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早期话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而落入低潮;但在1914年,却突然出现了所谓 “甲寅中兴” 这一次繁荣突出了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 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更是自觉地向市民 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涌现一批戏剧刊物,如《新剧杂志》、《俳优杂 志》、《剧场月报》、《繁华杂志》、《戏剧杂 志》、《游戏杂志》、《民权素》等,也可以说 它们同样是中国新剧“极盛时代”的产物。在这 些戏剧刊物上,第一次围绕着新剧的前途和命运 以及种种戏剧现象和问题,展开理论的探讨
◼ 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早期话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而落入低潮;但在1914年,却突然出现了所谓 “甲寅中兴” 。 ◼ 这一次繁荣突出了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 倾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更是自觉地向市民 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 涌现一批戏剧刊物,如《新剧杂志》、《俳优杂 志》、《剧场月报》、《繁华杂志》、《戏剧杂 志》、《游戏杂志》、《民权素》等,也可以说, 它们同样是中国新剧“极盛时代”的产物。在这 些戏剧刊物上,第一次围绕着新剧的前途和命运, 以及种种戏剧现象和问题,展开理论的探讨
■此次讨论中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剧的性质。 当中国人注视着西方话剧并把它引进中国时,所 看重的是新剧的对于革命、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功 用,因此,不少文章把新剧定位为“改革社会之 利器,增进民智之良药” 在当时的一些理论家看来,新剧不但应肩负社会 教育之责任,而且还应具有远大的理想,方能使 新剧永远保持进步,不断发展。对于新剧性质的 认识,也有论者侧重戏剧的艺术方面。 如马二(冯叔鸾)先生在其《戏学讲义》中,即 看重新剧的艺术性质。他说:“新剧纯是文学演 艺的性质,必求其立意新奇而虚实互用。每剧虽 不出四五幕,而前因后果,种种变迁,即一一曲 折细微之处,皆能现出,方为佳作
◼ 此次讨论中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剧的性质。 当中国人注视着西方话剧并把它引进中国时,所 看重的是新剧的对于革命、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功 用,因此,不少文章把新剧定位为“改革社会之 利器,增进民智之良药” 。 ◼ 在当时的一些理论家看来,新剧不但应肩负社会 教育之责任,而且还应具有远大的理想,方能使 新剧永远保持进步,不断发展。对于新剧性质的 认识,也有论者侧重戏剧的艺术方面。 ◼ 如马二(冯叔鸾 )先生在其《戏学讲义》中,即 看重新剧的艺术性质。他说:“新剧纯是文学演 艺的性质,必求其立意新奇而虚实互用。每剧虽 不出四五幕,而前因后果,种种变迁,即一一曲 折细微之处,皆能现出,方为佳作
甲寅中兴”是以中国第一个现代大都市上海 为中心的,以“职业化”与“商业性”为主要特 色:一年之内,上海一地即成立职业剧团数十个 职业演员在千人以上,演出剧目数百个 个明显的趋向是话剧诞生以来一直占主导 地位的戏剧教化功能的淡化,突出了戏剧的娱乐 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 更是自觉地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单纯商业性演出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文 明新戏终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与恶俗趣 味,以及艺术上的粗制滥造、某些演员的堕落, 而失去了观众
“甲寅中兴”是以中国第一个现代大都市上海 为中心的,以“职业化”与“商业性”为主要特 色:一年之内,上海一地即成立职业剧团数十个, 职业演员在千人以上,演出剧目数百个。 一个明显的趋向是话剧诞生以来一直占主导 地位的戏剧教化功能的淡化,突出了戏剧的娱乐 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 更是自觉地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 单纯商业性演出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文 明新戏终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与恶俗趣 味,以及艺术上的粗制滥造、某些演员的堕落, 而失去了观众
职业文明新戏日趋衰落,但以天津南开学校与北 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却引起了社 会的注目,正是在“南开新剧团”30年代诞生了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 周恩来与南开新剧团
◼ 职业文明新戏日趋衰落,但以天津南开学校与北 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却引起了社 会的注目,正是在“南开新剧团”30年代诞生了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 。 周 恩 来 与 南 开 新 剧 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