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应全面落实前一阶段的设计审查意见、风险评佔报告等专项报告的要求 3)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查后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 4)采用的勘察文件勘察深度应满足要求,若勘察深度不满足要求,设计文件应明确 相关的应对措施包括补充勘察、引用相邻工程资料后验证等。 5)设计工作开展前,应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踏勘,并对重要的工程周边环境资料进 行现场核查 2.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1)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并且不应违反相关法律、法 规(规范性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和标准 2)设计文件应采用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且规范、规程和规定应齐全。 3)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相关要求,并 且还应满足国家、地方规定的其它设计深度要求 4)设计文件应根据现行有效规范《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的要求明确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5)设计文件应根据结构安全等级明确结构重要性系数。 6)设计文件应根据结构使用年限要求,明确结构设计耐久性设计要求及指标。 ⑦)设计文件应根据现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明确结构的 抗震设防类别,并根据设防类别及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明确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 8)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 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提出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处理措施。 9)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 设计文件中要求按相关规定进行报批、认证等程序,并提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 10)设计文件应标明采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规格、性能指标要求, 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及建筑工程的功能需求 3结构计算 1)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文件审査同时应提交结构计算书,计算书需提供原始输入数据 和资料,手算时应提供计算公式和过程;经审查修改后的计算书应能作为设计合理性依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2 2)应全面落实前一阶段的设计审查意见、风险评估报告等专项报告的要求。 3)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查后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 4)采用的勘察文件勘察深度应满足要求,若勘察深度不满足要求,设计文件应明确 相关的应对措施包括补充勘察、引用相邻工程资料后验证等。 5)设计工作开展前,应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踏勘,并对重要的工程周边环境资料进 行现场核查。 2.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1)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并且不应违反相关法律、法 规(规范性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和标准。 2)设计文件应采用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且规范、规程和规定应齐全。 3)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相关要求,并 且还应满足国家、地方规定的其它设计深度要求。 4)设计文件应根据现行有效规范《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的要求明确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5)设计文件应根据结构安全等级明确结构重要性系数。 6)设计文件应根据结构使用年限要求,明确结构设计耐久性设计要求及指标。 7)设计文件应根据现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明确结构的 抗震设防类别,并根据设防类别及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明确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 8)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 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提出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处理措施。 9)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 设计文件中要求按相关规定进行报批、认证等程序,并提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 议。 10)设计文件应标明采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规格、性能指标要求, 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及建筑工程的功能需求。 3.结构计算 1)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文件审查同时应提交结构计算书,计算书需提供原始输入数据 和资料,手算时应提供计算公式和过程;经审查修改后的计算书应能作为设计合理性依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结构计算书中应根据相关规范明确结构的安全等级要求,计算工况应完整,并按 照相关规范和规定进行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及裂缝宽度等验算。 3)结构计算书中应根据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 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地铁设计规范》等规范和规定,合理明确荷载分 类、荷载组合、荷载取值(特别是施工荷载,水土压力计算等)及分项系数 4〕应根据相关规范和规定合理选取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及计算简图,确保能够很好 反映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并应进行抗震、抗浮和变形等验算,确保抗震、抗浮计算分析 和措施合理 23.4设计质量与安全控制 1.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1)设计应对地层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部位提出地基加固改良等措施 2)应对岩溶、暗浜、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断层、流沙、易液化地层、易突涌地 层、膨胀性地层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对高风险不良地质,比如岩溶、有害气体等应提出采取施工详细勘察或超前探测 措施。 2.结构与防水 1)总体要求 (1)设计应明确采用线路资料的版本。 (2)结构的净空尺寸必须符合地铁建筑限界要求,并应满足使用及施工工艺要求, 同时应计入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等因素。 (3)应对主体结构在水平、立体交叉部位、复杂节点、结构变化等受力复杂部分进 行详细计算,并进行详细设计和加强处理 (4)应对施工过程中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点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结构处理措 施,确保结构安全。 (5)设计应明确工序转换合理的施工工法、施工步骤和工序要求。 (6)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 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3 据。 2)结构计算书中应根据相关规范明确结构的安全等级要求,计算工况应完整,并按 照相关规范和规定进行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及裂缝宽度等验算。 3)结构计算书中应根据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 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地铁设计规范》等规范和规定,合理明确荷载分 类、荷载组合、荷载取值(特别是施工荷载,水土压力计算等)及分项系数。 4)应根据相关规范和规定合理选取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及计算简图,确保能够很好 反映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并应进行抗震、抗浮和变形等验算,确保抗震、抗浮计算分析 和措施合理。 2.3.4 设计质量与安全控制 1.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1)设计应对地层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部位提出地基加固改良等措施。 2)应对岩溶、暗浜、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断层、流沙、易液化地层、易突涌地 层、膨胀性地层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对高风险不良地质,比如岩溶、有害气体等应提出采取施工详细勘察或超前探测 措施。 2.结构与防水 1)总体要求 (1)设计应明确采用线路资料的版本。 (2)结构的净空尺寸必须符合地铁建筑限界要求,并应满足使用及施工工艺要求, 同时应计入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等因素。 (3)应对主体结构在水平、立体交叉部位、复杂节点、结构变化等受力复杂部分进 行详细计算,并进行详细设计和加强处理。 (4)应对施工过程中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点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结构处理措 施,确保结构安全。 (5)设计应明确工序转换合理的施工工法、施工步骤和工序要求。 (6)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并按使用年限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耐久性设计应准确和完整 (⑦)结构的防水措施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 方法、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应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要求。高架结构、 明挖结构、矿山法结构、盾构法隧道和沉管法隧道的结构防水方案应参照现行的《地铁 设计规范》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执行;防水方案选择合理和完整。 (8)沉管隧道结构尺寸除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满足结构受力、变形和管节浮 力设计的要求 (9)地铁车站出入口及敞口低风井等口部的防淹措施,应满足当地防洪排涝要求。 2)明挖基坑 (1)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应满足结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要求。 (2)应对围护结构提出质量检测要求。 (3)设计方案应提出基坑内支撑防坠落措施和方案。 (4)应设计合理的钢支撑活络头锁定方式,避免造成偏压、卸压、失稳等不利影响。 (5)设计应明确提出施工荷载控制要求。 3)暗挖法隧道 (1)设计应提出合理的施工步序和拆除临时支撑的措施和间距要求。 (2)设计应提出暗挖马头门、断面变化处、初支拆除和二衬扣拱等关键节点的详细 设计措施和参数。 (3)暗挖设计应提出动态管理措施及要求,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修正设计初期 支护参数。 4)盾构法隧道 (1)穿越水体或其它重要风险源时盾构隧道覆土厚度不够时,设计应明确相应的控 制措施。 (2)管片的连接、防水和注浆措施完善。 (3)设计应提出合理和完善的联络通道与主体工程接头的处理措施 (4)对冷冻法+暗挖法施工的联络通道,特别是带泵房的联络通道,必须评价冻融 后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应明确工程措施 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4 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100 年,并按使用年限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耐久性设计应准确和完整。 (7)结构的防水措施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 方法、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应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要求。高架结构、 明挖结构、矿山法结构、盾构法隧道和沉管法隧道的结构防水方案应参照现行的《地铁 设计规范》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执行;防水方案选择合理和完整。 (8)沉管隧道结构尺寸除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满足结构受力、变形和管节浮 力设计的要求。 (9)地铁车站出入口及敞口低风井等口部的防淹措施,应满足当地防洪排涝要求。 2)明挖基坑 (1)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应满足结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要求。 (2)应对围护结构提出质量检测要求。 (3)设计方案应提出基坑内支撑防坠落措施和方案。 (4)应设计合理的钢支撑活络头锁定方式,避免造成偏压、卸压、失稳等不利影响。 (5)设计应明确提出施工荷载控制要求。 3)暗挖法隧道 (1)设计应提出合理的施工步序和拆除临时支撑的措施和间距要求。 (2)设计应提出暗挖马头门、断面变化处、初支拆除和二衬扣拱等关键节点的详细 设计措施和参数。 (3)暗挖设计应提出动态管理措施及要求,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修正设计初期 支护参数。 4)盾构法隧道 (1)穿越水体或其它重要风险源时盾构隧道覆土厚度不够时,设计应明确相应的控 制措施。 (2)管片的连接、防水和注浆措施完善。 (3)设计应提出合理和完善的联络通道与主体工程接头的处理措施。 (4)对冷冻法+暗挖法施工的联络通道,特别是带泵房的联络通道,必须评价冻融 后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应明确工程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5)监控量测 (1)应对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设计;工程监测项目和监 测点布设应满足规范规定;合理明确监测项目的控制值;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控制 值和施工经验等制定监测预警等级和预警标准。 (2)应按规定对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控制标准组织专家论证 (3)高风险工程监测控制指标应分解到施工各主要工序,对复杂节点应提出针对性 监控量测要求 2.35设计服务 1.设计交底 1)应对涉及工程安全、重大风险和工序转换等关键节点向施工、监理单位进行交底, 并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 2)应按照要求执行设计交底制度;设计交底应形成文字记录,各方签字盖章齐全 设计文件交底应能重点说明设计文件中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内容和主要施工注意事项 3)应按照要求执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意见应逐条回复,且各方签字盖章齐全。 4)在进行设计交底时,设计人员应对风险源、控制指标及处理措施进行设计安全交 底。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 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产权 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2设计变更 1)设计变更应履行规定的程序,施工图设计发生重大变更(工法调整、涉及到结构 变化等)时应按有关规定重新报审 2)工程设计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单位应及时研究合理变更设计方案,按照规定程 序及时完成变更设计 3)设计变更文件应按照要求完善内部审査和施工图审核程序,并签章。 3施工配合 1)设计不应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 2)委派到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能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问题;施工配合应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5 5)监控量测 (1)应对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设计;工程监测项目和监 测点布设应满足规范规定;合理明确监测项目的控制值;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控制 值和施工经验等制定监测预警等级和预警标准。 (2)应按规定对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控制标准组织专家论证。 (3)高风险工程监测控制指标应分解到施工各主要工序,对复杂节点应提出针对性 监控量测要求。 2.3.5 设计服务 1.设计交底 1)应对涉及工程安全、重大风险和工序转换等关键节点向施工、监理单位进行交底, 并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 2)应按照要求执行设计交底制度;设计交底应形成文字记录,各方签字盖章齐全; 设计文件交底应能重点说明设计文件中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内容和主要施工注意事项。 3)应按照要求执行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意见应逐条回复,且各方签字盖章齐全。 4)在进行设计交底时,设计人员应对风险源、控制指标及处理措施进行设计安全交 底。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 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产权 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2.设计变更 1)设计变更应履行规定的程序,施工图设计发生重大变更(工法调整、涉及到结构 变化等)时应按有关规定重新报审。 2)工程设计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单位应及时研究合理变更设计方案,按照规定程 序及时完成变更设计。 3)设计变更文件应按照要求完善内部审查和施工图审核程序,并签章。 3.施工配合 1)设计不应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 2)委派到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能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问题;施工配合应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有相关记录。 23.6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1.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在相关验收文件上签字 并加盖公司公章。 2建立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设计成果资料档案,资料齐全、内容完整。 3.应建立完善设计文件资料管理制度,档案应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应经专门培训。 4.设计单位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结 合当地城市城建档案归档要求完成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文件成果的归档工作, 5.工程文件的具体归档范围应符合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50328)的要求及当地城市城建档案馆和建设单位要求。 6.归档的电子文件应采用《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规定的开 放式文件格式或通用格式进行存储,专用软件产生的非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应转换成通 用格式;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包含元数据,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元数据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T187)的规定 24施工单位 2.4.1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1.资质资格与人员 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施工资质,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2)项目经理应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应在岗履职,不得同 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如需更换应征得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书 面同意 3)施工单位项目班子成员(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应至少有一名从事过同类水 文地质条件的工程项目,并具有相关实践经验 4)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按合同规定履职, 落实现场带班制度 5)项目应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 26 有相关记录。 2.3.6 工程验收与档案管理 1.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在相关验收文件上签字 并加盖公司公章。 2.建立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设计成果资料档案,资料齐全、内容完整。 3.应建立完善设计文件资料管理制度,档案应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应经专门培训。 4.设计单位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结 合当地城市城建档案归档要求完成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文件成果的归档工作。 5.工程文件的具体归档范围应符合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的要求及当地城市城建档案馆和建设单位要求。 6.归档的电子文件应采用《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规定的开 放式文件格式或通用格式进行存储,专用软件产生的非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应转换成通 用格式;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包含元数据,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元数据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JJ/T187)的规定。 2.4 施工单位 2.4.1 资质资格与管理体系 1.资质资格与人员 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施工资质,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2)项目经理应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应在岗履职,不得同 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如需更换应征得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书 面同意。 3)施工单位项目班子成员(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应至少有一名从事过同类水 文地质条件的工程项目,并具有相关实践经验。 4)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按合同规定履职, 落实现场带班制度。 5)项目应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