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想有深入认识,树立良好的 教学目标4 人生观,培养诚实、守信、 教学目标5 爱岗、敬业的品德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理论教学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支撑教学目标1、3、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 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能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 方法去分析近现代中国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毛泽东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教学目标1、3、4)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本章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支撑教学目标1、2、4)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 性;掌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能够科学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章主要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3)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支撑教学目标1、2、3、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5 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想有深入认识,树立良好的 人生观,培养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的品德。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 5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3.1 理论教学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支撑教学目标 1、3、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 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能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 方法去分析近现代中国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毛泽东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教学目标 1、3、4)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 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本章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支撑教学目标 1、2、4)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 性;掌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能够科学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章主要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3)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支撑教学目标 1、2、3、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总结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教训。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支撑教学目标1、2、4)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且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内涵和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支撑教学目标1、2、3、4) 教学目标: 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理解掌握“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与含义;帮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 去能理解与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3.2“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支撑教学目标3、4、5 1、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红色旋律系列相关活动,促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书本课堂知识的了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独立撰 写实践报告,对相关问题形成清晰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 文素养、生态文明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 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 中完成“四个一”报告一一听一次“一次讲坛”、阅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 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来撰写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一本好书”是与本课程相 关的书籍,分为经典与热点书籍两类,由授课教师具体负责指导,促使学生在聆听、 观看、阅读、实践中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四、教学安排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6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总结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教训。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支撑教学目标 1、2、4)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且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内涵和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支撑教学目标 1、2、3、4) 教学目标: 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理解掌握“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与含义;帮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 去能理解与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3.2 “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支撑教学目标 3、4、5) 1、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参加红色旋律系列相关活动,促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书本课堂知识的了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独立撰 写实践报告,对相关问题形成清晰的表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 文素养、生态文明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主要内容: 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旋律”特色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 中完成“四个一”报告——听一次“一次讲坛”、阅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 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来撰写 500 字左右的心得体会。“一本好书”是与本课程相 关的书籍,分为经典与热点书籍两类,由授课教师具体负责指导,促使学生在聆听、 观看、阅读、实践中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四、教学安排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主要以课题讲授为主,辅以随堂测验、讨论课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 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完成后提交“四个一”报告,教师针对实践报告进行批阅,有针 对性地进行答辩,不占用课程学时,但计算本课程的社会实践学时 讲 课 内 容 讲课实验上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62246 6|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任务 7复习总结 合计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字教材是教学的基本 依据。该课程教材采用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一书,作为课程的文 字主教材。 2、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PPT课件,多媒体形式、网 上答疑,红色旋律QQ群,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辅导等,并在网上教学平台提出学习要 求,指出重点内容,解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不定期发布教学信息, 布置作业。 3.读书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4其他教学手段: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以及录像教学来丰富课堂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2、3、4、5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成绩综合考评(80分) 2.教学目标3、4、5的达成度通过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成绩考评(20分); 七、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本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 占80%,燕山大学特色实践教学“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共占20%,共100分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7 本课程主要以课题讲授为主,辅以随堂测验、讨论课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 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完成后提交“四个一”报告,教师针对实践报告进行批阅,有针 对性地进行答辩,不占用课程学时,但计算本课程的社会实践学时。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0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6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任务 6 7 复习总结 2 合 计 32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字教材是教学的基本 依据。该课程教材采用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一书,作为课程的文 字主教材。 2、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 PPT 课件,多媒体形式、网 上答疑,红色旋律 QQ 群,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辅导等,并在网上教学平台提出学习要 求,指出重点内容,解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不定期发布教学信息, 布置作业。 3.读书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4.其他教学手段: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以及录像教学来丰富课堂教学。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 1、2、3、4、5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成绩综合考评(80 分); 2.教学目标 3、4、5 的达成度通过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成绩考评(20 分); 七、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本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 占 80%,燕山大学特色实践教学“红色旋律”四个一报告共占 20%,共 100 分。 八、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5版。 课程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1-3卷.邓小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1-3卷.江泽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版 6.《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教程》.李君如.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年版。 9.《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本书编辑组.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2.《之江新语》.习近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制定人:李晔 审定人:李晔 批准人:刘永志 2015年9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2015 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8 月第 5 版。 课程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1—4 卷.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2.《邓小平文选》1—3 卷.邓小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3.《江泽民文选》1—3 卷.江泽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4.《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5.《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 李振亚.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版。 6.《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金春明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版 7.《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等主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教程》.李君如.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年版。 9.《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4 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本书编辑组.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 12.《之江新语》.习近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 制定人:李晔 审定人:李晔 批准人:刘永志 2015 年 9 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I 课程编码:19110010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理论课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历史与现实意义有总体把握,正确理 解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道路、理论自信 2、树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 法规;具有髙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正确认知专业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自己从事专业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看法,理解个人从事专业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安全、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 道德 5、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并对自己的思 想进行较为清晰的表达。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7-1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领域 评价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复杂工程的工程影响相关背景知识,具教学目标2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备评价项目实施对环境、社会 续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8-1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教学目标1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科学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教学目标2 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教学目标3 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深入认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教学目标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I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I 课程编码:19110010 学 分:2 学 时:32 课程类别:理论课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 开课学期: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历史与现实意义有总体把握,正确理 解新中国前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道路、理论自信。 2、树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 法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正确认知专业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自己从事专业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看法,理解个人从事专业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安全、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 道德。 5、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并对自己的思 想进行较为清晰的表达。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 评价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复杂工程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7-1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领域 的工程影响相关背景知识,具 备评价项目实施对环境、社会 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教学目标 2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科学 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 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 深入认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