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R低得多。三极管的B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再测 接入负载R后的输出电压U,根据 即可求出R。 R。=(-1DR 3、电压放大倍数 图1电路 A,= (1+B)(R∥R) +I+B)Re/R≤1 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这是深度电 压负反馈的结果。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十B)倍,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 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4、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u:作线性变化的区 域。当u超过一定范围时,便不能跟随u作线性变化,即波形产生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山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 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 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 Uop-r=22Uo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数字万用表 6、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内容
17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 R0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RO≈ RC低得多。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 RO 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 UO,再测 接入负载 RL后的输出电压 UL,根据 即可求出 RO 3、电压放大倍数 图 1 电路 ≤ 1 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 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 压负反馈的结果。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β)倍,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 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4、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 uO跟随输入电压 ui作线性变化的区 域。当 ui超过一定范围时,uO便不能跟随 ui作线性变化,即 uO波形产生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 uO 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 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 uO 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 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 uO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 U0P-P=2 2 UO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 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数字万用表 6、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内容 L L O O 1)R U U R =( − O O L L L U R R R U + = r (1 β)(R ∥R ) (1 β)(R ∥R ) A be E L E L V + + + =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及测量 实验电路板如图2.接通+12V直流电 47K 源,调R使Ue=6.75Y,则1e为2.5mA.用直 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 得数据记入表1。其中1。= RE UBE=U8-UE UCE=UcU:不必测量 图2 表 (W) Ua(W)) Ue(V) UE(V) UcE (V) Ig(mA) 在下面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保持R,值不变(即保持静工作点【:不变)。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N 接入负载R=1KQ,在A点加f=1KHz正弦信号u,调节输入信号u:幅度 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山,在输出最大且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U、 值。记入表2。 表2 U() () A=U/U 3、测量输出电阻R 接上负载R=1K,在A点加f=1Kz正弦信号u,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 在不失真情况下测空载输出电压。,有负载时输出电压,记入表3。 表3 U,(V) (V) R(K2) R。=(O-1)R 18
18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及测量 实验电路板如图 2.接通+12V 直流电 源,调 RW使 U E =6.75V,则 I E 为 2.5mA.用直 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 得数据记入表 1 。其中 I E = E E R U 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不必测量 图 2 表 1 UE(V) UB(V) UC(V) U BE (V) U CE (V) IE(mA) 在下面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保持 RW值不变(即保持静工作点 IE不变)。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Av 接入负载 RL=1KΩ,在 A 点加 f=1KHz 正弦信号 ui,调节输入信号 ui幅度, 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uo,在输出最大且 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 Ui、 UL值。记入表 2。 表 2 3、测量输出电阻 R0 接上负载 RL=1K,在 A 点加 f=1KHz 正弦信号 ui,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 在不失真情况下测空载输出电压 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 UL,记入表 3。 表 3 Ui(V) UL(V) AV= UL/ Ui U0(V) UL(V) RO(KΩ) L L O O 1)R U U R =( −
4、测量输入电阻R 接上负载R=1K,在A点加f=1Kz的正弦信号us,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 在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A、B点对地的电位,、U,记入表4。 表4 (V) U (V) R(K) 其中R=2K(见图2) 5、测电压跟随范围(即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选做) 接入负载R=1KQ,在A点加入f=1Kz正弦信号u,逐渐增大信号u幅 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 (1)用示波器测量其峰峰值,记入表5。 表5 示波器测量电压跟随范围(WP) 毫伏表测量电压跟随范围(Wpp) 格数 档位 电压跟随范围(Vp-p) 有效值 电压跟随范围(Vp-p) (2)用交流毫伏表测出.记入表5。则电压跟随范围e-=22 6、测通频带(选做) 接入负载R=1KQ,在A点加入f=1KHz正弦信号u,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 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先测量中频区输出电压U(可增高和降低信号 频率,如输出电压保持不变,则测得电压即为中频区带负载输出电压Uw),再参 照”两管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内容3测量射极跟随器的通频带. 五、预习要求 1、根据图2的元件参数值(设B=50R.=50k)估算静态工作点,并画出交、 19
19 4、测量输入电阻 Ri 接上负载 RL=1K,在 A 点加 f=1KHz 的正弦信号 uS,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 在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出 A、B 点对地的电位 US、Ui,记入表 4。 表 4 其中 R=2K(见图 2) 5、测电压跟随范围(即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选做) 接入负载 RL=1KΩ,在 A 点加入 f=1KHz 正弦信号 ui,逐渐增大信号 ui幅 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 (1)用示波器测量其峰峰值,记入表 5。 表 5 示波器测量电压跟随范围(V P−P ) 毫伏表测量电压跟随范围(V P−P ) 格数 档位 电压跟随范围(V P−P ) UL有效值 电压跟随范围(V P−P ) (2)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UL , 记入表 5。 则电压跟随范围 U0P-P=2 2 UL 6、测通频带(选做) 接入负载 RL=1KΩ,在 A 点加入 f=1KHz 正弦信号 ui,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 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先测量中频区输出电压 U LM (可增高和降低信号 频率,如输出电压保持不变,则测得电压即为中频区带负载输出电压 U LM ),再参 照”两管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内容 3 测量射极跟随器的通频带. 五、预习要求 1、根据图 2 的元件参数值(设 =50 R B =50k)估算静态工作点,并画出交、 US(V) Ui(V) Ri(KΩ) R U U U I U R s i i i i i − = =
直流负载线。 2、什么是电压跟随范围?如何测量?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表1、表2、表3、表4 (选做)表5、表6 2、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附:采用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 在一些电子测量仪器中,为了减轻仪器对信号源所取用的电流,以提高测量 精度,通常采用附图1所示带有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以提高偏置电路的等效 电阻,从而保证射极跟随器有足够高的输入电阻。 +12V 10 A。RBSn10 R 100K 附图1有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
20 直流负载线。 2、什么是电压跟随范围?如何测量?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表 1、表 2、表 3、表 4 (选做)表 5、表 6 2、 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附:采用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 在一些电子测量仪器中,为了减轻仪器对信号源所取用的电流,以提高测量 精度,通常采用附图 1 所示带有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以提高偏置电路的等效 电阻,从而保证射极跟随器有足够高的输入电阻。 附图 1 有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
实验四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 路组成。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调零电位器R用来调 节T、T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0时,双端输出电压=0。R为两 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 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 作点。 °+12V A0十 OK B Ta 10 1K 12y 图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当开关K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 替发射极电阻R,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典型电路 I Urel-Une (认为Ua=Ua≈0) RE a=l=。 恒流源电路 孟e+u6
21 实验四 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 1 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 路组成。当开关 K 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调零电位器 RP用来调 节 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 Ui=0 时,双端输出电压 UO=0。RE为两 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 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 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 作点。 图 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当开关 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 替发射极电阻 RE,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典型电路 (认为 UB1=UB2≈0) C1 C2 IE 2 1 I = I = 恒流源电路 E EE BE E R U U I − E3 CC EE BE 1 2 2 C3 E3 R (U U ) U R R R I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