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须先读《说卦传》、《系辞传》,明其发凡起例,而后据以籀绎 上下经六四卦.多看注,徒乱人意,不如就白文自家理会、即 得 将离孤岛之日,有大学及江浙同乡会来招演讲,并拈此题,听 者颇为动容。复视·一过,觉此日之所以策励共学,履险如夷者,盖 无逾于《易》也!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易》事理学序论 刘百闵 《易)究竟是什么一种学术? 古代中国讲学术,一向称六艺。六艺有前六艺后六艺;前六 艺为札、乐、射、御、书、数、后六艺为《易》、《书》、《诗》 《礼》、《乐》、《春秋》。前六艺,由现代语说起来,是六种术科:而 后六艺,则是六种学科。前六艺有礼乐,后六艺亦有礼乐。但前 六艺的礼乐,礼是礼仪、札容底礼,乐是乐声、乐舞底乐;而后 六艺的礼乐,则是讲礼乐本原底礼学和乐学。所以,前六艺是 术科,后六艺是学科。而《易》则是后六艺的一种。我们看《汉 书·儒林传》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学者,王教之典籍,以 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那六艺亦称六学,而《易》则是六学之一。 中国古代学术,到了孔子,删《诗》、《书》,定《礼》、《乐》, 传《易》,修《春秋》,经过一番整理,算是中国古代学术底 大结集,成为后六艺;统括了古代中国的一切学术。从此以后,古 代中国的学人,讲学术,都折衷于六艺。《庄子》说: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 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篇》) 这对于六艺的学术性质,作了一个分析。这以后,《荀子》、《淮 本文原载《新亚学报》(香港)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五五年八月)。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南子》、《礼记》、《春秋繁露》、《史记》、《汉书》,都有分析,大 同而小异这里不具征引。无论怎样说法:“《易》以道阴阳”“《易》 以道化”,②“洯静精微,《易》教也”③“消明条远者,《易》 之义也”; 《易》、《春秋》明其知 《易》著天地阴 阴四时五行,故长於变”:其说约尽于此。但《易》究竟是什 么一种学术?我们还是不能明瞭。而《易》在六艺或六学中,究 竟占着怎样一个学术地位?我们还是不能分个清楚。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 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 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益五常 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 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 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 这是以五学原子《易》亦就是说,以《易》为普遍科学, 哲学。魏晋人以《易》为三玄之一,亦是把它当哲学看。 近代人还是把它当哲学看,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易自然是 本最古老的经典。西洋人还是把它当哲学看,莱白尼兹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看到八卦和六十四卦,认为这是一些哲学思想底 符号⑦但是,大家都知道,《易》原来是卜筮之书。卜和筮是 古代人和神发生精神交感和反应底两种工具。古代人日常行事,发 生困难或疑虑,自已不能解决,于是通过龟卜或蓍筮以就教于神, 大事问神,小事亦问神。《易》从《夏易》 《连山》,《商 易》 《归藏》④以至于《周易》,除了卦象和爻象以外,我 们现在所传底《周易》,还有卦辞和爻辞,这些都是《周易》的 本文,亦叫经文。这些经文,似乎都是神的启示,“可小事,不可 大事”小事古”“或从王事”“不事王侵”益之用凶事”“不永所事” 都是对于人的日常行事底一种指示外,再也嗅不出一点哲学的气味。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小戴礼记·大学》一篇,提出了“物”和“事”这两件东西; 放在人类前面底东西,就是万物和万事。万物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我们究竟怎样了解它们?利用它们?从这方面向前发展成为自然 科学,我们亦可通称为物理学。万事究竟是些什么情形,我们究 竟怎样处理它们?解决它们?从这方面向前发展成为人文科学,我 们亦可通称为事理学。梁启超曾经说道:“西洋人注重人同物的 关系,所以物理学很发达;中国人注重人同人的关系,所以事理 学很发达”。⑩他亦提出了物和事底两种学问。和普遍科学对立 底科学,是特殊科学;而物理学和事理学,都是特殊科学。 从来论六艺的学术性质,总觉得恍惚迷离,观念不清。近人 马浮在他的《复性书院学规》“博文为立事之要”一条下,论六 艺的学术性质,却有了把柄。他说 天下之事,莫非六艺之文;明乎六艺之文者,斯可以应 天下之事矣。 此义云何?《诗》以道志而主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凡以达哀乐之感,类万物之情,而出以至诚侧怛不为肤泛 伪饰之辞,皆《诗》之事也。《书》以道事;事之大者,经 纶一国之政,推之天下,凡施于有政;本诸身加诸庶民者,皆 《书》之事也。《礼》以道行;凡人伦日用之间,履之不失其 序不违其节者,皆《礼》之事也。《乐》、以道和;凡声音相 感,心志相通,足以尽欢欣鼓舞之用而不流于过者,皆《乐》 之事也。《易》以道阴阳;凡万象森罗,观其消息盈虚变化 流行之迹,皆《易》之事也。《春秋》以道名分;凡人伦之 群纪,大经大法,至于一名一器,皆有分际,无相陵越,无 相紊乱,各就其列,各严其序,各止其所,各得其正皆《春 秋》之事也。 天下万事万物之粲然并陈者,莫非文也。凡言事者,非 材一艺一篇一曲之谓;自入孝出弟爱众亲仁,立身行己,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遇人接物,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开物成务,体国经野,大 之礼乐刑政之本,小之名物度数之微,凡所以为因革损益裁 成辅相之道者,莫非事也。 照他这样说法,那是“六艺皆事也”。章学诚“六经皆史也”底 说法,是不够的。史是指过去的事迹而言;事是指直过去现在未 来底-切事而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就是说,事有 前事,有后事。“欲学为史,视已成事”。就是说,事有已成事 和未成事。他对六经的学术性质底分析,提出“事”这一个总概 念,授与学者以一个大把柄,这是他的大手段。但《书》之事,《诗》 之事,《礼》之事、《乐》之事,《春秋》之事,不外是“入孝 出弟,爱众亲仁,立身行己,過人接物,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开 物成务,体国经野,大之礼乐刑政之本,小之名物度数之微”底 天下的万事万物:而《易》之事,则是就万象森罗,以观其消息 盈虚变化流行之迹、而为《书》、《诗》、《礼》、《乐》、《春秋》五 学之原,以成其事理学。班固的话,“《易》为之原”,就在这里 讨出消总和端倪 孔德 Auguste Comte把人类知识的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即 是:1,宗教的,2,形而上学的,3.实证的,三个阶段。们我对于 《易》学,就有同样的看法。班固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 世历三古”。13亦是说,《易》学的进展,经过三个阶段。伏羲 画出阴--和阳一两画,朱子看来,检直和杯珓一样,一仆一仰,仆 转的就是阳,仰转的就是阴,阳为吉,阴为凶;这是《易》底宗 教的阶段。后来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朱子看来,亦和《火 珠林》一类卜筮之书,只似灵棋课模样,⑩还是《易》底宗教的 阶段。后来孔子作《十翼》或且说,后来的人作出《彖传》、《象 传》、《系辞传》、《说卦传ν、《序卦传》、《文言传》、《杂卦传》来, 使不复是卜筮之书,而是从宗教的进到了形而上学的和实证的阶 段。如果说,《书》、《诗》《礼》、《乐》、《春秋》五学,照现在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