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则:打破与重组 记叙文是讲故事的文体,或展开一个事件,或展开多个事件,无 论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记叙文,无不如此。我们讲一个故事,总 是习惯于沿着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述下去;但艺术 的美感往往来自于对习惯思维的打破和颠覆,来自于“同”中的 点“不同”。因此,打破事件讲述的自然顺序,并按照艺术规 律对之进行重新组合,就成为记叙文写作思路构思能力提升的最 基本的原则和最重要的方法。 截取重组法 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身总是有先后顺 序的,学生习惯于沿着这个自然顺序构思写作。譬如一根线,从 线头开始,逐次走到线的末端。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其实很 简单,先是“截取”这根线中的某一段,再将剩余的线段“重组” 进去就行了。 所谓“截取”,就是在事件中截取你最想表现的某一部分,而不 是将事件照单全收。以那根线为譬,我们要的不是一根线,而是 这根线的某一截。当然,截取哪一部分才最有效果,这就需要看 文章主题的需要了一—最能表现主题的那一部分自然就是最需 要截取的。 “截取”之后,就是“重组”。也就是说,被截取掉的那些 部分不是扔掉不要了,而是重新组合进了文章之中,被剪裁下的 那些部分被合理的安排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时候,我们往往用到
基本原则:打破与重组 记叙文是讲故事的文体,或展开一个事件,或展开多个事件,无 论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记叙文,无不如此。我们讲一个故事,总 是习惯于沿着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述下去;但艺术 的美感往往来自于对习惯思维的打破和颠覆,来自于“同”中的 一点“不同”。因此,打破事件讲述的自然顺序,并按照艺术规 律对之进行重新组合,就成为记叙文写作思路构思能力提升的最 基本的原则和最重要的方法。 一.截取重组法 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身总是有先后顺 序的,学生习惯于沿着这个自然顺序构思写作。譬如一根线,从 线头开始,逐次走到线的末端。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其实很 简单,先是“截取”这根线中的某一段,再将剩余的线段“重组” 进去就行了。 所谓“截取”,就是在事件中截取你最想表现的某一部分,而不 是将事件照单全收。以那根线为譬,我们要的不是一根线,而是 这根线的某一截。当然,截取哪一部分才最有效果,这就需要看 文章主题的需要了——最能表现主题的那一部分自然就是最需 要截取的。 “截取”之后,就是“重组”。也就是说,被截取掉的那些 部分不是扔掉不要了,而是重新组合进了文章之中,被剪裁下的 那些部分被合理的安排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时候,我们往往用到
记叙文常用的“插叙”、“倒叙”、“补叙”等技巧。 因了“截取”,文章的叙事不再松垮拉杂,而是呈现出一种 集中”和“紧凑”的叙事态势;又因了“重组”,文章的叙事 更加全面,于“集中”和“紧凑”之中增加了“从容不迫”和“峰 回路转”的美。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会使文章呈现“张弛 有度”的艺术美感,才会讲好故事。 例如这样一个故事:“我”跟他是好朋友,我们总是一起玩耍、 吃饭、上街,尤其是我们都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是好搭档 有一天,由于一件小事我们俩别了嘴,恼火之际甚至动了手,于 是我们都不说话了。一个下午“我”去打篮球,谁知道他也在, 而且不巧竞分在同一组,我们都觉得很别扭,互相不说话,也不 配合;一次不经意的传球,我上篮得分,心里有一点触动,也给 他传了个球,他笑了;之后我们之间的配合更加娴熟。正在兴头 上,我崴脚了,他跟朋友一起搀扶着我上学校卫生所,我们之间 又和好如初了。 这样的故事是中学生最常见也最爱写的了,但总是写不好 原因就在于叙述的顺序过于常规。上文的故事是按照时间发生的 顺序来的,是一连串的小故事的集合,重心在后面的故事上。故 事发展的“线”很清晰:以前关系很好的那些小事 次打架 闹翻一一这次打篮球和好。我们可以“截取”最后的那个故事作 为文章的主要故事,然后运用插叙的方法,将之间的故事一一穿 插于其中
记叙文常用的“插叙”、“倒叙”、“补叙”等技巧。 因了“截取”,文章的叙事不再松垮拉杂,而是呈现出一种 “集中”和“紧凑”的叙事态势;又因了“重组”,文章的叙事 更加全面,于“集中”和“紧凑”之中增加了“从容不迫”和“峰 回路转”的美。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会使文章呈现“张弛 有度”的艺术美感,才会讲好故事。 例如这样一个故事:“我”跟他是好朋友,我们总是一起玩耍、 吃饭、上街,尤其是我们都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是好搭档。 有一天,由于一件小事我们俩别了嘴,恼火之际甚至动了手,于 是我们都不说话了。一个下午“我”去打篮球,谁知道他也在, 而且不巧竟分在同一组,我们都觉得很别扭,互相不说话,也不 配合;一次不经意的传球,我上篮得分,心里有一点触动,也给 他传了个球,他笑了;之后我们之间的配合更加娴熟。正在兴头 上,我崴脚了,他跟朋友一起搀扶着我上学校卫生所,我们之间 又和好如初了。 这样的故事是中学生最常见也最爱写的了,但总是写不好。 原因就在于叙述的顺序过于常规。上文的故事是按照时间发生的 顺序来的,是一连串的小故事的集合,重心在后面的故事上。故 事发展的“线”很清晰:以前关系很好的那些小事——一次打架 闹翻——这次打篮球和好。我们可以“截取”最后的那个故事作 为文章的主要故事,然后运用插叙的方法,将之间的故事一一穿 插于其中
我们可以这样安排:直接从最后的故事写起,文章开头可能变成 了这个样子 “他也在 “这篮球还怎么玩?”抱着皮球,我顿时泄了气 接着,下一段当然是插叙跟他之间的“恩怨”,将那件打架 的事简要写出。 再接着写分组,可能是这样的 “竟然还分在一组!” 接着写打篮球的别扭,多用心理描写,短小有力。写偶尔的 小配合,写配合渐渐默契,写心理的微妙变化,写崴脚,他跟同 学搀扶“我”去卫生所。 这时候,转入插叙,内容是“我”跟他之间当初的铁哥们关系。 接着转入现实,最后文章自然结尾。 二.断点重组法 在数学原理上,我们都知道看起来完整的一条“线”,其实 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一件事或几件事看起来是一个整体, 是“成块”的,“成线”的,其实不然,它也是由无数个“点” 连缀而成的。打破惯有的“线性思维”,采取“断点”并且将之 “重组”就可以创作出一篇很有新鲜感的美文来。 “断点”,就是将一条线切割成很多的“点”。一个故事是一个完 整的“线”的链条,而这个链条却由很多的“点”组成,譬如 条珍珠项链,看起来是一条完整的项链,但分割开来却又是一颗
我们可以这样安排:直接从最后的故事写起,文章开头可能变成 了这个样子: “他也在?” “这篮球还怎么玩?”抱着皮球,我顿时泄了气。 接着,下一段当然是插叙跟他之间的“恩怨”,将那件打架 的事简要写出。 再接着写分组,可能是这样的: “竟然还分在一组!” 接着写打篮球的别扭,多用心理描写,短小有力。写偶尔的 小配合,写配合渐渐默契,写心理的微妙变化,写崴脚,他跟同 学搀扶“我”去卫生所。 这时候,转入插叙,内容是“我”跟他之间当初的铁哥们关系。 接着转入现实,最后文章自然结尾。 二.断点重组法 在数学原理上,我们都知道看起来完整的一条“线”,其实 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一件事或几件事看起来是一个整体, 是“成块”的,“成线”的,其实不然,它也是由无数个“点” 连缀而成的。打破惯有的“线性思维”,采取“断点”并且将之 “重组”就可以创作出一篇很有新鲜感的美文来。 “断点”,就是将一条线切割成很多的“点”。一个故事是一个完 整的“线”的链条,而这个链条却由很多的“点”组成,譬如一 条珍珠项链,看起来是一条完整的项链,但分割开来却又是一颗
颗独立的珍珠,被一根线串了起来而已。要学会在一个完整的故 事中切割多个小小的“点”。 “重组”,就是将这些切割成的“点”按照写作要求进行挑选、 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这是一个重新熔铸的过程 文章的优劣往往取决于组合能力的大小。重新组合而成的文章必 须符合几个基本的原则 1.通过这些“点”的叙述,能使读者看到一个整体的故事的“线”。 似断实连,犹如大海中的几座小岛,看来是孤立的,但在海平面 的下面,它们又是连接着的;2.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自然平顺,斧 凿之气不浓;3.在诸多个体的“点”之上,必须有一个更加宏观 的观念将它们统一·在一起。 断点重组之后的文章,打破了惯有的线性思维,代之以一种以点 带面思维方式,给读者以补充想象的空间,无形中增加了文章的 审美空间。 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看文章的断点重组运用得如 何: 那些心动的日子 于悠悠清香中,翻开了那一张张泛黄的书页;于飒飒风响中, 揭开了那一层层带纱的脸庞;于丝丝细雨中,拂起了那一片片零 落的闲花。 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溢出胸口,我看见了那一地的璀璨。 曲终人未了
颗独立的珍珠,被一根线串了起来而已。要学会在一个完整的故 事中切割多个小小的“点”。 “重组”,就是将这些切割成的“点”按照写作要求进行挑选、 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这是一个重新熔铸的过程, 文章的优劣往往取决于组合能力的大小。重新组合而成的文章必 须符合几个基本的原则: 1.通过这些“点”的叙述,能使读者看到一个整体的故事的“线”。 似断实连,犹如大海中的几座小岛,看来是孤立的,但在海平面 的下面,它们又是连接着的;2.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自然平顺,斧 凿之气不浓;3.在诸多个体的“点”之上,必须有一个更加宏观 的观念将它们统一在一起。 断点重组之后的文章,打破了惯有的线性思维,代之以一种以点 带面思维方式,给读者以补充想象的空间,无形中增加了文章的 审美空间。 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看文章的断点重组运用得如 何: 那些心动的日子 于悠悠清香中,翻开了那一张张泛黄的书页;于飒飒风响中, 揭开了那一层层带纱的脸庞;于丝丝细雨中,拂起了那一片片零 落的闲花。 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溢出胸口,我看见了那一地的璀璨。 曲终人未了
清泉绿水间,一叶扁舟徜徉于上,滑动了点点水痕,皎洁的 月色笼罩着这份恬静。宛转中含着破碎的二胡从亘古的天空中传 来,带着那份无法言喻的悲凉。这是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 在历经苦难后用辛酸血泪撞击而成的夜曲。用心聆听着他那布满 创疤的心,有一种想为他哭泣的冲动,我心动了,为他的流离。 画意此情销 片明晃晃的光芒中,向日葵正在嚣张地艳丽,每一片蜷缩 的花瓣在扭曲中一点点绽放。它努力地叫嚣着,张狂着,奋力追 逐太阳的光芒。这是梵高的《向日葵》,是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一句“我不想以仅一次的生命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 造就了他的遗世和孤立,他在社会的缝隙中坚强地生活,最终倒 在在金灿灿的花丛中。我用心敬仰着这幅画,仰望着他,我心动 了,为他的追求。 泪眼意朦胧 个瘦弱的女子斜依阑干,细听潇雨,似有似无的叹息,随 汨滴流了下来,沾湿了青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日子 已殆尽,如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乱世中争渡, 也曾失归路,现在的小船漂呀漂,口载不动满腔愁苦。李清照这 奇女子,我凝视着她的苍白,我心动了,为她的凄苦。 那些心动的日子,在寂静中越发凸显。我整理着这些心动, 感动的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在心动间,我早已收获了无尽的温 暖
清泉绿水间,一叶扁舟徜徉于上,滑动了点点水痕,皎洁的 月色笼罩着这份恬静。宛转中含着破碎的二胡从亘古的天空中传 来,带着那份无法言喻的悲凉。这是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 在历经苦难后用辛酸血泪撞击而成的夜曲。用心聆听着他那布满 创疤的心,有一种想为他哭泣的冲动,我心动了,为他的流离。 画意此情销 一片明晃晃的光芒中,向日葵正在嚣张地艳丽,每一片蜷缩 的花瓣在扭曲中一点点绽放。它努力地叫嚣着,张狂着,奋力追 逐太阳的光芒。这是梵高的《向日葵》,是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一句“我不想以仅一次的生命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 造就了他的遗世和孤立,他在社会的缝隙中坚强地生活,最终倒 在在金灿灿的花丛中。我用心敬仰着这幅画,仰望着他,我心动 了,为他的追求。 泪眼意朦胧 一个瘦弱的女子斜依阑干,细听潇雨,似有似无的叹息,随 泪滴流了下来,沾湿了青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日子 已殆尽,如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乱世中争渡, 也曾失归路,现在的小船漂呀漂,已载不动满腔愁苦。李清照这 一奇女子,我凝视着她的苍白,我心动了,为她的凄苦。 那些心动的日子,在寂静中越发凸显。我整理着这些心动, 感动的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在心动间,我早已收获了无尽的温 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