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教学目标5 的品德。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理论教学 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支撑教学目标1、3、5)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正确认识与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结合实 际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深化改革 (3)扩大对外开放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支撑教学目标1、2、3、4、5、) 教学目标: (1)本章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掌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义、市场与政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 济包括的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2)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 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点掌握: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 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统一;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 求,建设“法治中国’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 值观的关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目标和主要任务;必 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5)讲授国家生态文明大政方针,培养学生树立与专业相关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 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本章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支撑教学目标1、3、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0 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的品德。 教学目标 5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 理论教学 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支撑教学目标 1、3、5)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新中国前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正确认识与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结合实 际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深化改革 (3)扩大对外开放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支撑教学目标 1、2、3、4、5、) 教学目标: (1)本章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掌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义、市场与政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 济包括的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2)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 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点掌握: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 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统一;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 求,建设“法治中国”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 值观的关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目标和主要任务;必 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 (5)讲授国家生态文明大政方针,培养学生树立与专业相关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 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本章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支撑教学目标 1、3、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 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 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坚持 和发展。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本章主要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支撑教学目标1、3、45)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 时代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制定实施正确 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掌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中国共产 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互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学习本章内 容,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本章主要内容: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形成的依据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支撑教学目标2、3、4)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在完成这一事业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依靠广 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学习本章内 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进 而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群 众观点,并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本章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支撑教学目标1、4、5)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 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 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 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坚持 和发展。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本章主要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支撑教学目标 1、3、4、5)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 时代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制定实施正确 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掌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中国共产 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互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学习本章内 容,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本章主要内容: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形成的依据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支撑教学目标 2、3、4)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在完成这一事业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依靠广 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学习本章内 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进 而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群 众观点,并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本章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支撑教学目标 1、4、5)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 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对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本章主要内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全面从严治党 3.2“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支撑教学目标3、4、5) 1、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红色旋律系列相关活动,促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书本课堂知识的了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独立撰 写实践报告,对相关问题形成清晰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 文素养、生态文明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主要内容: 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 中完成“四个一”报告——听一次“一次讲坛”、阅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 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来撰写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一本好书”是与本课程相 关的书籍,分为经典与热点书籍两类,由授课教师具体负责指导,促使学生在聆听、 观看、阅读、实践中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主要以课题讲授为主,辅以随堂测验、讨论课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 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完成后提交“四个一”报告,教师针对实践报告进行批阅,有针 对性地进行答辩,不占用课程学时,但计算本课程的社会实践学时 讲 课 内 容 学时 讲课实验上机 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2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4 5 量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7|复习总结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字教材是教学的基本 依据。该课程教材采用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一书,作为课程的文 字主教材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2 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对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本章主要内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全面从严治党 3.2 “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支撑教学目标 3、4、5) 1、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红色旋律系列相关活动,促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书本课堂知识的了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独立撰 写实践报告,对相关问题形成清晰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 文素养、生态文明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主要内容: 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 中完成“四个一”报告——听一次“一次讲坛”、阅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 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来撰写 500 字左右的心得体会。“一本好书”是与本课程相 关的书籍,分为经典与热点书籍两类,由授课教师具体负责指导,促使学生在聆听、 观看、阅读、实践中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主要以课题讲授为主,辅以随堂测验、讨论课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 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完成后提交“四个一”报告,教师针对实践报告进行批阅,有针 对性地进行答辩,不占用课程学时,但计算本课程的社会实践学时。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1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2 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2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 量理论 4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2 7 复习总结 2 合 计 32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字教材是教学的基本 依据。该课程教材采用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一书,作为课程的文 字主教材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PPT课件,多媒体形式、网 上答疑,红色旋律QQ群,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辅导等,并在网上教学平台提出学习要 求,指出重点内容,解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不定期发布教学信息, 布置作业。 3.读书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4其他教学手段: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以及录像教学来丰富课堂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2、3、4、5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成绩综合考评(80分) 2.教学目标3、4、5的达成度通过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成绩考评(20分) 七、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本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 占80%,燕山大学特色实践教学“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共占20%,共100分。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5版。 课程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1-3卷.邓小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1-3卷.江泽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教程》李君如.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版 9.《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本书编辑组.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2.《之江新语》.习近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制定人:李晔 审定人:李晔 批准人:刘永志 2015年9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3 2、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 PPT 课件,多媒体形式、网 上答疑,红色旋律 QQ 群,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辅导等,并在网上教学平台提出学习要 求,指出重点内容,解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不定期发布教学信息, 布置作业。 3.读书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4.其他教学手段: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以及录像教学来丰富课堂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 1、2、3、4、5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成绩综合考评(80 分); 2.教学目标 3、4、5 的达成度通过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成绩考评(20 分); 七、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本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 占 80%,燕山大学特色实践教学“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共占 20%,共 100 分。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2015 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8 月第 5 版。 课程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1—4 卷.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2.《邓小平文选》1—3 卷.邓小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3.《江泽民文选》1—3 卷.江泽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4.《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5.《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 李振亚.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6.《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版 7.《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教程》李君如.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年 版。 9.《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4 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本书编辑组.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 12.《之江新语》.习近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 制定人:李晔 审定人:李晔 批准人:刘永志 2015 年 9 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I~V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S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编码:09110070/80/90/100 学时:3 学分: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无 开课学期:第2、4、6、7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使学生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使学生在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形势有一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并了解高 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 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 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6、工程与社会具有电子科学与|61熟悉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技术领域研究、设计、生产、应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教学目标2 用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能够|法津、法规 分析和评估电子科学与技术设计「6-2充分考虑光电子材料、器件 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系统等的生产工艺和工程应 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教学目标2 责任(覆盖标准毕业要求6)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8-1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 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入认识/教学目标1 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养诚实、教学目标3 任(覆盖标准毕业要求8)守信、爱岗、敬业的品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4 形势与政策 I~IV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编码:09110070/80/90/100 学 时:32 学 分: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无 开课学期:第 2、4、6、7 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使学生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使学生在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形势有一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并了解高 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 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 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 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6、工程与社会 具有电子科学与 技术领域研究、设计、生产、应 用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能够 分析和评估电子科学与技术设计 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覆盖标准毕业要求6) 6-1熟悉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 法津、法规。 教学目标2 6-2 充分考虑光电子材料、器件 及系统等的生产工艺和工程应 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 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教学目标2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 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 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 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 任(覆盖标准毕业要求8) 8-1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入认识,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养诚实、 守信、爱岗、敬业的品德。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