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25在用单一主题构成的小型音乐作品中,主题的对比往往不很鲜明,它常常是主题材料的延展或引申,如肖邦《前奏曲》(Op.28,No.20)。这个写得极为精致的小品总共只有13小节,主题由一小节为一单位的短句构成.第一部分a共2句,句读为2(1+1)+2(1+1),调性分别是:c小调(I-V-V-I)、A大调(I-IV-V-I)、c小调(V7-V7/V-V-I)、G大调(V7-I-V7-I)。第5小节进人中部b,两小节后主题再现,构成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后,整个中部和再现以叠句形式重复一次,再加一小节尾声结束。全曲的图式为aaba:例33a.主题:Largo王-heffPe.一Re.*三2HPeo.*Peo.*Peo.*semprePedb.中部与再现atempo"itenO8PPCAPI1Ped.五、音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的界限划分乐曲中各部分之间界限的手法极为多样。一般可见的、最普通的手法可分为两种:种是由句逗来划分的过渡,另一种是不间断的连贯过渡(这种过渡是较为不明显的一种界限)。a.句逗过渡句逗是依靠较为明显的因素,将乐曲各部分划分出界限来的一种句法。通常表现为:(1)休止符。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26调性音乐的曲式结构例349路学Br.u.Vle.6一服#3-FluKlar.o,(2)在较长的音上的停留。例35福雷《船歌》Op.44Allegretto(=58)串conPed9(3)旋律一一节奏型的重复或和声、音型、动机的模进。如德彪西《小牧童》(选自《儿童园地》No.5):
第一章绪论27例36Plus mouvementeau MouycedePf台PPPb.连贯过渡连贯过渡是一种连续的、平稳的各部分之间的转移。因为是贯穿下来的句法,一般其界限之鲜明性不如句逗过渡。如贝多芬《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主题:例37Allegretto,manontroppo8C.重叠重叠是连贯过渡的一种重要手法,表现如下:(1)将各部分之间的始末重叠在一点上。如贝多芬《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主题(Op.31,No.2):例38AdagioLargoAllegPLcrescPeo
28调性音乐的曲式结构(2)前段之末(在强拍上)即是后段伴奏音型的开始。如肖邦《b小调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引子与主题(见例18)。句逗过渡为主调音乐(特别是舞曲)所特有,而连贯过渡则是复调音乐所特有的重叠这种手法在主调和复调音乐作品中同样都很典型,而在运用复调与主调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中更为常见。六、作品的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作品的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有突出的主要部分,则必有相随而衬托的从属部分,这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部分是指那些陈述和发展主题的部分从属部分一般是:a.序奏序奏是主题的导入部分,其结构可大可小(大如《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引子,为单三部曲式,也可小至只有一个音)。当然,也有许多作品不用序奏,开门见山,就将主题呈示出来。b.连接部分连接部分也称为间奏,它处于两个主要部分之间.为后面的主要部分作好准备c.补充部分补充部分也称尾声(Coda)或后奏,通常在用以结束主要部分的终止式之后出现。它可以用主要部分的主题要素对前一部分加以概括补充,也可以用补充终止加强结束时的和声功能、其结构规模可以较大也可以较小。如贝多芬《“悲抢”奏鸣曲》第一乐章结尾就是运用作品中各部分的素材来结束全曲。例39a.结束部材料b.主部材料
第一章绪论29c.结束部材料囍eD88A88力ffr9.长培-子a手Od.引子材料(“悲抢”动机)GraveeSe中Pstrescdecresc.pp6Pcye.主部材料AllegromoltoeconbrioH-公在一些主调音乐或复调音乐作品中,还有一种小尾声(Codetta),它在正格终止或诈伪终止之后出现,常常会有一个主题的附加陈述。它可以直接借用前乐句的音型,也可以采用新的素材:或者,跟随在乐段、乐句或乐节之后,对终止起再肯定的作用。有时,它也会在尾声或尾曲(Postlude)的后面出现,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的尾声的尾声”七、主题发展各阶段及其结构功能乐曲中各部分,或一个部分的连贯性,构成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