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部主题从第5小节起(前4小节是引子),在三个八度上的平行三乐句乐段。参见:肖邦《a小调前奏曲》平行三乐句乐段每次的旋律均移位陈述,并伴随旋律节奏和音程的部分缩小及扩大。A引厂ala20255110(扩充):b:间奏a:b)贝多芬《F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Allegroa5奏鸣曲式主部主题的对比三乐句乐段,a+b+c乐句的材料区别明确,乐句间各终止到位(a句属七和弦、b句下属六和弦、c句收拢全终止),多句乐段既对比又统一的一部曲式结构。由于三乐句明显够不着两乐段的标准,因此是多句乐段中常见的结构。四乐句以上的结构很可能人侵到其它曲式的领地(警如,复乐段或单二部、并列三部曲式等等),一部曲式清晰的轮廊被弱化了,所以分析判断时需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整体综合考虑。尤其是一种双乐段结构的多句乐段,其中更以两对平行乐句构成的双平行乐段最为典型。平行平行这种结构极易与并列二部曲式混淆,因此判断时须考虑:1.四个乐句(双平行)传达的通常是一个音乐内容或情绪,在音乐内容或情绪上并无对比需求。.17
2.根据作品的曲式框架调整次级结构规模大小,这种结构依照高一级曲式的构架作判断时是存在变数的。参见: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第一个乐段(第10~24小节),建立在a小调上的四句双平行乐段,表达第一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内容调式转换在A大调上进行,两部分相合的结构为并列二部曲式。多乐句乐段的相互关系更为复杂多变,不似两个乐句那样有简明的呼应关系。所以,最后的完全终止是多乐句乐段有始有终的保证。第四节扩展乐段在无任何可分性的情形下,单一音乐材料通过自身的扩展而形成乐段结构,便可称为扩展乐段。换言之,即一句成段的一部曲式。扩展乐段的结构现象是:1.不能划分出任何关系的第二个乐句。2.虽然只是一个乐句,但需要达到乐段的规模。3.既然是乐段,单一的乐句必然要扩展其乐句结构(递增扩展、接尾扩展或旋律线条扩展……),才能达到乐段的规模。谱例16贝多芬《c小调32首变泰曲》主题乐段Allegrette7Ssf终止式谱例中的实线段为乐节模进,虚线段是接尾的材料扩展,后缓以终止式结束。而左手和声的低音下行半音线条,进一步强化了不可分割的一句式扩展乐段结构。分析结构图式:扩展乐段Aa8C:参见:肖邦《夜曲》Op.48No.1第17~24小节(单三部的再现段A),比较首段A的平行乐段,再现改变为旋律扩展.18
的一句乐段结构。扩展乐段由于自身构造方面的残缺(缺乏平衡及呼应),必然会留下结构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为此绝少作为独立的一部曲式存在,而往往是高级别曲式的一部分结构。有些乐段的扩展手法是依赖和声的序进,而不是取决于主题或旋律的延伸。这类结构是依靠和声音型的运动轨迹形成曲式的。参见:巴赫《C大调前奏曲》依照设计好的和声序列进行,辅以统一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织体,音乐在悄然变化的和声色彩里缓缓流动,一气贯穿而不分不离。第五节复合乐段复合乐段(以下简称复乐段),顾名思义是两个以上乐段的一部曲式,“复”字在曲式中的含义有二:一是重复,二是加倍。复乐段必须具备如下的结构条件:1.两个以上的乐段结构数量,二重复乐段必须是两个乐段,三重复乐段则需要三个乐段构成。2.每段的开始必须是平行重复构造,形成同头关系。而且,复乐段的同头只能是同音,不允许作准平行的移位处理(八度关系除外)。3.各段的结束必须不同(即变尾),只有同头变尾,乐段才是复合结构。如果同头又同尾,则只是单乐段的重复,而变尾的直接体现就是材料的结束形式不同,终止各异。为满足两段同头变尾的结构要求,复乐段中的每一段更适合对比乐段的结构方式或有变化的准平行结构,例如:A厂77Ibacabbaaalbaaala2a9一同头变尾如果所有乐句完全平行陈述,形成四句同头结构(均不移位),则可认为已失去复乐段的结构特征,更倾向于认为是四句平行的多句乐段结构(如:a+a+a+a)。@①在结构图示中,同音关系的平行同头结构均用相同的字母表示,如a、a、a.。而字母后加数字则表示这部分存在准平行移位的情形,如al、a2、a3。:19:
参见:柴科夫斯基《十一月一在马车上》一一选自《四季》复三部曲式三声中部(第28~50小节)的四句平行结构,在结构逻辑上视为多句乐段要优于复乐段。谱例17肖邦《夜曲》Op.9No.1片断Larghetto aBe9车r1atrieaihlem20
分析结构图式:bc(b的派生形态)aa4446VAb:标准复乐段结构,首段A的两乐句对比,半终止。第二段同头变尾,乐句c是b派生出来的新旋律主题,全终止收拢结束。偶而复乐段的变化发生在中间,而不是终止。这种特例形成同头、变腰、合尾的结构。参见:柴科夫斯基《十月一秋之歌》,第一个A段即为这种类型的复乐段结构。两乐段既同头,又同终止(看起来像是乐段的重复关系),但第二段中的b句是第一段b句的引伸变化形态(变腰),两乐段便已产生区别,故视作复乐段为宜。复乐段与平行乐段的界限有时并不容易区分界定,此种情况没有必要将曲式结构强行归类,品味音乐中乐句和乐段的构造规模,掌握结构分寸,是作品分析中重要的感觉判断。: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