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佔 白评报告 195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六年十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 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3335 12人才培养目标…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22教育教学水平 23教师教学投入 88012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2.5问题与对策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222 3.2教学设施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34课程资源… 28 3.5社会资源 3.6问题与对策 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42课堂教学 43实践教学 44第二课堂.… 45国际化教育 46问题与对策
I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1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3 1 定位与目标 ..........................................................................................................................3 1.1 办学定位........................................................................................................................3 1.2 人才培养目标................................................................................................................5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6 2 师资队伍 ..............................................................................................................................8 2.1 数量与结构....................................................................................................................8 2.2 教育教学水平..............................................................................................................10 2.3 教师教学投入..............................................................................................................11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12 2.5 问题与对策..................................................................................................................14 3 教学资源 ............................................................................................................................21 3.1 教学经费......................................................................................................................21 3.2 教学设施......................................................................................................................21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24 3.4 课程资源......................................................................................................................28 3.5 社会资源......................................................................................................................30 3.6 问题与对策..................................................................................................................32 4 培养过程 ............................................................................................................................37 4.1 教学改革......................................................................................................................37 4.2 课堂教学......................................................................................................................42 4.3 实践教学......................................................................................................................44 4.4 第二课堂......................................................................................................................47 4.5 国际化教育...................................................................................................................53 4.6 问题与对策...................................................................................................................54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54就业与发展 55问题与对策 6778 6质量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2质量监控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64质量改进 65问题与对策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特色 999 1.“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薪传不息 2.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附表 表1本科专业一览表(含专业方向) 表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一览表 表3“十二五”以来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一览表 表4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览表 表5国家、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表6部分国际化办学项目一览表 表7教学管理制度一览表 表8近年我校各省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差值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92015届毕业生主要目标市场就业情况一览表 表10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实践报告单 表11近年获国家级、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II 5 学生发展 ............................................................................................................................62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62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64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67 5.4 就业与发展..................................................................................................................70 5.5 问题与对策...................................................................................................................73 6 质量保障 ............................................................................................................................82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82 6.2 质量监控......................................................................................................................87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88 6.4 质量改进......................................................................................................................90 6.5 问题与对策..................................................................................................................91 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特色......................................................................................................97 1.“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薪传不息..........................................................97 2. 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101 附表 .............................................................................................................................................106 表 1 本科专业一览表(含专业方向) 表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一览表 表 3 “十二五”以来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一览表 表 4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览表 表 5 国家、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表 6 部分国际化办学项目一览表 表 7 教学管理制度一览表 表 8 近年我校各省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差值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 9 2015 届毕业生主要目标市场就业情况一览表 表 10 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实践报告单 表 11 近年获国家级、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创建于1952年10月,诞生于抗美援朝的战 火中,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髙等院校。1978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 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11 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髙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实施重点共建。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 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 显著的研究型大学。2011年,学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特 别优秀学校”称号。 学校现有明故宫、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76亩,建筑面积11万平 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6亿元。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44个各类科研机构,形 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航天学 院位于明故宫校区,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 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位于将军路校区。此外 学校还建有研究生院、无人机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 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方向)3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5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期工程)6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重点(培育)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34个。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900多人,其中本科生18600多人,研究 生8500多人,留学生5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088人,专任教师1819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32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千人计划”10人,“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 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400多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2人
1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创建于 1952 年 10 月,诞生于抗美援朝的战 火中,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1978 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 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 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序列,2011 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实施重点共建。建校 60 多年来,学校已 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 显著的研究型大学。2011 年,学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特 别优秀学校”称号。 学校现有明故宫、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2076 亩,建筑面积 111 万平 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40.6 亿元。学校设有 16 个学院和 144 个各类科研机构,形 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航天学 院位于明故宫校区,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 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位于将军路校区。此外, 学校还建有研究生院、无人机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 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方向)3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5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 期工程)6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重点(培育)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34个。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900多人,其中本科生18600多人,研究 生8500多人,留学生5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088人,专任教师1819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32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千人计划”10人,“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 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400多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2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 形成了鲜明的航空航天民航办学特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 要贡献。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 名专业人才,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 机制改革,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了符 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具有南航特色的人才培 养体系,并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建设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国 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 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中,七次蝉联“优胜杯”。学校髙度重视科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 关、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1978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省部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43项,其中国家级奖73项。学校因航空而立、伴航空而长、 因航空而强。60多年来,学校几乎参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硏制工作,获得了 “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等10余个中国航 空科技史上的第一。学校在做大、做强航空的基础上,不断向航天、民航、信息 等领域拓展,成为全国唯一建有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民航人才培养和学 科专业体系的高校。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 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50余所著名 高校及一批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 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面向“十三五”,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人才为使命, 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髙水平研 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到建校100周年(2052年)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重要国际 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2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 形成了鲜明的航空航天民航办学特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 要贡献。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 15 万余 名专业人才,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 机制改革,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了符 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具有南航特色的人才培 养体系,并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建设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8 项,国 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6 门。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 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中,七次蝉联“优胜杯”。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 关、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1978 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省部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1443 项,其中国家级奖 73 项。学校因航空而立、伴航空而长、 因航空而强。60 多年来,学校几乎参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研制工作,获得了 “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等 10 余个中国航 空科技史上的第一。学校在做大、做强航空的基础上,不断向航天、民航、信息 等领域拓展,成为全国唯一建有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民航人才培养和学 科专业体系的高校。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 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 50 余所著名 高校及一批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 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面向“十三五”,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人才为使命, 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高水平研 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到建校 100 周年(2052 年)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重要国际 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