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反省,并从今天文化发展的角度作出合理的评价。要对理学做出合理的评价,必须首先认识理学的发展 及其基本精神,扭转过去那种理学即存天理,灭人欲”的片面认识。本单元编选的目的即在于此 朱熹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所以,“经典课文”选择了《朱子语类》中的三则语录。课文的文 字较为口语化,容易阅读。三则语录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在帮助学生 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联系朱熹的思想体系来剖析课文,才能领会它们真正的涵义。同时,要注意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就理欲问题、义利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讨 理学在明代受到强烈冲击,李贽则是当时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思想家,“相关读物"所选的也是论及明 代思想发展必提到的《童心说》。阅读这篇文章,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 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 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大视野所选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等大问题 第八单元巧夺天工 本单元所选的古代科技方面的经典。“经典原文”《稻》《治铁》两篇选自《天工开物》,分别涉及中 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虽然行文简单,但也可以反映古代说明文的一种面貌。课文较简单,不必做 过多讲解,可由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体会古代科技著作的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之后,可把学习重点 放在讨论、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上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节选自《徐霞客游记》,视野开阔,文笔优美,富有情趣,与《天工开物》 的质朴无文相映成趣。 本单元选读的两部古代科技著作,反映了明代以前中国在农学、手工技术和地理学上的科学成就 这些科学成就,是在几百年前被总结描述出来的,与现代科学相比,当然有它落伍的一面。所以,教学这 个单元,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科学史的角度看问题。一方面要看到这些科技著作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之 处,另一方面要学习科学家在艰苦恶劣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当中勇于求索的精神。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 “科学人文"的探求上,真正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
化反省,并从今天文化发展的角度作出合理的评价。要对理学做出合理的评价,必须首先认识理学的发展 及其基本精神,扭转过去那种理学即“存天理,灭人欲”的片面认识。本单元编选的目的即在于此。 朱熹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所以,“经典课文”选择了《朱子语类》中的三则语录。课文的文 字较为口语化,容易阅读。三则语录分别涉及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在帮助学生 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联系朱熹的思想体系来剖析课文,才能领会它们真正的涵义。同时,要注意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就理欲问题、义利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理学在明代受到强烈冲击,李贽则是当时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思想家,“相关读物”所选的也是论及明 代思想发展必提到的《童心说》。阅读这篇文章,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 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 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大视野”所选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等大问题。 第八单元 巧夺天工 本单元所选的古代科技方面的经典。“经典原文”《稻》《治铁》两篇选自《天工开物》,分别涉及中 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虽然行文简单,但也可以反映古代说明文的一种面貌。课文较简单,不必做 过多讲解,可由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体会古代科技著作的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之后,可把学习重点 放在讨论、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上。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节选自《徐霞客游记》,视野开阔,文笔优美,富有情趣,与《天工开物》 的质朴无文相映成趣。 本单元选读的两部古代科技著作,反映了明代以前中国在农学、手工技术和地理学上的科学成就。 这些科学成就,是在几百年前被总结描述出来的,与现代科学相比,当然有它落伍的一面。所以,教学这 个单元,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科学史的角度看问题。一方面要看到这些科技著作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之 处,另一方面要学习科学家在艰苦恶劣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当中勇于求索的精神。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 “科学人文”的探求上,真正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它永不磨灭的文化价值
学习本单元,如果能结合所学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或实地考察,比如,调查一下《天工开物》中 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游历一下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作一些地理(或 地质)考察。若能把这些调查或考察的结果总结出来,形成文字,必然会增进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对 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水平有不同认识,本单元特别将所谓“李约瑟难题"引入讨论话题,并在“大 视野”中选录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调查报告,激发同学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第九单元经世致用 本单元涉及的是清代学术,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 而“相关读物”则是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知录》是一部大型学术札记,节选的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阐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 处世的观点,体现了顾炎武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精神。教学时,首先应该参照“单元介绍”课文研读”有关 资料”部分提供的说明或资料,简略介绍顾炎武的生平事迹,着重从时代背景、学术背景方面阐述顾炎武“经 世致用的思想。可以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对照注释 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 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 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 气和烈烈激情。本文宜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同样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背景提示,对章学诚与顾炎武的学术 源渊、立论异同作简略概述,重点揭示他们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即“经世致用”。也可以从语文学习的角 度,比较两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论证风格,以为写作借鉴。 大视野所选王瑶《鲁迅论读书》也与单元主题有关,提供给学生以读书的借鉴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学习本单元,如果能结合所学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或实地考察,比如,调查一下《天工开物》中 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游历一下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作一些地理(或 地质)考察。若能把这些调查或考察的结果总结出来,形成文字,必然会增进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对 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水平有不同认识,本单元特别将所谓“李约瑟难题”引入讨论话题,并在“大 视野”中选录“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调查报告,激发同学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本单元涉及的是清代学术,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 而“相关读物”则是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知录》是一部大型学术札记,节选的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阐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 处世的观点,体现了顾炎武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精神。教学时,首先应该参照“单元介绍”“课文研读”“有关 资料”部分提供的说明或资料,简略介绍顾炎武的生平事迹,着重从时代背景、学术背景方面阐述顾炎武“经 世致用”的思想。可以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对照注释 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 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 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 气和烈烈激情。本文宜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同样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背景提示,对章学诚与顾炎武的学术 源渊、立论异同作简略概述,重点揭示他们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即“经世致用”。也可以从语文学习的角 度,比较两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论证风格,以为写作借鉴。 “大视野”所选王瑶《鲁迅论读书》也与单元主题有关,提供给学生以读书的借鉴。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