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 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 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 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赏既不明,谁肯自劝 劝:勉励 肃言之不恤 救济 C.会李纲罢 :恰逢 D.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乖:违背 谷案B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论议抗直”的一组是 ①肃义不屈,奔赴南京②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③误国如此,乞正典刑④奔军之将, 岂宜与此⑤李纲真以身徇国者⑥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 A.①②③ B.③④⑥ ①④⑤ D.②⑤⑥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肃是南剑沙县人,他很孝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悲伤过度以致损毁了身体。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 他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 B.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在此期间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 其军营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他由此认定金国不足畏。 C.邓肃认为金国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肯于用命。于是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来规 范赏罚制度,得到皇上许可。 D.李纲任宰相时,邓肃认为他技艺疏浅,机变不足,建议免去其职务,因此惹恼皇帝,被罢免官职 答案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 (2)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译文 答案(1)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
16 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 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 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 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赏既不明,谁肯自劝. 劝:勉励 B.肃言之不恤. 恤:救济 C.会.李纲罢 会:恰逢 D.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乖:违背 答案 B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论议抗直”的一组是 ( ) ①肃义不屈,奔赴南京 ②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 ③误国如此,乞正典刑 ④奔军之将, 岂宜与此 ⑤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⑥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肃是南剑沙县人,他很孝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悲伤过度以致损毁了身体。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 他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 B.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在此期间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 其军营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他由此认定金国不足畏。 C.邓肃认为金国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肯于用命。于是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来规 范赏罚制度,得到皇上许可。 D.李纲任宰相时,邓肃认为他技艺疏浅,机变不足,建议免去其职务,因此惹恼皇帝,被罢免官职。 答案 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 译文: ⑵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译文: 答案 ⑴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
(2)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 【参考译文】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年时,他机警聪敏善于写文章,风度仪态优美,能言善辩。在为父亲守丧期 间,悲伤过度超出了常礼。进入太学,与他结交的人多为天下名士。 钦宗即位后,任承务郎,授鸿胪寺主簿。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张邦昌 建立伪政权后,邓肃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这之前朝廷赏赐金国丝帛-千万,邓肃在其军营 偷看到分给将土的不过八万。到这个时候就对高宗说:“金人不值得畏惧,但金军赏罚分明,不弄虛作假,所以 军士都肯拼命。而朝廷却不同,有同时立功而功劳又相等的,有的已多次升官,有的却还是平民百姓。赏赐的轻 重、官位的高低,只在官员手上。功赏不明,谁肯自我勉励呢?希望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使立功者能 够自已陈报。如果功状明确,而奖赏不合理的,或者立的功相同而奖赏不公,有轻有重,有先有后的,都要追究 有关部门的责任。”朝廷采纳了邓肃的意见。朝廷官员中有许多投降过伪政权的,邓肃请求将这些人分三等定罪 处理。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邓肃——详细奏来,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耿南仲要告者还乡,他们的儿子延禧为郡守。邓肃弹劾耿南仲父子说:“南仲父孑都是罪恶之人,阻碍渡河 之战,遏止勤王的军队,今日割让三镇,明日割让两河。等到陛下想派兵救援京城,又被南仲父子阻止,他们这 样危害国家,乞求处以典刑。”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但邓肃言辞上没有一丝怜悯,钦宗赞叹邓肃忠心耿 直,特赐他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岀战就逃跑。邓肃上表弹劾范讷:范讷曾岀兵两河,不战而逃。现在对 人说:留守的说法有四种,岀战、留守、投降、逃跑罢了,如果要岀战却没有兵卒,要防守却没有粮草,不愿 投降的话只能逃跑。况且汉朝得到俊杰才士守住关中,这样的不战而逃之将,怎能委以重任。”朝廷于是罢免了 范讷的官职。管理宫室之事的陈良弼乘轿子到横门外,买内女童,邓肃连上奏章责问,当时朝中官吏多推脱离开, 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邓 肃身为谏官,遇事感愤激昂,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怡逢李纲被罢兔宰相职务,邓肃上奏说:“李纲品学虽正但技艺疏浅,谋划虽深广但机变不足,本来不足以 与圣意相称。但陛下曾经对臣说:李纲是真正的以身报国者。今日罢兔他,并且责罚非常严苛。这是我有疑虑 的原因。况且两河百姓本无所适从,李纲任职不足一个月,百姓和土卒渐渐招集了起来。现在李纲离开了,两河
17 ⑵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 【参考译文】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年时,他机警聪敏善于写文章,风度仪态优美,能言善辩。在为父亲守丧期 间,悲伤过度超出了常礼。进入太学,与他结交的人多为天下名士。 钦宗即位后,任承务郎,授鸿胪寺主簿。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张邦昌 建立伪政权后,邓肃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这之前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其军营 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到这个时候就对高宗说:“金人不值得畏惧,但金军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 军士都肯拼命。而朝廷却不同,有同时立功而功劳又相等的,有的已多次升官,有的却还是平民百姓。赏赐的轻 重、官位的高低,只在官员手上。功赏不明,谁肯自我勉励呢?希望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使立功者能 够自已陈报。如果功状明确,而奖赏不合理的,或者立的功相同而奖赏不公,有轻有重,有先有后的,都要追究 有关部门的责任。”朝廷采纳了邓肃的意见。朝廷官员中有许多投降过伪政权的,邓肃请求将这些人分三等定罪 处理。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邓肃一一详细奏来,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耿南仲要告老还乡,他们的儿子延禧为郡守。邓肃弹劾耿南仲父子说:“南仲父子都是罪恶之人,阻碍渡河 之战,遏止勤王的军队,今日割让三镇,明日割让两河。等到陛下想派兵救援京城,又被南仲父子阻止,他们这 样危害国家,乞求处以典刑。”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但邓肃言辞上没有一丝怜悯,钦宗赞叹邓肃忠心耿 直,特赐他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出战就逃跑。邓肃上表弹劾范讷:“范讷曾出兵两河,不战而逃。现在对 人说:‘留守的说法有四种,出战、留守、投降、逃跑罢了,如果要出战却没有兵卒,要防守却没有粮草,不愿 投降的话只能逃跑。’况且汉朝得到俊杰才士守住关中,这样的不战而逃之将,怎能委以重任。”朝廷于是罢免了 范讷的官职。管理宫室之事的陈良弼乘轿子到横门外,买内女童,邓肃连上奏章责问,当时朝中官吏多推脱离开, 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邓 肃身为谏官,遇事感愤激昂,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恰逢李纲被罢免宰相职务,邓肃上奏说:“李纲品学虽正但技艺疏浅,谋划虽深广但机变不足,本来不足以 与圣意相称。但陛下曾经对臣说:‘李纲是真正的以身报国者。’今日罢免他,并且责罚非常严苛。这是我有疑虑 的原因。况且两河百姓本无所适从,李纲任职不足一个月,百姓和士卒渐渐招集了起来。现在李纲离开了,两河
之民将怎么办呢?张邦昌的余党,很多还在朝做官,李纲先前乞求驱逐逆臣邦昌,然后才能治叛党的罪。现在李 纲罢免了,对叛臣将怎么办呢?叛臣在朝廷,政事就偏离正轨了;两河没有兵力,外夷就会作乱。李纲在这里也 不可说没有一点作用。”朝廷动怒,邓肃被交吏部审查,被罢免归乡。绍兴二年,邓肃避寇于福唐,因病去世。 七、(潍坊市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令 大人通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 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 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 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 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輒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阁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 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东九年,迁齐 相,大将军梁翼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 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i):-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 陋:粗劣,粗俗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 D.与冀争之,不听 听:采纳,听从 谷案A 解析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 作《师说》以贻之
18 之民将怎么办呢?张邦昌的余党,很多还在朝做官,李纲先前乞求驱逐逆臣邦昌,然后才能治叛党的罪。现在李 纲罢免了,对叛臣将怎么办呢?叛臣在朝廷,政事就偏离正轨了;两河没有兵力,外夷就会作乱。李纲在这里也 不可说没有一点作用。” 朝廷动怒,邓肃被交吏部审查,被罢免归乡。绍兴二年,邓肃避寇于福唐,因病去世。 七、(潍坊市 2009 届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令 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 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 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 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 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阁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 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东九年,迁齐 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 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 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 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 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 听:采纳,听从 答案 A 解析 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 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谷案B 解析“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目的连词“用以、用来"。C项 “而”分别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却、但”与表修饰的连词。D项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与介词“通过、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佑品节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淸节④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 ⑤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⑥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谷案D 解析①表现其具有远见卓识,谋事沉稳,③陈述黄真事迹,与吴佑无关,⑥陈述功曹看法,与吴佑品节没有 直接关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 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 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 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谷案C 解析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19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 B 解析 “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A 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目的连词“用以、用来”。C 项 “而”分别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却、但”与表修饰的连词。D 项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与介词“通过、经 由”。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佑品节的一组是 (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 ⑤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表现其具有远见卓识,谋事沉稳,③陈述黄真事迹,与吴佑无关,⑥陈述功曹看法,与吴佑品节没有 直接关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 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 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 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 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答案 C 解析 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译文:
(2)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 答案(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2)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参考译文】 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 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 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 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 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 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 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 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 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 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 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 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 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 佑听知后请见梁翼,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 吴佑调岀京城仼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其他古文类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20 (2) 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 答案 (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2)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参考译文】 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 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 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 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 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 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 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 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 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 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 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 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 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 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 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其他古文类 一、(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