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梅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 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3.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石崇拜在远古文明中普遍存在。广泛意义上的山石崇拜,包括山、石、土地、树、水 火等诸多自然物的崇拜,其中以大山崇拜和灵石崇拜影响最为深远。在我国的上古神话传说 中,山石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寄托了先民对世界起源、宇宙奥秘的认识。 古人认为,山中居住着主宰一切的神灵,是乾坤互通的“天梯”。孔子曰:“山川之灵, 足以纪纲夭下者,其守为神。”神山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世 界上几乎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山,我国的神山崇拜以泰山为典型代表 根据《礼记》记載,远古时期在泰山就有燃柴祭夭的原始宗教礼俗,泰山高大浑厚,雄 峙东方,被尊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形象,在历史文化中颇 具象征意义。据《史记·封禅书》,早在上古时期已有封禅传统,神农、炎、黄、颛顼、帝 喾、尧、舜、禹,无一不“封泰山禅云云”。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人亦周览东 极、亲巡泰山,以示君临天下、四海升平。帝王封禅,既出于自身对日月江山的尊崇敬畏, 有“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的君权天授意味。封禅的深层 含义,就是以这种仪式协调了天地人神的关系,夭道人德故而统一。 叔本华在《论大自然的美》一文中写道:“骤然看见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大山,我们很容 易就会进入某种严肃甚至是庄严、崇高的情绪。部分的原因就在于高山的形状及由此勾勒出 的轮廓是唯一长久存在的地形线条,因为唯有高山才蔑视、抗拒衰败和朽坏,而这种衰败和 朽坏却是席卷一切,尤其是我们自己匆匆一现的肉身。”人类面对高山而产生的肃然起敬, 恰恰体现了自身对于崇高与永恒的向往。山石见证了夭长地久、白云苍狗、碧落黄泉、沧海 桑田,其轮廓、形状、纹理,都是经过自然风雨千百年的打磨雕刻形成的,有形的山石被注 入了时间、历史、情感的灵性与力量,有灵魂的物体即是有生命的物体一一石头也由此具有 了生命——同大山一样,灵石也受到远古人类的信仰与崇拜。 在我国的上古神话中,“女娲石”与“启母石”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神石。 第1页
第 1 页 2017 年梅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 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3.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石崇拜在远古文明中普遍存在。广泛意义上的山石崇拜,包括山、石、土地、树、水、 火等诸多自然物的崇拜,其中以大山崇拜和灵石崇拜影响最为深远。在我国的上古神话传说 中,山石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寄托了先民对世界起源、宇宙奥秘的认识。 古人认为,山中居住着主宰一切的神灵,是乾坤互通的“天梯”。孔子曰:“山川之灵, 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神山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世 界上几乎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山,我国的神山崇拜以泰山为典型代表。 根据《礼记》记载,远古时期在泰山就有燃柴祭天的原始宗教礼俗,泰山高大浑厚,雄 峙东方,被尊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形象,在历史文化中颇 具象征意义。据《史记·封禅书》,早在上古时期已有封禅传统,神农、炎、黄、颛顼、帝 喾、尧、舜、禹,无一不“封泰山禅云云”。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人亦周览东 极、亲巡泰山,以示君临天下、四海升平。帝王封禅,既出于自身对日月江山的尊崇敬畏, 也颇有“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的君权天授意味。封禅的深层 含义,就是以这种仪式协调了天地人神的关系,天道人德故而统一。 叔本华在《论大自然的美》一文中写道:“骤然看见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大山,我们很容 易就会进入某种严肃甚至是庄严、崇高的情绪。部分的原因就在于高山的形状及由此勾勒出 的轮廓是唯一长久存在的地形线条,因为唯有高山才蔑视、抗拒衰败和朽坏,而这种衰败和 朽坏却是席卷一切,尤其是我们自己匆匆一现的肉身。”人类面对高山而产生的肃然起敬, 恰恰体现了自身对于崇高与永恒的向往。山石见证了天长地久、白云苍狗、碧落黄泉、沧海 桑田,其轮廓、形状、纹理,都是经过自然风雨千百年的打磨雕刻形成的,有形的山石被注 入了时间、历史、情感的灵性与力量,有灵魂的物体即是有生命的物体——石头也由此具有 了生命——同大山一样,灵石也受到远古人类的信仰与崇拜。 在我国的上古神话中,“女娲石”与“启母石”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神石
女娲抟黄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等故事,使“女娲石”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被赋予 了非同寻常的创世意义。“启母石”则彰显了山石的生殖能力,西汉纬书《遁甲开山图》中 记述,禹的母亲“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受孕而生禹。后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便离 家治水,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女日日引颈眺望,最终精诚所至,终化为石,“石 破北方而生启”(《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被后人称为“启母石”或“望 夫石”。禹、涂山氏、启一家的故事在后世流传有多种版本,但毫无例外均与石头密切相关, 作为“灵石后代”的中华民族,对灵石的崇拜敬仰自然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这些传说还体现了坚韧、贞洁、牺牲小我、至爱亲情、亘古不朽等民族品格, 使“女娲石”与“启母石”的传说流传至今,并作为“母题”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 变形、延续。 (摘自董新宁《中国古代的山石崇拜与赏石雅好》,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石崇拜在远古文明中已经存在,广泛意义上的山石崇拜包括山、石、土地、树、水、 火等诸多自然物的崇拜,影响最深远的是大山崇拜和灵石崇拜。 B神山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 己的神山。 C.据史书记载,早在上古时期,神农、炎、黄、颛顼、帝喾、尧、舜、禹曾登上泰山封禅。 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亦曾亲巡泰山封禅。 D.帝王封禅既有对日月江山的敬畏,也有君权天授的意味。封禅是协调天地人神关系的仪 式,由此实现天道人德的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叔本华认为,大山让我们产生庄严、崇高的情绪,与高山的形状及其轮廓长久存在相关 因为高山长久存在,抗拒衰败和朽坏,象征着崇高与永恒。 B.有形的山石被注入了时间、历史、情感的灵性与力量,有灵魂的物体即是有生命的物体 石头也由此具有了生命,成为受到远古人类崇拜和信仰的灵石 C.“女娲石”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非同寻常的创世意义,“启母石”彰显了山石 的生殖能力,它们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神石。 D禹、涂山氏、启一家的故事在后世流传有多种版本,但均与石头密切相关,这表明中华 民族是“灵石后代”,对灵石有着深深的崇拜和敬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山中居住着主宰一切的神灵,是乾坤交互的“天梯”。因此山石是先民认识 世界起源、探索宇宙的奥秘的途径。 B.《红楼梦》开篇引入“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并虚构了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进入红 尘、引登彼岸的通灵顽石的故事。这是灵石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延续 第2页
第 2 页 女娲抟黄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等故事,使“女娲石”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被赋予 了非同寻常的创世意义。“启母石”则彰显了山石的生殖能力,西汉纬书《遁甲开山图》中 记述,禹的母亲“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受孕而生禹。后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便离 家治水,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女日日引颈眺望,最终精诚所至,终化为石,“石 破北方而生启”(《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被后人称为“启母石”或“望 夫石”。禹、涂山氏、启一家的故事在后世流传有多种版本,但毫无例外均与石头密切相关, 作为“灵石后代”的中华民族,对灵石的崇拜敬仰自然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这些传说还体现了坚韧、贞洁、牺牲小我、至爱亲情、亘古不朽等民族品格, 使“女娲石”与“启母石”的传说流传至今,并作为“母题 ”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 变形、延续。 ——(摘自董新宁《中国古代的山石崇拜与赏石雅好》,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石崇拜在远古文明中已经存在,广泛意义上的山石崇拜包括山、石、土地、树、水、 火等诸多自然物的崇拜,影响最深远的是大山崇拜和灵石崇拜。 B.神山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 己的神山。 C.据史书记载,早在上古时期,神农、炎、黄、颛顼、帝喾、尧、舜、禹曾登上泰山封禅。 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亦曾亲巡泰山封禅。 D.帝王封禅既有对日月江山的敬畏,也有君权天授的意味。封禅是协调天地人神关系的仪 式,由此实现天道人德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叔本华认为,大山让我们产生庄严、崇高的情绪,与高山的形状及其轮廓长久存在相关。 因为高山长久存在,抗拒衰败和朽坏,象征着崇高与永恒。 B.有形的山石被注入了时间、历史、情感的灵性与力量,有灵魂的物体即是有生命的物体 ——石头也由此具有了生命,成为受到远古人类崇拜和信仰的灵石。 C.“女娲石”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非同寻常的创世意义,“启母石”彰显了山石 的生殖能力,它们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神石。 D.禹、涂山氏、启一家的故事在后世流传有多种版本,但均与石头密切相关,这表明中华 民族是“灵石后代”,对灵石有着深深的崇拜和敬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山中居住着主宰一切的神灵,是乾坤交互的“天梯”。因此山石是先民认识 世界起源、探索宇宙的奥秘的途径。 B.《红楼梦》开篇引入“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并虚构了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进入红 尘、引登彼岸的通灵顽石的故事。这是灵石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延续
C.使“女娲石”与“启母石”的传说流传至今的,不只有先民对灵石的崇拜、敬仰之情 还因为它们体现了坚韧、贞洁、牺牲小我等不朽的民族品格。 D.古希腊人认为奥林匹斯山是地球的中心,那些统治世界、主宰人类的诸神就居住在这座 高山上。这是古代山石崇拜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士明谈林风眠⑨: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条路 郭珊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受客观历史原因所限,林风眠生前被长期曲 解、冷落、贬低甚至遗忘。事过境迁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纪念这样一位贞静淡泊、会通履远 的先行者?下面是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的访谈节选。 南方日报:您曾经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即“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 条道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学术脉络”。林风眠这一脉所具有的共同特 点是什么? 高士明:我是在1999年参与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策划工作的过程 中,开始重新认识林风眠先生的。我们发现,林风眠的一生与那个时代非常多的文化艺术名 人紧密相关。留法期间,他和同乡李金发、林文铮组成了一个“铁三角”,他们共同生活 互相磨砺,一起策划展览,彼此交流心得;回国之后,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是“艺 术运动社”的主要发起人,在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以留法、旅日归国人士为主的艺术群体, 林风眠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对 20世纪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风眠之路,一方面是一条“精神之路”;另一方面,也是一条“方法之路”。在林风 眠这个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军团。其中既有林风眠的同仁们,当时国立艺术院 第一代教授,还有他的学生们,比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徳群、苏天赐、席德进等。20世 纪中国艺术史上,只有这一支——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不断 地赢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 南方日报: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 术、改造中国旧时代艺术。在您看来,他们的艺术主张及实践最本质的差异何在? 高士明: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 义传统。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之基础和坚实的造型。徐悲 鸿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式微,因为和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所以他提倡从西方引来现实主 义的精神以充实中国艺术的内涵。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 演变为时代主流。而林风眠的诊断则是中国传统艺术陈陈相因,其问题在于缺乏自新之能量。 所以他从现代派诗歌、芑术之中取经,希望能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为传统中国艺 第3页
第 3 页 C.使“女娲石”与“启母石”的传说流传至今的,不只有先民对灵石的崇拜、敬仰之情, 还因为它们体现了坚韧、贞洁、牺牲小我等不朽的民族品格。 D.古希腊人认为奥林匹斯山是地球的中心,那些统治世界、主宰人类的诸神就居住在这座 高山上。这是古代山石崇拜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高士明谈林风眠:他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条路 郭珊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受客观历史原因所限,林风眠生前被长期曲 解、冷落、贬低甚至遗忘。事过境迁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纪念这样一位贞静淡泊、会通履远 的先行者?下面是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的访谈节选。 南方日报:您曾经提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即“林风眠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 条道路,是 20 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学术脉络”。林风眠这一脉所具有的共同特 点是什么? 高士明:我是在 1999 年参与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展”策划工作的过程 中,开始重新认识林风眠先生的。我们发现,林风眠的一生与那个时代非常多的文化艺术名 人紧密相关。留法期间,他和同乡李金发、林文铮组成了一个“铁三角”,他们共同生活, 互相磨砺,一起策划展览,彼此交流心得;回国之后,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是“艺 术运动社”的主要发起人,在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以留法、旅日归国人士为主的艺术群体, 林风眠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对 20 世纪中国美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风眠之路,一方面是一条“精神之路”;另一方面,也是一条“方法之路”。在林风 眠这个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军团。其中既有林风眠的同仁们,当时国立艺术院 第一代教授,还有他的学生们,比如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20 世 纪中国艺术史上,只有这一支——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不断 地赢得世界的关注与认同。 南方日报: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 术、改造中国旧时代艺术。在您看来,他们的艺术主张及实践最本质的差异何在? 高士明: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 义传统。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之基础和坚实的造型。徐悲 鸿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式微,因为和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所以他提倡从西方引来现实主 义的精神以充实中国艺术的内涵。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 演变为时代主流。而林风眠的诊断则是中国传统艺术陈陈相因,其问题在于缺乏自新之能量。 所以他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希望能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为传统中国艺
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 孤独的先行者。 此外,还必须强调一点,林风眠提倡的“中西融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A+B式的叠加 或者并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胸襟,实现中西艺术的对话,打开一个崭 新的创造格局。这与梁启超所说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以及陈寅恪所谓“不中不西 非古非今”,在精神上是共通的。这里所说的“调和”,实则“贯通”和“再造”,最终是 为了“创造时代艺术”。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情况下,您认为林风眠当 年呼吁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士明: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已经是艺术史学者们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其原 初语境中,这个口号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从其诞生背景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在林先生那个时代,人们仍然是从中西二元的思维逻辑出发,去“开眼看天下”;而在今天, “全球”和“本土”的定义处于随时变动之中,这种互动性的跨文化语境,是我们与谈论“中 西调和”的林先生那一代前辈最大的不同。 林风眠早年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实际上呼应了蔡元培先生 “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应该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学校也提倡“以乡土为学院” 提醒学生们,眼光不要只盯着798,或者巴黎、纽约,不要忘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要切 断我们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也不要遗忘艺术工作者的现世情怀。 (节选自《南方日报》专题撰文) [注]①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白宫镇公 岭村,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②798:指北京798艺术区,或称大山子艺术区、大山子798厂艺术区等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只有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艺术不断地赢得世界 的关注与认同。 B.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这 表明徐悲鸿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没有林风眠高。 C.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在其原初语境中,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但有一定的时 代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 D.林风眠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与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 的美育思想是相契合的,在今天仍值得提倡和发扬。 5.请根据访谈的内容,概括林风眠之路的内涵。(4分) 6.林风眠的从艺经历和艺术主张对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第4页
第 4 页 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 孤独的先行者。 此外,还必须强调一点,林风眠提倡的“中西融合”,并不是一种简单的 A+B 式的叠加 或者并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视野和文化胸襟,实现中西艺术的对话,打开一个崭 新的创造格局。这与梁启超所说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以及陈寅恪所谓“不中不西, 非古非今”,在精神上是共通的。这里所说的“调和”,实则“贯通”和“再造”,最终是 为了“创造时代艺术”。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情况下,您认为林风眠当 年呼吁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意义? 高士明: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已经是艺术史学者们无法回避的命题,在其原 初语境中,这个口号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从其诞生背景上来说,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在林先生那个时代,人们仍然是从中西二元的思维逻辑出发,去“开眼看天下”;而在今天, “全球”和“本土”的定义处于随时变动之中,这种互动性的跨文化语境,是我们与谈论“中 西调和”的林先生那一代前辈最大的不同。 林风眠早年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实际上呼应了蔡元培先生 “以艺术代宗教”的美育思想,应该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学校也提倡“以乡土为学院”, 提醒学生们,眼光不要只盯着 798,或者巴黎、纽约,不要忘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要切 断我们与乡土社会的内在联系,也不要遗忘艺术工作者的现世情怀。 (节选自《南方日报》专题撰文) [注]①林风眠(1900 年 11 月 22 日--1991 年 8 月 12 日),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白宫镇公 岭村,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798:指北京 798 艺术区,或称大山子艺术区、大山子 798 厂艺术区等。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只有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艺术不断地赢得世界 的关注与认同。 B.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这 表明徐悲鸿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没有林风眠高。 C.林风眠先生提倡的“中西融合”在其原初语境中,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但有一定的时 代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 D.林风眠呼吁以艺术启蒙民众、涵养心灵,提升国民性,这与蔡元培先生“以艺术代宗教” 的美育思想是相契合的,在今天仍值得提倡和发扬。 5.请根据访谈的内容,概括林风眠之路的内涵。(4 分) 6.林风眠的从艺经历和艺术主张对今天的艺术工作者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 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 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 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 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 然知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 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 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 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域经济专业,有心去竞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 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 六将不行啊!报名后的小黃,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 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说是顺路给局长带了套装备。局长 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 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 般。小黄买的钓具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 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 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 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第5页
第 5 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 57 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 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 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 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 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 然知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 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 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 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域经济专业,有心去竞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 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 六将不行啊!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 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 5000 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说是顺路给局长带了套装备。局长 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 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 般。小黄买的钓具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 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 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 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