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而把家庭从社会中分离出来而与社会分别看待了)。 换照我们上面的意见,不妨可以这样分开来说,即一个 人在其幼年时期,往往家庭影响是大于社会影响的,而长大 后,甚至一上学就反过来了:往往社会影响大于家庭影响 这也是就一般而言)。但是家庭影响与社会影响毕竟还是 越于一致的时候多,而不是对立的时候多。当然这两种影响 也有对立的时候,比方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社会糟透 了,它的教育是腐蚀性的,败坏人的,可是他又不愿自己的 子女陷入一种与这个社会进行在他看来是无望的对抗的悲惨 境地,这时他的追求真理的良心和私心(对子女的私心,也 可以说是另一种良心)就会发生冲突,到底让不让自己的子 女睁眼看这一切呢?这时就构成一种真正的道德困境。这种 情况我们在旧中国一些优秀正直的人们那里常可到 2.走向社会 帕斯卡尔实际从到巴黎起就开始走向社会了。他不是从 学校,而是从家庭走向社会:而且不是以承担一种社会职业 的身份介入社会,而不过是经常与外界社会保持接触罢了。 帕斯卡尔终其一生是一个无职业者,他写的著作包括他的科 学工作和发明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经济利益。他看来主要是 靠他父亲的收入和后来的遗产生活。 帕斯卡尔到巴黎后,他父亲常带他出入上流社会各种沙
龙、府邸,尤其使帕斯卡尔得益的是他经常随父参加一个叫 做“每森学院”(又名“自由学院”)的科学供乐窜的活 动。这个组织的主持人叫梅森(Mer:eane),他拥有一↑ 广泛的国际通讯网,可以及时得到当时欧洲科学进展触录新 消息。梅森学院→般每周一次讨论,帕斯卡尔在那里可以遇 到当时有名的科学家鲁白瓦尔、巴伊、加伊、哈尔地等,正 在写《方法论》的笛卡尔有时也到那里去。帕斯卡尔在那受 到很大教益和许多刺激 帕斯卡尔在1640年全家搬往卢昂城以后,也随父走访过 当时城内的一些上流人家。但总的说,在父死之前,他自己 与外界的接触并不多父亲病逝和妹妹出家以后,姐姐又远 在外省,他生活十分孤独;身体状况也很坏,医生劝他多参 加各种活动以得到一些消遣,于是从1652年起,开始了他所 谓的“世俗时期 这期间,他经常出入各种沙龙和官廷,到姐姐家度假, 与友人外出旅行,同时也从事一些科学研究。他欣赏着人间 和世俗的一些欢乐,欣赏着友谊而且似乎还曾陷入到爱情之 中。与上帝的联系暂时退居幕后,而与世人的联系则推到幕 前。 这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主要有 罗安奈公爵( duc de roannez1627-1696) 骑士默雷( chevalier de 另外还有跟他通信讨论数学问题的著名数学家费玛
( Fermat),以及深受蒙田影响的米东( mitton)等。 罗安奈公爵性格豪放,爱好科学,崇拜帕斯卡尔的天 才。他曾邀帕斯卡尔和默雷到他的领地普瓦多旅行。默雷知 识渊博,阅历丰富,颇有些放荡不羁;他崇尚真实、自然 又颇有点玩世不恭。和他们的交往开阔了帕斯卡尔的生活面 扩大了他的视野,使他进一步感到人心的丰富、复杂、深刻 和曖昧。不是仅仅凭理智就能把握的。他后来写的宗教辩护 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以这一类才华横溢的自由思想家 为读者和讨论对象。他试图说服他们,这就使他的立论和论 述置于-个很高的层次,产生出许多富有魅力的思想。 这时候的帕斯卡尔在性格上看来也是随和的,招人喜欢 的,从他写在一幅画背面,为感谢一位妇女所作的诗中可以 略见一斑 在此胜地,可爱的年轻主人, 你给我绘出了一幅肖像 我要随着你那纤纤的手, 到你所绘的地方 天空中绘出了这些天神, 为了使仙-女更可爱而美丽, 为何不将你的容颜给了她?① ①引自阚宗临著《巴斯加尔传略》第31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从后三句可以看出,帕斯卡尔要想恭维人的话也是在行 的。 帕斯卡尔的爱情生活象一个神秘的谜。他终生未婚。但 有没有爱过什么人呢?1843年,古赞发现了一份手稿《论爱 的激情》,并通过他的考证认为是帕斯卡尔1653年所写。此 说得到许多人的赞同。这篇文章一般出都收入帕斯卡尔的全 集。但也一直有反对意见,如迄至1979年出版的科里尔百科 全书中,“帕斯卡尔”条目的撰稿人就认为:“世俗时期 所谓他写了《论爱的激情》似不可信。而在同意帕斯卡尔写 过这篇论文的人们中间,对他是否真的爱过,以及他所爱的对 象究竟是谁也存在不少争议。一种意见明确指出他所爱的对 象就是罗安奈公爵的妹妹夏洛·德·罗安奈小姐〔 choral otte de roannez1633-1683),如莫里斯·比肖普,旁 证是帕斯卡尔写给罗安奈小姐的九封讨论神恩的信中,表现 出一种深厚的感情。另一种意见则断然否认,如弗朗索瓦·莫 里亚克,他认为如果帕氏爱一个女子不可能用那样一种神学 的调子写信,但认为帕氏象是受过爱情的折磨;还有一种意 见,如米邳则认为帕斯卡尔的对象是个不可解的谜,不必去 猜测它,但帕斯卡尔肯定恋爱过。 我们可以同意米邵的看法。从《思想录》中也可以发现一 点这样的线索,比如帕斯卡尔谈到:爱情的结果是可怕的。 他很可能默默地但是强烈地爱过什么人,但后来又在上帝面 前为这种激情感到羞愧。最彻底的宗教情感常会排斥其它所
有的情感。我们在克尔凯戈尔那里也看到同样的情形 因此,我们不妨在此扼要叙述一下《论爱的激情》中的 些观点。 这篇文章谈到:人生来是为了思想的,但有时也需要骚 动,而最适于人的激情就是爱情和野心,“以爱情开始而以 心结束的一生是幸福的!”人有这种火是可爱的,人越有 灵性激情也就越大,“在伟大的心灵中,一切都是伟大的”, 我们生来心中就带有爱的特性,人不能没有爱而生活。爱情 无需技巧,无法教也无法学。美的观念是变化的,最适宜于 保持美的主体的,就是一个女子,而如果她有灵气,她就给 美注入了活力,并巧妙地使美升华。爱情没有年龄,它总在 诞生中,爱情是个孩子。一个单纯的人是不完满的,为了幸 福,他需要寻找第二者。爱情是君,要其它一切激情都服 从它,然而,它又是温柔的,“如果一个男人心灵中有什么 地方是温柔的,这个时候他是处在爱情中。”不敢说出来的 爱有其痛苦,也有其欢乐。爱情必须不断更新。爱情各各不 属,有的持久、温柔,有的迅速、激烈。爱情激起一种 敬,人们崇敬他所爱的。爱情使人忘记他的处境和父母亲 朋,除了他的所爱,觉得自己不再需要其它什么东西,而不 这样过份,激情不会是美的。最后谈到爱情的痛苦,“尽管 痛苦这样接踵而至,人仍然抱着少受痛苦的希望盼望着他的 爱人来临然而,当人看到她时,他相信遗受的痛苦比以前 更大。过去了的痛苦不再刺激人,现在的痛苦是触到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