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术分类来说,在特殊科学中是实在科学的一边,而《易》则 是理论科学的一边。这理论科学是“事”底理论科学,亦就是“事 理学”。 和普遍科学相对立的特殊科学,有自然科学,如物理学生物 学等是;有精神科学 Mental Sc.亦称人文科学 Cultura( Sc.如政 治、经济、社会、宗教、语言、文化等学都是,这些科学,是人 类精神能力底产物。人类日常生活,差不多“须臾不可离”底生 活,便是事;而人类精神能力消耗得最大的生活,最伤脑筋的生 活,亦就是事。事底概念,在人类社会早就被认识而且早就完成 认识底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经典,《书》和《易》是同样一部最 古老的经典。我们看《尧典》帝尧所提出底“询享考言”,即以 事为其讨论对象;《取陶谟》阜陶所颂扬底“政事懋哉”,亦以 事为其注意对象;《高宗肜日》祖己所提出底“惟先格王正厥事” 《洪范》箕子对周武王所提出底“敬用五事”,都是以事为其思考 对象。其他,如《诗·十月之交y择三有事”《礼记·礼器y故 作大事”,《乐记》“事蚤济也”。《春秋左氏》文七年传“正德 利用、厚生,谓之三事”,都是以事为其动脑筋底对象。而《易》 则以事底概念为其专门的研究和思考之对象;它有理论,有体系, 而它则以事为其理论体系底对象。 《易》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象,一种是辞。象是八卦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四爻,是一些没有文字底图案画;辞是卦辞爻辞以及 《十翼》或《十传》等文辞,是一些图案画底说明书。这八卦六十 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底象底图案画,是万事万物底象底图案画,等 到后来的作《易》者,在它们底下,系上卦辞和爻辞,然后有文 字的说明;等到后来的作《易》者作出《十翼》或《十传》,然 后以事为其研究对象之《易》,有了它的理论和它的体系。我们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单看卦辞和爻辞以及《十翼》或《十传》等文辞,亦就可以知道 《易》的辞,在其以事为其专门的研究对象,是有它的发展过程的。 我们且看,《易》在卦辞上所见到底事: 可小事不可大事也。(《小过》) 小事吉。(睽) 史在结绳时代,只是大事结大绳,小事结小绳。而《曷》在卦辞 上所见到底事,亦只是大事和小事底两个观念。 我们再看《易》在爻辞上所见到底事: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坤》六二) 或从王事,无成。(《讼》六三) 巳事往,无咎。(《损》初九)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益之用凶事。(《益》六二) 不永所事。(《讼》初六) 王事是大事;已事就是祀事(巳,把古文省),祀事亦是大事。《左 氏》昭廿五年传“为政事,庸力行务”,注:“在君为政,在臣 为事”。作爻辞的人说,做臣子底人,应该膚力行务,始终其事 而不以成功自居。祭祀的事,快去是不会有错的;所以他在《损》 初九说,“祀事遄(速也)往,无咎”。《序卦传》“蛊,事也”。 我们看《蛊》卦爻辞,初六,九二,九三、六四、六五、都是说,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以及“裕父之蛊”,“千母之盘”完全 是家事;就是《蛊》上九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亦说上九这 样的人,年老事终,应该可以退休在家,说底还是家事。作爻辞 的人说,有吉事,亦有凶事,吉事和凶;粗反而相成的所 以说,“益之用凶事”。作爻辞的人又说富到是不必打到底的 所以,他在《讼》初六说,“不永所事嘈 爻辞对于“事”这个概念底分析,就不很简单了。《象传》和《纂 传》,是卦辞和爻辞的说明,且看《彖传》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睽·彖传》)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小过·彖传》) 且看《大象传》: 君子以作事谋始。(《讼·大象传》)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坎·大象传》) 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大象传》) 再看“小象传》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坤》六二)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讼》初六) i事王侯,志可则也。(《蛊》上九) 新臣妾吉,不可大事也。(《遜》九三) 事遘往,尚合志也。(《损》初九) 吉无咎,不可厚事也。(《益》初九)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震》六五 卡其沛,不可大事也。(《丰》九三) 《彖传》和《象传》显然是卦辞和爻辞底说明。为什么可小事 不可大事?为什么要不永所事?为什么祀事要速往?似乎作卦辞 和作爻辞底人,本来都有“作例”,不是随便写上去的;而《彖 传》和《象传》都根据作例,为之解释,如:“柔进而上行,得 中而应乎刚”;“刚失位而不中”;所谓“得中”“不中”“失 位”都是作例;这以下再详细说。但在这里我们要知道,《易》底 卦辞和爻辞,和《火珠林》一类卜筮之书相比,是有它的不同底 所在。《易》底卦辞和爻辞,是有它们的作例的;犹如孔子修《春 秋》,已修《春秋》有它的凡例,未修《春秋》亦就早有五十凡 例之作;五十凡例虽不一定是周公所作,但鲁史《春秋》,晋 史《乘》,楚史《梼杌》,都应该有它们的作例,这是不成问题 12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的。我们读《系辞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 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系辞传》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易》到了《周冖,,已经 从宗教的《易》进到了形而上学的《易》从形而上学!:《易》进 到了实证的《易》。他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氵世周之盛 憾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他确定《易〉辞足文王 之作,是文王与纣相处极人世间危疑震撼之事,是文从末世中 忧患中所实际经历实在体验而得之辞;而《易》就在辶木世忧患 中长成,故其书是忧患之书其辞是危惧之辞。这不是宗々的,不是 形而上的而是实证的。海德格 Heidegger的存在哲学P.oix;ence 以自我有着向死亡底存在,故其心境实包含一种顾虑与惧怕。而 实际界的事物,都是一些可颅虑的和可惧怕的对象。自我就藉着 这虑和惧怕,与实际界的事物发生关系,而成为沟通实际界的 事物之主要的精神作用。1作《易》者之“有忧患”与“其辞危” 是和海德格的存在哲学同其心境。 所以《周易。之辞,自非徒然之作,而必有其作例。而这作 例、非经“彖传h和《象传》加以解释,后世是不能明臼的。故 《易》乃仁复为火珠林》一类之书,而成其为事理之学 我们再看《系辞传》对于事这个概念底阐明,又更进了--大 步;于是,《易》遂成其为特姝的实在的事底理论之学。它首先说: 通变之谓事 这是“易家对于事这个概念所下底特殊的专门的定义。什么是 变?又什么是通?它又说: 阖辟谓之变。 住来不穷谓之通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得一国一辟底道理,那就懂得变;懂得往来不穷底道理,亦就 懂得通;懵得变和通底道理、那才懂得《易》底所谓事。 事在《易》底上面所抽象出来底概念,不同于《说文》底事 事,职也,(职,识也);不同于《尔雅》底事—事,勤也; 不同于《小尔雅》底事—一事,力也,亦不同于《释名》底事 事,停也,,立也。而是在《易》事理学上形成了专门的特殊 的一个概念,一个专用的学术名词,就是说,通变之谓事。 《泵辞传》又说: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就是说,《易》底大用,就是变和通。到那里去找变?它说,“刚 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就是变。到那里去找通?它又说,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17天地(上下)相交就是通。《系辞传》又说 化而裁之存乎变。 推而行之存乎通。 这就是,变底功用,是化而裁之;通底功用,是摧而行之。能化 而裁之,就是能变;能推而行之,就是能通。到了化而裁之和推 而行之底变和通,一变是能事,通是能事,化而裁之是能事,推 而行之是能事;《易》家就说:“天下之能事毕矣”。天下有几许能 事?只要能化而裁之和推而行之底变和通,就是能够把握到“天 下之能事”底一个大事业家。《易》家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 之事业”这才是《易》事理学上的所谓事业。 《易》家在其事理学上,一般用“事”这个名词以外,有时用 业”这个名词,有时联用“事”和“业”两名词。在《系辞传》 上所见到的: 可大则贤人之业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易》家有时夸帐这个业、称为大业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