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概论》教学大纲 导论 一、世贸组织课程的研究对象 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世贸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WT0新一轮谈判的进展;中国与世贸组织 的关系:加入WT0与中国经济发展。 二、世贸组织课程的学习方法 (一)具备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 (二)学习与思考方法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注重跟踪研究与实事观察: 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辨正关系: 实践检验真理; 注重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三、世贸组织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共分为十七讲,按照历史到现实,国际到国内,宏观到微观的顺 序安排,授课时间一共32个学时,另外有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分别2个课时, 一共为36个学时。其中包括期中考试前和考试后分别有一次专门讨论课程。 各讲课时安排如下表: 第一讲 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与发展 1课时 第二讲 世贸组织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2课时 第三讲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1课时 第四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一):《1994年关贸总协定》 2课时 第五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二):部门协议 2课时 第六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三):规范非关税措施的协议 2课时 第七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四):贸易救济协议 3课时 第八讲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2课时 第九讲 规范服务贸易的规则一一《服务贸易总协定》 3课时 第十讲 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 一一 《知识产权协定》 1课时 第十讲 多哈回合与发展中国家 2课时 第十讲 中国与GATT\WTO的关系 1课时
1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教学大纲 导论 一、世贸组织课程的研究对象 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世贸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WTO 新一轮谈判的进展;中国与世贸组织 的关系;加入 WTO 与中国经济发展。 二、世贸组织课程的学习方法 (一)具备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 (二)学习与思考方法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注重跟踪研究与实事观察; 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辨正关系; 实践检验真理; 注重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三、世贸组织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共分为十七讲,按照历史到现实,国际到国内,宏观到微观的顺 序安排,授课时间一共 32 个学时,另外有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分别 2 个课时, 一共为 36 个学时。其中包括期中考试前和考试后分别有一次专门讨论课程。 各讲课时安排如下表: 第一讲 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与发展 1 课时 第二讲 世贸组织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2 课时 第三讲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1 课时 第四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一):《1994 年关贸总协定》 2 课时 第五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二):部门协议 2 课时 第六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三):规范非关税措施的协议 2 课时 第七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四):贸易救济协议 3 课时 第八讲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2 课时 第九讲 规范服务贸易的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 3 课时 第十讲 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知识产权协定》 1 课时 第十讲 多哈回合与发展中国家 2 课时 第十讲 中国与 GATT\WTO 的关系 1 课时
第十三讲 入世诺与中国宏观经济 2课时 第十四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农业发展 2课时 第十五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2课时 第十六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2课时 第十七讲 世贸组织贸易争端案例综述 2课时 共计 32课时 2
2 第十三讲 入世诺与中国宏观经济 2 课时 第十四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农业发展 2 课时 第十五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2 课时 第十六讲 入世承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2 课时 第十七讲 世贸组织贸易争端案例综述 2 课时 共计 32 课时
第一讲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关贸总协定产生的原因、关贸总协定的职能、作用和局限。 难点:《哈瓦那宪章》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八轮回合谈判进程。 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争论 1.重商主义的盛行一一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 早期一一重金主义,晚期一一贸易差额论。 代表观点:金银是一国财富的惟一象征,通过多卖少买,防止贵金属的外 流和鼓励金银流入。 措施:对商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并以关税作为贸易战的重要武器:1651 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以保护本国的航运事业,对用外国船舶运输的进口货 物征收歧视性的高额关税。18世纪初,在重商主义的保护下,英国、法国的纺 织业、机械制造业、治金业等逐渐发展壮大。 2.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学说 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一一英国率先进入产业革命。英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廉价的原材料和粮食,以此降低工业制成品成本,进一步扩 大国内外市场,以便自由地销售工业产品。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在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强调在绝对成本优势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数量。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各自的优势条件, 生产其成本最低、绝对有利的商品。主张实行专业化分工,进行自由贸易。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的前提下,按“比较成本学 说”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各国资源、劳动配置合理,增加生产总额。 3.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F·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一一也是美国贸易保护 政策的先驱,在向国会递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强调要用关税保护政策 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 德国贸易保护的代表人物是F·李斯特,提出应当考虑各国的利益和他们的 特殊情况。一国应对其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保护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禁止输入与征 收高关税,以免税或征收较低进口关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的进口
3 第一讲 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关贸总协定产生的原因、关贸总协定的职能、作用和局限。 难点:《哈瓦那宪章》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八轮回合谈判进程。 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争论 1.重商主义的盛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 世纪到 17 世纪)。 早期——重金主义,晚期——贸易差额论。 代表观点:金银是一国财富的惟一象征,通过多卖少买,防止贵金属的外 流和鼓励金银流入。 措施:对商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并以关税作为贸易战的重要武器;1651 年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以保护本国的航运事业,对用外国船舶运输的进口货 物征收歧视性的高额关税。18 世纪初,在重商主义的保护下,英国、法国的纺 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等逐渐发展壮大。 2.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学说 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英国率先进入产业革命。英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廉价的原材料和粮食,以此降低工业制成品成本,进一步扩 大国内外市场,以便自由地销售工业产品。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在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强调在绝对成本优势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数量。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各自的优势条件, 生产其成本最低、绝对有利的商品。主张实行专业化分工,进行自由贸易。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的前提下,按“比较成本学 说”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各国资源、劳动配置合理,增加生产总额。 3.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 F·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是美国贸易保护 政策的先驱,在向国会递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强调要用关税保护政策 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 德国贸易保护的代表人物是 F·李斯特,提出应当考虑各国的利益和他们的 特殊情况。一国应对其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保护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禁止输入与征 收高关税,以免税或征收较低进口关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的进口
4.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是学说和贸易乘数论 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乘数的公式为: 对外贸易乘数= 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高关税与国际贸易的严重萎缩 美国在贸易保护理论指导下,一直保持了高关税水平,1930年6月7日《斯 摩特一霍利关税法》在全世界近1000名经济学家和政要的抗议声中经胡佛总统 签署成为法律。美国的高关税引起了当时欧洲大陆各国的抵制,其他国家也通过 限制性关税对美国进行报复,停付对美国的战争欠款,引起了激烈的“关税战”。 大危机加上《斯摩特一霍利关税法》的通过,尤如雪上加霜,使世界经济陷入严 重困境。 危机期间,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普遍衰退,全球贸易的萎缩更为惊人,全世 界国际贸易量下降70%,其中德国下降76%,美国下降70%,法国下降66%, 英国下降40%。资本输出1905年的10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10万美元。 1933年罗斯福总统实行全新的贸易政策,并且以“建设一个世界贸易的多 边体系”作为其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到1945年春,美国先后与古巴等32 国签订了双边互惠贸易协定。 二、《哈瓦那宪章》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一)《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签署和天折 1.布雷顿森林会议后,1945年10月,美国提出“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方案” (或者称之为“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考虑方案”,提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与IMf和IBRD相对应的国际组织。, 1946年2月,美国拟定《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并提请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 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1946年10月,筹委会在伦敦成立,一共有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经过 两次会议讨论并审议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所以中国是起草者之一并后 来签署宪章。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一一《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实施之前的 临时性条约 1947年4月~10月,日内瓦,23个国家通过双边谈判,签订100多项双边 关税减让协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二次筹备会通过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 案》中有关“商业政策”的部分合并,23个国家共同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中国作为创始缔约国也签署了GATT。 (三)美国提议以“临时”适用议定书形式,联合英国、法国、比利时
4 4.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是学说和贸易乘数论 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乘数的公式为: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 − + = 1 1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高关税与国际贸易的严重萎缩 美国在贸易保护理论指导下,一直保持了高关税水平,1930 年 6 月 7 日《斯 摩特-霍利关税法》在全世界近 1000 名经济学家和政要的抗议声中经胡佛总统 签署成为法律。美国的高关税引起了当时欧洲大陆各国的抵制,其他国家也通过 限制性关税对美国进行报复,停付对美国的战争欠款,引起了激烈的“关税战”。 大危机加上《斯摩特-霍利关税法》的通过,尤如雪上加霜,使世界经济陷入严 重困境。 危机期间,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普遍衰退,全球贸易的萎缩更为惊人,全世 界国际贸易量下降 70%,其中德国下降 76%,美国下降 70%,法国下降 66%, 英国下降 40%。资本输出 1905 年的 10 亿美元降为 1930 年的 10 万美元。 1933 年罗斯福总统实行全新的贸易政策,并且以“建设一个世界贸易的多 边体系”作为其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到 1945 年春,美国先后与古巴等 32 国签订了双边互惠贸易协定。 二 、《哈瓦那宪章》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一)《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的签署和夭折 1.布雷顿森林会议后,1945 年 10 月,美国提出“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方案” (或者称之为“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考虑方案”,提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与 IMF 和 IBRD 相对应的国际组织。, 1946 年 2 月,美国拟定《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并提请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 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1946 年 10 月,筹委会在伦敦成立,一共有中国在内的 19 个国家,经过 两次会议讨论并审议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所以中国是起草者之一并后 来签署宪章。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实施之前的 临时性条约 1947 年 4 月~10 月,日内瓦,23 个国家通过双边谈判,签订 100 多项双边 关税减让协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二次筹备会通过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 案》中有关“商业政策”的部分合并,23 个国家共同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中国作为创始缔约国也签署了 GATT。 (三)美国提议以“临时”适用议定书形式,联合英国、法国、比利时
荷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8国于1947年11月15日签署《GATT临时 适用议定书》,从而使关贸总协定在上述8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于1948年1月1日 始临时实施。GATT到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成立,一共存在了47年。 (四)美国国内政治导致《哈瓦那宪章》天折 美国政治天平右倾,共和党站多数的国会否决《哈瓦那宪章》:美国《1945 年贸易协定法》未能授权总统谈判建立一个国际组织的权力。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与职能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 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 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导致大幅 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并对上述目的作出 贡献”。 关贸总协定的具体职能: 1.组织缔约方间的多边贸易谈判,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取消一般的数 量限制以及对非关税壁垒进行控制,形成一套一致同意的管理政府贸易行为的多 边规则,实现或促进缔约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继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 发展。 2.作为贸易谈判场所,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强化和延伸规则的适用范围、 管辖范围,从而使贸易环境自由化和更具有可预见性。具体通过无条件最惠国待 遇条款的实施,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允许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发展中国家 的特殊和更优惠待遇问题的适用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经 济贸易环境。并力图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保证贸易环境的最 大限度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3.作为各国政府借以解决与其他贸易伙伴争端的国际法院。通过磋商和争 端解决程序,比较公正、合理地解决缔约方之间的贸易矛盾和纠纷,避免危害缔 约方的贸易利益,避免贸易战的爆发。 四、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 (一)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1947年4月~10月,瑞士日内瓦,也就是初始23个创始缔约方首次签署 的“关贸总协定”,根据互惠、互利并在缔约方之间平等、非歧视的基础上加以 实施。第一轮谈判共达成双边减让协议123项,商品45000项,影响的贸易额近 100亿美元,使占进口总值54%的商品平均关税降低35%。 (二)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 1949年4月~10月,法国的安纳西,29个国家参加谈判。在此谈判期间
5 荷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8 国于 1947 年 11 月 15 日签署《GATT 临时 适用议定书》,从而使关贸总协定在上述 8 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于 1948 年 1 月 1 日 始临时实施。GATT 到 1995 年 1 月 1 日世贸组织成立,一共存在了 47 年。 (四)美国国内政治导致《哈瓦那宪章》夭折 美国政治天平右倾,共和党站多数的国会否决《哈瓦那宪章》;美国《1945 年贸易协定法》未能授权总统谈判建立一个国际组织的权力。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与职能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 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 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导致大幅 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并对上述目的作出 贡献”。 关贸总协定的具体职能: 1.组织缔约方间的多边贸易谈判,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取消一般的数 量限制以及对非关税壁垒进行控制,形成一套一致同意的管理政府贸易行为的多 边规则,实现或促进缔约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继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 发展。 2.作为贸易谈判场所,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强化和延伸规则的适用范围、 管辖范围,从而使贸易环境自由化和更具有可预见性。具体通过无条件最惠国待 遇条款的实施,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允许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发展中国家 的特殊和更优惠待遇问题的适用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经 济贸易环境。并力图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保证贸易环境的最 大限度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3.作为各国政府借以解决与其他贸易伙伴争端的国际法院。通过磋商和争 端解决程序,比较公正、合理地解决缔约方之间的贸易矛盾和纠纷,避免危害缔 约方的贸易利益,避免贸易战的爆发。 四、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 (一)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1947 年 4 月~10 月,瑞士日内瓦,也就是初始 23 个创始缔约方首次签署 的“关贸总协定”,根据互惠、互利并在缔约方之间平等、非歧视的基础上加以 实施。第一轮谈判共达成双边减让协议 123 项,商品 45000 项,影响的贸易额近 100 亿美元,使占进口总值 54%的商品平均关税降低 35%。 (二)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 1949 年 4 月~10 月,法国的安纳西,29 个国家参加谈判。在此谈判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