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会计与会计学的涵义 第二节会计与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会计主体与客体 第四节会计学科体系 第二章会计准则 第一节会计假设 第二节会计原则 第三章会计对象 第一节资金运动 第二节 会计要素 第三节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科目 第四章复式记帐 第一节从单式记帐到复式记帐 一、单式记帐的模式 二、复式记帐的特征 第二节借贷记帐法 一、借贷记帐法与收付记法 、,贷记帐法帐户构 三、伴贷记帐法的应用 附录 一、发票登记簿(购买日记帐) 二、支票登记簿 第五章会计凭证与帐簿
第一节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二、原始凭证 三、记帐凭证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 第二节帐簿 一、帐簿的意义和种类 二、帐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三、帐簿登记守则 四、结帐 第六章会计循环与会计帐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会计循环概要 第二节会计基础 第三节帐项调整 第四节工作底稿 第五节会计帐务处理程序 第七章商品批发企业购销业务会计处理 第一节商品购销交易条件及存货盘存制度 第二节库存商品购进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库存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 四节肖成本益表 五节发:结:存商的计价方法 第八章品,造企业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材料采购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产品生产过程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产品销售过程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利润形成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第十章会计报表及其分析 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损益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会计报表分析 第十一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第十二章会计电算化 第一节计算机基础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知识概要 第三节帐务处理系统 第四节会计电算化制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会计与会计学的涵义 一、什么是会计 学习会计学,从事会计工作,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学,会计这个词 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据《孟子一万章下》记载:“孔子尝为委吏 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在这里,孟子告诉人们,孔子曾经做过委吏(古代掌管粮仓的小 官),他对管理粮仓的工作有深刻的体会,曾说,只要会计得当(符合实际情况)就行了, 看来,孔子这句话主要说的是,在管理粮仓工作中会计的重要性。那么会计一词义应如何 理解呢?清代著名学者焦循在其所著《孟子正义》一书中作了精练的解释:“零星算之为计, 总合算之为会。”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种解释当然不能表达发展到今天具有丰富内容的会 计的涵义。但是毕竞说明了会计的基本特征:记录计算的连续性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性。要 止确理解什么是会计,可以重温一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会计的论述。他说:“过程 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 就越是必要。”①这里马克思所说的“过程”,是指生产过程。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 一般理解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反映。马克思所说的“簿记”,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 可见,马克思把会计概括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会计内容的丰富,会计技术的提高,如何给现代会计下个定义, 就我国而论,建国以来会计界就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分述如下。 第一种观点,会计工具论 会计工具论,认为会计是服务于不同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工具。例如,1963年我国出 :的高等财经院校述用较材《全:原理》,开宗明义一章,背别强识“令计就是反:监 督生产过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1973年烫政部发布《国营企业会计 作争:例》(试行草案·,明确规定“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个重要「具。”1978 年国务院发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在总则中首先指出“会计是管理国长经济必不可少的 :具,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汇具论片面强调会计就是记帐,算帐报 帐,它本身不具有管理的职能,而只能为管理服务,从而埋没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职能和作用。这种会计工具论从50年代到70年代,在我国会计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现在
已被大多数会计学者所否定。 第种观点,会计信息论 会计信息论,也称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起源于西方,并在0 年代从美国流行起来。从80年代开始,我国有些会计学者在西方会计影响下,放弃上述会 计工具论,接受并推广会计信息论,会计信息论者认为会计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信息。更 具体地说,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制订各种经济决策有所帮助的信息。所谓会计信息系统,是 指企业会计工作从取得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数据到将信息传输给使用者,需要经过确认, 计量、加工、存贮、报告、输送等一系列环节,信息是会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从这一点 来看,会计只不过是一种处理数据或提供信息的方法或技术,而不是直接履行管理职能。 因此,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表述不了会计的本质。但是这种引进的会计信息论,在我国 会计界影响之大,也是很可观的。 第三种观点,会计管理论 会计管理论,也称“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会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专门活动,基本身 就具有经济管理的职能,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论这一命题,中国著名会计学 家杨纪琬教授、阎达五教授在进入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是对会计本质的科学概括, 从以上三论来看,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把会计界定为会计工作。在这个前提 条件下,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指出,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会计工作借助于凭证、帐簿、报表, 收集输入经济信息,加工整理经济信息,传播输出经济信息,裴现为一个信息系统,也是 无须争辩的,但是它毕竞是会计现,而不是会计的本质。会计的本质是管理,会计曾 理富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换句说,计是以信息为中介实施其语理职能的。回明前 所述孔子管理粮仓作的体会,会计管理活动论具有深远的传统文化原因,与我国经济, 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一脉相承。 鉴于会计工作始终是经济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会计是管理活动表述了会计 本质,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为了便于初学者的理解,我」认为可以把会 计的定义简单地表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