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 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 “忽见”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 句,而应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 是“悔”的直接原因,但细细品味,“杨柳色”是 外因,“悔”是内因,总有一天会爆发的所以, “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 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 不觉得,一旦为外物触发,不可自已的瞬间变化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 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 是“悔”的直接原因,但细细品味,“杨柳色”是 外因,“悔”是内因,总有一天会爆发的所以, “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 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 不觉得,一旦为外物触发,不可自已的瞬间变化。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 “忽见”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 句,而应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 联系。 副词
数词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 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 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 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 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 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里的耳目虚见 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数词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 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 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 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 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 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里的耳目虚见 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 惟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惟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 惟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 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 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数词不仅仅是平常所指的“ 百 千、万”也包含“几、双、众、群、无、数(几 个的意思)、半、独、单、孤、倍”等等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 惟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惟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 惟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 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 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数词不仅仅是平常所指的“一、二、三、百、 千、万”也包含“几、双、众、群、无、数(几 个的意思)、半、独、单、孤、倍”等等
叠音词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 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1分)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 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1分)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 垫。(1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 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1分)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 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1分)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 垫。 (1分) 叠音词
颜色词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 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 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 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 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 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 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 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 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颜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