理解并掌握现间 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 考试。 毕业要求 2: 掌握教育、心理、人文、生命和专业基本 原理,能够运用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 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管理问题,以获得 有效结论。 2.1 体育科研,运用科技进行资料查找学 习。 够设计针对复杂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以 及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体育 教学系统、单元或教学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 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 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 务素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高尚的 师德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及体育事业的精神。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 施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 与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学校体 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达成途径: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规律,原则, 阐述体育教育学方法的概念和构成因素。着重对 体育教育学中的三大主要教学方法;指导法,联 系法和教育法的概念、形式、适用的条件及运用 的方法和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和考试。 毕业要求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 够在教育、教学、训练以及管理实践中理解并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践行师德,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 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 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学目标:2.能力与技能目标 掌握体育教师必备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 展课余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 以及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善于 根据不同学校的条件开创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达成途径:阐述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 作用,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职责,做一名合格 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体育教师的选 修和提高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 和考试。 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 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 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 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11: 教学目标:除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展课 毕业要求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 余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多组织组织学生深入中 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小学课堂,激发学生牢固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 力。 作。 11.1学会发展: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达成途径:了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意义、目 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标、任务和原则,介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 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有发展需求,进 体系、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 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 和考试。 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学校体有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自学内容: 1.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体有历史的演变 一、知识点: 课堂作业: 1.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过程? 2.掌握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体育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自学内容: 1.2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学校体育历史的趋势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掌握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2.熟悉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2.20世纪后期的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课外作业: 了解两个任意两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学内容: 2.1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关系 22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学校体育与学生有何关系? 1.掌握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有怎养的关系? 2.熟悉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课外作业: 3.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完成本章小结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学内容: 2.3了解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学校体有与学生社会的关系 知识点: 课堂作业: 26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6 8.2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 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 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 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 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 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和考试。 毕业要求 11: 毕业要求 11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11.1 学会发展: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 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 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 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 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 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教学目标: 除组织体育教学、指导开展课 余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多组织组织学生深入中 小学课堂,激发学生牢固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 作。 达成途径: 了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意义、目 标、任务和原则,介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 体系、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1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知识点: 1.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自学内容: 学校体育历史的演变 课堂作业: 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过程? 学习体育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2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 1.掌握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熟悉 20 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自学内容: 学校体育历史的趋势 课堂作业: 1. 20 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2. 20 世纪后期的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课外作业: 了解两个任意两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1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知识点: 1.掌握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熟悉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3.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自学内容: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关系 课堂作业: 1. 学校体育与学生有何关系? 2.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有怎养的关系? 课外作业: 完成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了解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知识点: 自学内容: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的关系 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