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A型题1.脑膜炎双球菌为[C]A.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B.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C.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D.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E.革兰氏阴性球菌,兼性厌氧菌[A]2.目前在我国流行的脑膜炎双球菌菌群以A.A群为主B.B群为主C.C群为主D.D群为主E.Y群为主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有以下哪个特点[B]A.呈地方性流行B.人是唯一的传染源C.新生儿也易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仅少数病人发展成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E.以上都不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范围很广,并不是地方性疾病。该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故人是唯一传染源。由于受母体抗体保护,该病在新生儿少见,发病年龄一般从2-3月开始,6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被感染者中大多呈隐性感染,仅1%表现为典型化脓性脑膜炎。4.*男孩,3岁。发热伴呕吐半天。体检:体温39°C,神萎,面色较苍白,皮肤可见瘀点,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拟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考虑该患儿处于临床哪一期?[D]A.前驱期B.上呼吸道炎期C.潜伏期D.败血症期E.脑膜炎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该患儿病程较短,临床表现为高热、皮肤瘀点,尚无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表现,因此临床可考虑患儿暂时处于败血症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5.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中,下列那一种感染形式最多见?[C] A.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B.暂时菌血症C.感染带菌状态D.败血症E.化脓性脑脊髓膜炎[B]6.目前我国预防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方面,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感染性疾病 A 型题 1. 脑膜炎双球菌为 [C] A. 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B. 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 C. 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 D. 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E. 革兰氏阴性球菌,兼性厌氧菌 2.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脑膜炎双球菌菌群以 [A] A. A 群为主 B. B 群为主 C. C 群为主 D. D 群为主 E. Y 群为主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有以下哪个特点 [B] A. 呈地方性流行 B.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C. 新生儿也易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仅少数病人发展成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 E. 以上都不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范围很广,并不是地方性疾病。该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故人是 唯一传染源。由于受母体抗体保护,该病在新生儿少见,发病年龄一般从 2-3 月开始,6 月 至 2 岁发病率最高。被感染者中大多呈隐性感染,仅 1%表现为典型化脓性脑膜炎。 4. *男孩,3 岁。发热伴呕吐半天。体检:体温 39C,神萎,面色较苍白,皮肤可见瘀点, 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拟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考虑该患儿处于临床哪一期?[D] A. 前驱期 B. 上呼吸道炎期 C. 潜伏期 D. 败血症期 E. 脑膜炎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该患 儿病程较短,临床表现为高热、皮肤瘀点,尚无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表现,因此临床可考 虑患儿暂时处于败血症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5. 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中,下列那一种感染形式最多见? [C] A. 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 B. 暂时菌血症 C. 感染带菌状态 D. 败血症 E.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6. 目前我国预防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方面,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A.A、B、C菌群混合疫苗B.A群多糖菌苗C.B群多糖菌苗D.菌苗注射后预防效果可达100%E菌苗注射对象为10岁以下儿童7.男孩,3岁。高热10小时伴头痛、呕吐于2月15日入院。检查:面色苍白,神志朦胧烦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肢冷,皮肤有花纹,躯干部皮肤散在瘀点、瘀斑,血压6.5/4kPa(50/30mmHg)。脑脊液:细胞数12×10°/L,糖2.5mmol/L,蛋白400mg/L。血白细胞数21×109/L,中性粒细胞86%。最可能的诊断是[E]A.化脓性脑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葡萄球菌败血症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8.*下列那项不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临床特点?A.瘀点瘀斑进行性增多,融合B.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C.感染性休克D.血培养阳性E.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表现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瘀点瘀斑进行性增多、融合,中毒症状明显,很快发生感染性休克、DIC,但该型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外观澄清,细胞数大多正常。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主要而显著的体征是[C]A.脑膜刺激征B.休克症状C.皮肤瘀点、瘀斑D.唇周单纯疱疹E.病理反射10.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D]A.高热、中毒症状严重B.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C.休克、周围循环衰竭D.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多呈化脓性改变E.血培养阳性11.患儿,2岁。3月份发病。以发热2天伴皮肤瘀点、瘀斑8小时入院。体检发现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较大临床鉴别诊断意义的是[D]A.流行季节、年龄B.脑膜刺激征C.脑脊液改变D.皮肤瘀点瘀斑
A. A、B、C 菌群混合疫苗 B. A 群多糖菌苗 C. B 群多糖菌苗 D. 菌苗注射后预防效果可达 100% E. 菌苗注射对象为 10 岁以下儿童 7. 男孩,3 岁。高热 10 小时伴头痛、呕吐于 2 月 15 日入院。检查:面色苍白,神志朦胧, 烦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肢冷,皮肤有花纹,躯干部皮肤散在瘀点、瘀斑,血压 6.5/4kPa(50/30mmHg)。脑脊液:细胞数 12×106 /L,糖 2.5mmol/L,蛋白 400mg/L。血白 细胞数 21×109 /L,中性粒细胞 86%。最可能的诊断是 [E] A. 化脓性脑膜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葡萄球菌败血症 D.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 *下列那项不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临床特点? [E] A. 瘀点瘀斑进行性增多,融合 B. 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 C. 感染性休克 D. 血培养阳性 E. 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表现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瘀点瘀斑进行性增多、融 合,中毒症状明显,很快发生感染性休克、DIC,但该型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外观 澄清,细胞数大多正常。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主要而显著的体征是 [C] A. 脑膜刺激征 B. 休克症状 C. 皮肤瘀点、瘀斑 D. 唇周单纯疱疹 E. 病理反射 10.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D] A.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 B. 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 C. 休克、周围循环衰竭 D.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多呈化脓性改变 E. 血培养阳性 11. 患儿,2 岁。3 月份发病。以发热 2 天伴皮肤瘀点、瘀斑 8 小时入院。体检发现有脑 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 具有较大临床鉴别诊断意义的是 [D] A. 流行季节、年龄 B. 脑膜刺激征 C. 脑脊液改变 D. 皮肤瘀点瘀斑
E.以上都不是12.*以下哪一项不是小儿伤寒的特点[E]A.起病急,消化道症状较明显B.肝脾肿大较明显C.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减少,甚至增加D.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较多E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较多小儿伤寒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往往缺少伤寒所特有的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等,攻瑰疹、相对缓脉少见,白细胞可以不降低;但是消化道症状及肝脾肿大较常见,尤其是肝脏肿大;成人伤寒并发症以肠出血、肠穿孔多见,而小儿由于肠道病理改变较轻微,所以肠道并发症少见,而以呼吸道并发症多见。13.*肥达反应假阴性的原因,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C]A.早期应用抗生素B.重度营养不良C.伤寒杆菌的变异D.免疫缺陷者E.合并重症肺炎伤寒患者如果早期使用有效抗菌素,因细菌较快被消灭,检查抗体滴度可能不高;此外对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患者,由于缺乏抗体应答或应答较弱,则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答案B和D均属于此种情况。14.儿童伤寒在病程第一周内易发生的并发症是[D]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心肌炎D.支气管炎E.溶血尿毒综合征15.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E] A.肠出血B.中毒性心肌炎C.支气管炎D.溶血尿毒综合征E.以上都不是[B] 16.伤寒的肠道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病程第1周A.B.第2-3周C.第4-5周D.第6周E.整个病程17.伤寒发病第1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C]A.粪培养B.尿培养
E. 以上都不是 12. *以下哪一项不是小儿伤寒的特点 [E] A.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B. 肝脾肿大较明显 C.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减少,甚至增加 D. 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较多 E. 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较多 小儿伤寒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往往缺少伤寒所特有的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等,玫瑰疹、 相对缓脉少见,白细胞可以不降低;但是消化道症状及肝脾肿大较常见,尤其是肝脏肿大; 成人伤寒并发症以肠出血、肠穿孔多见,而小儿由于肠道病理改变较轻微,所以肠道并发症 少见,而以呼吸道并发症多见。 13. *肥达反应假阴性的原因,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早期应用抗生素 B. 重度营养不良 C. 伤寒杆菌的变异 D. 免疫缺陷者 E. 合并重症肺炎 伤寒患者如果早期使用有效抗菌素,因细菌较快被消灭,检查抗体滴度可能不高;此外对于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患者,由于缺乏抗体应答或应答较弱,则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答案 B 和 D 均属于此种情况。 14. 儿童伤寒在病程第一周内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D]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心肌炎 D. 支气管炎 E. 溶血尿毒综合征 15.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E] A. 肠出血 B. 中毒性心肌炎 C. 支气管炎 D. 溶血尿毒综合征 E. 以上都不是 16. 伤寒的肠道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病程 [B] A. 第 1 周 B. 第 2-3 周 C. 第 4-5 周 D. 第 6 周 E. 整个病程 17. 伤寒发病第 1 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C] A. 粪培养 B. 尿培养
C.血培养D.肥达反应E.以上都不是18.肥达反应有参考意义的抗体效价是[A]A.0>1:80.H >1: 160B.0>1:160,H>1: 80C.0 >1:160,H>1:160D.0 >1:80,H>1:80E.以上都不是19.*3岁患儿于夏季突然发病,高热4小时,体温39.5℃,惊厥3次,无呕吐、腹泻,血压降低,脑脊液中WBC8×10%/L,蛋白(-),糖3.0mmol/L。外周血WBC21.0×10°L,中性粒细胞80%。病前有可疑不洁饮食史。最可能的诊断是[B]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中毒性菌痢C.乙型脑炎D.结核性脑膜炎E.高热惊厂正确答案是中毒性菌痫。该病好发于夏秋季,中毒性菌痫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早期可无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不久很快发生反复惊厮、嗜睡、昏迷,休克和呼吸衰竭。夏季是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因此往往需要与中毒性菌鉴别,但其起病略缓,进入极期后才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表现,而且很少出现休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缓慢。这些中枢性感染疾病脑脊液均有异常改变。20.下列那项不是急性细菌性痫疾中毒型的临床特征[E]A.急起高热,反复惊厥B.迅速发生休克与呼吸衰竭C.多见于2~7岁儿童D.起病时肠道症状可不明显E.常有脑膜刺激征21.引起猩红热的病原菌为[E]A.草绿色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B群链球菌D.B群链球菌E.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22.猩红热一般于发热第几天出疹?[A]第2天A.B.第3-4天C.第5天D.第7天E.热退出疹[E]23.*下列那项不是猩红热的临床特点?
C. 血培养 D. 肥达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8. 肥达反应有参考意义的抗体效价是 [A] A. O > 1: 80, H > 1: 160 B. O > 1: 160, H > 1: 80 C. O > 1: 160, H > 1: 160 D. O > 1: 80, H > 1: 80 E. 以上都不是 19. *3 岁患儿于夏季突然发病,高热 4 小时,体温 39.5℃,惊厥 3 次,无呕吐、腹泻,血压 降低,脑脊液中 WBC 8×106 /L,蛋白(-),糖 3.0mmol/L。 外周血 WBC 21.0×109L,中性 粒细胞 80%。病前有可疑不洁饮食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B] 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 中毒性菌痢 C. 乙型脑炎 D. 结核性脑膜炎 E. 高热惊厥 正确答案是中毒性菌痢。该病好发于夏秋季,中毒性菌痢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而肠道症 状较轻,甚至早期可无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不久很快发生反复惊厥、嗜睡、昏迷, 休克和呼吸衰竭。夏季是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因此往往需要与中毒性菌痢鉴别,但其起病 略缓,进入极期后才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表现,而且很少出现休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 季节主要在冬、春季。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缓慢。这些中枢性感染疾病脑脊液均有异常改变。 20. 下列那项不是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的临床特征 [E] A. 急起高热,反复惊厥 B. 迅速发生休克与呼吸衰竭 C. 多见于 2~7 岁儿童 D. 起病时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E. 常有脑膜刺激征 21. 引起猩红热的病原菌为 [E] A. 草绿色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甲型 B 群链球菌 D. B 群链球菌 E. 乙型 A 群溶血性链球菌 22. 猩红热一般于发热第几天出疹? [A] A. 第 2 天 B. 第 3-4 天 C. 第 5 天 D. 第 7 天 E. 热退出疹 23. *下列那项不是猩红热的临床特点? [E]
A.咽炎或扁桃体炎B.杨梅舌C.栗粒样丘疹伴疹间皮肤充血D.口周苍白区E.疹退后有脱屑伴色素沉着答案A、B、C、D均是猩红热的临床特点,恢复期可以出现碎屑样或鳞片状脱屑,但不会有色素沉着,故E是错的。24.小儿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D]A.喉炎B.心肌炎C.脑炎D.肺炎E.结膜炎25.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A.消化道B.水源C.间接接触D.呼吸道飞沫E.以上都不是26.在我国麻疹疫苗初次接种的适宜年龄为[B] A.6个月B.8个月C.1岁2岁D.E.以上都不是27.*麻疹的隔离期一般为[B]A.出疹后3天B.出疹后5天C.疹退后D.出疹后10天E.病程2周麻疹的隔离期应当为出疹后5天,但如果并发肺炎,则隔离期应延长至出疹后10天。28.*患儿2岁。发热、流沸、咳嗽已3天,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软,两肺呼吸音粗。其最可能的诊断是[E]A.风疹B.幼儿急疹C.肠道病毒感染D.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E.麻疹该患儿发热4天出疹伴明显卡他症状,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和前额,尽管口腔粘膜斑缺如,但提示口腔粘膜粗糙,所以诊断考虑为麻疹。风疹发热1天出疹;幼儿急疹为热退后出疹;肠道病毒感染可有相应临床表现,出疹多在躯干部,无明显卡他症状;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A. 咽炎或扁桃体炎 B. 杨梅舌 C. 粟粒样丘疹伴疹间皮肤充血 D. 口周苍白区 E. 疹退后有脱屑伴色素沉着 答案 A、B、C、D 均是猩红热的临床特点,恢复期可以出现碎屑样或鳞片状脱屑,但不会 有色素沉着,故 E 是错的。 24. 小儿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D] A. 喉炎 B. 心肌炎 C. 脑炎 D. 肺炎 E. 结膜炎 25. 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D] A. 消化道 B. 水源 C. 间接接触 D. 呼吸道飞沫 E. 以上都不是 26. 在我国麻疹疫苗初次接种的适宜年龄为 [B] A. 6 个月 B. 8 个月 C. 1 岁 D. 2 岁 E. 以上都不是 27. *麻疹的隔离期一般为 [B] A. 出疹后 3 天 B. 出疹后 5 天 C. 疹退后 D. 出疹后 10 天 E. 病程 2 周 麻疹的隔离期应当为出疹后 5 天,但如果并发肺炎,则隔离期应延长至出疹后 10 天。 28. *患儿 2 岁。发热、流涕、咳嗽已 3 天,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眼结膜 充血,口腔粘膜粗糙,声音嘶哑,精神萎软,两肺呼吸音粗。其最可能的诊断是[E] A. 风疹 B. 幼儿急疹 C. 肠道病毒感染 D.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E. 麻疹 该患儿发热 4 天出疹伴明显卡他症状,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和前额,尽管口腔粘膜斑缺如,但 提示口腔粘膜粗糙,所以诊断考虑为麻疹。风疹发热 1 天出疹;幼儿急疹为热退后出疹;肠 道病毒感染可有相应临床表现,出疹多在躯干部,无明显卡他症状;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