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讲 课 内 容 学时 讲授实践 1|绪论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第二章认识世界的改造世界 4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6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646522 7|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8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 9随堂测验 10讨论课 五、教学方法 1、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3、案例分析法,结合相关原理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个案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性和 般性的结论。 4、启示问答法,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个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陈述本组学生 的观点看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成绩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平时成绩和随堂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考评 (3)教学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四个一”报告成绩进行考评 七、成缋评定 课程考核由四个模块构成: 1、考勤成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进行随机考勤,考勤次数不定,共10分。建议 计分方法为缺勤1次扣3分,缺勤3次或3次以上本项成绩为0 2、随堂测验:随堂测验两次,每次10分,共20分。 3、“四个一”报告成绩(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别承担其中的两 本门课程承担的是“一次讲坛”和“一本好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讲授 实践 1 绪论 2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3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改造世界 4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6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5 6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9 随堂测验 1 10 讨论课 2 合 计 32 五、教学方法 1、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3、案例分析法,结合相关原理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个案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性和一 般性的结论。 4、启示问答法,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个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陈述本组学生 的观点看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 六、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 1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笔试成绩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 2 的达成度通过平时成绩和随堂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考评; (3)教学目标 3 的达成度通过“四个一”报告成绩进行考评。 七、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由四个模块构成: 1、考勤成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进行随机考勤,考勤次数不定,共 10 分。建议 计分方法为缺勤 1 次扣 3 分,缺勤 3 次或 3 次以上本项成绩为 0。 2、随堂测验:随堂测验两次,每次 10 分,共 20 分。 3、“四个一”报告成绩(共 20 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别承担其中的两 个“一”。本门课程承担的是“一次讲坛”和“一本好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鼓励到现场参加,也可在网上观看视频,网上视频限选 1.《冲出十面霾伏,共筑美丽中国梦》,张亚娜老师,第 49期 内|2.《用文化挺直中国的脊梁》,杨文华老师,第31期 3.《爱国的典范,树人的名篇》,张汉生老师,第26期。 4.《跨越时空的选择》,张云飞老师,第23期。 容 5.《从苏联解体到占领华尔街》,黄娟老师,第22期 6.《人—一从一个神话讲起》,李海艳老师,第6期。 次讲坛 网址http://redmelody.ysueducn/index.asp讲坛视 频”栏目 1.在参与讲坛之后,撰写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2.避免雷同,雷同计0分。 要求 要|3.采分点 ①)逻辑层次鲜明,有感而发; ②)格式规范: ③)字数符合规定 ④)字迹清楚工整 阅读书目(限选其一)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8-307 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 内|卷,76778页) 3.《卡尔·马克思(传略与马克思主义概述)》(节选) 容/(《列宁选集》第二卷,413-448页) 4.《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99-340页) 5.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本好书 以上著作均可以在“人民出版社理论时空网”在线阅读, 网址http://www.cc! 1.在阅读上述书目的过程中摘抄其中一段,然后针对摘抄 的段落发表感想 2.字数控制在500字以上。 要3.避免雷同,雷同记0分 4.采分点: 求 ①)摘抄段落注明出处,摘抄内容与感想的篇幅比例以 6:4为宜; ②)感想确系有感而发,具有针对性 ③)格式规范,字数符合规定,字迹清楚工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1 一 次 讲 坛 内 容 鼓励到现场参加,也可在网上观看视频,网上视频限选: 1.《冲出十面霾伏,共筑美丽中国梦》,张亚娜老师,第 49 期。 2.《用文化挺直中国的脊梁》,杨文华老师,第 31 期。 3.《爱国的典范,树人的名篇》,张汉生老师,第 26 期。 4.《跨越时空的选择》,张云飞老师,第 23 期。 5.《从苏联解体到占领华尔街》,黄娟老师,第 22 期。 6.《人——从一个神话讲起》,李海艳老师,第 6 期。 网址:http://redmelody.ysu.edu.cn/index.asp“讲坛视 频”栏目 要 求 1.在参与讲坛之后,撰写 500 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2.避免雷同,雷同计 0 分。 3.采分点: ①) 逻辑层次鲜明,有感而发; ②) 格式规范; ③) 字数符合规定; ④) 字迹清楚工整。 一 本 好 书 内 容 阅读书目(限选其一):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8-307 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 卷,776-778 页) 3.《卡尔·马克思(传略与马克思主义概述)》(节选) (《列宁选集》第二卷,413-448 页) 4.《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99-340 页) 5.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上著作均可以在“人民出版社理论时空网”在线阅读, 网址:http://www.ccpph.com.cn/ 要 求 1. 在阅读上述书目的过程中摘抄其中一段,然后针对摘抄 的段落发表感想。 2. 字数控制在 500 字以上。 3. 避免雷同,雷同记 0 分。 4. 采分点: ①) 摘抄段落注明出处,摘抄内容与感想的篇幅比例以 6:4 为宜; ②) 感想确系有感而发,具有针对性; ③) 格式规范,字数符合规定,字迹清楚工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卷面考试(共50分) 时间:课程讲授结束后一周左右。 题型:单项选择题60个,每题0.6分;多项选择题14个,每题1分。 形式:闭卷。 侧重点:在掌握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主要考察大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上述: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四个一报告成绩+卷面考试成绩。 八、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1、根据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决策以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政策要求,不断修改完善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计划 2、根据我校毕业生的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等企业评价或社会评价情况,有 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根据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集体备课研讨中反映出的在实 践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4、以教师为主体探索建立与学生实时沟通的课程微博;在“红色旋律”特色教 学活动中建立专题网站,把红色旋律讲坛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学习参考:任课教师 所在教研部建立QQ群和微信群,随时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 5、利用公共网络中的开放课程资源,如MOOK、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 I Course) 超星名师讲坛、河北省以及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等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的辅助教学;利用各种期刊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QDT、 Kluwer等, 查找资源,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素养。 九、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课程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8月第6版 2、课程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哲学通论》,孙正聿,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李秉乐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l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2 4、卷面考试(共 50 分) 时 间:课程讲授结束后一周左右。 题 型:单项选择题 60 个,每题 0.6 分;多项选择题 14 个,每题 1 分。 形 式:闭卷。 侧重点:在掌握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主要考察大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上述: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四个一报告成绩+卷面考试成绩。 八、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1、根据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决策以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政策要求,不断修改完善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计划。 2、根据我校毕业生的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等企业评价或社会评价情况,有 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根据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集体备课研讨中反映出的在实 践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4、以教师为主体探索建立与学生实时沟通的课程微博;在“红色旋律”特色教 学活动中建立专题网站,把红色旋律讲坛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学习参考;任课教师 所在教研部建立 QQ 群和微信群,随时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 5、利用公共网络中的开放课程资源,如 MOOK、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ICourse)、 超星名师讲坛、河北省以及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等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的辅助教学;利用各种期刊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QDT、Kluwer 等, 查找资源,提升教师自身理论素养。 九、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课程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 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 8 月第 6 版。 2、课程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 1-5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5]《江泽民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 [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8]《哲学通论》,孙正聿,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李秉乐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张云飞 审定人:张云飞 批准人:刘永志 2015年9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3 制定人:张云飞 审定人:张云飞 批准人:刘永志 2015 年 9 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 课程编码:19110000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理论课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历史与现实意义有总体把握,正确理 解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道路、理论自信 2、树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 法规;具有髙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正确认知专业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自己从事专业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看法,理解个人从事专业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安全、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 道德 5、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并对自己的思 想进行较为清晰的表达。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教学目标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7-1熟悉电子科学与技术工 评价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复杂工程|程领域的工程影响相关背景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知识,具备评价项目实施对 教学目标2 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 的能力。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81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教学目标1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科学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教学目标2 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丨教学目标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 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 课程编码:19110000 学 分:2 学 时:32 课程类别:理论课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开课学期:第 4 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历史与现实意义有总体把握,正确理 解新中国前后两个 30 年的关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道路、理论自信。 2、树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 法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正确认知专业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自己从事专业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看法,理解个人从事专业的 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安全、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 道德。 5、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并对自己的思 想进行较为清晰的表达。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 评价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复杂工程 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7-1 熟悉电子科学与技术工 程领域的工程影响相关背景 知识,具备评价项目实施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 的能力。 教学目标 2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科学 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 8-1 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