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看来吉尔贝忽视了两人关系实际上存在着的另一方 面:紧张、疑虑、苦恼、苛求甚至某种敌对,这是十分相似 而又相互深刻地依恋的人们之间很难避免的 我们现在要讲到他的父亲了。他的父亲爱蒂安·帕斯 卡尔为奥维涅省的议员,并担住过毗邻于克勒蒙的蒙乖朗的 法院副院长。他是一位自由思想者,受蒙田影响颇深,又是 一位热爱科学的人,尤擅长数学。他为人谨慎,善于理财, 工作勤奋,关心子女。在他妻子去世后,他夏是悉心照料他 的儿女。1632年1月,为了三个儿女的教育,他特地萨去了 议员职务,举家迁居巴黎—这个法国科学文化的中心 他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尤深。他根据蒙田的自由主义 理论,亲自对小帕斯卡尔进行了系统专门的教育。他戴励 孩子研究自然,观察事物,教他拉丁文和希臢文。为了不 让小帕斯卡尔的数学兴趣过早妨碍古典语言的学习,他打算 在其16岁以后才教他数学。但没料到小帕斯卡尔12岁时就独 自在地板上用炭画图,发现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3命题:三 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而在此之前,帕斯卡尔还 写过一篇《论声音》的论文。后来,他父亲就提前开始教他 数学,并经常带他出席一些科学讨论会和接触各种文化阶层 ①转引自罗吉尔·哈兹顿的《布莱兹帕斯卡尔》第4页,费城
的人,并在他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引导他读过例如埃 庇克泰特、奥古斯丁的著作和《圣经》等。帕斯卡尔还懂意 大利文,他能用希腊文与拉丁文写作,但他并没有系统研究 过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 帕斯卡尔与他父亲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1643年发 明计算器的直接动因是为了减轻当时担任诺曼底省税收总监 察官的父亲劳作的辛苦。在他父亲于1651年9月24日病逝 后,他曾于10月17日写给姐姐、姐夫一封信,劝他们,也包 括他己要从上帝那里寻找安慰,节制悲哀。他写道:“在我 看来,他似乎还活着…如果6年前就失去他,我本会一事 无成。虽然我相信今天我对他的需要已不是那么绝对,但我 清楚地知道,他十多年来对我是必不可少的,并将赐福于我 的 总之,帕斯卡尔的一家可以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虽然 冉森教派的那种在一个人道主义者看来未免不近人情的严峻 也曾给他们之间的关系投上亠些阴影,但总的说,在这个家 庭中不乏友爱和温情,也不乏蓄达和明智。帕斯卡尔幼年受 到的教育是得天独厚的,几乎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一个天 才,随时都有可能天折。然而再没有比他幼年更易天折的时 候了!同样地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比 起一个天赋一般的孩子来损失要大得多帕斯卡尔是幸运的, ①参见《帕斯卡尔全集》第275-279页
他成长起来了。当他具备自我意识的时候,他就不容易被攒 毀了。 这里顺便谈到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问题。这是一个分 玄乎、众说纷纭的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总是 新鲜的问题。大概这是由于跟凡的行动和实践关系太, 涉雨又太多的缘故。如果你想操根溯源,从理沦上深入探讨亡 下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精巧回答,从完全的宿命论到绝对 的自由意志论,会使你觉得象是陷入了迷官。然而,如果你诉 诸一下日常生活的经验,有时又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至少, 你在这个问题上借鉴日常经验所达到的认识,对于我射的行 动常常是够用的。所以,虽然人们不妨继续从哲学理论上去 讨论这↑问题(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里,我们可 以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从区别一个人的幼年时期(这里的劲 年与成年相对,包括成年以前的全部时期)与成年时期X 手,稍微触及一下这个问题 人们一般说,幼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换句不 那么好听的话说,幼年是基本上被社会、聚庭决定的时期 他们甚至常常是直接受外界决定的,而不必遭过他们的内心 作中介;但是,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客观上可能性最多的 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步入成年,他们逐渐摆脱了束缚而 得到某种自由,不仅是那种真正按自己意越行动的非强制的 政治、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还包括某种程度上的通过自己的 行动得到预期的效果的哲学,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自由y但同
时,他的客观可能性却逐渐减少了。母腹中的胎具有最多 的可能性,然而你生来是日本人,就失去了有成为大不列颠 首相的可能y你到三十多岁还不识字,也几乎不会有成为大 文豪的可能。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实际上都是在给自己设置界 标,你选择走了这一条路,你就不可能走另外一条路。这一 条路又曲曲弯弯地连接上许多其它的略。看起来两条路开始 的相差不大,但后来的分歧大得都会使你想像不到或者受不 了。美国诗人弗累斯特一首诗曾写到这种情况。但不管怎 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说否,你可以停下不走,或者 往相反方向走一段路,虽然你也许永远也回不到最初那条略 了。但一个人总是能够做出和他过去的旨趣或外界压力相逆 的选择,意识到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至于使我们的行动 总是—不是短期地而是长远地,不是个别人的而是整个人 类的—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的自由则必须建立在相信客观必 然性的基础之上,这将是一个会继续引起争论的问题 简单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时代和社会条件的限 制,但每个人又都总是能够反过来对这种限制再做一点什么 事情。而且,成年人比幼年人能做的要多;意识到可以做一点 什么的人比不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做的要多;天才比常人做的 要多。所以,在成才的道路上倒常常应当是:不要先设想, 至少不要先具地设想自己一定要成为什么样什么样的 人,而是先去努力冲破你目前自身既有的局限,冲破似乎你 具能达到某一步的界限!去做你能够做的事情。而不要去做
你不能够做的事情。在个人生活中有的大的趋势是改变不了 的,但个人决不是无为而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命运, 我知道你能做什么,但我能做的比你要多。 换盲之,是时代塑造了我们,社会造就了我们。但是 把一切可以归之于社会的,一切可以归类到一起的东西除 去,我们总还剩下一点什么东西,这是完全属子我们自己个 人的东西。这种东西在有些人那里多些,在有些人那里少些 这种东西有的是得之于遗传或外界所赐,但更多地是得之于 自己,得之于内心对外部制约性的反抗。如果认为自己没有 一点异于他人的东西,那就等于承认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有 完全相同的个人。而我们知道,这种情况是没有的,即使孪 生子那里,甚至在连体人的两个头颜之间也存在个性上的细 微差别。个性,看来既可以指个人所有的全部品格和性质 (有许多是可以和别人的品性归类到一起的),也可以指仅 仅是个人所有的品性(除去→切可以归类的品性之外的东 西)。个性的丰富意味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静态的) 而由于杜会也是由人组成的,个性的发展还意味着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动态的)。“各尽所能”远比“各取所需”要吸 引人得多,与其说“各取所需”是理想的社会目标,不如说 各尽所能”是理想的社会目标。“各尽所能”不仅是社 会发展的一个前提、手段,同时又是它的藏排“测 应该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 还一个问题是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关系狗事电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