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句写淮河两岸情景,为实写;隐含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为 虚写。后两句写鸥鹭飞翔情景,为实写;隐含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 烈渴望,为虚写。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 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3分)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 由往来的强烈渴望。(3分) 初人准刑西句(三)”砀月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 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 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 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 角度赏析这首诗
P81 2008江西卷14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 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 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 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 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写淮河两岸情景,为实写;隐含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为 虚写。后两句写鸥鹭飞翔情景,为实写;隐含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 烈渴望,为虚写。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 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3分)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 由往来的强烈渴望。(3分)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 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 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ε赶快。③苫:用 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 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 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 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 草覆盖。 •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 要分析。 •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 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 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 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 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 “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 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 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 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 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 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 要分析。 •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 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 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 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 “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 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 神生活。 •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 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 , “风景”比 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 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P81六2008山东卷14 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 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⑩捻 (nia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2)y“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 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 样的感情变化?(4分)
P81 六 2008山东卷14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 画堂春 秦观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 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 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 样的感情变化?(4分)
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在理解 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先找准诗中 诗人所描写的意象;其次,看这个意象本身所 蕴含的意思和这个意象的特点;再次,找出恰 切的语言表述
• 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在理解 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先找准诗中 诗人所描写的意象;其次,看这个意象本身所 蕴含的意思和这个意象的特点;再次,找出恰 切的语言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