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农村经济 教学重点:阐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改革与乡镇企业的问题。 教学难点:农村现代化道路与乡镇企业的问题。 第…节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包括农村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 等行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农业是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491978年,这一时期农业产业结构变动迟缓,主要原因是农村政 策的失误。 (2)第二阶段为1978年以后至今,这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该阶段我 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增长加速,结构变化加快,产业间比 例趋于协调。 2、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城乡一体化趋势 (2)非农化趋势 (3)农业份额下降趋势 (4)多部门协调发展趋势 二、农业 1、农业的内涵和特点 (1)农业的内涵 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农业是指农、林、牧、副、渔等五业:狭义农业是指农作物的种植业。 (2)农业的特点 生产的受制约性 生产的连续性 生产的可开拓性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重视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关系到我国 国民经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原因是: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之本; 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所有部门成为独立部门的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产品 15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要素 3、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 (1)我国农业的现状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状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 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环节。 (②)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主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滞后: 农民负担仍然过重。 (3)90年代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政策措施 增加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加快发展农用工业: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发展高产优质农业。 第二节中国农业的经营方式 我国现阶段农业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主要有:个体经营、家庭经营、雇工经 营、合伙经营、股份经营、集体经营、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接合的统分经 营以及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我国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1、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加快资源开放的需要 3、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总之,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 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二、我国农业中的主要经营方式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9年以后,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所实行的经营管 理制度,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经营组织为依托,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农户家庭 经营的责、权、利关系的一种责任制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主要形式有:“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2、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通过对土地、劳动力和其他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达到合 理规模,实现最大产出和最佳效益的经营方式。 3、合作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 合作经营,是由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经营方式。 股份合作经营,是较广泛的一种合作经营方式。 16
合作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都是在自愿互惠的原则下,相互联合,合作生产,形成 新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 1、实现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3、农业专业化形成,系列化的社会协作服务必要 第三节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以农民集资、集体积累等方式发展起来的,从事工业、贸易、建筑、 运输等经济活动的农村经济实体。 一、乡镇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1、乡镇企业的性质 我国乡镇企业,采取的是以农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按所有制 性质划分,一般可分为四类: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同经济成分混合所有制、个体所有 制以及私营企业。 2、乡镇企业的特点 ()乡镇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的积累 (2)企业规模小,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较大 (4)企业个人收入分配中真正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 (⑤)乡镇企业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⑥)乡镇企业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 二、乡镇企业的产生及发展 1、乡镇企业的产生 (1)初创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 我国乡镇企业直接发端于社队企业。 (2)缓慢发展时期:60年代中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3)迅速突起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这个时期农业企业迅速发展,突破原社队办企业的范围。 2、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 (1)乡镇企业地域分布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我国乡镇企业目前已遍布全国广大农村,但它在各地区的分布数量和发展水平 不均衡,特别是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异较大。 (2)乡镇企业经营方式 承包经营责任制 股份制 租赁制 其他各种经营方式 (3)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形成了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 17
输业和商业饮食业等)。 1995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 (4)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始终持续高速发展; 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乡慎企业成为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展和繁荣城乡市场的有生力量。 18
第六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经济 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性,对外开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对 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的格局。 第一节中国对外开放的客观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的客观性 1、市场经济要求有健全的市场机制,要求有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环境。 2、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 3、需要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和借鉴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和经验。 4、现代市场经济已形成为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体系,各国都不可能独立于这个体系之 外。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两者不是矛盾的、对立 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 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 第二节对外开放的内容和形式 一、对外贸易 1、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其他各种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2、我国的对外贸易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之上的。 3、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扩大出口。 4、发展对外贸易,还必须做好进口工作。 二、利用外资 1、利用外资的形式 (1)间接投资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出口信贷 银行间的往来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国际债券 (2)直接投资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