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类 劣类 % 55% V尖 太湖湖体水质类别比例 太湖湖体的20个监测点位中,属Ⅲ类、Ⅳ类、V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5 %、35%、5%和55%。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湖区中五里湖、梅梁湖污染明显重于 湖心、东部和西部沿岸区。富营养化评价表明,太湖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2年度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区 锰酸盐指 总磷(mg)总氮(mgL)绿素a(mg/)营养状态指 五里湖 8.05 0.168 7.02 0.081 71.0 梅梁湖 0.154 0.042 西部沿岸区546 0.09 2.83 0.032 62.6 湖心及东部 0.050 148 0.013 53.8 沿岸区 全湖平均 4.74 0.079 2.42 0.023 594 环湖主要河流和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79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符合I~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59.5%。水质综合评价, Ⅱ~Ⅲ类、ⅣV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5%、3.8%和93.7%。与上年相比, 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有所下降。 2002年度太湖流域环湖河流水质达Ⅲ类标准比例 环湖主要河流达主要交界水体达 监测指标标断面百分比标断面百分比总体达标断 面百分比% 高锰酸盐指数 593 59.6 59.5
太湖湖体的 20 个监测点位中,属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 5 %、35%、5%和 55%。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湖区中五里湖、梅梁湖污染明显重于 湖心、东部和西部沿岸区。富营养化评价表明,太湖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2 年度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环湖主要河流和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79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符合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 59.5%。水质综合评价 , Ⅱ~Ⅲ类、Ⅳ~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2.5%、3.8%和 93.7%。与上年相比, 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有所下降。 2002 年度太湖流域环湖河流水质达Ⅲ类标准比例 太湖湖体水质类别比例 湖 区 高锰酸盐指 数(mg/L) 总磷(mg/L) 总氮(mg/L) 叶绿素 a(mg/L) 营养状态指数 五里湖 8.05 0.168 7.02 0.081 71.0 梅梁湖 6.24 0.154 4.73 0.042 66.4 西部沿岸区 5.46 0.097 2.83 0.032 62.6 湖心及东部 沿岸区 4.00 0.050 1.48 0.013 53.8 全湖平均 4.74 0.079 2.42 0.023 59.4 监测指标 环湖主要河流达 标*断面百分比 % 主要交界水体达 标*断面百分比 % 总体达标*断 面百分比% 高锰酸盐指数 59.3 59.6 59.5
氨氮 48.1 316 总磷 42.3 519 水质综合评价 7.4 0 2.5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 滇池滇池草海污染重于外海,外海为Ⅴ类水质,草海为劣Ⅴ类水质。与上年相比 滇池外海水质有所改善,高锰酸盐指数已达到Ⅲ类标准要求。但氮和磷的污染仍很严重 草海和外海的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79.0和60.8,全湖平均达72.8,滇池属重度富营养状 2002年度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总氮 锰酸盐指数(mg/) 营养状态指数水质类别 (mg/) 草海 8.16 1.066 1148 9.0 劣V类 外海 劣V类 全湖平均 6.90 0.594 6.71 72.8 巢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但由于总氮和总磷污染严重,湖体12 个监测点位中,V类、劣Ⅴ类水质各占一半。与上年相比,湖体水质略有好转。 2002年巢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 锰酸盐指数总磷 总氮 湖区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西半湖 5.55 0.231 东半湖 .62 0.116 1.54 41.9 劣V类 湖平均 0.174 劣V类 巢湖西半湖污染重于东半湖,西半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属中营养状态。全湖 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52.7,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 滇池 滇池草海污染重于外海,外海为Ⅴ类水质,草海为劣Ⅴ类水质。与上年相比, 滇池外海水质有所改善,高锰酸盐指数已达到Ⅲ类标准要求。但氮和磷的污染仍很严重, 草海和外海的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 79.0 和 60.8,全湖平均达 72.8,滇池属重度富营养状 态。 2002 年度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巢湖 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但由于总氮和总磷污染严重,湖体 12 个监测点位中,Ⅴ类、劣Ⅴ类水质各占一半。与上年相比,湖体水质略有好转。 2002 年巢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 巢湖西半湖污染重于东半湖,西半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属中营养状态。全湖 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 52.7,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氨氮 48.1 23.1 31.6 总磷 70.4 42.3 51.9 水质综合评价 7.4 0 2.5 湖 区 高锰酸盐指数(mg/l)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mg/l) (mg/l) 草 海 8.16 1.066 11.48 79.0 劣Ⅴ类 外 海 5.64 0.121 1.94 60.8 劣Ⅴ类 全湖平均 6.90 0.594 6.71 72.8 湖 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mg/l) (mg/l) (mg/l) 西半湖 5.55 0.231 3.22 61.8 劣Ⅴ类 东半湖 4.62 0.116 1.54 41.9 劣Ⅴ类 全湖平均 5.09 0.174 2.38 52.7 劣Ⅴ类
状 日2001年 口2002年 滇池泡草海 三湖”富营养化程度比较 其它大型湖泊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兴凯湖、南四湖、博斯腾湖、洱海和镜泊 湖8个淡水湖泊中,兴凯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洞庭湖和镜泊湖水质 达到Ⅳ类水质标准:达赉湖、博斯腾湖、洱海和洪泽湖湖体水质为V类;南四湖湖体污染 较重,水质为劣V类 城市内湖2002年度城市内湖水质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外,杭州西 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劣Ⅴ类。 大型水库10座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石门水库和千岛湖水库水质较好,达到Ⅲ类 水质标准;抚顺大伙房水库、天津于桥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和合肥董铺水库水质为Ⅳ类 吉林松花湖水质为Ⅴ类;青岛崂山水库和烟台门楼水库污染较重,水质为劣V 地下水 全国218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和地区中,有75个城市和地区水位有所回升, 回升区所占比例为34%,与上年相同;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的区域所占比例为50%,比上年 减少12个百分点。 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 部分指标超标。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主要超标指 标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和p 值等。三氮污染在全国各地区均较突出,矿化度和总硬度超标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 北和西南地区,铁和锰超标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与上年相比,大部分城市和地区 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或污染略有减轻,部分城市局部地段水质有恶化趋势
其它大型湖泊 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兴凯湖、南四湖、博斯腾湖、洱海和镜泊 湖 8 个淡水湖泊中,兴凯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洞庭湖和镜泊湖水质 达到Ⅳ类水质标准;达赉湖、博斯腾湖、洱海和洪泽湖湖体水质为Ⅴ类;南四湖湖体污染 较重,水质为劣Ⅴ类。 城市内湖 2002 年度城市内湖水质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外,杭州西 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劣Ⅴ类。 大型水库 10 座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石门水库和千岛湖水库水质较好,达到Ⅲ类 水质标准;抚顺大伙房水库、天津于桥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和合肥董铺水库水质为Ⅳ类; 吉林松花湖水质为Ⅴ类;青岛崂山水库和烟台门楼水库污染较重,水质为劣Ⅴ类。 地下水 全国 218 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和地区中,有 75 个城市和地区水位有所回升, 回升区所占比例为 34%,与上年相同;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的区域所占比例为 50%,比上年 减少 12 个百分点。 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 部分指标超标。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主要超标指 标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和 pH 值等。三氮污染在全国各地区均较突出,矿化度和总硬度超标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 北和西南地区,铁和锰超标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与上年相比,大部分城市和地区 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或污染略有减轻,部分城市局部地段水质有恶化趋势。 “三湖”富营养化程度比较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2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其中 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吨,比上年增加2.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32.3亿吨,比上年 增加0.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66.9万吨,比上年减少2.7%。其中工业 废水中COD排放量584.0万吨,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782.9万吨 比上年减少1.8%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年度 合计工业生活合计工业生活 3953200.5194814956800.6 695.0 1999 401.1197.320381388.9691.7 697.2 415.2194.2220.91445.0704.5740.5 2026230.31404.8 797.3 2002439.5207.2232.3136.9584.07829 增减率(%)1.5 2.3 0.9 -3.9 1.8 2002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企业工业 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80.3%,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督查国家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共同组织国务院12 个部委监察局,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 编制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国家环保总局组织 “三河三湖”水系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征求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 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批准了淮河、海河、辽河、巢湖和滇池水 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生态调水工程在塔里木河、黑河等内陆河流域继续实施生态调水,使塔里木河、黑河 下游大片胡杨林恢复了生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2 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 439.5 亿吨,比上年增加 1.5%。其中 工业废水排放量 207.2 亿吨,比上年增加 2.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232.3 亿吨,比上年 增加 0.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 1366.9 万吨,比上年减少 2.7%。其中工业 废水中 COD 排放量 584.0 万吨,比上年减少 3.9%;城镇生活污水中 COD 排放量 782.9 万吨 , 比上年减少 1.8%。 2002 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88.3%,比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企业工业 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89.4%,比上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80.3%,比上年提高 6.6 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督查国家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共同组织国务院 12 个部委监察局,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 编制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国家环保总局组织 “三河三湖”水系 1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泛征求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 、 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批准了淮河、海河、辽河、巢湖和滇池水 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生态调水工程在塔里木河、黑河等内陆河流域继续实施生态调水,使塔里木河、黑河 下游大片胡杨林恢复了生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防治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 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和《南水北调东中线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环保总局对湖北、四 川和重庆三省市三峡库区库底清理及船舶污染防治及南水北调东中线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 了专项检查 海洋环境 状况 2002年,中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国未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的海域面积约17.4万平方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海水 海域面积分别约为11.1平方公里、2.0万平方公里、1.8万平方公里和2.6万平方公里。 与上年相比,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有所减少,近岸海域局部污染仍然较重。 近岸海域水质 2002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9.7%,比上年上升8.3个百分 点;四类、劣四类水质比例为35.9%,下降10.5个百分点。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无 机氮、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铅超标,个别海域重金属铜、汞、镉 超标。 四大海区黄海、南海水质较好,东海、渤海水质较差。 营口、盘锦、长江口、杭州湾、三门湾、乐淸湾、泉州湾、九龙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 为劣四类海水:丹东、大连湾、葫芦岛、烟台、青岛风景区、日照、南通、东山湾、诏安 湾、湄州湾、三亚近岸海域水质较好。 %8 劣四类 d200 28,4% 「m
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防治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 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和《南水北调东中线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环保总局对湖北、四 川和重庆三省市三峡库区库底清理及船舶污染防治及南水北调东中线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 了专项检查。 海洋环境 状况 2002 年,中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国未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的海域面积约 17.4 万平方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海水 海域面积分别约为 11.1 平方公里、2.0 万平方公里、1.8 万平方公里和 2.6 万平方公里。 与上年相比,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有所减少,近岸海域局部污染仍然较重。 近岸海域水质 2002 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一、二类海水比例为 49.7%,比上年上升 8.3 个百分 点;四类、劣四类水质比例为 35.9%,下降 10.5 个百分点。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无 机氮、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铅超标,个别海域重金属铜、汞、镉 超标。 四大海区黄海、南海水质较好,东海、渤海水质较差。 营口、盘锦、长江口、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泉州湾、九龙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 , 为劣四类海水;丹东、大连湾、葫芦岛、烟台、青岛风景区、日照、南通、东山湾、诏安 湾、湄州湾、三亚近岸海域水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