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8-2在设计实验及实践中,考虑 激光、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技术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 、课程的基本內容 3.1理论教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对国内外经济、政治、 文化形势有一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 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 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形势 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 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使学生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将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在每年春秋两季发布的《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确定讲授专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 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 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 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 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 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 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 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32讨论课(支撑教学目标1、2、3) 1、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课使学生加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分 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锻炼和提髙学生的交流、 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主要内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5 8-2 在设计实验及实践中,考虑 激光、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技术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 任。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 理论教学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对国内外经济、政治、 文化形势有一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 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 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形势 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 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使学生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将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在每年春秋两季发布的《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确定讲授专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 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 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 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 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 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 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 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3.2 讨论课 (支撑教学目标 1、2、3) 1、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课使学生加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分 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流、 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主要内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将在每学期的6学时的课堂讲授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2学时的讨论课,采 用学生结合所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疑惑的组织形式。 33课程项目(支撑教学目标1、2、3) 1、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红色旋律”讲坛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 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 2、主要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教学活动为依托,要求学生四学期至少参加两 次“红色旋律”讲坛活动。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由课堂教学、讨论课及课程项目三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围绕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授课。 本课程将在每学期的6学时的课堂讲授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2学时的讨论课,采 用学生结合所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疑惑的组织形式。 课程项目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教学活动为依托,主要安排学生参加 “红色旋律”讲坛活动 学时分配如下表 学时 讲 课 内 容 讲课实验上机 (践 1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 2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 3讨论 4课程项目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 合起来。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 化本课程的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结课论文成绩进行考评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6 本课程将在每学期的 6 学时的课堂讲授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 2 学时的讨论课,采 用学生结合所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疑惑的组织形式。 3.3 课程项目 (支撑教学目标 1、2、3) 1、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红色旋律”讲坛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 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 2、主要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教学活动为依托,要求学生四学期至少参加两 次“红色旋律”讲坛活动。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由课堂教学、讨论课及课程项目三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围绕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授课。 本课程将在每学期的 6 学时的课堂讲授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 2 学时的讨论课,采 用学生结合所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疑惑的组织形式。 课程项目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教学活动为依托,主要安排学生参加 “红色旋律”讲坛活动。 学时分配如下表: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讲课 实验 (践) 上机 1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 10 2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 10 3 讨论 8 4 课程项目 4 合 计 32 五、教学方法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 合起来。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 化本课程的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 1 的达成度通过结课论文成绩进行考评;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结课论文成绩进行考评; (3)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结课论文成绩进行考评。 七、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表现和结课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 下: 1、平时表现本门课程的所有环节均要求学生参与并签到,不得缺勤,每缺勤一次 扣25分。 2、结课考试据燕山大学相关文件规定并结合本课程自身特点确定:本课程考试形 式采用论文形式,结课考试占总成绩的100%。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2015 年1月。 2、主要参考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3-1994; 江泽民文选(1-3).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 中宣部、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制定人:柴勇 审定人:刘永志 批准人:王新华 2015年9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7 (2)教学目标 2 的达成度通过结课论文成绩进行考评; (3)教学目标 3 的达成度通过结课论文成绩进行考评。 七、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 2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表现和结课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 下: 1、平时表现 本门课程的所有环节均要求学生参与并签到,不得缺勤,每缺勤一次 扣 25 分。 2、结课考试 据燕山大学相关文件规定并结合本课程自身特点确定:本课程考试形 式采用论文形式,结课考试占总成绩的 100%。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2015 年 1 月。 2、主要参考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3-1994; 江泽民文选(1-3).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 中宣部、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制定人:柴 勇 审定人:刘永志 批准人:王新华 2015 年 9 月
体育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I~IV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12100010~12100040 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无 开课学期:第1学期至第4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学生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 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定可行的健康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 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地提高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 处置方法 3、使学生掌握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的知识与方法,有效提高健康水平。使学 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够合理地选择人体需要的健 康营养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调节情绪,预防抑郁等心理疾病,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学 生通过体育活动树立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作风。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电子 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精密仪器、生92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承担负责人 教学目标1 物医学、环境化学等多学合作者或团队成员的任务和职责,具/教学目标2 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有倾听、归纳、总结他人建议等团队/教学目标3 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4 的角色。(覆盖标准毕业要 教学目标5 求9)
体育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8 体育 I~IV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12100010~12100040 学 时:64 学 分:4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无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至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学生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 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定可行的健康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 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 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地提高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 处置方法。 3、 使学生掌握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的知识与方法,有效提高健康水平。使学 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够合理地选择人体需要的健 康营养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调节情绪,预防抑郁等心理疾病,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 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学 生通过体育活动树立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作风。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电子 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精密仪器、生 物医学、环境化学等多学 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 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 的角色。(覆盖标准毕业要 求9) 9-2 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承担负责人、 合作者或团队成员的任务和职责,具 有倾听、归纳、总结他人建议等团队 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 5
体育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基本内容 1.体育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具备有关知 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身的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在室内讲授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1.1体育对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 1.2运动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 1.3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体育知识 1.4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本章重点]:运动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本章难点]: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2.专项技术技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会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与方法,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专项技术技能教学要根据所设置运动项目的教学进度规定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组织 选修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 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保健课程。 [本章主要内容]: 2.1球类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网球 运动、橄榄球运动) 2.2武术(太极拳、初级剑、青年长拳、军体拳) 2.3散打运动 2.4健美操运动(大众健美操一至四级规定套路动作) 2.5器械健身运动 2.6瑜珈运动 2.7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定向运动、拓展训练) 2.8健身气功 2.9轮滑运动
体育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9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1.体育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具备有关知 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身的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在室内讲授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1.1 体育对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 1.2 运动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 1.3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体育知识 1.4 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本章重点]:运动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本章难点]: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2.专项技术技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会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动作、技能与方法,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专项技术技能教学要根据所设置运动项目的教学进度规定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组织 选修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 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保健课程。 [本章主要内容]: 2.1 球类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网球 运动、橄榄球运动) 2.2 武术(太极拳、初级剑、青年长拳、军体拳) 2.3 散打运动 2.4 健美操运动(大众健美操一至四级规定套路动作) 2.5 器械健身运动 2.6 瑜珈运动 2.7 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定向运动、拓展训练) 2.8 健身气功 2.9 轮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