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课程目标2)一、知识要点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2、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3、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二、学习目标1.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2.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的举措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五讲、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支撑课程目标2.3)一、知识要点1.讲清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和非凡成就。香港战胜各种风雨,稳步前行;香港同胞实现当家做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讲清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3.讲清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由治及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一定能够续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创造繁荣发展新传奇。二、学习目标1.全面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等概念;2.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六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撑课程目标1.2)1.讲清楚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2.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3.引导青年学生以高度的政治学习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二、学习目标1.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2.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8
18 第四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课程目标 2) 一、知识要点 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 3、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五讲、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知识要点 1. 讲清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和非凡成就。香港战 胜各种风雨,稳步前行;香港同胞实现当家做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 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 2. 讲清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 3. 讲清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由治及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一定能够续写“一国两制”实践 新篇章,创造繁荣发展新传奇。 二、学习目标 1.全面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等概念; 2.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六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撑课程目标 1.2) 1. 讲清楚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党的二十 大召开的重大意义; 2. 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一系列重大决 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 3. 引导青年学生以高度的政治学习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 2.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七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支撑课程目标1.2)1.讲清楚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当今世界,大国博奔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全球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2.讲清楚治理安全赤字之策。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有项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3.讲清楚中国担当之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二、学习目标1.理解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2.深刻认识中国的外交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意义;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爱课程应知岗敬业、教书育人。应会具体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内容要求(实践部分)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1.教材的选用和专题的选择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2.参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师资标准3.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教学要点》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3.辅助教材:山东省版《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感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教材选用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标准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9
19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七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支撑课程目标 1.2) 1. 讲清楚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当今世界,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与非 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全球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 2. 讲清楚治理安全赤字之策。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 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有 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 3. 讲清楚中国担当之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 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 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2.深刻认识中国的外交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意义;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实践部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爱 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师资标准 1. 教材的选用和专题的选择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2. 参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3. 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教学要点》编写的《时 事报告大学生版》 3. 辅助教材:山东省版《形势与政策》 教材选用 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 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 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 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 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方式:考查、评分评价与2.成绩构成:每学期成绩构成:课堂(20-40%)、考勤(10-30%)、书面作业(50-60%)考核标准形成平时成绩,每学期的成绩10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八个学期的平均成绩为本门课成绩。撰写人:届会涛系(教研室)主任:屈会涛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3年8月12日20
20 评价与 考核标准 1.方式:考查、评分 2.成绩构成:每学期成绩构成:课堂(20-40%)、考勤(10-30%)、书面作业(50-60%) 形成平时成绩,每学期的成绩 10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八个学期的平 均成绩为本门课成绩。 撰写人:屈会涛 系(教研室)主任:屈会涛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3 年 8 月 12 日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体育英文名称PhysicalEducation(PE)课程编号020101开课学期第1-4学期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4课程学分适用专业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144,其中讲课学时:144开课单位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体育教学部第二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无无先修课程无无无后续课程支撑专业毕业要求1、思政目标: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③结合体育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加强学生竞攀向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义的渗透讲解。④激励学生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复兴使命,从自我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①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课程目标能力。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③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1
21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体育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PE) 课程编号 020101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属性 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分 4 适用专业 所有相关专业 课程学时 总学时:144,其中讲课学时:144 开课单位 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体育教学部第二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无 无 无 无 后续课程 无 支撑专业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思政目标: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主 要分为三个方面。 ①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 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③结合体育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加强学生竞攀向 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义的渗透讲解。 ④激励学生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复兴使命,从自我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 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 能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 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 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 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 关系
③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3、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备两项健身运动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自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课程概述改善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达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任务一: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培养目标2,3)1、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2、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式方法。3、掌握常见的运动所伤的处置方法。4、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并逐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授课建议:4学时/学年,采用口头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讲解法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任务二:身体健康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能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课程应知2、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会具体3、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内容要求4、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不畏挫折,直面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在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接触中,有效进行汉语之外的语言练习继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授课建议:4学时/学年,主要采用集体练习法与讲解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身体健康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上、课下进行练习。任务三:运动技能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掌握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3、能够自主在学习之余采用科学、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相关项目的22
22 ⑥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 质得到提高。 3、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 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 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备两项健 身运动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 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课程概述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 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通 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 改善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 达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培养目标 2,3) 1、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2、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式方法。 3、掌握常见的运动所伤的处置方法。 4、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两 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并逐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 下基础。 授课建议:4 学时/学年,采用口头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讲解法 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任务二:身体健康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 能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 2、 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不畏挫折,直面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在与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接触中,有效进行汉语之外的语言练习继而进一步 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授课建议:4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集体练习法与讲解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 身体健康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上、课下进行练习。 任务三:运动技能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掌握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 3、能够自主在学习之余采用科学、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相关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