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二十讲 编者按:自2002年以来,本人有幸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升学考试 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的研究工作(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承办),现已粗略整理出 写作和阅读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尽管少有新意,但却可以 省去广大一线老师的许多翻检之苦.本人初到论坛,没有什么礼物奉献给大家,便以"作 文教学二十讲”和阅读教学十五讲”为题,做两个专题连载,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如反对声烈,则即刻停发 第一讲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 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 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 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 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 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 “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 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 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 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 创意 (3)层递《好读书<I>&#</I>8226;<Ⅰ&#</I>8226;读好书I&#I>8226;读书 好》(浙江温州)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 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 夫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 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 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 巧妙 (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
作文教学二十讲 编者按:自2002 年以来,本人有幸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升学考试 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的研究工作(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承办),现已粗略整理出 写作和阅读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尽管少有新意,但却可以 省去广大一线老师的许多翻检之苦.本人初到论坛,没有什么礼物奉献给大家,便以"作 文教学二十讲"和阅读教学十五讲"为题,做两个专题连载,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如反对声烈,则即刻停发. 第一讲 画龙点睛 精心拟题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 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 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 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 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 《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 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 “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 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 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 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 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 创意。 (3)层递 《好读书<I>&#</I>8226;<I>&#</I>8226;读好书<I>&#</I>8226;读书 好》(浙江温州)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 《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 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 《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 夫。 (6)对比 《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 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 《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 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 《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 巧妙。 (9)反问 《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
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书读活》(同上)这两 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 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 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 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 明主题 (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 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 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 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绿色可听》(青海西宁)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 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2、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 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 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红Ⅰ&#</I>8226;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 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 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 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 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 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 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 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I米#<I>8 226;阴天<I>&#I>8226;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 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 作者以感 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 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 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 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 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 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 (1)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 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
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 《读书乐 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 书读活》(同上)这两 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 《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 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 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 《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 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 明主题。 (13)引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 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 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 《“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 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 《绿色可听》(青海西宁)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 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2、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 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 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I>&#</I>8226;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 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 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 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 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 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 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 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I>&#</I>8 226;阴天<I>&#</I>8226;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 广阔的思维空间。如 2000 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 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 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 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 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 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 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 减 1”现象作了多层 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 (1)转换角度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 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
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 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 (2)故设悬念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 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 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 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 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 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 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 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1-1]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结 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 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有的同学说:“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有的 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有的批评 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有的说老师布置 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 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2、你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挖掘它的深意。如:有些同学经过深入分析 思考拟定了以下标题,如“拒绝框框!”“敢于破‘矩’,标新立异”“冲破束缚,锐 意创新”“鼓励创造,发展个性”“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该废 止了”“规矩——扼杀个性的枷锁”“开启智慧的大门”“谁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 “是培养人才还是庸才”“不要扼杀个性的萌芽”“这个‘懒'偷的好”“标新立异‘好'”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确能给人一定的启迪。 相信你能拟出有一定深度、一定新意的论点型标题来。 [1-2]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 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 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 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 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 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道拟题训练题的角度也颇多 、如果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则拟题为:“助人为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 诺千金,负责到底”“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 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3、如果再深一层,则可拟题为:“己所欲,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可敬 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难 能可贵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超凡脱俗境界高”。这些标题赞颂季先生平凡 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 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 (2)故设悬念 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 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 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 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 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 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 一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 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1—1] 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结 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 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有的同学说:“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有的 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有的批评 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有的说老师布置 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 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2、你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挖掘它的深意。如:有些同学经过深入分析 思考拟定了以下标题,如“拒绝框框!”“敢于破‘矩’,标新立异”“冲破束缚,锐 意创新”“鼓励创造,发展个性”“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该废 止了”“规矩——扼杀个性的枷锁”“开启智慧的大门”“谁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 “是培养人才还是庸才”“不要扼杀个性的萌芽”“这个‘懒’偷的好”“标新立异‘好’”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确能给人一定的启迪。 相信你能拟出有一定深度、一定新意的论点型标题来。 [1—2]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 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 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 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 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 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道拟题训练题的角度也颇多。 1、如果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则拟题为:“助人为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 “一诺千金,负责到底”“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 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3、如果再深一层,则可拟题为:“己所欲,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可敬 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难 能可贵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超凡脱俗境界高”。这些标题赞颂季先生平凡 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4、还可以从赞扬或批评学子的角度立意:“人的尊严与平等”“留住诚信”“没 有大人物与小人物之分”“人与人只须平视”“不必仰视,不可俯视”“不必‘惊讶 这些都有相当的新意,这类标题能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第二讲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 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 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 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 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 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 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 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 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 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 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 “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 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 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 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 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 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 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題目猜类型范围、事 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 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 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 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 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 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
4、还可以从赞扬或批评学子的角度立意:“人的尊严与平等”“留住诚信”“没 有大人物与小人物之分”“人与人只须平视”“不必仰视,不可俯视”“不必‘惊讶’”, 这些都有相当的新意,这类标题能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第二讲 抓住关键 审清题意 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 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 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 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 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 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 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 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 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 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 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 “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 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 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 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 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 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 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 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 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 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 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 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 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
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 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 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 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 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 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 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 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 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 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 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 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 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 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 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 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 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 《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 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 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 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 1986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 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 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 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 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 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 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 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
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 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 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 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 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 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 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 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 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 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 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 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 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 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 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 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 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 《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 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 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 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 1986 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 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 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 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 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 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 600 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 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 数多或少 50 字的要扣 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 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