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传记 (华武仁原创) 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重点、难点与对策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孙中山被冠以“布衣总统”的一段有趣故事,接着从孙中山的居住 衣着、饮食、出行等一些生活细节,多方面地展示出,孙中山虽然贵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却仍 然保持着“布衣”的特点,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总统”,而他的“布衣”特点恰恰 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从而写出了这个总统的独特性 整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采用的是平行式的结构方式。无论是第一、二部分,还是第 部分内部之间都使用的是平行式的结构。这篇文章承传了一般传记的语言特点,浅显易懂 学习重点 1.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关心国事、甘于淡泊的品质。 2.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 学习难点 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尝试写好传记文。 学习策略 课文不难,同学应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品味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一般传记文学的选 材特点及基本写法。 、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称谓 )衙门()卤水()奢侈成性() 惊扰()秩序()侍从()肃然起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 常常是四菜一汤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房里有四把 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1 第二单元 传 记 (华武仁 原创) 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一、重点、难点与对策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孙中山被冠以“布衣总统”的一段有趣故事,接着从孙中山的居住、 衣着、饮食、出行等一些生活细节,多方面地展示出,孙中山虽然贵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却仍 然保持着“布衣”的特点,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总统”,而他的“布衣”特点恰恰 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理想,从而写出了这个总统的独特性。 整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采用的是平行式的结构方式。无论是第一、二部分,还是第 二部分内部之间都使用的是平行式的结构。这篇文章承传了一般传记的语言特点,浅显易懂。 学习重点: 1. 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关心国事、甘于淡泊的品质。 2.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 学习难点: 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尝试写好传记文。 学习策略: 课文不难,同学应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品味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一般传记文学的选 材特点及基本写法。 二、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称.谓( ) 衙.门( ) 卤.水( ) 奢侈.成性( ) 惊扰.( ) 秩.序( ) 侍.从( ) 肃然起敬.(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 ,常常是四菜一汤。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 ……房里有四把 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
③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 华丽宫殿。 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 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 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A.简单简单无需竟然B.简朴简朴无须竞至 C.简朴简单无需竞至D.简单简朴无须竞然 3.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B.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C.剪下辫子的人们人声鼎沸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D.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 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 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 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 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5.为下则短文拟写一个不超过7字的标题,以概括该文内容。 澳”字的本意,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在古代,又指对外通商的地方。“澳门 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被用做“澳”的港口有两座山对峙,好像一座门 所以就叫做澳门”了。也有人认为,珠江口外许多水道的出口都叫“门”,如虎门、横门、 磨刀门等,澳门的得名不过是习惯罢了。 6.“推翻满清,奔奔奔,妖氛全扫净”一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用同样的修辞格仿 写句子 2
2 ③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 华丽宫殿。 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 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 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A.简单 简单 无需 竟然 B.简朴 简朴 无须 竟至 C.简朴 简单 无需 竟至 D.简单 简朴 无须 竟然 3.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 B.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 C.剪下辫子的人们人声鼎沸 ....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D.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 ....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 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 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 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 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5.为下则短文拟写一个不超过 7 字的标题,以概括该文内容。 “澳”字的本意,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在古代,又指对外通商的地方。“澳门” 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被用做“澳”的港口有两座山对峙,好像一座门, 所以就叫做“澳门”了。也有人认为,珠江口外许多水道的出口都叫“门”,如虎门、横门、 磨刀门等,澳门的得名不过是习惯罢了。 6.“推翻满清,奔奔奔,妖氛全扫净”一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用同样的修辞格仿 写句子
7.根据下列语句,完成下面题目。 孙中山知道不能从正门进城,便决定走旁门,护卫在前开路,围观的群众让出一条道来 他们才绕道回到总统府。南门城楼上的。守城官员,只见大总统出了城去,却没见他归来, 急忙分头寻问。当问到总统府号房(传达室)时,才知道总统早已回府了 文中两个“才”字用得巧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填空: (1)从《史记》到《 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其中《》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2)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①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 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 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 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 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②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 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 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
3 答: 7.根据下列语句,完成下面题目。 孙中山知道不能从正门进城,便决定走旁门,护卫在前开路,围观的群众让出一条道来, 他们才绕道回到总统府。南门城楼上的。守城官员,只见大总统出了城去,却没见他归来, 急忙分头寻问。当问到总统府号房(传达室)时,才知道总统早已回府了。 文中两个“才”字用得巧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8.填空: ⑴从《史记》到《 》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其中《 》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⑵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 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⑶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论语》)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4 题。 ①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 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 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 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 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②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 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 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
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 却早怀大志 ③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 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 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 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一总 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④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 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这种衣服。有 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 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 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⑤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水洗脸。每天早晨 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 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 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 9.解释词语 介儒生: 血气方刚 10.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干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4 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 却早怀大志。 ③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 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 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 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 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④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 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这种衣服。有 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 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 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⑤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水洗脸。每天早晨 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 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 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 9.解释词语: 一介儒生: 血气方刚: 10.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11.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 明了什么? 答 12.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 写起? 答 13.标出选文第⑤段有概括作用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作用。 答 14.简析该选段所表现的语言特点。 答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 人间鲁迅林贤治 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孑贰臣,惟以 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的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人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 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干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 制,强暴,虛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 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进行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 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晩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 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
5 答: 11.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 明了什么? 答: 12.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 写起? 答: 13.标出选文第⑤段有概括作用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作用。 答: 14.简析该选段所表现的语言特点。 答: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20 题。 人间鲁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 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的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人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沉, 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 ......,专 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 ...., 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进行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 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 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赢来众多的“私敌”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