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讲授内容囊内脱位五.关节韧带1.题下颌韧带(外例韧带):囊外侧增厚加固的部分分层:浅层:关节结节外侧和颧弓后部1扇形向后下4突颈外侧和后缘深层:关节结节和颧弓后部1水平向后外及和关节盘后部2.蝶下颌韧带(内例韧带)起点:蝶骨角棘*止点:下颌小舌和下颌孔下缘组成:薄层结缔组织功能:①迅速大张口时从内侧上吊下颌②保护进入下颌孔的神经、血管。3.茎突下颌韧带(后韧带)起点:茎突止点:下颌角及下颌支后缘部分与翼内肌内面的筋膜相连组成:由颈深筋膜增厚形成功能:限制下颌过度前伸4.盘侧附韧带位于关节盘内、外侧,与内、外极相连。意义:1>使盘紧密附着(盘一突复合体);2>该韧带很小,故又使盘运动具有一定灵活性,以适应突表面不规则的形态和多变的运动方式第三节神经分布第四节题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第六章口腔面颈部肌第一节表情肌2、鼻肌1、眼轮匝肌3、口周围肌:口轮匝肌颊肌等第二节咀嚼肌1.肌形态:扇形,表面有题深筋膜覆盖起点:题窝,深筋膜深面止点:呈扁腱止于喙突及其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处分部:根据纤维走行方向分为前、中、后三束前束(TA):较垂直功能:提下颌向上中束(TM):纤维斜向前下功能:提下颌向后上使突返回关节窝后束(TP):呈水平方向功能:拉下颌后退,也有提下颌作用2.咬肌形态:长方形、可扪及分部:浅、中、深三层浅层:最大,起于颜突及颧弓下缘前2/3行向后下止于下颌角和下颌升支外面下半部
讲授内容 注解 ━━囊内脱位 五. 关节韧带 1.颞下颌韧带(外例韧带) : 囊外侧增厚加固的部分 分层: 浅层: 关节结节外侧和颧弓后部 │扇形向后下 ↓ 髁突颈外侧和后缘 深层: 关节结节和颧弓后部 ↓水平向后 髁外及和关节盘后部 2.蝶下颌韧带(内例韧带) 起点: 蝶骨角棘* 止点: 下颌小舌和下颌孔下缘 组成: 薄层结缔组织 功能: ①迅速大张口时从内侧上吊下颌 ②保护进入下颌孔的神经、血管。 3.茎突下颌韧带(后韧带) 起点: 茎突 止点: 下颌角及下颌支后缘 部分与翼内肌内面的筋膜相连 组成: 由颈深筋膜增厚形成 功能: 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4.盘侧附韧带 位于关节盘内、外侧,与髁内、外极相连。 意义:1>使盘髁紧密附着(盘─突复合体); 2>该韧带很小, 故又使盘运动具有一定灵活性, 以 适应髁突表面不规则的形态和多变的运动方式. 第三节 神经分布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章 口腔颅面颈部肌 第一节 表情肌 1、 眼轮匝肌 2、 鼻肌 3、口周围肌:口轮匝 肌 颊肌等 第二节 咀嚼肌 1. 颞肌 形态:扇形,表面有颞深筋膜覆盖 起点:颞窝,颞深筋膜深面 止点:呈扁腱止于喙突及其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处 分部:根据纤维走行方向分为前、中、后三束 前束(TA):较垂直 功能:提下颌向上 中束(TM):纤维斜向前下 功能:提下颌向后上使髁突返回关节窝 后束(TP):呈水平方向 功能:拉下颌后退,也有提下颌作用 2. 咬肌 形态:长方形、可扪及 分部:浅、中、深三层 浅层: 最大,起于颧突及颧弓下缘前 2/3 行向后下止于下 颌角和下颌升支外面下半部
讲授内容注解中层:起于额弓前2/3的深面及后1/3的下缘。止于下颌支中部。深层:起于弓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最深层:起于嚼肌深层的深部,在题肌筋膜之外的一层筋膜止于喙突后缘功能:1>.提上颌,发挥咀嚼之主要肌肉2>.前伸——嚼肌浅层3>.参与侧向及后退运动一一嚼肌中层,深层3.翼内肌形态:长方形部位:下颌支内面,与嚼肌相对立起点:深头:较大,起于翼外极内面及鄂骨锥突浅头:鄂骨锥突和上颌结节二头环抱翼外肌下头止点:下颌支内面下后部及下颌角内面4.翼外肌位于题下窝,呈水平位上翼外肌(翼外肌上头)分部下翼外肌(翼外肌下头)I.上翼外肌:较小起点:题下面和题下止点:关节盘前缘及关节囊,少量纤维止于突颈部II.下翼外肌较大起点:翼外板外侧,行向后外止点:翼肌窝功能:1>.张口时双侧翼外肌下头冈时收缩,使突及下颌向前下运动2>.侧方运动时同侧下翼外肌收缩可见,上下翼外肌作用是相反的,上翼外肌是闭口肌,下翼外肌是开口肌,其神经支配也是下、下两个分支。第三节聘部肌1,聘帆提肌:起自题骨岩部下面、咽鼓管软骨和膜部,向下前内,经聘咽肌两束之间呈扇形附着于三个部位:前份参与构成聘腱膜:中份与对侧纤维交织形成提聘吊带;后份与聘垂肌汇合。作用:使软聘上提及咽侧壁向内移动2.聘帆张肌:位于聘帆提肌外侧,三角形薄肌。起自翼内板的基部和咽鼓管软骨附近的骨面,在翼内肌和翼内板之间垂直下行,至翼钩附近,其纤维形成一小肌腱,绕过翼钩后几乎成直角转向中线,止于聘腱膜。3.聘舌肌起自舌根外侧缘,止于聘腱膜,被粘膜覆盖后形成聘舌弓。作用:上提舌根,下降聘帆和缩小咽门
讲授内容 注解 中层: 起于颧弓前 2/3 的深面及后 1/3 的下缘。止于下颌支中部。 深层: 起于颧弓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最深层: 起于嚼肌深层的深部,在颞肌筋膜之外的一层筋膜 止于喙突后缘 功能: 1>.提上颌, 发挥咀嚼之主要肌肉 2>.前伸 ──嚼肌浅层 3>.参与侧向及后退运动 ──嚼肌中层, 深层 3. 翼内肌 形态:长方形 部位:下颌支内面,与嚼肌相对立 起点:深头:较大,起于翼外极内面及鄂骨锥突 浅头:鄂骨锥突和上颌结节 二头环抱翼外肌下头 止点:下颌支内面下后部及下颌角内面 4. 翼外肌 位于颞下窝,呈水平位 上翼外肌(翼外肌上头) 分部 下翼外肌(翼外肌下头) I. 上翼外肌 : 较小 起点:颞下面和颞下嵴 止点:关节盘前缘及关节囊 ,少量纤维止于髁突颈部 II. 下翼外肌 较大 起点: 翼外板外侧, 行向后外 止点: 翼肌窝 功能: 1>.张口时双侧翼外肌下头冈时收缩, 使髁突及下颌向前下运动 2>.侧方运动时同侧下翼外肌收缩 可见, 上下翼外肌作用是相反的, 上翼外肌是闭口肌, 下翼外肌是 开口肌, 其神经支配也是下、下两个分支。 第三节 腭部肌 1.腭帆提肌:起自颞骨岩部下面、咽鼓管软骨和膜部,向下前内,经腭咽肌两束之间 呈扇形附着于三个部位: 前份参与构成腭腱膜; 中份与对侧纤维交织形成提腭 吊带; 后份与腭垂肌汇合。 作用:使软腭上提及咽侧壁向内移动 2.腭帆张肌:位于腭帆提肌外侧,三角形薄肌。 起自翼内板的基部和咽鼓管软骨附近的骨面,在翼内肌和翼内板之间垂直下行, 至翼钩附近,其纤维形成一小肌腱,绕过翼钩后几乎成直角转向中线,止于腭腱膜。 3.腭舌肌 起自舌根外侧缘,止于腭腱膜,被粘膜覆盖后形成腭舌弓。 作用:上提舌根,下降腭帆和缩小咽门
讲授内容注解4.聘咽肌起自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纤维斜行向上内,止于硬聘后缘及聘腱膜,被粘膜覆盖后形成聘咽弓。此肌在软聘内被聘帆提肌分为内外两束。作用:使聘咽弓向中线靠拢,缩小咽门,下降软聘,上提咽喉。5.聘垂肌(悬雍垂肌)起自聘骨鼻后棘及聘腱膜,向下止于聘垂粘膜下。作用:牵拉聘垂向上及使聘垂偏向一侧。第四节咽部肌1、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2.咽提肌: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和聘咽肌。第五节喉部肌第六节颈部肌一、颈浅肌群1、颈阔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二、颈前肌群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颊舌骨肌1.二腹肌√前腹分部人后腹I.后腹较长起点:乳实切迹行向前内下二腹会合于中间键,借颈深II.前腹筋膜构成环状带系于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侧面较短起点:二腹肌窝功能:1>.牵额部使下颌向后下,参与开口运动。2》.当下颌固定时,二腹肌收缩可上提舌骨,发挥吞咽功能。2.下颌舌骨肌:三角形扁肌:位于:二腹肌前上方。起点:下颌舌骨线。止点:1>.舌骨体(后份纤维)。2>.正中纤维缝(前、中份纤维)。功能:1>.参与降下颌。2>.组成口底肌群。3.额舌骨肌:位于:下颌舌骨肌上方。起点:颊联合内面的下棘行向后下。止点:舌骨体前面,并与对侧同名肌触合。功能:参与开口(降下颌)运动。十、下颌反射:舌骨下肌群:肩脚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讲授内容 注解 4.腭咽肌 起自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纤维斜行向上内,止于硬腭后缘及腭腱膜,被粘 膜覆盖后形成腭咽弓。此肌在软腭内被腭帆提肌分为内外两束。 作用:使腭咽弓向中线靠拢,缩小咽门,下降软腭,上提咽喉。 5.腭垂肌(悬雍垂肌) 起自腭骨鼻后棘及腭腱膜,向下止于腭垂粘膜下。 作用:牵拉腭垂向上及使腭垂偏向一侧。 第四节 咽部肌 1. 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 2. 咽提肌: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和腭咽肌。 第五节 喉部肌 第六节 颈部肌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二、颈前肌群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颏舌骨肌 1. 二腹肌 前腹 分部 后腹 I. 后腹 较长 起点:乳实切迹 行向前内下 二腹会合于中间键,借颈深 II. 前腹 筋膜构成环状带系于舌骨大 角和舌骨体侧面 较短 起点:二腹肌窝 功能:1>.牵颏部使下颌向后下,参与开口运动。 2>.当下颌固定时, 二腹肌收缩可上提舌骨, 发挥吞咽功能。 2. 下颌舌骨肌: 三角形扁肌: 位于:二腹肌前上方。 起点:下颌舌骨线。 止点:1>.舌骨体(后份纤维)。 2>.正中纤维缝(前、中份纤维)。 功能: 1>. 参与降下颌。 2>. 组成口底肌群。 3. 颏舌骨肌: 位于: 下颌舌骨肌上方。 起点: 颏联合内面的颏下棘行向后下。 止点: 舌骨体前面, 并与对侧同名肌触合。 功能: 参与开口(降下颌)运动。十、下颌反射: 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教案附页教师参考: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口腔解部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学生参考:教学参考专业书籍: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资料口腔解部生理学彩色图谱皮昕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有关网址:http://www.cndent.com/admin/cms/1456/index.jsphttp://ss.bjmu.edu.cn/web2008/web/html/1题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2、口轮匝肌的构成与作用?3、咀嚼肌的名称、位置、起止与作用?思考题与4、软聘肌的名称、各肌的起止与作用?作业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教 案 附 页 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 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 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教学参考 资料 教师参考: 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解剖生理学彩色图谱 皮昕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有关网址: http://www.cndent.com/admin/cms/1456/index.jsp http://ss.bjmu.edu.cn/web2008/web/html/ 思考题与 作业 1、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 2、 口轮匝肌的构成与作用? 3、 咀嚼肌的名称、位置、起止与作用? 4、 软腭肌的名称、各肌的起止与作用 ? 其它 说明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课程中文口腔解生理学名称英文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授课对象2010级及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西三教学楼202教室第9教学周周三第1-2节第八章面颈部血管第一节动脉第二节静脉授课章节第九章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第一节环形组淋巴结群第二节纵形组淋巴结群第三节右淋巴导管第四节胸导管教学目标:掌握1、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题浅动脉)行程、分段、分支分布2、口腔颌面部静脉:面静脉、翼丛、下颌后静脉、颈内、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3、颈外侧深淋巴结的名称、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熟悉1、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体的位置、性质及功能。教学目标2、颈前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与属支。与要求3、头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排列与收集概况。了解1、头颈动脉的吻合;颅内外静脉的交通。2、胸导管颈段的组成、行程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位。教学要求: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教学重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顾浅动脉)行程、分段、分支分布:口腔颌面部静脉:面静脉、翼丛、下颌后静脉、颈内、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教学重点颈外侧深淋巴结的名称、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与难点教学难点:头颈部动脉系统的交通及意义;翼静脉丛、颅内外静脉的交通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与教具:多媒体教具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颈外动脉(externalcarotidartery):舌专业动脉(Lingualartery);面静脉facialvein);翼丛(pterygoidplexus);颈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lymphaticnodes):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mohyoid词汇lymphatic nodes)引言部分:教学内容5分钟复习上次课内容、介绍本次课安排。与基本部分:时间分配
课程 名称 中 文 口腔解剖生理学 英 文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授课对象 2010 级 口腔医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9 教学周 周 三 第 1-2 节 上课教室 西三教学楼 20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八章 面颈部血管 第一节 动脉 第二节 静脉 第九章 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第一节 环形组淋巴结群 第二节 纵形组淋巴结群 第三节右淋巴导管 第四节 胸导管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 掌握 1、 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行程、分段、分支分布 2、 口腔颌面部静脉:面静脉、翼丛、下颌后静脉、颈内、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 3、 颈外侧深淋巴结的名称、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 熟悉 1、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体的位置、性质及功能。 2、 颈前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与属支。 3、 头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排列与收集概况。 了解 1、 头颈动脉的吻合;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2、 胸导管颈段的组成、行程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位。 教学要求: 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行程、分段、分 支分布;口腔颌面部静脉:面静脉、翼丛、下颌后静脉、颈内、颈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 颈外侧深淋巴结的名称、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 教学难点:头颈部动脉系统的交通及意义;翼静脉丛、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 讨论和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 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 教具:多媒体 专业 词汇 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舌 动脉(Lingual artery);面静脉(facial vein);翼丛(pterygoid plexus);颈二腹肌 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atic nodes);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mohyoid lymphatic nodes)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介绍本次课安排。 5 分钟 基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