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一中(北校区)0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词多义) 编写:卞建容 第二部分共30个文言实词 31、过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 (4)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1)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3)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人《屈原列传》 (4)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序》 (5)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恨 (1)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声赋》 (2)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4)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34、胡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2)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1 盐城市一中(北校区)09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词多义) 编写:卞建容 第二部分 共 30 个文言实词 31、过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本纪》 (4)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项脊轩志》 32、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3)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人 《屈原列传》 (4)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 (5)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指南录后序》 33、恨 (1)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秋声赋》 (2)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4)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34、胡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2)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3)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3)数月,亭长妻患之《淮阴侯列传》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4)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李将军列传》 (5)时至中轩,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37、疾 (1)臣少多疾病《陈情表》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 (5)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列传》 38、及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2)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3)及至秦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 (4)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5)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2 (3)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35、患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3)数月,亭长妻患之 《淮阴侯列传》 36、或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岳阳楼记》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 (4)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李将军列传》 (5)时至中轩,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项脊轩志》 37、疾 (1)臣少多疾病 《陈情表》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 (5)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列传》 38、及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2)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3)及至秦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 (4)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5)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
(7)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3)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4)即今之倮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5)太守即遣随其往《桃花源记》 (6)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受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信陵君窃符赵》 (1)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 (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屈原列传》 (3)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祭十二郎文》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5)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 (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41、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2)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5)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以罚秦《项羽本纪》 42、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3 (7)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指南录后序》 39、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 卫风 氓》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3)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4)即今之傫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 (5)太守即遣随其往 《桃花源记》 (6)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受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信陵君窃符赵》 40、既 (1)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进学解》 (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 《屈原列传》 (3)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祭十二郎文》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5)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六国论》 (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41、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2)假令仆伏法受诛 《报任安书》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5)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以罚秦 《项羽本纪》 42、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3)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4)奉命于危难之见《出师表》 (5)遂于外人间绝《桃花源记》 (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8)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43、见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3)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论语》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5)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 44、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罗襦襟解,微闻乡泽《滑稽列传》 45、就 (1)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2)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贏欲就公子之名《信陵君窃符赵》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4 (3)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 (4)奉命于危难之见 《出师表》 (5)遂于外人间绝 《桃花源记》 (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8)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43、见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3)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论语》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5)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屈原列传》 44、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2)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4)罗襦襟解,微闻乡泽 《滑稽列传》 45、就 (1)乃谢客就车 《信陵君窃符救赵》 (2)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信陵君窃符赵》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5)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6)草创为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报任安书》 (7)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1)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动《出师表》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5)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8)举世皆浊我独清《渔父》 (9)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47、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4)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咴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 (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 (6)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7)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48、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5 (5)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报任安书》 (6)草创为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报任安书》 (7)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 (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46、举 (1)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 动《出师表》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5)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8)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9)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47、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4)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逍遥游》 (6)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7)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48、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