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序 自《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版)出版至今,已经过去七年了。由于电子 技术及其应用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国家教有委员会主持制定了电子技术基 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因而对原书进行全面的修订就势在必行了。 修订工作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从内容上,进一步制减了分立元件电路和讲述巢成电路内部结构及其详细 工作过程的内容,增强了CMOS电路和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比重。同时, 还适当介绍了一些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器件和电路,如高速CMOS电 路、半定制集成电路等。 鉴于原书中各章的习题与内容配合得不够紧密,而且新版教材的内容又改 动很大,所以这次更换了绝大部分的习题。另外,为便于读者自行检查学习效 果,每章除思考题与习题之外还增加了自我检验题,并在全书的最后给出了这些 题目的答案。自我检验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 的分析、设计方法。 从体系上,在基本延用原书体养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局部调鉴。首先满换了 第一、二章的先后次序。因为门电路一章的份量比较重,概念和难点比较集中 而逻辑代数基础的内容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所以将两章的次序对掉符合由浅 入深的原划。其次,把原来的第四章分成了触发器和时序遂辑电路两章,这样既 解决了原来第四章篇幅过大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教材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再次,考虑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往往是既包含组台逻辑电路又包含时序逻辑电路 的数宇系统,所以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也单独列成了一章。这样,就形成了 新版教材的九章体系。 从要求上,正文部分基本上按基本要求编写,略有超出。一部分虽属比较重 要但已超出基本要求的内容写在每幸的附录中。这些内容既可供那些学时较 多、要求较商的院校作为课堂讲授的选讲内容,又可以供学生作为自学的阅读材 料。 本书是与童诗白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配套的教材,同时又 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将这两本教材配合使用,那么既可以先讲模拟部分、后讲 数字部分,也可以先讲数字部分、后讲模拟部分。在先讲数字电路时,只要预先 讲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的第一章即可转入本书的讲授。为了使两学 期的学时平衡,可将第八章WD、DA转换的内容移到第二学期的模拟部分之后 再进 第三版的修订工作全部由阎石完成。修订工作得到了童诗白教授的悉心指 导。 西安交通大学沈尚贤教授、张庆男副教授,古新生到教授和林雪亮副教授在
·2 第三版序 百忙中仔细地审阅了全部书稍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多年来,我们的教材工 作得到了沈尚贤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 持,在本书出版之际,该向他们致以最波挚的谢意。 许多兄弟院校的师生为本书的修订工作提出过积极的建议和殷切的期望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元件五厂、国营七四九厂、北京半是体器件三 厂、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国营四四三五厂有关司志的热情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 表示感谢。 新版教材中一定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各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老 1988年5月
本书中的文字符号及其说明 一、电压符号 :输入电平(相对于儿路公共参考点的电压) V输入高电平 输入低电平 输出电平(相对于电路公共参考点的电压) 输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 V 温度电生当节 Ve 电源电乐(一般州于双极型半导体器件)》 V 电源电压(一般州于MOS器件) VB配 三极管基极相对于发射极的电压 V(E 三极笄集电极相对于发射极的电斥 M()S管漏极相对于源极的电生 MOS管粉极相对于源极的电压 脉冲噪声电压幅值 输入高电平嶸白容限 V 输入低电平噪声容限 Vm 门电路的阅值电压 V 施密特触发特性的正向衡值电压 V 施帝特触发特性的负向阔值电压 N沟道MOS管的开启电压 P沟道MOS管的开启电压 VP参考电生(或基准电压) 二、电流符号 in(In) 基极电流瞬时值(直流量) ic(Ir) 柴电极电流瞬时值(直流量) in(In) 漏极电流瞬时值(直流量) i,输入电流 1“高电平输入电流
2 本书中的文字符号及其说明 In. 低电平输人电流 i(1,)负载电流瞬时值(直流量) io 输出电流 高电平输出电流 低电平输出电流 电源(Vce)平均电流 辙出为高电平时的电源电流 输出为低电平时的电源电流 电源(Vo)平均电流 三、功率符号 Pe CMOS电路中负载电容充、放电功耗 CMOS电路的动态功耗 Ps CMOS电路的静态功耗 CMOS电路的瞬时导通功耗 PTOT CMOS电路的总功耗 四、脉冲参数符号 周期性脉冲的重复频率 占空比 下降时间 th 保侍时间 t. 上.丹时间 恢复时间 建立时问 脉中宽度 脉冲幅度 五、电阻、电容符号 MOS管栅极与漏极间电容 MOS管栅极与源极间电容 C 保持电容 C 输人电容 负载电容 R 输人电阻 R 负载电阻 R 输出电阻
本书中的文字符号及其说明 ROFF 器件截止时内阻 RoN 器件导通时内阻 Rv 上拉电阻 六、器件及参数符号 A 放大器 Av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D 二极管 FE 融发器 G 门 开关 三极管 N沟道MOS管 P沟道MOS管 TG 传输门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的传输延迟时间 ZPLH 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的传输延迟时间 七、其他符号 二进制 CLK时钟 CP时钟脉冲 D 计进制 EN允许(使能) H 十六进制 OF输出允许(使能) 关于中、大规模集成器件框图的一点说明 为便于教学,在用中、大规模集成器件组成的应用电路中,书中采用了示 性的框图来表示这些器件。这种框图不属于标准的逻辑图形符号。 在这些框图中,当输人(或输出)以低电平作为有效信号时(即所谓“低电平 有效"),在信号的输人(或输出)端上加小圆圈,并在相应的信号名称上加“反”号 (横线)。信号输入(或输出)端上的小圆圈和信号名称上的“反”号同时用来表小 以低电平作为有效信号。为了绘制框图的方便,这些带“反”号的信号名称可以 写在框内,也可以写在框外,这与国家标准规定的二进制逻辑单元图形符号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