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中学2010级九年级上半期检测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10页,分为第I卷(1-4页)和第Ⅱ卷(5-10页)两部 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各种题型。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 :钟 注意事项:第I卷答案写在第5页的答案栏內。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驽(m)钝喑(an)哑静谧(mi)免冠徒跣(xian) B、强聒(gu)不舍辍(chuo)耕襁( quang)褓妄自菲(fi)薄 C、遐(xi)想睿智(rui)怫(f)然 以彰其咎fj) D、社稷(ji) 伫立(chu)留滞(zhi)亵渎( xie d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隔漠重蹈覆辙媚上欺下心无旁鹜 B.禁锢孤军奋战涕泗横流化为乌有 C.喑哑 歇斯低里恪尽职守记忆尤新 D.殒落 恼羞成怒 自知之明郭然无累 3.依次填入下列橫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沿雷般的心 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 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 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积淀凝聚见证写满 B.凝聚积淀写满见证 C.写满见证凝聚积淀 D.见证写满积淀凝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FBzX2010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1页共11页
EBZX2010 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 1 页 共 11 页 峨边中学 2010 级九年级上半期检测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 10 页,分为第 I 卷(1-4 页)和第 II 卷(5-10 页)两部 分。第 I 卷为选择题。第 II 卷为其他各种题型。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 钟。 注意事项:第 I 卷答案写在第 5 页的答案栏内。 第 I 卷(选择题,共 39 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驽.(nú) 钝 喑.(ān)哑 静谧.(mì) 免冠徒跣.(xiǎn) B、强聒.(guō)不舍 辍.(chuò)耕 襁.(qiǎng )褓 妄自菲.(fěi)薄 C、遐. (xiá)想 睿.智( ruì ) 怫.(fó)然 以彰其咎.(jiù) D、社稷.(.jì) 伫.立(chù) 留滞.(zhì) 亵渎..(xiè d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A. 隔漠 重蹈覆辙 媚上欺下 心无旁鹜 B. 禁锢 孤军奋战 涕泗横流 化为乌有 C. 喑哑 歇斯低里 恪尽职守 记忆尤新 D. 殒落 恼羞成怒 自知之明 郭然无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沿雷般的心 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 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 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B.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 …………………密……………封……………线……………内……………不………………能……………答………………题…………………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D、领奖台上,奧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B、这个青年有二、三十岁。 C、“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D、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专家破译欧洲远古文字获进展 ①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译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 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的“西南文字"。去年,当考古学家们在葡萄牙 南部发现一块写有文字的大石板时,他们简直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在这块棱角分明的泛黄的石板上,刻着一些 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它们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 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这块石板上共刻有86个字符,是迄今为止 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③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其中 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其中一个像是数字“4 还有一个就像—个蝴蝶结。它们都是被认真刻在石板上的。整篇文字笔迹连续, 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念法应当是从右到左。 ④尽管随着新石板的不断出土,科学家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依据,但他们 的硏究还是困难重重。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也没有掌握来自这 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西南文字专家皮埃尔斯威格斯说:“对当 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宗教信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⑤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多数专家认 为,它们是由一个名叫塔特西安斯部落的人们创造的,但几个世纪后他们便消 失了。 ⑥破译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这些字迹并不标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 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字母,因为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些书写习惯。然而,它 FBzX2010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2页共11页
EBZX2010 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 2 页 共 11 页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 ....,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 ....,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D、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 ....,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B、这个青年有二、三十岁。 C、“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D、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专家破译欧洲远古文字获进展 ①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译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的“西南文字”。去年,当考古学家们在葡萄牙 南部发现一块写有文字的大石板时,他们简直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在这块棱角分明的泛黄的石板上,刻着一些 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它们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 “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这块石板上共刻有86个字符,是迄今为止 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③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其中 一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其中一个像是数字“4", 还有一个就像一个蝴蝶结。它们都是被认真刻在石板上的。整篇文字笔迹连续, 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念法应当是从右到左。 ④尽管随着新石板的不断出土,科学家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依据,但他们 的研究还是困难重重。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也没有掌握来自这一 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西南文字专家皮埃尔·斯威格斯说:“对当 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宗教信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⑤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多数专家认 为,它们是由一个名叫塔特西安斯部落的人们创造的,但几个世纪后他们便消 失了。 ⑥破译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这些字迹并不标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 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字母,因为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然而,它
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了新的规律 ⑦目前,专家们已经确认了代表15个音节的符号,包括7个辅音字母和5个 元音字母。 (摘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1.“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其“非同寻常”表现在 A.石板上的神秘符号,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西南 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B.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 C.目前,专家们已经确认了代表15个音节的符号,包括7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 音字母。 D.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其中一 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 7.专家们在破译“西南文字”时,遇到了哪些难题,回答最完整的是 A.这些字迹并不标准;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 B.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这种被称为“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 绝迹。 C.已经发掘出的石板大多已经不完整;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这些 字迹并不标准。 D.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然而,它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 了新的规律。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③两段,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对石板上的“西南文字” 进行了说明。 B.科学家们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代表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的“西 南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 C.引用皮埃尔·斯威格斯的话,是为了说明专家们对西南文字的历史的研究 困难重重。 D.“一些”“大多”“几乎”等词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 FBzX2010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3页共11页
EBZX2010 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 3 页 共 11 页 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了新的规律。 ⑦目前,专家们已经确认了代表15个音节的符号,包括7个辅音字母和5个 元音字母。 (摘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1.“这是一件非同寻常 ....的东西”,其“非同寻常”表现在 A.石板上的神秘符号,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西南 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B. 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 C. 目前,专家们已经确认了代表15个音节的符号,包括7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 音字母。 D. 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其中一 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 7.专家们在破译“西南文字”时,遇到了哪些难题,回答最完整的是 A.这些字迹并不标准;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 B.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这种被称为“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 绝迹。 C.已经发掘出的石板大多已经不完整;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这些 字迹并不标准。 D.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然而,它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 了新的规律。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③两段,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对石板上的“西南文字” 进行了说明。 B.科学家们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代表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的“西 南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 C.引用皮埃尔·斯威格斯的话,是为了说明专家们对西南文字的历史的研究 困难重重。 D.“一些”“大多”“几乎”等词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
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 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 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千:岸边。②圮(pi):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ωo):船桨,这里 作动词用。⑤柿(fe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竟然)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的正确译文是: A.你这一辈不应该追究物理,不是木柿,难道是暴涨的水带走了吗? B.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C.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难道是暴涨的水带走了吗? D,你这一辈不应该追究物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1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FBzX2010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4页共11页
EBZX2010 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 4 页 共 11 页 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 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 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 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竟然)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的正确译文是: A.你这一辈不应该追究物理,不是木柿,难道是暴涨的水带走了吗? B.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C.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难道是暴涨的水带走了吗? D,你这一辈不应该追究物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1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题号上23456乙ss|u2Is 答案 B.“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 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所以 我们不能妄断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 的影响 第I卷答案栏(每小题3分) 第II卷(各类题型共111分) 题号第I卷 五 六 七 注意事项:第I1卷全部答案均做在试卷上。 :四、翻译与默写(共20分) ::1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每小题4分,共8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5.填写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12分。每一句错一个字概不给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补:②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③写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书写自己报效国家、御敌立功的豪迈诗句 ④《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⑤《武陵春》中作者用比喻生动表现自己内心愁苦的句子是 FBzX2010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5页共11页
EBZX2010 级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卷第 5 页 共 11 页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 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所以 我们不能妄断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 的影响。 第 I 卷答案栏(每小题 3 分) 第 II 卷(各类题型 共 111 分) 题 号 第 I 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注意事项:第 II 卷全部答案均做在试卷上。 四、翻译与默写(共 20 分) 1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5.填写诗文名句(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一句错一个字概不给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③写出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中书写自己报效国家、御敌立功的豪迈诗句: , , 。 ④《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⑤《武陵春》中作者用比喻生动表现自己内心愁苦的句子是: , 。 题号 一 二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能……………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