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5198六、副部.1981.作为副部的乐段2.作为副部的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198.209七、结束部210八、展开部212九、再现部213十、奏鸣曲式的结尾·213十一、奏鸣曲式的序奏·214十二、奏鸣曲式的应用范围214经典文献·1.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No.1,第一乐章)2.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No.2,第一乐章)3.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末乐章)4.李斯特:《洛雷莱》5.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Op.16,第一乐章)6.拉赫玛尼诺夫:《"f小调钢琴奏鸣曲》(Op.1,第一乐章)7.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第一乐章)8.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215第九章套曲曲式、两个乐章的套曲:前奏曲和赋格曲215217二、组曲型多乐章套曲·229三、协奏曲式三乐章的套曲229四、奏鸣一交响曲式三乐章的套曲229五、奏鸣一交响曲式四乐章的套曲246六、古老的组曲中的四乐章套曲·246七、合成一个乐章的套曲一交响诗247八、单乐章奏鸣曲实例分析2471.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2642.杨青:《苍一一为笛子与交响乐队而作》.268经典文献.·1.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Op.10,No.1第一乐章)2.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No.2,第一乐章)3.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末乐章)4.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Op.58,第一乐章)5.李斯特:《洛雷莱》6.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7.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第一乐章)8.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林育269后记·
规律是艺术作品所创造的,而不是为艺术作品创造的,一德彪西第一章绪论一、引言曲式学(Musieform)是总结、研究音乐作品的结构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联并用以指导音乐创作、为从事艺术表演即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人提供理论依据的学科。通过对前人创作的具体文本(即具体的作品及构成作品的技术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研究,我们能够发现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和音乐内涵。因此,它相当于医学领域、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所必修的人体结构学或解部学,建筑学科的材料学、结构学甚至工业设计课程中的结构原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戏剧、电影等)都有其固有的形式。就音乐艺术而言,它的存在就是一个连续发生的音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首作品都因其独特的表现内容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各具个性。同时,在结构上它又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正由于此,人们才得以总结出音乐作品的结构图式,这种图式就是曲式。曲式由作品的内容决定,只有贴切的形式才能体现相应的内容。因此,内容与形式应尽可能取得统一。在或多或少符合“多样的统一”的美学原则指导下,每一部音乐作品的结构应富有伸缩性和适应性。曲式应当是完整的,由几个在结构功能,即表现意义上彼此划分界限的部分所组成。它是具体的、能够表现不同内涵的音乐语言。而不同的写法通常都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含义。这些相互关联的部分,既要按一定的逻辑来排列,还应符合为社会公众所认知的审美准则。二、音乐的主要表现要素1.旋律旋律是以一个声部表现的乐思,儿乎永远用来表达作品的基本内容。它由运动着的、上下波动又相互平衡的乐音音程和连续的节奏所构成的乐节、乐汇或音调组成20世纪以前,西方作曲家的创作大都是采用建立在有明确调式、调性的音阶基础之上的音乐材料。这样的调式音阶体系曾经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它丰富多样的排列组合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语义,因而,所表现的内容也就变化万千、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技法都发生了演变,从20世纪初叶起层出不
2调性音乐的曲式结构穷、丰富多样的音乐流派逐渐形成了“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为主的两大体系,但是人们仍然习惯地期待着,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的时候,能够被其中一个或多个作为基础的、富于特点的乐思所吸引、所打动。因此,在欣赏了一部音乐作品之后,最容易为人们记忆的,也还是作为最重要的感情载体的旋律。通常,旋律包含着较大的与较小的音程的交替进行。一般说来,二度或三度音程的进行为级进,大于四度的进行为跳进,其音乐语义亦有所不同:级进的旋律通常比较连贯,适于表达平和、舒缓的情绪:四度以上的跳进则显得棱角分明,可用以表达激动的情绪或表现出某种性格特征。向上的大跳往往具有外向、扩张的寓意,向下方的大跳,则显得内省、含蓄而深沉。同音的反复可能意味着力度的增强或减弱,而同音反复造成的先现音既有可能使音调软化,也可能因音调软化而产生媚俗的效果。上行或下行级进与跳进的结合可以勾勒出起伏跌富有激情的宽广线条,在连续的同向平稳进行以后,常常会作反向的跳进;反之,则会在跳进以后作平稳的级进。当然,偶尔也能见到连续上行或下行的范例,只是初学者不宜轻易尝试旋律的进行可以是平缓的,但其表达的情绪和内在的紧张度会因具体的音乐语汇即表现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旋法结构可以组成各具特性的旋律,他们可以展示出不同的内涵:例1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Op.34,No.14Lentamente.MoltocantabileOC-ad lib
第一章绪论3在上例中,拉赫玛尼诺夫巧妙地将级进下行音阶作为旋律线的支点,以小音程的环绕运动完成了连绵不断而又徐缓流畅的旋律线。除了旋律声部的运动,钢琴部分也在高音声部、低音声部和内声部运用了徐缓的音阶线条。而下例,同样也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同样也是以上、下行级进音阶为骨干音而构成的旋律线,但表达出来的则是另一番情绪:例2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3Andantecantabile(J-56)dim4cresc.一久Pmdim聘三1T前6小节为第一句,由五个乐节即短句构成。其核心音调是d-#c-d-e,将此素材作装饰性重复,上行至“a”以后又作下行运动:第二句仍以此材料作进一步引申,通过句读的压缩而造成
4调性音乐的曲式结构音乐情绪的高涨。旋律的进行可以是急剧的,它常常包含着大幅度的音程跳进,表现出内心的激情或不安:如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Op.10,No.12).就是在分解和弦音型背景上由“呐喊音调”(Ma)和“哭泣音调”(Mb)的交替、引申而构成的主题例3MaMb五-十团厅刀牌:6旋律可以是音阶式的直线进行,也可以是环绕的、曲折的。直线的上、下行运动,会因不同的速度而来刻画不同的乐思,如普罗科菲耶夫著名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少女朱丽叶》的主题,写得十分生动,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少女活泼、天真的人物性格:例4普罗科菲耶夫《少女朱丽叶》,选自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Vivace-144/