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药剂学年级200级专业,层次 药学,高职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班学时 2+1学时 (大,小班) 授课题目(章,节)第十四章药物制剂的配伍 基本教材基本教材:胡兴娥、刘素兰主编,药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第1版 参考书目 参考书: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的类型 2.理解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3.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4.了解配伍变化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大体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配伍变化的类型 1学时 讲授 第二节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及第三节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讨论及作业 2学时 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配伍变化的类型 难点: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学员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作业和练习 参考书刊 1.2005年《中国药典》 2.陈明非主编.药剂学基础.2002年出版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药剂学 年级 2004 级 专业,层次 药学,高职 教 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2+1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胡兴娥、刘素兰主编,药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 1 版。 参考书: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的类型 2. 理解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3. 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4. 了解配伍变化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大体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 配伍变化的类型 1 学时 讲授 第二节 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及第三节 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讨论及作业 2 学时 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配伍变化的类型 难点: 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学员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作业和练习 参考书刊 : 1.2005 年《中国药典》 2.陈明非主编.药剂学基础.2002 年出版
教具及时间 第一节配伍变化的类型 药物的配伍变化指多种药物或其制剂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常引起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图灯 教具:幻 方法:讲授、 和生理效应等方面产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药物的配伍变化。配伍变化符合用药目的和 板书、归纳、 临床治疗需要的称为合理性配伍变化:否则称为不合理性配伍变化,不合理性配伍变化能比较、讨论 设法纠正的称为配伍困难,否则就称为配伍禁 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是为了能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预测 药物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变化的原因,给出正确处理或防止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处方 工艺,进行制剂合理配伍,避免不良药物配伍,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但有些药物的配伍则往往同时发 生几种变化,如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效价下降或产生有毒物质,则同时可引起药理上的 、物理的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时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发生沉淀、潮解、液化、结块 和粒径变化等,而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例如含黏液质的水溶液加入大量 的醇产生沉淀:剂量较小的药物与吸附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陶土等)配伍时, 被吸附而在体内释放不完全:乳剂、混悬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粒径变大。物理上配 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其中某些条件改变时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但很多物 理的配伍变化是不可逆的,直接影响外观及使用 化学的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时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分解、复分解、水解、聚合等而产生了新 J物质,一般表现为沉淀、变色、润湿或液化、产气、爆炸或燃烧等现象,化学的配伍变 化使药物制剂的疗效发生改变或产生毒副作用。但有些药物的化学反应从外观上难以看 出,如复分解反应,须引起注意。 三、药理的配伍变化 药理的配伍变化即药物相互作用,也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在 体内过程互相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毒副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药物的这 些相互作用有些有利于治疗,有些则不利于治疗 【相关链接】有利的配伍变化 须注意的是,有些配伍变化是制剂配制所需要的,如泡腾片利用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 CO2使片剂迅速崩解;临床上利用药物间拮抗作用来解救药物中毒或消除另一药物副作 用,如有机磷轻度中毒时采用阿托品解救;麻黄素治哮喘时用巴比妥类药物对抗其中枢神
内 容 教具及时间 分 配 第一节 配伍变化的类型 药物的配伍变化指多种药物或其制剂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常引起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和生理效应等方面产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药物的配伍变化。配伍变化符合用药目的和 临床治疗需要的称为合理性配伍变化;否则称为不合理性配伍变化。不合理性配伍变化能 设法纠正的称为配伍困难,否则就称为配伍禁忌。 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是为了能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预测 药物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变化的原因,给出正确处理或防止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处方、 工艺,进行制剂合理配伍,避免不良药物配伍,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但有些药物的配伍则往往同时发 生几种变化,如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效价下降或产生有毒物质,则同时可引起药理上的 变化。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时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发生沉淀、潮解、液化、结块 和粒径变化等,而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例如含黏液质的水溶液加入大量 的醇产生沉淀;剂量较小的药物与吸附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陶土等)配伍时, 因被吸附而在体内释放不完全;乳剂、混悬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粒径变大。物理上配 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其中某些条件改变时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但很多物 理的配伍变化是不可逆的,直接影响外观及使用。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时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分解、复分解、水解、聚合等而产生了新 的物质,一般表现为沉淀、变色、润湿或液化、产气、爆炸或燃烧等现象,化学的配伍变 化使药物制剂的疗效发生改变或产生毒副作用。但有些药物的化学反应从外观上难以看 出,如复分解反应,须引起注意。 三、药理的配伍变化 药理的配伍变化即药物相互作用,也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在 体内过程互相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毒副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药物的这 些相互作用有些有利于治疗,有些则不利于治疗。 【相关链接】有利的配伍变化 须注意的是,有些配伍变化是制剂配制所需要的,如泡腾片利用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 CO2 使片剂迅速崩解;临床上利用药物间拮抗作用来解救药物中毒或消除另一药物副作 用,如有机磷轻度中毒时采用阿托品解救;麻黄素治哮喘时用巴比妥类药物对抗其中枢神 45min 教具:幻灯; 图片 方法:讲授、 板书、归纳、 比较、讨论
经兴奋作用等。不应把这些有意进行的配伍变化都看作配伍禁忌。 【课堂活动】思考讨论以下配伍是否合理,试分析原因(答案见电子教案) 1.青霉素+红霉素2.青霉素+庆大霉素3.甲氧苄啶+四环素 4磺胺嘧啶-维生素C5.利福平+环丙沙星6·黄芩苷+黄连素 7.氢氧化铝+氟哌酸 第二节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教具:图片 、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方法:讲授 (一)润湿与液化 板书、归纳、 比较、讨论 某些固体药物配伍时,发生润湿和液化,给生产或贮存上带来因难,影响产品质量 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 1.反应水的生成 由于药物间反应生成水,如固体的酸类与碱类物质间反应能形成水。 2.结晶水的放出 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放出结晶水。如明矾与醋酸铅混合则放出结晶 3.吸湿 固体药物的吸湿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关,一些水溶性药物在室温下临界相对湿尸 高,但混合后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较单个药物均低,引湿性增强,如制备或贮藏环境的 相对湿度较高,则会出现润湿甚至液化。 4.形成共熔物 一些药物如薄荷脑、樟脑、萨罗、麝香草酚、苯酚等混合后会发生共熔现象,形成低 共熔混合物。形成共熔物后对制剂的制备及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有些液体剂型常利用 形成共熔物的液化来进行制备。此外,形成共熔物能促进一些药物的溶解速率和吸收,如 氯霉素与尿素的共熔物可加速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 二)结块 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出现结块说明制剂变质,有时 会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三)变色 药物间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产生带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这 些现象在光照、高温及高湿的环境中反应更快。如含酚基化合物与铁盐作用,或受空气氧 都能产生有色物质。 (四)产生气
经兴奋作用等。不应把这些有意进行的配伍变化都看作配伍禁忌。 【课堂活动】思考讨论以下配伍是否合理,试分析原因(答案见电子教案) 1.青霉素+红霉素 2.青霉素+庆大霉素 3.甲氧苄啶+四环素 4.磺胺嘧啶+维生素 C 5.利福平+环丙沙星 6.黄芩苷+黄连素 7.氢氧化铝+氟哌酸 第二节 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一、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一)润湿与液化 某些固体药物配伍时,发生润湿和液化,给生产或贮存上带来因难,影响产品质量。 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 1.反应水的生成 由于药物间反应生成水,如固体的酸类与碱类物质间反应能形成水。 2.结晶水的放出 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放出结晶水。如明矾与醋酸铅混合则放出结晶 水。 3.吸湿 固体药物的吸湿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关,一些水溶性药物在室温下临界相对湿度较 高,但混合后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较单个药物均低,引湿性增强,如制备或贮藏环境的 相对湿度较高,则会出现润湿甚至液化。 4.形成共熔物 一些药物如薄荷脑、樟脑、萨罗、麝香草酚、苯酚等混合后会发生共熔现象,形成低 共熔混合物。形成共熔物后对制剂的制备及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有些液体剂型常利用 形成共熔物的液化来进行制备。此外,形成共熔物能促进一些药物的溶解速率和吸收,如 氯霉素与尿素的共熔物可加速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 (二)结块 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出现结块说明制剂变质,有时 会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三)变色 药物间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产生带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这 些现象在光照、高温及高湿的环境中反应更快。如含酚基化合物与铁盐作用,或受空气氧 化都能产生有色物质。 (四)产生气体 25min 教具:图片 方法:讲授、 板书、归纳、 比较、讨论
产生气体是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碳酸盐、碳酸氢盐与酸类药物配伍产生CO2 盐与碱类药物混合可能产生气体,如溴化铵等铵类与强碱性药物配伍可放出氨气 、液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注射液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主要表现为混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 等现象。有些配伍变化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带来的危害更严重。输液中产生配伍变化的 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输液的组成 常用的输液有5%葡萄糖注射液、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 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各种含乳酸钠的制剂等,这些单糖、盐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般都比较稳定,常与注射液配伍。 【相关链接】因性质特殊不宜与其他菂物注射液配伍的输液 1.血液 血液不透明,产生沉淀混浊时不易观察;而且成份极其复杂,与药物的注射液混台 可能引起溶血、血球凝聚等现象。 2.甘露醇 在水中溶解度(25℃)为1:5.5,故甘露醇注射液(含20%甘露醇为一过饱和溶液,但一 般不易析出结晶(如有结晶析出,可加温到37℃使之完全溶解后应用),但若加入某些药物 如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能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岀。 3.静脉注射用脂肪油乳剂 这种制品要求油的分散程度很细,油相直径在几个μm以下。因乳剂稳定性受许多因 素影响,加入药物往往能破坏乳剂稳定性,产生乳剂破裂、油相合并或油相凝聚等现象 故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应慎重。 )输液与注射液间的配伍变化 溶剂组成的改变 注射剂有时为了有利于药物溶解、稳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当这些 注射剂加入输液(水溶液)中时,由于溶剂组成的改变而析出药物。如氯霉素注射液溶剂主 要为丙二醇,若用水性输液稀释,浓度高于0.25%时,会出现氯霉素沉淀。 2.pH值的改变 注射液的pH值是个重要因素。两种药物溶液的pH值相差较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 能性也大。pH值的变化可能引起沉淀析出、加速分解或发生变色反应。例如:5%硫喷妥 钠om加于5%葡萄糖500ml中则产生沉淀。许多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分解速度也不 同,如乳糖酸红霉素在等渗氯化钠中(pH约645)24h分解3%,若在糖盐水中(pH约 5.5)24h则分解32.5%。在加有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再加入磺胺 嘧啶钠注射液(pH值9.5~11.0),去甲肾上腺素变色
产生气体是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碳酸盐、碳酸氢盐与酸类药物配伍产生 CO2; 铵盐与碱类药物混合可能产生气体,如溴化铵等铵类与强碱性药物配伍可放出氨气。 二、液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注射液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主要表现为混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 降等现象。有些配伍变化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带来的危害更严重。输液中产生配伍变化的 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输液的组成 常用的输液有 5%葡萄糖注射液、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 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各种含乳酸钠的制剂等,这些单糖、盐、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般都比较稳定,常与注射液配伍。 【相关链接】因性质特殊不宜与其他药物注射液配伍的输液 1.血液 血液不透明,产生沉淀混浊时不易观察;而且成份极其复杂,与药物的注射液混合后 可能引起溶血、血球凝聚等现象。 2.甘露醇 在水中溶解度(25℃)为 1:5.5,故甘露醇注射液(含 20%甘露醇)为一过饱和溶液,但一 般不易析出结晶(如有结晶析出,可加温到 37℃使之完全溶解后应用),但若加入某些药物 如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能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3.静脉注射用脂肪油乳剂 这种制品要求油的分散程度很细,油相直径在几个 μm 以下。因乳剂稳定性受许多因 素影响,加入药物往往能破坏乳剂稳定性,产生乳剂破裂、油相合并或油相凝聚等现象, 故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应慎重。 (二)输液与注射液间的配伍变化 1.溶剂组成的改变 注射剂有时为了有利于药物溶解、稳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当这些 注射剂加入输液(水溶液)中时,由于溶剂组成的改变而析出药物。如氯霉素注射液溶剂主 要为丙二醇,若用水性输液稀释,浓度高于 0.25%时,会出现氯霉素沉淀。 2.pH 值的改变 注射液的 pH 值是个重要因素。两种药物溶液的 pH 值相差较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 能性也大。pH 值的变化可能引起沉淀析出、加速分解或发生变色反应。例如:5%硫喷妥 钠 10ml 加于 5%葡萄糖 500ml 中则产生沉淀。许多药物在不同 pH 条件下分解速度也不 同,如乳糖酸红霉素在等渗氯化钠中(pH 约 6.45)24h 分解 3%,若在糖盐水中(pH 约 5.5)24h 则分解 32.5%。在加有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 5%葡萄糖注射液中,再加入磺胺 嘧啶钠注射液(pH 值 9.5~11.0),去甲肾上腺素变色
3.缓冲容量 有些药液会加入缓冲剂保持pH值相对稳定,缓冲剂抑制p变化能力的大小称为缓 冲容量。有些输液中含有乳酸根、醋酸根等有机离子,有一定的缓冲容量。但某些在酸性 溶液中沉淀的药物,在含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性溶液中也会析出沉淀。如5%硫喷妥钠1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500m1)中不产生变化,但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液中则析出沉 4.高子作用 有些离子能加速某些药物的水解反应。如乳酸根离子能加速氨苄青霉素的水解。 5.直接反应 某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中的成份反应。如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形成 螯合物而产生沉淀。 6.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胶体溶液型注射液,例如两性霉素、血浆蛋白、右旋糖酐等注射液加入到生理盐 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液中时,会因盐析作用或因胶粒上的电荷被中 和而产生凝集 7.聚合反应 有些药物在溶液中可能形成聚合物。如10%氨苄青霉素的浓贮备液虽贮于冷暗处 但放置期间pH稍有下降就会因为形成聚合物而出现变色,溶液变黏稠,甚至产生沉淀 聚合物形成程度与时间及温度均有关,聚合物会引起过敏 8.药物与机体中某些成份的结合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能与蛋白质结合,从而增加变态反应的发生,所以这种药物加入蛋 白质类输液中使用是不妥 三)注射液之间的配伍变化 临床上,常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一起静滴。多种注射液混合后, 药物的配伍变化更容易发生。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多是由于pH值的改变而影响的。 【相关链接】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机弱酸盐与有机弱碱盐的注射剂配伍时,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大分子有机盐而析 出沉淀;有机弱酸(或弱碱)盐注射剂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时,若pH值下降(或上升),则易析 出有机酸(或碱)结晶沉淀;具有易水解基团药物的注射剂,在过高或过低pH值条件下 均易被水解,故不宜与弱酸强碱盐或弱碱强酸盐的注射剂配伍使用;具有易氧化基团药物 的注射剂,在偏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色,故不宜与碱性药物的注射剂配伍使用;抗生素 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时,若混合液的pH值与抗生素最稳定的pH值相差较远,则抗生素易 失效;含钙、镁离子的注射剂与许多注射剂配伍易产生沉淀,含三价铁离子的注射剂与其 他注射剂配伍,易发生颜色变化
3.缓冲容量 有些药液会加入缓冲剂保持 pH 值相对稳定,缓冲剂抑制 pH 变化能力的大小称为缓 冲容量。有些输液中含有乳酸根、醋酸根等有机离子,有一定的缓冲容量。但某些在酸性 溶液中沉淀的药物,在含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性溶液中也会析出沉淀。如 5%硫喷妥钠 1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500m1)中不产生变化,但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液中则析出沉 淀。 4.离子作用 有些离子能加速某些药物的水解反应。如乳酸根离子能加速氨苄青霉素的水解。 5.直接反应 某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中的成份反应。如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形成 螯合物而产生沉淀。 6.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胶体溶液型注射液,例如两性霉素、血浆蛋白、右旋糖酐等注射液加入到生理盐水、 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液中时,会因盐析作用或因胶粒上的电荷被中 和而产生凝集。 7.聚合反应 有些药物在溶液中可能形成聚合物。如 10%氨苄青霉素的浓贮备液虽贮于冷暗处, 但放置期间 pH 稍有下降就会因为形成聚合物而出现变色,溶液变黏稠,甚至产生沉淀, 聚合物形成程度与时间及温度均有关,聚合物会引起过敏。 8.药物与机体中某些成份的结合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能与蛋白质结合,从而增加变态反应的发生, 所以这种药物加入蛋 白质类输液中使用是不妥当的。 (三)注射液之间的配伍变化 临床上,常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一起静滴。多种注射液混合后, 药物的配伍变化更容易发生。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多是由于 pH 值的改变而影响的。 【相关链接】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机弱酸盐与有机弱碱盐的注射剂配伍时,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大分子有机盐而析 出沉淀;有机弱酸(或弱碱)盐注射剂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时,若 pH 值下降(或上升),则易析 出有机酸(或碱)结晶沉淀;具有易水解基团药物的注射剂,在过高或过低 pH 值条件下, 均易被水解,故不宜与弱酸强碱盐或弱碱强酸盐的注射剂配伍使用;具有易氧化基团药物 的注射剂,在偏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色,故不宜与碱性药物的注射剂配伍使用;抗生素 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时,若混合液的 pH 值与抗生素最稳定的 pH 值相差较远,则抗生素易 失效;含钙、镁离子的注射剂与许多注射剂配伍易产生沉淀,含三价铁离子的注射剂与其 他注射剂配伍,易发生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