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加工装配生产的特点 单位:亿元 以总投入为100 非加工加工装配 装配生产出口生产全部|非加工加工装配 装配生产出口生产/全 部 中间投入合计 9188311 5213739709685 第三部分:投入产出应用研究 其中:国内 8732497 41134 8773632 67 56.0 进口 55814 增加值合计 5850586 94221594808 38.9 15.3 总投入 15038898 61559515654492 100.0 1000 劳动者人数(万人) 62,034 354 62,388 由表4可见,加工装配生产的特点是中间投入比重高(847%),增加值比重小 (15.3%)。非加工装配生产包括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和非加工装配出口两部分,它的中 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11%和38.9%。加工装配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 料和零配件全部来自国外(境外),其进口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高达78.0%,它所消 耗的国内产品主要是能源投入,如电力、成品油、焦炭和天然气等以及服务业投入,如商 业、货运、客货、金融保险等,这些国内中间投入仅占总产出的6.7%左右。由表4也可看 出加工装配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远较非加工装配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为高,按照总产出计算, 加工装配生产每个劳动力的产出等于非加工装配的717%,按增加值计算为282%。 为了分析和计算某些资源性产品如原油、铁矿石、木材、谷物、棉花等国际市场价格变 动对国内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编制了1995年中国实物价值型对外贸易投入占用产出 表,此表与价值型对外贸易投入占用产出表的区别是在水平方向增加了以实物单位表示 的10个行,即在农业部门下设置了谷物和棉花(万吨),在煤炭采选业下设置了煤(万吨),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设置了原油(万吨)和天然气(亿立方米),在金属矿采选业下设 置了铁矿石成品矿(万吨),在其它非金属矿采选业下设置了木材(万立方米),在电力及蒸 汽热水部门下设置了电力亿千瓦时),在石油加工业下设置了精炼油(汽、煤和柴)以及全 部能源(万吨。从此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上述资源性产品的国内生产部分和进口部分的 使用情况。 四、部分应用与分析 1分析出口对GDP的影响 我们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 (1)开模型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0=(-AD)-(0E 这里表示各部门总产出的增量(列向量),⑩0表示各部门出口的增量(列向量) 0=A00=Ay(I-AD)-0 这里0y表示各部门增加值列向量,A^v为一对角矩阵,A^v=diag{a 是第部门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例。 根据计算,中国出口1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57元,中国对美国出口1元,GDP 189
表4 加工装配生产的特点 单位:亿元 非加工 装配生产 加工装配 出口生产 全 部 以总投入为100 非加工 装配生产 加工装配 出口生产 全 部 中间投入合计 91883.11 5213.73 97096.85 61.1 84.7 62.0 其中:国内 87324.97 411.34 87736.32 58.1 6.7 56.0 进口 4558.14 4802.39 9360.53 3.0 78.0 6.0 增加值合计 58505.86 942.21 59448.08 38.9 15.3 38.0 总 投 入 150388.98 6155.95 156544.92 100.0 100.0 100.0 劳动者人数(万人) 62 ,034 354 62 ,388 由表4 可 见,加 工 装 配 生 产 的 特 点 是 中 间 投 入 比 重 高(84.7 %),增 加 值 比 重 小 (15.3 %)。非加工装配生产包括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和非加工装配出口两部分,它的中 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1.1 %和38.9 %。加工装配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 料和零配件全部来自国外( 境外),其进口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高达78.0 %,它所消 耗的国内产品主要是能源投入,如电力、成品油、焦炭和天然气等以及服务业投入,如商 业、货运、客货、金融保险等,这些国内中间投入仅占总产出的6.7 %左右。由表4 也可看 出加工装配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远较非加工装配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为高,按照总产出计算, 加工装配生产每个劳动力的产出等于非加工装配的717 %,按增加值计算为282 %。 为了分析和计算某些资源性产品如原油、铁矿石、木材、谷物、棉花等国际市场价格变 动对国内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编制了1995 年中国实物价值型对外贸易投入占用产出 表,此表与价值型对外贸易投入占用产出表的区别是在水平方向增加了以实物单位表示 的10 个行,即在农业部门下设置了谷物和棉花(万吨),在煤炭采选业下设置了煤(万吨),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设置了原油(万吨)和天然气(亿立方米),在金属矿采选业下设 置了铁矿石成品矿(万吨),在其它非金属矿采选业下设置了木材(万立方米),在电力及蒸 汽热水部门下设置了电力(亿千瓦时),在石油加工业下设置了精炼油(汽、煤和柴)以及全 部能源(万吨)。从此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上述资源性产品的国内生产部分和进口部分的 使用情况。 四、部分应用与分析 1. 分析出口对 GDP 的影响 我们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出口对中国 GDP 增长的影响: (1)开模型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⑽X =(I -A D)-1⑽E 这里 ⑽X 表示各部门总产出的增量(列向量),⑽E 表示各部门出口的增量(列向量)。 ⑽V =A^V⑽X =A^V(I -A D)-1⑽E 这里 ⑽V 表示各部门增加值列向量,A^V 为一对角矩阵,A^V =diag{av1 ,av2 …,avn}, a vj是第j 部门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例。 根据计算,中国出口1 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57 元,中国对美国出口1 元,GDP 189 第 三 部 分: 投 入 产 出 应 用 研 究
图GG.加 可增加0.49元 (2)局部闭模型方法①,其计算公式为: 10V =A, (OX =A(I-A D)-(0E 这里A为扩展的直接国内产品消耗系数矩阵 a a a n+i,n 这里A*是n+1阶矩阵,第n+1部门为居民部门。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包括居 民部门的间接影响,即由于出口增加使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由此产生对消费等的反馈影 响,从而使Ⅹ及V的数值增加。 根据计算,中国出口1元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9元,而中国对美国出口1元将 使GDP增加Q.96元。 对于加工装配出口,由于其增加值含量小,利用开模型进行计算,出口1元仅使中国 GDP增加0.22元,利用局部闭模型进行计算则为0.43元 2.分析出口对增加就业的影响 (1)开模型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0=A(I-AD)-00E 这里0表示各部门就业人数增加列向量,A^为一对角矩阵,Ay=diag{a 1},a1表示第j部门就业人数与总产出的比例。 (2)局部闭模型方法。 (I-A D)00E 这里火表示扩展后矩阵的代号。 根据我们的计算,中国出口1000美元,利用开模型计算将增加就业Q389人,利用局 部闭模型计算将增加就业0.772人。 3.进口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价格变动的影响 我国目前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这些进口商品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机电产品,各 种技术设备;第二类是资源产品,如原油、木材、铁矿石、铜、粮食等,如1999年我国进口原 油3661万吨、成品油2082万吨,共5743万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各部门产 品价格有重大影响,如1999年4月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每桶原油价格曾 度由17美元上涨到40美元,后来又大幅度下降,目前大致上稳定在每桶25美元左右。 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价格随国际价格变动而不断调整,但时间上滞后一个月,为此我们必须 研究部分商品价格变动对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首先,我们讨论利用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计算部分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假 设前κ个部门为价格主动调整部门,即第1类部门;后n一k个部门为被动调整部门,即 第2类部门。根据价格形成原理,我们有 ①参阅:陈锡康主编,中国城乡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μ992年,第二章
图GG.jpg 可增加0.49 元。 (2)局部闭模型方法① ,其计算公式为: ⑽V =A^V⑽X =A^V(I -A * D)-1⑽E 这里 A *为扩展的直接国内产品消耗系数矩阵。 A *= a11 … a1 n a1 ,n +1 … … … … an1 … a nn an ,n +1 a n +1 ,1 … a n +1 ,n a n +1 ,n +1 [ ] 这里 A *是 n +1 阶矩阵,第 n +1 部门为居民部门。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包括居 民部门的间接影响,即由于出口增加使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由此产生对消费等的反馈影 响,从而使 X 及 V 的数值增加。 根据计算,中国出口1 元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9 元,而中国对美国出口1 元将 使 GDP 增加0.96 元。 对于加工装配出口,由于其增加值含量小,利用开模型进行计算,出口1 元仅使中国 GDP 增加0.22 元,利用局部闭模型进行计算则为0.43 元。 2. 分析出口对增加就业的影响 (1)开模型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⑽L =A^L(I -A D)-1⑽E 这里 ⑽L 表示各部门就业人数增加列向量,A^L 为一对角矩阵,A^V =diag{a11 ,a12 …, a1 n},a1 j表示第j 部门就业人数与总产出的比例。 (2)局部闭模型方法。 ⑽L =A^* L(I -A * D)-1⑽E 这里*表示扩展后矩阵的代号。 根据我们的计算,中国出口1000 美元,利用开模型计算将增加就业0.389 人,利用局 部闭模型计算将增加就业0.772 人。 3. 进口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价格变动的影响 我国目前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这些进口商品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机电产品,各 种技术设备;第二类是资源产品,如原油、木材、铁矿石、铜、粮食等,如1999 年我国进口原 油3661 万吨、成品油2082 万吨,共5743 万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各部门产 品价格有重大影响,如1999 年4 月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每桶原油价格曾 一度由17 美元上涨到40 美元,后来又大幅度下降,目前大致上稳定在每桶25 美元左右。 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价格随国际价格变动而不断调整,但时间上滞后一个月,为此我们必须 研究部分商品价格变动对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首先,我们讨论利用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计算部分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我们假 设前 k 个部门为价格主动调整部门,即第1 类部门;后 n -k 个部门为被动调整部门,即 第2 类部门。根据价格形成原理,我们有: ① 参阅:陈锡康主编,中国城乡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1992 年,第二章。 190
第 P=(P1,P2)=(P1,P2) +(AY,A2) 由此得出 投 P2A22+A2 这里P为n个部门价格行向量,P1表示前k个部门的价格行向量,P2为后n-k个 部门价格行向量,A矩阵分为四块,形成相应的分块矩阵,A1、A2分别表示前k个部门 和后n一k个部门单位产值中的增加值数量行向量。 在讨论主动部门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价格变动影响时,我们有两个假设,首先假设各 部门的消耗系数及增加值数量不改变,其次对于被动部门不实行固定价格制,即随费用的 增加价格将相应变动。 以01、Q02表示价格变动量,则当01变动量已知,我们有 上式中等式右端第一项表示第1类部门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第二项表示其间接影 响,由此得出: 对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我们有: 这里P,P2分别表示两类部门的进口品价格行向量,A表示第1类部门在生产过 程中对第1类进口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第1类部门的进口品价格变动(0¥已知, P2不变,这时我们假设:第1类部门的国内产品价格变动也作相应调动,01=a0y,当 α=1时表示第1类部门国内价格变动与国外价格变动同步,α=0时表示价格不变,这时 第2类部门价格变动量如下: pA12+01A12+00P2A22 ∴02=(0091A12+a0P1A12)(I-A2) 计算结果表明当进口原油价格上升一倍,并且α=1即国内原油价格也相应上升一倍 时,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部门受影响最大,其价格上升率分别为151%和147%,金融保 险和饮食业受影响最小,约为28%和2.4%。 参考文献 [门]陈锡康主编,中国城乡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1992 [2]梁优彩、郭斌斌,国际投入产出表及其应用,载于李强、刘起运主编,当代中国投入产 出实证与探新,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第76-85页 [3]张亚雄、阎娟荣,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及其应用分析,载于李强、刘起运主 编,当代中国投入产出实践与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第169-197页 [刘保,国际投入产出连接模型编制方法及其应用,载于李强、刘起运主编,当代中 国投入产出实践与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第198-207页 191
P =(P 1 ,P 2)=(P 1 ,P 2) A 11 A 12 A 21 A 22 ( )+( A V 1 ,A V 2) 由此得出 P 2 =P 1 A 12 +P 2 A 22 +A V 2 这里 P 为n 个部门价格行向量,P 1 表示前 k 个部门的价格行向量,P 2 为后 n -k 个 部门价格行向量,A 矩阵分为四块,形成相应的分块矩阵,A V 1 、A V 2 分别表示前 k 个部门 和后n -k 个部门单位产值中的增加值数量行向量。 在讨论主动部门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价格变动影响时,我们有两个假设,首先假设各 部门的消耗系数及增加值数量不改变,其次对于被动部门不实行固定价格制,即随费用的 增加价格将相应变动。 以 ⑽P 1 、⑽P 2 表示价格变动量,则当 ⑽P 1 变动量已知,我们有: ⑽P 2 =⑽P 1 A 12 +⑽P 2 A 22 上式中等式右端第一项表示第1 类部门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第二项表示其间接影 响,由此得出: ⑽P 2 =⑽P 1 A 1(2 I -A 22)-1 对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我们有: P =(P 1 ,P 2)=(P 1 ,P 2) A D 11 A D 12 A D 21 A D 22 ( )+(P M 1 ,P M 2 ) A M 11 A M 12 A M 21 A M 22 ( )+( A V 1 ,A V 2) 这里 P M 1 ,P M 2 分别表示两类部门的进口品价格行向量,A M 11 表示第1 类部门在生产过 程中对第1 类进口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第1 类部门的进口品价格变动 ⑽P M 1 已知, P M 2 不变,这时我们假设:第1 类部门的国内产品价格变动也作相应调动,⑽P 1 =α⑽P M 1 ,当 α=1 时表示第1 类部门国内价格变动与国外价格变动同步,α=0 时表示价格不变,这时 第2 类部门价格变动量如下: ⑽P 2 =⑽P M 1 A M 12 +⑽P 1 A D 12 +⑽P 2 A D 22 =⑽P M 1 A M 12 +α⑽P M 1 A D 12 +⑽P 2 A D 22 ∴ ⑽P 2 =(⑽P M 1 A M 12 +α⑽P M 1 A D 12)(I -A D 22)-1 计算结果表明当进口原油价格上升一倍,并且 α=1 即国内原油价格也相应上升一倍 时,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部门受影响最大,其价格上升率分别为15.1 %和14.7 %,金融保 险和饮食业受影响最小,约为2.8 %和2.4 %。 参 考 文 献 [1] 陈锡康主编,中国城乡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1992 [2] 梁优彩、郭斌斌,国际投入产出表及其应用,载于李强、刘起运主编,当代中国投入产 出实证与探新,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第76 -85 页 [3] 张亚雄、阎娟荣,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及其应用分析,载于李强、刘起运主 编,当代中国投入产出实践与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第169 -197 页 [4] 刘保 ,国际投入产出连接模型编制方法及其应用,载于李强、刘起运主编,当代中 国投入产出实践与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第198 -207 页 191 第 三 部 分: 投 入 产 出 应 用 研 究
图GG.加 [5]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1995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1995,海关统计编辑 部,1996 刁]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 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997 [8 Batey, p. W. I M. Madden, and M. Weeks, 1987, Household Income and Ex penditure i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s: A Com parative Theoretical and Em 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27, pR 341-356. [9 Jeffery I Round, 1989, Deco m position of input-Output and Econom y-wide Multipli- ers in a Regional Setting In book Frontiers of Input- Output Analysis edited by Ronald e, Miller, Karen R Polens ke, and Adam z, Rose Ne w York, oxford, ox 103-118 . W. And Melvyn i Weeks, 1989, The Effects of Household Disaggrega tion i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s In book Frontiers of Input- Output Analysis edited by Ronald E. Miller, Karen R. Polens ke, and Ada m 4. Rose New York xford University P 120-133
图GG.jpg [5]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1995 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1995 ,海关统计编辑 部,1996 [7]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 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 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8] Batey ,P. W.J. M. Madden ,and M.J. Weeks ,1987 ,Household Inco m e and Ex- penditure i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s :A Co m parative Theoretical and Em 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Vol.27 ,pp.341 -356. [9] Jeffery I. Round ,1989 ,Deco m position of input-Output and Econo m y-Wide Multipli- ers in a Regional Setting. In book :Frontier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 ,edited by Ronald E. Miller ,Karen R. Polenske ,and Ada m Z. Rose. Ne w York ,Oxford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03 -118. [10] Batey P. W.J. And Melvyn J. Weeks ,1989 ,The Effects of Household Disaggrega- tion i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s.In book :Frontiers of Input-Output Analysis , edited by Ronald E. Miller ,Karen R. Polenske ,and Ada m Z. Rose. 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20 -133. 192
中日消耗系数变动趋势的比较研究 潘文卿李子奈 第三部分:投入产出应用研究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引言 中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一段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 从1978年到1997年的18年间,按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共计增长5.9倍, 年平均增长98%,人均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高达8.4%。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亚 州金融危机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并对国内产品出口增长带来了较大冲击 与此同时,国内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生命保险等多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广大居民经济 来源的多样性以及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其消费、投资与储蓄行为。在国内 经济结构的调整明显慢于消费需求结构快速变化的条件下,国内有效需求下降,经济增长 速度也有所放慢,GDP的年均增长率由1997年的8.8%下降到1998年的,.8%,1999年 再次降至7.1%。在中国政府连续3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宏观调控 措施之下,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前三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8.3%8.1%与 8.2%,季度之间发展比较均衡,全年增长率将不低于8% 当前,在人们最为关心的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变动趋势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回 答,第一,为什么中国在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影响这 一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在今后的中长期中将如何变动。 中国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即中国方兴未艾的工业化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为 重要的促进因素。经验研究表明,自80年代以来,中国渐次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这一点已为世界各国的经 济发展实践所证实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 各产业部门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比重的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化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增长 的一个重要原因。钱纳里在对多个国家工业化时期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当人均国民收 入由140美元(1970年美元)上升到2100美元时,总产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31 个百分点(增加值不变),主要是由中间消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加32个百分点所 致,而中间消耗比重的提高又主要是对工业制造业的中间消耗增加29个百分点所造成 ①该文发表在《统计研究2001年第5期。 193
中日消耗系数变动趋势的比较研究① 潘文卿 李子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一、引 言 中国自1979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一段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 从1978 年到1997 年的18 年间,按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共计增长5.9 倍, 年平均增长9.8 %,人均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高达8.4 %。但始于1997 年下半年的亚 州金融危机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并对国内产品出口增长带来了较大冲击。 与此同时,国内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生命保险等多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广大居民经济 来源的多样性以及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其消费、投资与储蓄行为。在国内 经济结构的调整明显慢于消费需求结构快速变化的条件下,国内有效需求下降,经济增长 速度也有所放慢,GDP 的年均增长率由1997 年的8.8 %下降到1998 年的7.8 %,1999 年 再次降至7.1 %。在中国政府连续3 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宏观调控 措施之下,2000 年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前三季度 GDP 增长率分别为8.3 %、8.1 %与 8.2 %,季度之间发展比较均衡,全年增长率将不低于8 %。 当前,在人们最为关心的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变动趋势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回 答,第一,为什么中国在整个80 年代以及9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影响这 一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在今后的中长期中将如何变动。 中国在20 世纪的最后20 年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一 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即中国方兴未艾的工业化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为 重要的促进因素。经验研究表明,自80 年代以来,中国渐次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这一点已为世界各国的经 济发展实践所证实。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 各产业部门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比重的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化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增长 的一个重要原因。钱纳里在对多个国家工业化时期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当人均国民收 入由140 美元(1970 年美元)上升到2100 美元时,总产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31 个百分点(增加值不变),主要是由中间消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增加32 个百分点所 致,而中间消耗比重的提高又主要是对工业制造业的中间消耗增加29 个百分点所造成 ① 该文发表在《统计研究》2001 年第5 期。 193 第 三 部 分: 投 入 产 出 应 用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