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JININGSHI GUOMIN JINGJI HE SHEHUI FAZHAN TONGJI GONGBAO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19 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JININGSHI GUOMIN JINGJI HE SHEHUI FAZHAN TONGJI GONGBAO
2019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20年3月27日) 2019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全力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 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有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加快,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日益改善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初 步核算数为437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8%。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503.84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60.01亿 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6.32亿元、增长8.6%;分行业看 工业增加值1507.75亿元、增长0.9%,批发和零售业640.40亿元、增 长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6.15亿元、增长11.3%,住宿 餐饮业7571亿元、增长9.0%,金融业222.54亿元、增长7.1%,房 地产业21071亿元、增长6.8%,其他服务业730.72亿元、增长7.3%
1 2019 2019 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全力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 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有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加快,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日益改善,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初 步核算数为437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8%。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 503.84 亿元、增长 0.9%,第二产业增加值 1760.01 亿 元、下降 0.2%,第三产业增加值 2106.32 亿元、增长 8.6%;分行业看, 工业增加值 1507.75 亿元、增长 0.9%,批发和零售业 640.40 亿元、增 长 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86.15 亿元、增长 11.3%,住宿 餐饮业 75.71 亿元、增长 9.0%,金融业 222.54 亿元、增长 7.1%,房 地产业 210.71 亿元、增长 6.8%,其他服务业 730.72 亿元、增长 7.3%。 2019 年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20 年 3 月 27 日)
统计公报 人均生产总值达5233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58585美元)。结 业新增152家 构调整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3:423:464调整为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新动能不断集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115:40.3:48.2,服务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单位:% 增长8.39%,高于全市7.9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 资增长6.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四新”投资额占比 达到521%、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持续升级,限额以上 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化妆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67.7个、37.8个 1aL看 30个、7.0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增长14.2% 质量效益稳步改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5亿元、增长 1.2%,其中税收收入302.7亿元、增长4.5%,税收占比74.7%、同 图1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3亿元、增长77%,其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71.85万户、增长 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支出分别增长7.3% 15.4%,注册资本金13848.72亿元、增长23.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6%、24.3%、42.8%。新增减税降费74.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 1083户、增长186%,私营企业19.59万户、增长24.2%,个体工商 业收入实现666246亿元、下降5.91%,利润39644亿元、下降9.24%。 户4964万户、增长12.8%。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305家,其中规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59家,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 83.0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95%,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21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新增476家,规模以上服务 一来病产O产=0增 制月胡月胡月朗月钥月朗月9月10月1月12月 图2市场主体 图3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统计公报 2 3 2019 人均生产总值达 52331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7585.85 美元)。结 构调整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1.3 ∶ 42.3 ∶ 46.4 调整为 11.5 ∶ 40.3 ∶ 48.2,服务业占比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全 市 市 场 主 体 总 量 达 71.85 万 户、 增 长 15.4%,注册资本金 13848.72 亿元、增长 23.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083 户、增长 18.6%,私营企业 19.59 万户、增长 24.2%,个体工商 户 49.64 万户、增长 12.8%。全年新增“四上”企业 1305 家,其中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459 家,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 218 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新增 476 家,规模以上服务 业新增 152 家。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新动能不断集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2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增长 8.39%,高于全市 7.98 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 资增长 6.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3.2 个百分点,“四新”投资额占比 达到 52.1%、同比提升 0.9 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持续升级,限额以上 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化妆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 67.7 个、37.8 个、 8.0 个、7.0 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增长 14.2%。 质量效益稳步改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405 亿元、增长 1.2%,其中税收收入 302.7 亿元、增长 4.5%,税收占比 74.7%、同 比提高 2.3 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67.3 亿元、增长 7.7%,其 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支出分别增长 7.3%、 16%、24.3%、42.8%。新增减税降费 74.1 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 业收入实现 6662.46 亿元、下降 5.91%,利润 396.44 亿元、下降 9.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58.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 83.06 元。营业收入利润率 5.95%,高于全省 1.6 个百分点。 ㅜаӗъ ㅜҼӗъ ㅜйӗъ ᒤ ᒤ অս˖% 图 1 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ᒤ ᒤ ᒤ ᒤ ᒤ ᵏᵛᇎᴹᡧᮠ˄зᡧ˅ ໎䙏˄˅ 图 2 市场主体 ᴸ ᴸ ᴸ ᴸ ᴸ ᴸ ᴸ ᴸ ᴸ ᴸ ᴸ অս˖% 图 3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统计公报 就业形势平稳。新增城镇就业7.1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低于全省控制目标,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 单位:元 人数1.3万人 物价总体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34%。分类别看, 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4%、其中畜肉上涨35.2%,衣着类下降0.2%, 13616 居住类上涨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 24%,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上涨40%,医疗保健类上涨27%,其他用 品和服务类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温和上涨0.5%,工业生 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 图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常住人口8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877万人、农村人口 33683万人。户籍总人口893.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6.18万人、 乡村人口44747万人,男性460.91万人、女性43275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11.28万人、出生率1262%e,死亡人口552万人、死亡率6.18% 自然增长率644% 二、农林牧渔业 341868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41.3亿元、增长1.3%。 其中农业3275亿元、增长24%,林业111亿元、增长54%,牧业 图4居民消费、工业品出厂购进价格指数 1084亿元、下降2.7%,渔业56.8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 375亿元、增长11.9%。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增长8.39 例为60.5:2.1:20.0:10.5:69。 人均消费支出17165元、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5.3万 37139元、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2218元、增长67%;农村居民 亩、下降1.0%;粮食总产475.3万吨、增长1.0%。单产442公斤 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4元、增长9.9%,人均消费支出11373元、增长 增长2.0%。其中夏粮22.8万吨、增长1.2%;秋粮252.6万吨、增长 8.8%。城乡收入比收窄至2.1。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4.21平 09%。经济作物面积382万亩、减16万亩,蔬菜瓜果面积273万亩、 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65平方米。 减7万亩。棉花产量44万吨、下降10.2%,油料产量13.5万吨、下
统计公报 4 5 2019 就业形势平稳。新增城镇就业 7.11 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07%,低于全省控制目标,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 人数 1.3 万人。 物价总体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 3.4%。分类别看, 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 7.4%、其中畜肉上涨 35.2%,衣着类下降 0.2%, 居住类上涨 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 1.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 2.4%,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上涨 4.0%,医疗保健类上涨 2.7%,其他用 品和服务类上涨 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温和上涨 0.5%,工业生 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1.1%。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055 元、增长 8.3%, 人均消费支出 17165 元、增长 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139 元、增长 6.7%,人均消费支出 22218 元、增长 6.7%;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17644 元、增长 9.9%,人均消费支出 11373 元、增长 8.8%。城乡收入比收窄至 2.1。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 34.21 平 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 39.65 平方米。 年末常住人口 835.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98.77 万人、农村人口 336.83 万人。户籍总人口 893.6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46.18 万人、 乡村人口 447.47 万人,男性 460.91 万人、女性 432.75 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 11.28 万人、出生率 12.62‰,死亡人口 5.52 万人、死亡率 6.18‰, 自然增长率 6.4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 541.3 亿元、增长 1.3%。 其中农业 327.5 亿元、增长 2.4%,林业 11.1 亿元、增长 5.4%,牧业 108.4 亿元、下降 2.7%,渔业 56.8 亿元、下降 2.1%,农林牧渔服务业 37.5 亿元、增长 11.9%。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 例为 60.5 ∶ 2.1 ∶ 20.0 ∶ 10.5 ∶ 6.9。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075.3 万 亩、下降 1.0%;粮食总产 475.3 万吨、增长 1.0%。单产 442 公斤、 增长 2.0%。其中夏粮 222.8 万吨、增长 1.2%;秋粮 252.6 万吨、增长 0.9%。经济作物面积 382 万亩、减 16 万亩,蔬菜瓜果面积 273 万亩、 减 7 万亩。棉花产量 4.4 万吨、下降 10.2%,油料产量 13.5 万吨、下 ᒤ ᒤ ᒤ ᒤ ᒤ ᐕъࠪল ᐕъ䍝䘋 ት≁⎸䍩 অս˖% 图 4 居民消费、工业品出厂购进价格指数 ᒤ ᒤ ᒤ ᒤ ᒤ 䭷 ߌᶁ ݳ˖অս 图 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统计公报 降64%。园林水果产量346万吨、增长6.7%。肉类总产量519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下降11.8%,禽蛋总产量338万吨、下降10.1%,奶类总产量116万吨、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06家,其中营业收 增长17:8%,水产品总产量309万吨、下降60%。 入过百亿元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在38个 林业生态逹设扎实推进。“绿满乡村”行动完成绿化新建、提升 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7105%。按 森林乡村示范村106个,森林乡村重点村724个。完成造林面积16.9 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1.26%,集体企业下降60.74%,股份合 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550公里,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新建、 作制企业增长35.49%,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 完善农田林网折实面积1.3万亩。市级以上湿地公园35处,其 资企业下降13.5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4.39%;按轻重工业 家级(含试点)6处、省级18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发展经济 分,轻工业下降1269%,重工业增长6.71%,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 林3万亩,新育苗2.15万亩,新创建“山东省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 24.4:75.6 品牌13个、“齐鲁放心果品”品牌6个、“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 建筑业增速回落。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 品牌1个。 企业665家、同比增加116家,完成总产值6745亿元、下降3.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51.24万千瓦,增 实现增加值254.84亿元、下降8.4% 长302%(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8万台, 四、固定资产投资 联合收割机372万台、增长2.55%,拖拉机配套农具216万台。农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6%。其中 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其中小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 第一产业增长11.8%,第二产业下降145%,第三产业增长6.3% 9517%、99.43%,玉米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825%、%6.5%。农 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0:47.8:51.2调整为1.2:42.4:56.4 田总灌溉面积49881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5.83千公顷,节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同比增长8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 水灌溉面积331.22千公顷,综合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治理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134%,其中制造业下降125%。民间投资 水土流失面积7182平方公里。 下降8.8%。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77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其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28家,其中市级以 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369个、增加77个 上重点企业655家。评定80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一村一品” 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7.13亿元、增 强村富民工程,国家级示范村发展到15个,省级示范村22个。农民 长13.9%,其中住宅投资391.10亿元、增长240%。商品房施工面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5835家、4325家。建设农业标准化 积471896万平方米、增长3.5%,竣工面积59385万平方米、下降 生产基地,累计认定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16处、认证“三品一标 21.6%;商品房销售面积991.34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销售 农产品286个。 面积910.12万平方米、增长130%;商品房销售额616.89亿元、增长
统计公报 6 7 2019 降 6.4%。园林水果产量 34.6 万吨、增长 6.7%。肉类总产量 51.9 万吨、 下降 11.8%,禽蛋总产量 33.8 万吨、下降 10.1%,奶类总产量 11.6 万吨、 增长 17.8%,水产品总产量 30.9 万吨、下降 6.0%。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满乡村”行动完成绿化新建、提升 森林乡村示范村 106 个,森林乡村重点村 724 个。完成造林面积 16.9 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 550 公里,完成湿地保护修复 10 万亩,新建、 完善农田林网折实面积 1.3 万亩。市级以上湿地公园 35 处,其中国 家级(含试点)6 处、省级 18 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发展经济 林 3 万亩,新育苗 2.15 万亩,新创建“山东省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 品牌 13 个、“齐鲁放心果品”品牌 6 个、“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 品牌 1 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951.24 万千瓦,增 长 3.02%( 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 )。农用大中型拖拉机 3.8 万台, 联合收割机 3.72 万台、增长 2.55%,拖拉机配套农具 21.6 万台。农 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86%,其中小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 95.17%、99.43%,玉米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 98.25%、96.15%。农 田总灌溉面积 498.81 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475.83 千公顷,节 水灌溉面积 331.22 千公顷,综合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66。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 71.82 平方公里。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328 家,其中市级以 上重点企业 655 家。评定 80 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一村一品” 强村富民工程,国家级示范村发展到 15 个,省级示范村 22 个。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 15835 家、4325 家。建设农业标准化 生产基地,累计认定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 116 处、认证“三品一标” 农产品 286 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2706 家,其中营业收 入过百亿元企业 5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在 38 个 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27 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 71.05%。按 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 11.26%,集体企业下降 60.74%,股份合 作制企业增长 35.49%,股份制企业增长 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 资企业下降 13.5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 24.39%;按轻重工业 分,轻工业下降 12.69%,重工业增长 6.71%,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 24.4 ∶ 75.6。 建筑业增速回落。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 企业 665 家、同比增加 116 家,完成总产值 674.5 亿元、下降 3.3%, 实现增加值 254.84 亿元、下降 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 3.6%。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 11.8%,第二产业下降 14.5%,第三产业增长 6.3%。三 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 1.0 ∶ 47.8 ∶ 51.2 调整为 1.2 ∶ 42.4 ∶ 56.4。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同比增长 8.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 1.5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 13.4%,其中制造业下降 12.5%。民间投资 下降 8.8%。5000 万元以上在建项目 1773 个、比上年增加 61 个,其 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 1369 个、增加 77 个。 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457.13 亿元、增 长 13.9%,其中住宅投资 391.10 亿元、增长 24.0%。商品房施工面 积 4718.96 万平方米、增长 3.5%,竣工面积 593.85 万平方米、下降 21.6%;商品房销售面积 991.34 万平方米、增长 3.6%,其中住宅销售 面积 910.12 万平方米、增长 13.0%;商品房销售额 616.89 亿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