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语法 第1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说话要符合规则 我们说话时,虽然往往是不假思索冲口而出,但有时候也会说错。如我们想 说“他很不好。”说出来的却是“他很好。”这时候就会纠正自己表达的意思。我 们在纠正时,绝对不会在“他很好。”后面再补上一个“不”就完事。因为这样 说可能被理解为“他不是很好。”的意思,只能是再说一遍“他很不好。”才符合 原来想说的意思。这就是一种说话组合的规则。“他很不好。”和“他不很好。 只有一个词的位置变了,意思却相差很多。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而不是由语法学家发明出来让大家 用的。语言学家只是把大家说话时的规则总结、归纳出来,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把 它写出来,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更加有系统地遵守这些规则。 语法规则 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线条性,因此,在这个链条中是由一个一个语言的片段 线条式地组合起来的。要研究句子的结构,首先必须从一个句子中找出一个一个 的片段,再来看它们是怎样组合的。 划分句子内部单位的方法是替换法。也就是句子中的一个个部分能够被替 换,并且替换后的句子仍旧能够成立,替换下来的片段也能用同样的意义在其他 句子中重复使用,满足上述条件并能够替换的就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就是语法规则。 语言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在语法当中同样是存在的。 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是指能在语句中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比句子小的依次是词组、词和语素 1、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最基本的单位。从形 式上看,句子最大的标志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在交际中,任何一个具有完整 语调的片段都是句子。句子可以按照语气(语调)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和感叹句四大类型,简称句类(也可以称作句型)。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客 观的叙述一件事情”、“对陈述的事情表示疑问”“向对方发出请求或命令”“表 达强烈的感情”。 2、词组。词组就是词的组合,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相当于词但它本身又是由 词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我们这里的词组指的由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有的语法书中称为短语,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词组合 而成的语法单位称为词组。 大部分词组是根据表达需要临时组合起来的,人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 够掌握词组合的语法规则,马上就可以表达出需要表达的意义。这种词组,我们 称为自由词组。自由词组使得词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特别是当新出现的事物还 没有适当的词可以表达时,词组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词组中还有一些必须完整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这类词组我们称为固定词
第 4 章 语法 第 1 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说话要符合规则 我们说话时,虽然往往是不假思索冲口而出,但有时候也会说错。如我们想 说“他很不好。”说出来的却是“他很好。”这时候就会纠正自己表达的意思。我 们在纠正时,绝对不会在“他很好。”后面再补上一个“不”就完事。因为这样 说可能被理解为“他不是很好。”的意思,只能是再说一遍“他很不好。”才符合 原来想说的意思。这就是一种说话组合的规则。“他很不好。”和“他不很好。” 只有一个词的位置变了,意思却相差很多。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而不是由语法学家发明出来让大家 用的。语言学家只是把大家说话时的规则总结、归纳出来,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把 它写出来,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更加有系统地遵守这些规则。 二、语法规则 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线条性,因此,在这个链条中是由一个一个语言的片段 线条式地组合起来的。要研究句子的结构,首先必须从一个句子中找出一个一个 的片段,再来看它们是怎样组合的。 划分句子内部单位的方法是替换法。也就是句子中的一个个部分能够被替 换,并且替换后的句子仍旧能够成立,替换下来的片段也能用同样的意义在其他 句子中重复使用,满足上述条件并能够替换的就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就是语法规则。 语言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在语法当中同样是存在的。 三、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是指能在语句中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比句子小的依次是词组、词和语素: 1、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最基本的单位。从形 式上看,句子最大的标志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在交际中,任何一个具有完整 语调的片段都是句子。句子可以按照语气(语调)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和感叹句四大类型,简称句类(也可以称作句型)。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客 观的叙述一件事情”、“对陈述的事情表示疑问”、“向对方发出请求或命令”、“表 达强烈的感情”。 2、词组。词组就是词的组合,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相当于词但它本身又是由 词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我们这里的词组指的由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有的语法书中称为短语,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词组合 而成的语法单位称为词组。 大部分词组是根据表达需要临时组合起来的,人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 够掌握词组合的语法规则,马上就可以表达出需要表达的意义。这种词组,我们 称为自由词组。自由词组使得词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特别是当新出现的事物还 没有适当的词可以表达时,词组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词组中还有一些必须完整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这类词组我们称为固定词
组。固定词组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它们在语法结构中 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因而也被归入词汇系统。如成语、专有名词等 3、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词的定义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 小单位 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从意义上说,实词有实 在的意义,它储存着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成果,语言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实词。 从作用上看,实词可以作句子的主要成分,有许多还能够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则是意义比较虚的词,从作用上看,它能够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 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素不属 于语法单位,另把它归入词法单位,所以也称做词素。这些语法学家把词看作最 小的语法单位。 我们把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和词尾三类。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从意义上讲,词的意义主要是由词根体现出来的,从 作用上讲,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例如汉语“刀子” 中的“刀”,英语“ worker”中“work 词缀从作用上讲,则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组合构成词,本身并不能单独构成 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称为前缀,如汉语“老鼠”中的“老”;粘附在词根后面 的称为后缀,如汉语“刀子”中的“子”;插入词根中间的就称为中缀,如英语 “foot”、“feet”中的“oo”和“ee”。 词尾从作用上讲,最大的特点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了一个词的形式而没 有构成新的词。例如英语“ books”中的“s”。 由于词根和词根组合、词根和词缀组合都构成了新的词,我们把词根和词缀 称为构词语素;而增添了词尾则并没有构成新词,因而把词尾称为变词语素。 第2节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除了词尾以外,语素的作用就是构成词。按照组合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可 以把词分成两大类 尾的个1政的间也就单纯词报障的词t在单节:把灯 “吃”;两个和两个以上音节的单纯词不是联绵词就是音译词,如“秋千”、“马 2、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又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的,称为复合词,如汉语 的“人类”;另一种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称为派生词,如汉语的“刀 子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词的组合可以是两个词组合,也可以是两个以上词组合;可以是只有单层的 组合,也可以是一层叠一层共有好几层的组合。而最常见的组合形式大致有五种: 1、主谓结构。这种结构表达的是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提出一个 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话题部分称为主语,说明部分称为谓语。包括 汉语、英语在内的大多数语言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如汉语的“我劳动
组。固定词组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它们在语法结构中 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因而也被归入词汇系统。如成语、专有名词等。 3、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词的定义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 小单位。 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从意义上说,实词有实 在的意义,它储存着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成果,语言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实词。 从作用上看,实词可以作句子的主要成分,有许多还能够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则是意义比较虚的词,从作用上看,它能够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 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素不属 于语法单位,另把它归入词法单位,所以也称做词素。这些语法学家把词看作最 小的语法单位。 我们把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和词尾三类。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从意义上讲,词的意义主要是由词根体现出来的,从 作用上讲,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例如汉语“刀子” 中的“刀”,英语“worker”中“work”。 词缀从作用上讲,则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组合构成词,本身并不能单独构成 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称为前缀,如汉语 “老鼠”中的“老”;粘附在词根后面 的称为后缀,如汉语“刀子”中的“子”;插入词根中间的就称为中缀,如英语 “foot”、“feet”中的“oo”和“ee”。 词尾从作用上讲,最大的特点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了一个词的形式而没 有构成新的词。例如英语“books”中的“s”。 由于词根和词根组合、词根和词缀组合都构成了新的词,我们把词根和词缀 称为构词语素;而增添了词尾则并没有构成新词,因而把词尾称为变词语素。 第 2 节 组合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除了词尾以外,语素的作用就是构成词。按照组合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可 以把词分成两大类: 1、单纯词。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在有的语言中把带有词 尾的单个语素构成的词也称为单纯词。汉语中的单纯词往往是单音节词,如“人”、 “吃”;两个和两个以上音节的单纯词不是联绵词就是音译词,如“秋千”、“马 达”。 2、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又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的,称为复合词,如汉语 的“人类”;另一种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称为派生词,如汉语的“刀 子”。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词的组合可以是两个词组合,也可以是两个以上词组合;可以是只有单层的 组合,也可以是一层叠一层共有好几层的组合。而最常见的组合形式大致有五种: 1、主谓结构。这种结构表达的是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提出一个 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话题部分称为主语,说明部分称为谓语。包括 汉语、英语在内的大多数语言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如汉语的“我劳动
英语的“ you study”等。 2、述宾结构。这种结构大致是表达动作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的关系。表达 动作的部分称为述语,受动作支配的事物部分称为宾语。包括汉语、英语在内的 大多数语言一般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汉语的“吃东西”、英语的“ love hi” 3、述补结构。这种结构是为述语加上一些表示属于程度、结果、趋向等的 成分(即补语)。汉语的述补结构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如“吃饱”。 4、偏正结构。这种结构表达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被修饰的称为中心语, 起修饰作用的称为修饰语。偏正结构可以按结构的作用相当于名词还是动词而分 为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两种,名词性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称为定语,动词性偏正 结构中的修饰语称为状语。如汉语中的“正义事业”就属于名词性的,“努力学 习”则属于动词性的。“事业”和“学习”属于中心语,“正义”属于定语,“努 力”属于状语。 5、联合结构。联合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语法上平等的成分构成的。 如汉语中的“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 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由词组合成结构以后,整个结构的意义总是大于个别词的意义的总和,因为 这里增加了语法意义。例如“努力学习”,“努力”是表示程度,“学习”是表示 动作。“努力学习”不仅仅是“程度+动作”的意思,而是“学习达到怎样的程 度 要表达出一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 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词。组成结构的词不仅在意义上必须相配(如可以说“努力学习”而 一般不可以说“努力下雨”),而且词在语法上的类也要相配。如主谓结构中的主 语,只有一定词类的词才可以充当,有的词类的词就不行。 2、词序。词选定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来排列。如汉语的主谓结构, 定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次序搞错了,结构就有可能改变。“我吃”是主谓结 构,倒过来“吃我”就变成述宾结构了,当然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即使是有些 词的语法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词序相对比较自由,可前可后,如俄语等,但如 果中间再加入其它词也会改变结构的性质。 3、虚词和词形变化。词和词的组合往往需要粘合剂,这就是虚词和词形变 化。虚词的组合作用也是明显的,如汉语中的虚词“的”。“研究问题”是述宾结 构,中间插入“的”组成“研究的问题”,就成了偏正结构。词形变化在有些语 言中也是很重要的,如英语中的名词性偏正结构“ Johns book”,“Joh”是人名 在这里就必须加上“s”才能直接充当定语(也可以加上虚词“of”组成“ book of John”)。 四、组合的层次性 般情况下,我们在造句时,总是先把两个词组合成一个结构,再把这个结 构同其他的词或结构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新结构。这样一层一层组合起来就成为组 合的层次性。反过来,我们见到一个比较长的结构,总要先看它是由哪两个词或 结构组合而成的,如果是由两个结构组成的,我们还要再分别刊这两个小结构是 由哪两个词或更小的结构组合而成的。 我们把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 做直接组成成分
英语的“you study”等。 2、述宾结构。这种结构大致是表达动作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的关系。表达 动作的部分称为述语,受动作支配的事物部分称为宾语。包括汉语、英语在内的 大多数语言一般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汉语的“吃东西”、英语的“love him” 等。 3、述补结构。这种结构是为述语加上一些表示属于程度、结果、趋向等的 成分(即补语)。汉语的述补结构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如“吃饱”。 4、偏正结构。这种结构表达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被修饰的称为中心语, 起修饰作用的称为修饰语。偏正结构可以按结构的作用相当于名词还是动词而分 为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两种,名词性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称为定语,动词性偏正 结构中的修饰语称为状语。如汉语中的“正义事业”就属于名词性的,“努力学 习”则属于动词性的。“事业”和“学习”属于中心语,“正义”属于定语,“努 力”属于状语。 5、联合结构。联合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语法上平等的成分构成的。 如汉语中的“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 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由词组合成结构以后,整个结构的意义总是大于个别词的意义的总和,因为 这里增加了语法意义。例如“努力学习”,“努力”是表示程度,“学习”是表示 动作。“努力学习”不仅仅是“程度+动作”的意思,而是“学习达到怎样的程 度”。 要表达出一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 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词。组成结构的词不仅在意义上必须相配(如可以说“努力学习”而 一般不可以说“努力下雨”),而且词在语法上的类也要相配。如主谓结构中的主 语,只有一定词类的词才可以充当,有的词类的词就不行。 2、词序。词选定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来排列。如汉语的主谓结构,一 定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次序搞错了,结构就有可能改变。“我吃”是主谓结 构,倒过来“吃我”就变成述宾结构了,当然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即使是有些 词的语法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词序相对比较自由,可前可后,如俄语等,但如 果中间再加入其它词也会改变结构的性质。 3、虚词和词形变化。词和词的组合往往需要粘合剂,这就是虚词和词形变 化。虚词的组合作用也是明显的,如汉语中的虚词“的”。“研究问题”是述宾结 构,中间插入“的”组成“研究的问题”,就成了偏正结构。词形变化在有些语 言中也是很重要的,如英语中的名词性偏正结构“John’s book”,“John”是人名, 在这里就必须加上“s”才能直接充当定语(也可以加上虚词“of”组成“book of John”)。 四、组合的层次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造句时,总是先把两个词组合成一个结构,再把这个结 构同其他的词或结构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新结构。这样一层一层组合起来就成为组 合的层次性。反过来,我们见到一个比较长的结构,总要先看它是由哪两个词或 结构组合而成的,如果是由两个结构组成的,我们还要再分别刊这两个小结构是 由哪两个词或更小的结构组合而成的。 我们把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 做直接组成成分
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往下分析结构,我们称为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弄清结构的层次,对正确理解语句的意义很重要。特别对层 次较多较复杂的结构,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是“咬 死了/猎人的狗”(即把猎人的狗咬死了),也可以是“咬死了猎人的/狗”(即 狗把猎人咬死了) 五、组合的递归性 在两个以上层次的结构中,有时一个大结构中所含小结构的组合关系与大结 构的组合关系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我们称为递归性。 如“所有中文系学生”这个名词性偏正结构是由“所有”和“中文系学生”这两 个直接成分组合而成的,而“中文系学生”同样也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是由“中 文系”和“学生”两个直接成分组合而成的 从组合的角度看,结构中的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 词组去替换,结果就能够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直接成分)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 构,而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直接成分)。如“所有学生”是名词性偏正结 构,我们可以用“中文系学生”来替代“学生”变成“所有中文系学生”,还可 以用“新来的中文系学生”再替代“中文系学生”。“新来的中文系学生”的作用 仍就是原来“所有学生”中的“学生”的作用,即是名词性偏正词组的中心语 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语言因此才富有组合上的弹性,能根据表 达的需要伸缩自如。如果没有递归性,语言就无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3节聚合规则 、词类 词的分类属于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法的聚合规则,除了词类外,还包括词形的变化。语法的聚合规则也就是 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按照聚合关系的定义,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 同的作用,他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形成聚合关系。语法的聚合规则,当然就是在 语言片断中具有相同语法形式的语言单位共同体现出的特征。具体到词类的定 义,就是指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不同而分的类。 语言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虽然我们往往可以把意义作为划分的参 考,例如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虚词则是意义比较虚的词。但有时也很难分清,如 汉语中的时态助词“着”,我们可以认为它跟前面的动词比较意义是虚的,“吃着” 中的“吃”是动作,意义实在,“着”的意义就不那么实在。但“着”从另一个 角度说也有实在的意义,这就是表示“正在”的意思。所以,给词分类主要还是 得看它的语法功能。可以作句子的主要成分,其中许多还能够单说或单独回答问 题的,就划为实词:;能够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的, 就划为虚词。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虚词的数量都很少,而且它的语法特征区别起来比较容 易,所以给虚词再分类也比较容易。一般需要仔细研究的是实词的再分类。 我们在前面讲到词的组合时,给结构分出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 等成分,它同时也是句子结构里的组合。给词分类,主要就看在结构中所起的作 用,也就是能够充当结构中的哪些成分。如英语,一般能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大多 是名词,能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能充当定语、表语的大多是形容词。当然
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往下分析结构,我们称为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弄清结构的层次,对正确理解语句的意义很重要。特别对层 次较多较复杂的结构,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是“咬 死了/猎人的狗”(即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也可以是“咬死了猎人的/狗”(即 狗把猎人咬死了)。 五、组合的递归性 在两个以上层次的结构中,有时一个大结构中所含小结构的组合关系与大结 构的组合关系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我们称为递归性。 如“所有中文系学生”这个名词性偏正结构是由“所有”和“中文系学生”这两 个直接成分组合而成的,而“中文系学生”同样也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是由“中 文系”和“学生”两个直接成分组合而成的。 从组合的角度看,结构中的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 词组去替换,结果就能够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直接成分)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 构,而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直接成分)。如“所有学生”是名词性偏正结 构,我们可以用“中文系学生”来替代“学生”变成“所有中文系学生”,还可 以用“新来的中文系学生”再替代“中文系学生”。“新来的中文系学生”的作用 仍就是原来“所有学生”中的“学生”的作用,即是名词性偏正词组的中心语。 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语言因此才富有组合上的弹性,能根据表 达的需要伸缩自如。如果没有递归性,语言就无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 3 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词的分类属于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法的聚合规则,除了词类外,还包括词形的变化。语法的聚合规则也就是 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按照聚合关系的定义,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 同的作用,他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形成聚合关系。语法的聚合规则,当然就是在 语言片断中具有相同语法形式的语言单位共同体现出的特征。具体到词类的定 义,就是指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不同而分的类。 语言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虽然我们往往可以把意义作为划分的参 考,例如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虚词则是意义比较虚的词。但有时也很难分清,如 汉语中的时态助词“着”,我们可以认为它跟前面的动词比较意义是虚的,“吃着” 中的“吃”是动作,意义实在,“着”的意义就不那么实在。但“着”从另一个 角度说也有实在的意义,这就是表示“正在”的意思。所以,给词分类主要还是 得看它的语法功能。可以作句子的主要成分,其中许多还能够单说或单独回答问 题的,就划为实词;能够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的, 就划为虚词。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虚词的数量都很少,而且它的语法特征区别起来比较容 易,所以给虚词再分类也比较容易。一般需要仔细研究的是实词的再分类。 我们在前面讲到词的组合时,给结构分出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 等成分,它同时也是句子结构里的组合。给词分类,主要就看在结构中所起的作 用,也就是能够充当结构中的哪些成分。如英语,一般能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大多 是名词,能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能充当定语、表语的大多是形容词。当然
英语是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还要根据词形变化来给词分类。汉语是没有词形变化 的语言,因此分类时更多地依赖于语法特征的异同。 有时,一个词可能既有这一类的语法特征,有有另外一类的语法特征,我们 就把它看成是兼类词。如英语中的fre,既是名词(表示火的意思,常充当主语 和宾语),又是动词(表示点火的意思,常充当谓语)。 在大多数语言里,实词主要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等几 种类型。但这些类型中,还会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如动词,有的动词可以带宾语 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我们就根据这一不同的语法特征,把动词又分为及物动词 和不及物动词两类。而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还可以再根据不同的语法特征往下 分,如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还是非名词性的,等等 词类分得越细,就越能看出词在组合时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就越能探索出组 词的规律。 二、形态 词与词组合时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一个词在和不同的词组合时会有不同的 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被称为词形变化,也就是形态。形态并不 是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的。汉语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词的形态变化的。我们可 以拿英语来举例 He speaks English.(他说英语。) 由于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所以动词 speak在一般现在时要加上s,改 变词的形态(但词本来的意义没有改变)。 英语的词形变化相对比较简单,但动词最多一般也有五个形式,如gi gives,gave,gven, gIving,只有be是例外,共有八个形式:be,am,is,are, was,were, being, being;名词最多有四个形式,如man,mans,men,mens: 形容词有三个形式,如sow, slower, slowest。词形的变化一般采用变更词尾的 形式,如加s、ing、ed、er、est等,也有采用其他方式如时词根内部的元音或辅 音发生变化,foot变为fet、go变为went等等,被称为词形的不规则变化 三、语法范畴 每种词形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如英语的名词后加上s,就表示复数 但词的原来意义并没有改变。 语法范畴就是指语法意义的类,即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 聚合。要特别注意,这里的语法意义和词原来所表示的意义完全是两回事 1、性。性是某些语言中给名词分的类。词的性和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性是两 回事,尽管词的性的分类中也有阴和阳。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词,似乎和人们 对太阳的认识一致,但在德语中却是阴性词,在俄语中又成了中性词。名词分成 不同的性,除了使用该种语言的人们对该类事物的认识外,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体 现了名词组合时的规律。 2、数。数一般是指名词或代词的数量,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但有的语言 中形容词也有数的区别,还有的语言中不仅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中间有双数的 层次。英语的名词只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3、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英语的名词就有通格和 所有格的区别,如人名John,不论充当主语还是宾语,都没有形态的变化,称 为通格,但充当定语表示所有时,就要写成John's,称为所有格。其他语言中常 见的格还有主格(名词、代词充当主语)、宾格(名词、代词充当直接宾语)、与 格(名词、代词充当间接宾语)、属格(名词、代词充当定语表示领属关系)等
英语是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还要根据词形变化来给词分类。汉语是没有词形变化 的语言,因此分类时更多地依赖于语法特征的异同。 有时,一个词可能既有这一类的语法特征,有有另外一类的语法特征,我们 就把它看成是兼类词。如英语中的 fire,既是名词(表示火的意思,常充当主语 和宾语),又是动词(表示点火的意思,常充当谓语)。 在大多数语言里,实词主要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等几 种类型。但这些类型中,还会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如动词,有的动词可以带宾语, 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我们就根据这一不同的语法特征,把动词又分为及物动词 和不及物动词两类。而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还可以再根据不同的语法特征往下 分,如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还是非名词性的,等等。 词类分得越细,就越能看出词在组合时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就越能探索出组 词的规律。 二、形态 词与词组合时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一个词在和不同的词组合时会有不同的 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被称为词形变化,也就是形态。形态并不 是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的。汉语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词的形态变化的。我们可 以拿英语来举例。 He speaks English.(他说英语。) 由于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所以动词 speak 在一般现在时要加上 s,改 变词的形态(但词本来的意义没有改变)。 英语的词形变化相对比较简单,但动词最多一般也有五个形式,如 give, gives,gave,given,giving,只有 be 是例外,共有八个形式:be,am,is,are, was,were,being,being;名词最多有四个形式,如 man,man’s,men,men’s; 形容词有三个形式,如 slow,slower,slowest。词形的变化一般采用变更词尾的 形式,如加 s、ing、ed、er、est 等,也有采用其他方式如时词根内部的元音或辅 音发生变化,foot 变为 feet、go 变为 went 等等,被称为词形的不规则变化。 三、语法范畴 每种词形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如英语的名词后加上 s,就表示复数, 但词的原来意义并没有改变。 语法范畴就是指语法意义的类,即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 聚合。要特别注意,这里的语法意义和词原来所表示的意义完全是两回事。 1、性。性是某些语言中给名词分的类。词的性和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性是两 回事,尽管词的性的分类中也有阴和阳。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词,似乎和人们 对太阳的认识一致,但在德语中却是阴性词,在俄语中又成了中性词。名词分成 不同的性,除了使用该种语言的人们对该类事物的认识外,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体 现了名词组合时的规律。 2、数。数一般是指名词或代词的数量,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但有的语言 中形容词也有数的区别,还有的语言中不仅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中间有双数的 层次。英语的名词只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3、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英语的名词就有通格和 所有格的区别,如人名 John,不论充当主语还是宾语,都没有形态的变化,称 为通格,但充当定语表示所有时,就要写成 John’s,称为所有格。其他语言中常 见的格还有主格(名词、代词充当主语)、宾格(名词、代词充当直接宾语)、与 格(名词、代词充当间接宾语)、属格(名词、代词充当定语表示领属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