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地方。他描述了那里的生活和他亲建的竹亭及周围的一切: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 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这一段描述,显然吸收了人要回归自然的道教哲学。但是宗教的 影响也十分明显地表现在人们对神秘经典《周易》的阐释上,表现在通 过佛教冥想(打坐)以脱离尘世烦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超越短暂的凡 俗欲望,寻找和宇宙永恒真理的交融。从三国至隋朝建立这段纷乱时 期(公元221-一589年),一种脱离俗世的倾向充分地表现在诗文创作中, 明显是受到逐渐在中国文化中扎根的佛教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艺术基本主题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装饰艺术 方面。来自佛教影响的莲花图案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四。一些关于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忽视了在宗教灵感启发下产生的图案,比 如云、龙、凤凰,或道教的神仙。艺术和建筑中的宗教符号作为仅 存可见的遗迹常被保存下来,由此我们知道异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曾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艺术创作方面,是宗教情感,而不是曾 经不可一世的世俗势力,成功地抵挡着时间的侵蚀。因此,令人难 忘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公元368一534年)曾强大一时 的拓跋族人和辽代(公元907一1125年)契丹人留下的几个重要历史名 胜之一。 在以后的各章中涉及的中国主要社会制度的思想和结构都包括宗教 因素,在这个关系中,学者们已经充分讨论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组 织的宗教与政府间不存在长期争斗的情形,常被用于说明中国政府没有 [12]C.A.S.Williams,Outlines of Chinese Symbolicism and Art Motives,Shanghai,1932: J.LeRoy Davidson,The lotus Sutra in Chinese Art,New York,1954. [13]Suiichi Mizuno,"Archeological Survey of the Yun-kang Grottoes,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1950,vol.IV,pp.39-60:L.Carrington Goodrich,A Shor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New York,1943,p.100. 33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受到宗教的影响。事实上,从有历史记载到清王朝(公元1644一1911年) 结束,有关政府的概念,始终与神话分不开。对宗教运动进行血腥镇 压是19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阿。也就是说,相对于政府,宗教缺乏有 效的组织,这并不足以表明这两者之间没有对抗。很显然,如果真的 是一个“理性的”社会或者非宗教的民族,很难发展出像帮助明朝打天 下的白莲教那样强大的宗教势力,也不可能出现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的 太平天国运动,更不会出现其他的教派运动。简单地将宗教运动作为 普通民众的迷信产物而不屑一顾,将无助于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 从儒家的理性主义特征出发来思考,往往会过分地低估宗教在中国 的主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儒家理性主义的思想是难以成功地迎接 来自巨大的、不可知世界的挑战,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社会和自然的各 种非常态现象,处理由包括死亡在内的生活悲剧带来的失望和恐怖,提 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之脱离凡俗世界的自私和功利,给人以更高的目 标,使之与周围的人团结并和睦相处,或者调整道德秩序历久的正当性 以面对纯道德难以解释的成功与失败。上述这些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和 社会问题,与其他文化体系一样,使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成为必然。 研究的视角、范围和资料 有关中国宗教存在的争论和浩瀚的文献,以及在中国人生活中宗教 影响无法否认、俯拾皆是的事实,使得宗教在中国社会处于一种非常模 糊的地位。造成这种模糊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社会制度框架 体系下缺乏一个结构显著的、正式的、组织化的宗教,故而人们通常把 老百姓的仪式视为非组织性的,而宗教在中国社会和道德秩序中好像不 那么重要。即便是曾经赋予宗教相当重要地位的韦伯,也认为在中国 [14]J.J.M.DeGroot,Sectarianism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in China,Amsterdam,1903. 34
第一章导论 民间信仰是“功能性神灵的大杂烩”,而这也是中国宗教的特征。这 种诠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基督教世界的模式为参照物,来探讨中国文化 中的宗教现象的结果,在西方社会组织性的架构中,基督教有着正式的 组织性体系,并拥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地位。 使用结构功能的方法分析中国社会,我们可以分辨出宗教的两种结 构。一是制度性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有自己的神学、仪式和组 织体系,独立于其他世俗社会组织之外。它自成一种社会制度,有其 基本的观念和结构。另一种是分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其神学、 仪式、组织与世俗制度和社会秩序其他方面的观念和结构密切地联系在 一起。分散性宗教的信仰和仪式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 作为社会组织整体的一部分,在分散性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种功 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这样看来,在中国形式上 有组织的宗教不够强大,并不意味着在中国文化中宗教功能价值或宗教 结构体系的缺乏。 应用这种方法,我们将先论证宗教在中国家族制度、家庭之外的社 会与经济团体、中国社区、中国政府、处于制度性正统地位的儒学,以 及普遍道德秩序中的位置。然后我们再评估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 在传统中国社会的相对地位。最后,我们将总结宗教功能性角色在当 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 本项研究主要关注作为中国文化最紧密部分的宗教体系,包括佛 教、道教,以及无数传统宗教的仪式。佛教是来自国外的宗教,已经 被中国文化所同化,一般民众根本不会意识到佛教是由印度传来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始终被视为外来的,因为它们在文化适应的相似度方 面没有得到民众的认可;其神学和伦理体系不符合中国普通民众的生 活,因此只有少数人皈依。 从时间方面考虑,目前的研究主要放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特别是19 世纪和20世纪。但是,中国文化之根延伸到过去,要理解现在的结构 和功能地位要求对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寻根究底。因此,这项研究将 35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大量涉及历史资料和对历史的讨论,以便澄清宗教在中国社会到底具有 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当然,从历史感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处理既不 完满,也难以做到令人满意,但是对中国宗教历史发展给予系统性的研 究,的确又是另一项亟待关注的工作。 相关的方法论策略是利用取自经典的文献资料。引述经典文献对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它们作为可信的史料已被广泛地接受,有助于现代人 理解传统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并不在意这些文献问世的时间,也 不在意原文的准确性和作者的身份。在宗教角色融人现代社会的状况 下,传统仍将被引用,并成为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概念。 对中国宗教及其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存在着资料缺乏的问题,这种 困难始终是一个障碍,令中国学者对研究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功能角色 望而生畏阿。一个相对尚未被发掘的资料,是大量存在的地方志。休 中诚(E.R.Hughes)说:“做任何研究,从县志…都能发掘出足够多的资 料,来写一本有关民间宗祠、民间神坛、道教和佛教的庙宇,以及纪念 孔子的孔庙等大部头的书。到目前为止,这些地方志几乎完全被西方 学者忽视了。…”近年来,已经有人开始利用全中国五个地域大量 的民间方志资料,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利用这个资源,在不同地区寺 院类型和民间仪式方面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资料。表1所列的寺院功能 组织就是使用这种资料的结果。某种寺院类型频繁出现,表明一个全 民共有的民间宗教体系的存在。寺院碑记得到大量使用,这些碑记以 溢美之词,记载着该庙所供神明的圣行和功能,有助于观察民间信仰和 社会生活间的关系。 另有一些资料也用得很少,比如文学中的神话和口头传说。对中 国民众来说,这是一种极富价值的宗教知识的来源,因为他们或是自己 亲自读,或是听那些读过的人讲述。通过聆听这些神话故事而不是宜 [15]W.T.Chan,Religious Trends in Modern China,pp.144,240. [16]E.R.Hughes and KHughes,Religion in China,London,1950,p.9. 36
第一章导论 教讲道,中国人知晓了神明的神奇威力,鬼魂的恐怖,天堂的祥和与丰 饶以及阴间的可怕。虽然大多数神话故事是由中国文人写的,但是, 这些故事其实并非完全远离社会生活的,是纯粹幻想的产物。很多故 事在被修饰性和艺术性文字整理下来之前,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胡 适曾考证,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威利(Arthur Waley)译为《猴 王》,在从民间传说变为名著之前,曾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成长过程切。 像《西游记》这个故事中的神话英雄猴王孙悟空一样,真武神在《北游 记》和二郎神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早被民间信仰奉若神明,国内 不同地方都建有庙宇供奉他们。因此,神话传说成为了中国民间宗教 信仰发展的一部分。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对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结构方面和功能方面角色 的分析与诠释,将中国宗教体系的系统描述留给其他的研究,而这样的 研究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了。但是,有关中国宗教体系的一些观点,这 里值得简要地介绍一下。 当道教和佛教作为正式的宗教体系被大众广泛认可时,中国原本土 生土长的宗教在历史的记载中常被遗忘了⑧。我们称之为传统宗教, 因为它从周朝(公元前1122一前221年)到西汉时期,在外来佛教的影响 形成和道教作为宗教出现之前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对现代中国 宗教生活的整体性研究,都会发现古代信仰和神明仍然有广泛影响。 可以认为原始宗教的核心是对天、次于天的众神以及祖先的崇拜。 《礼记》中曾有这样的经典论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天是指导 精神世界运行的至高无上的拟人化力量。在这个精神世界有一个整体 的二分法,上面是众神,每个神被赋予明确的功能来管辖人和鬼怪的世 界。在神之下是灵魂或鬼怪,构成了鬼魂世界的主体。 神秘信仰体系在孔子时代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后来,作为宇宙和 [17刀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315一379页。 [18]John Ross,The Original Religion of China,Edingburgh:HG.Greel,Sinicism, Chicago,1929。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