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电图临床检查 脑电图(EEG)是将脑多数神经细胞活动电位或突触电位的电生理现象汇成总和,导出、 记录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临床上一般经头皮上设置的电极导出,即表面脑电图,亦可直接由 大脑皮质和脑深部所设置的电极记录电活动,分别称之为皮质脑电图和深部脑电图。 1,脑电图记录法 脑多数神经细胞电现象总和在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以1~100V的振幅记录下来。电 位变动的记录方法有一定的方式。 脑电图导出的方法有单极导程和双极导程两种。单极导程以耳垂为无关电极,显示与头 皮上各处放置的相关电极间的电位差;后者显示在头皮上的各电极间的电位差。因此,一般而 言,单极导程所记录的脑电图波振幅较高。 在阅读脑电图时,要注意记录纸输送的速度及电位单位。一般记录纸以3c/s的速度输 送。电位的表示有5mm=50uva或7mm=50V。这些标志在描绘开始及终了时都要明确 地记录下来
(3)正常小儿脑电图:小儿脑电图周波数慢,振幅高。随着年龄增长慢波向α波转化,即乳 婴儿以8.0波,幼儿期以慢α波,学龄期以a~0波为优势1到14岁(青春期)出现成人脑电图 波形(表4-2)。 表42小儿正常脑电图波形 年 龄 优势波形 混合波形 3个月1岁 全导程3~6/s高振幅波 散在性9~10/s波 6个月~2岁 全导程4~7/s高振幅波 散在性2~3/s波及9~12/s波 6个月~3岁 额,顶优势4~6/s高振幅波 散在性23s波及9~12/s波 6个月~6岁 枕优势46/s高振幅波 顶优势7~9/s波 6个月~7岁 顶、枕优势5~7/s波 散在性4~6/s波及9~12/s波 6个月10岁 ①枕优势7~I0c/s波 ①顶、枕优势散在4~6/s波 ②枕优势6~8/s波 ②顶、枕优势12~16/s波 6个月~12岁 枕优势7~8/s波 稍规则的9~10/s波及少数5~7/s波 6个月~14岁 枕优势9/s波 散在性5~7/s波
儿童孤独症患儿 讨论 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主要表现为人际 脑电图特征分析 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廉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 2009年<现代电生理学杂 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孩患者多于女孩, 男女之比为(23~6.5):1⊙。本组约为 志>第16卷 5.05:1,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脑电图异常人 郭艳红,黄玲珠,孙建兵 数52例,异常率45.2%,异常脑电图表现为: 结 果 基本节律较同龄人变慢;慢活动较同龄人增多: 局限性异常;病样放电。可见儿童孤独症的异 本组15例患儿,其中正常范围脑电图63 常脑电图表现形式并无特异性,它的异常形式 例,异常脑电图52例。异常率45.2%。在异常 是多样。目前认为儿童孤独症有3/4的患儿智 脑电图中,轻度异常23例,表现为基本节律减 商在精神发育迟缓的范围),本组23例 慢,慢波多于同龄:中度和重度异常29例,局 (48.9%)表现为基本节律较同龄人变慢,慢活 限异常14例,(包括睡眠纺锤波不对称5例, 动较同龄人增多,这种脑电图提示:广泛性大 脑皮层机能障碍,大脑发育不成熟,可能与智 额区、颗区局限性慢波7例,其它不对称2 力章碍有关。EEG结果单纯局限异常14例,包 例),单纯出现尖波、棘波、棘-慢波10例, 括睡眠纺锤波不对称5例,额区、左颞区局限 局限性异常狗样波5例。20例EEG检查出现狗 性慢波7例,其它不对称2例,额、左颗区异 样波,有临床发作16例,4例未出现临床发 常患儿例数占局限性异常例数的50%,14例单 作。 纯局限性EEG异常的患儿SPECT结果均出现异
儿童孤独症患儿 脑电图特征分析 ——2009年<现代电生理学杂 志>第16卷
常规脑电图在儿童孤独症综 活动。常规脑电图作为神经电生理检测中的一项常用检测 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工具,具无创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儿科脑功能临 2006年(<中国急救医 床检测中。儿童弧独症患儿的常规脑电图检测显示,患儿的 学>)第16卷 发病机制与大脑电活动节律减慢有关,脑电图图像表现为局 徐秀琴,段秀芝 限性慢波、睡眠纺锤波异常和尖棘波,提示患儿的大脑发育 有局限性功能障碍、异常或大脑皮层有广泛性的发育障碍。 1资料与方法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 常规脑电图正常患儿人数明显多于治疗前,临床症状均较治 的56例儿童孤独症患儿,所有患儿均复核儿童孤独症临床 疗前有所改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常规脑 电图异常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脑电图正常患 诊断标准,且由两位以上主任医师确诊。患儿年龄2~8岁, 儿(P<0.05)。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前不同的脑电图检测结 平均年龄(4.2±1.65)岁,其中男性患儿31例,女性25例, 果与患儿治疗后病情改善的程度与种类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住院时间20~36天,平均住院时间(28.45±4.73)天 在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诊断初期即可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测结 1.2研究方法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针对性给予综合康复 果作为指导治疗参考依据,根据脑电图结果针对性制定药物 和干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有效预测,若患儿 治疗3个月,对患儿进行感知认知功能训练、语言沟通训练 在就诊时脑电图显示为异常则更适合选择综合康复治疗方 及多感官功能训练,辅助质磁刺激治疗和音乐治疗,康复治 式进行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疗每次持续时间30-50min,每日一次。在电儿的治疗前和 综上所述,常规脑电图可作为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的 评定指标,在患儿治疗前进行脑电图检测可有效预测患者治 治疗后分别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对患儿 疗情况,可作为临床康复治疗指导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 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及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 上推广应用。 症状改善情况及常规脑电图的变化情况,分析常规脑电图图 参考文献 像变化与患儿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 [1] 姜胜玲,孔峰,林庆,郝晓玉,30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与脑电 13统计学处理收集的所有资料经整理后统-一输人,数 图初探[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03:182
常规脑电图在儿童孤独症综 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06年(<中国急救医 学>)第16卷 徐秀琴,段秀芝
脑电图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一2004《四川医学》第8期,罗祥英,肖侠明 主要适用于脑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1.了解脑细胞发育、成熟、衰老、死亡等电活动信息; 2.了解清醒、睡眠以及睡眠各期的脑电特征; 3.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查出最先癫痫病灶及传病情 况;癫痫病的确诊、用药及预后的判断: 4.脑外伤及手术后的随访; 5.围生期异常的小儿纵向检测; 6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其他脑病; 7.危重病人的检测,确定脑死亡; 8.手术麻醉病人的检测,了解麻醉的剂量和麻醉的深度
脑电图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04《四川医学》第8期,罗祥英,肖侠明 主要适用于脑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1.了解脑细胞发育、成熟、衰老、死亡等电活动信息; 2.了解清醒、睡眠以及睡眠各期的脑电特征; 3.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查出最先癫痫病灶及传病情 况;癫痫病的确诊、用药及预后的判断; 4.脑外伤及手术后的随访; 5.围生期异常的小儿纵向检测; 6.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其他脑病; 7.危重病人的检测,确定脑死亡; 8.手术麻醉病人的检测,了解麻醉的剂量和麻醉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