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目录 水环境 海洋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固体废物 辐射环境 耕地/土地 森林/草地 生物多样性 气候与自然灾害 专栏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环境政策与法制 西部地区坡耕地生态退耕调査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 农村改水、改厕 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 部分地区实施封山禁牧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目录 水环境 海洋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固体废物 辐射环境 耕地/土地 森林/草地 生物多样性 气候与自然灾害 专栏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环境政策与法制 西部地区坡耕地生态退耕调查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 农村改水、改厕 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 部分地区实施封山禁牧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综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于2003 年5月29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签字) 年五月三十日
综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2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于 2003 年 5 月 29 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签字) 二 00 三年五月三十日
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见第3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代表
2002 年 3 月 10 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见第 3 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代表
2002年,中央连续第六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听取环保工作 汇报,并就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世纪环保工作提出 了更高要求,明确将环境保护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重要目标之一,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 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国务院在年初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 护“十五”计划》,明确了“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6.45‰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 本维持在上年水平。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有所削减;“33211”重点治理工程继续推进,“三河三湖”水质基 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但生 态形势不容乐观。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仅不足三分之一的监测断面满足 Ⅲ类水质要求,尤以海河和辽河流域污染为重;滇池、太湖和巢湖氮、磷污染严重;东海 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略有下降, 颗粒物污染范围较广,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所有城市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酸雨区范围和污染程度稳定,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 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多数城市受到轻度噪声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依然维持在天然本底水 水环境 状况 2002年,七大水系741个重点监测断面中,29.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0.0 %的断面属Ⅳ、V类水质,40.9%的断面属劣V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及主要一级支 流的199个国控断面中,I~Ⅲ类水质断面占46.3%,Ⅳ、Ⅴ类水质断面占26.1%,劣V 类水质断面占27.6%。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2002 年,中央连续第六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听取环保工作 汇报,并就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世纪环保工作提出 了更高要求,明确将环境保护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重要目标之一,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 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国务院在年初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 护“十五”计划》,明确了“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8%、人口自然增长 6.45‰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 本维持在上年水平。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有所削减;“33211”重点治理工程继续推进,“三河三湖”水质基 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但生 态形势不容乐观。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仅不足三分之一的监测断面满足 Ⅲ类水质要求,尤以海河和辽河流域污染为重;滇池、太湖和巢湖氮、磷污染严重;东海 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略有下降, 颗粒物污染范围较广,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所有城市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酸雨区范围和污染程度稳定,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 90%以 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多数城市受到轻度噪声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依然维持在天然本底水 平。 水环境 状况 2002 年,七大水系 741 个重点监测断面中,29.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0.0 %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40.9%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及主要一级支 流的 199 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 46.3%,Ⅳ、Ⅴ类水质断面占 26.1%,劣Ⅴ 类水质断面占 27.6%。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