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三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满分:120分 亲爰的同学,这份考卷将再次畏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 自己吧!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题号 四 总分 (一)(二)(三)(四) 得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幸福不喜欢喧xiao( 浮华,它常常在黯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 )以沫的 一块糕饼,患难中一个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xin( 的字条……这都是干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 )夺目。 2.默写。(4分)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山随平野尽 (3)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3.解释下列句中“阳光”一词的含义。(3分) ①一条竖花色的直身背带裙,可以有很多件T恤与之相配,脚蹬一双 REEBOK旅游鞋 轻松休闲,很阳光,很青春的感觉 (《海上文坛》2002年第8期) ②马书记说:“冯乡长帮凤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电视剧《刘老 根》台词) ③“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木炭就造炸弹。”(相声《马路情歌》中台词) 解释:① 4.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2006 年初三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全卷满分:120 分) 亲爱的同学, 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 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 相信 自己吧! 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 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幸福不喜欢喧 xiāo( )浮华,它常常在黯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 )以沫的 一块糕饼,患难中一个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 xīn( ) 的字条…… 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 ( )夺目。 2.默写。(4 分) ⑴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 ⑶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 ,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 , ”; 置 身 于 古 战 场 , 我 们 会 想 起 “ ,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3.解释下列句中“阳光”一词的含义。(3 分) ①一条竖花色的直身背带裙,可以有很多件 T 恤与之相配,脚蹬一双 REEBOK 旅游鞋, 轻松休闲,很阳光..,很青春的感觉。 (《海上文坛》2002 年第 8 期) ②马书记说:“冯乡长帮凤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电视剧《刘老 根》台词) ③“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木炭就造炸弹。” (相声《马路情歌》中台词) 解释:① ② ③ 4.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票2896张,弃权票2张,反对 0票的结果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节选)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之所以制定这个法,是体现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 民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 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全世界坚持 个中国原则,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战 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 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其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没有实现 统一,但是丝毫没有改变一个中国的现实。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 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 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解决台湾的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 国干涉,但是也不怕外国干涉! 5.探究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 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情况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有趣品味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303%693%817%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所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48分) (一)比较阅读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然后答题。(共7分) 夜 静夜 叶赛宁 郭沫若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大河银星万点, 月光淡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小溪银波微漾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白云团团
材料一: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票 2896 张,弃权票 2 张,反对 0 票的结果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节选):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之所以制定这个法,是体现包括 2300 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 民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 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全世界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战 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 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其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没有实现 统一,但是丝毫没有改变一个中国的现实。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第三,你所说的采用非 和平方式的三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 力推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解决台湾的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 国干涉,但是也不怕外国干涉! 5.探究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 分) 某中学对该校 300 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 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 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4 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 与自己关系不大 有趣 品味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3%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所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 48 分) (一)比较阅读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然后答题。(共 7 分) 夜 叶赛宁 静 夜 郭沫若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也闪着银色光芒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天河何处?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远远的海雾模糊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怕会有鲛人在岸,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对月流珠? 6.这两首诗都描绘了 都营造出 的意境。(2分) 7.两首诗的不同在于《夜》全篇描写眼前实景,从中传达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的心境;《静夜》除了写实景还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3分) 8.这两首同写月夜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说你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3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 叟亡以应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6.这两首诗都描绘了 ,都营造出 的意境。(2 分) 7.两首诗的不同在于《夜》全篇描写眼前实景,从中传达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的心境;《静夜》除了写实景还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3 分) 8.这两首同写月夜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说你的感受。(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共 13 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 叟亡以应。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①惩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其妻献疑曰 ∫投诸渤海之尾 C1既出,得其船…“处志之《桃花源记》D飞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2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12.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 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一诺千金》,探究13-18题。(共17分) 一诺千金 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 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場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 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 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 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 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 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 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 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 谁收呢?″“俺姐识字,她
①惩.山北之塞( ) ②杂然相许.(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其.妻献疑曰 投诸渤海之.尾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2 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②甚矣,汝之不惠。 。 12.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 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3 分) (三)阅读《一诺千金》,探究 13—18 题。(共 17 分) 一诺千金 ①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 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 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②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 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 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 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 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 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 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③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 ……”“谁收呢?”“俺姐识字,她 A B C D
收。”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 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 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 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 《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 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 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 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 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 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 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 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 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 洗τ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⑦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 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 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收。”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④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 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 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⑤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 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 《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 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 300 例》,一同寄走了。 ⑥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 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 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 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 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 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 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 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 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⑦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 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 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